刘心武吧 关注:4,214贴子:52,155
  • 3回复贴,共1

《牡丹亭》与林黛玉之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此拙文是关于脂批“《离魂》伏黛玉之死”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设想。
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处戏,脂批写到: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其中第三出《离魂》,伏林黛玉之死。
大家知道《离魂》乃汤显祖《牡丹亭》改编本中的一出。《离魂》、《牡丹亭》是如何与黛玉之死扯上关系的?一些红学家和红迷认为林黛玉之死在情节上应该与《牡丹亭》或者《离魂》有一定相似之处,据此作出了自己的推想。这样的观点很直观,也有道理,两者之间不是非得曲折的、七拐八弯的联系才显得有深度并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不过由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往往缺乏相关资料的流传,相关的研究最好“宁杀错,勿放过”,不妨多些有理有据的设想供大家讨论。《红楼梦》有自己的一些固有特点,比如缺80回后,又比如作者“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写作特点,因此更应该强调多角度开放性的思维和设想。


1楼2019-04-18 19:22回复
    二、
    笔者对程高本后40回评价不高,但是对掉包计例外。掉包计充满戏剧性,艺术性颇高,思想上能深刻地描画出封建大家庭所尊崇的礼教对爱情的摧残,情节上可以做到与贾宝玉的失玉合理连接,如果按我的设想,也能与脂批中的《离魂》、《牡丹亭》联系起来。
    有人认为贾母是希望贾宝玉娶林黛玉为妻,并不喜欢薛宝钗做孙媳妇,加上掉包计中老太太对林黛玉的态度与之前不符,无法赞同掉包计。王熙凤也应该赞同宝黛婚姻。我倾向于贾母希望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态度不符这点确实写得不好,应该删除。但是80回后贾宝玉娶妻时,完全可能存在一些原因让贾母无法继续支持林黛玉,相反对二宝婚姻难以反对。
    49回,黛玉曾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大家知道绛珠仙子下凡还泪,当泪水流完,林黛玉就应该魂归天界了。贾宝玉结婚不大可能在81、82回,我尽量算早点,在86回吧,到那时林黛玉的泪水已将流尽,这意味着她已十分接近死亡,身体状况不适于结婚。其实无论怎么设想,当贾政王夫人决定给贾宝玉娶媳妇时,林黛玉如果未死,基本肯定身体已极差,完全不适合做贾宝玉的妻子。贾母始终是将贾宝玉放在林黛玉前面,此时不可能为了林黛玉达成心愿,而极力赞同将林黛玉嫁给贾宝玉。
    如果贾政王夫人请示了元妃,元妃明确地表示娶宝钗,贾母更无法建议娶林黛玉。贾母对端午节赐礼可以装聋作哑回避问题,这次还怎么回避呢?对娶宝钗一事只能默认。
    也许有人会问:贾母是不是可以施行拖字诀?在某些情况下,贾母是无法再拖下去的。程高本那种情况下,贾母不好拖,我设想的掉包计实行时情况与程高本差不多,也是不好拖的。
    王熙凤是个见风使舵的人,看见势头不对,很容易就会站在薛宝钗一边,支持二宝婚姻的态度比贾母还要清晰。


    2楼2019-04-18 19:22
    回复
      四、
      这里我提出一种黛玉之死的设想,与程高本掉包计有不少类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同时可与《牡丹亭》、《离魂》联系起来。其中一个关键的不同让我的设想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批判力度和胆量比程高本更大,程度也更深。当然我无法知道在多大程度上贴近曹雪芹的原意,或者曹公会嫌我过激呢,大家姑且听之。
      我设想的《牡丹亭》与林黛玉之死:
      贾宝玉失玉后(关于贾宝玉失玉与甄宝玉送玉可阅读笔者另一篇拙文《《邯郸梦》与甄宝玉送玉》)身体日下,似趋于绝境。贾府上下寻玉不得,求医无用。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又至,下人急请入府内。贾政等人谢其上次救宝凤二人,问玉在何方。二仙道到时自有人送玉到府,宝玉因而恢复。现宜娶妻以冲喜。贾政再问玉何时还,二仙言天机不可泄露。
      宝玉失玉后,黛玉日夜啼哭,其泪近竭,身体益弱,不适婚配,贾母不敢提之。向外求亲,权贵之家岂愿以自家女儿嫁之。宝钗遂成唯一选择。王夫人请示元妃,元妃明言择宝钗。前有与姐口诺,后有二仙元妃之言,薛姨妈勉从之。
      或问,二仙此时建言婚配,岂非送黛玉至绝境?二仙有为诸痴男怨女风流冤家超度解脱之任,黛玉泪已近竭,将回太虚,宝玉亦至其大关键之时,二仙顺势度脱而已。
      (下面还是整白话文吧,笔者毕竟理科生出身)
      下面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掉包计,由于前后文与程高的版本有不同,我的掉包计当然也会有不同。
      凤姐虽然知道宝玉喜欢林黛玉,也不得不试探宝玉将其真心暴露,然后向王夫人献掉包计。王夫人骗宝玉说娶黛玉,宝玉果然神志有所清醒。贾政二王等着手准备婚礼,同时下令封锁消息,除老太太大老爷大太太老爷太太等人以及服侍的下人外,其余人等不得探望宝玉
      林黛玉听说二仙明说美玉会有人送回,宝玉性命无忧,却不知道二宝婚姻之事,神志好转。上下皆知其属意宝玉,也知道王夫人等不容,有知情的也缄口不语。精神好转的林黛玉卧于潇湘馆前的榻上,偶见傻大姐哭着经过,从其口中得知宝玉将要和宝钗结婚,挣扎着到王夫人上房内,但是由于王夫人王熙凤等下的死命令,林黛玉终无法在死前见贾宝玉最后一面。
      接下来是焚稿断痴情。在最后,林黛玉手拿诗稿把紫鹃叫到身边,嘱托紫鹃一定让她的这几本诗稿陪葬,然后抑郁而终。
      贾宝玉的美玉失而复得后神志清醒,很快知道了林黛玉的死讯。到了灵堂后他坚持要和林黛玉见最后一面。众人无法,只得掀开棺盖。贾宝玉悲伤至极,将黛玉手边的诗稿拿在手中,见第一本是反放的,翻过来一看,却是一部《牡丹亭》,中间夹了一张纸,掀开一看,是张空白的的雪浪纸,插在《离魂》一出间。宝玉醒悟,大哭黛玉名字,希望黛玉能死而复生。当然这是徒劳的,是痴心妄想。宝玉和众人争持多次,终于棺盖重新合上,林黛玉的容貌只能永远留存于贾宝玉心中。
      关于《牡丹亭》的下落,还可以写一笔,不写也行:薛宝钗告诉王夫人林黛玉的陪葬品中有一部《牡丹亭》,王夫人命人悄悄将之取出烧掉。
      或许有人认为我这种设想虽然能将黛玉之死与《牡丹亭》联系在一起,但是联系不紧密,意思不大。但假设这真的是曹雪芹的写法,估计大家能从中看出其思想方面深刻的含义。西厢牡丹有反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意义,宝黛爱情与之相比,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的力度无疑大很多,也深刻许多。这最后一笔,就是黛玉用《牡丹亭》陪葬,奢望能像杜丽娘死而复生,反映了现实社会不会容许违反礼教和婚姻制度的真挚爱情有完美结局,他们的爱情只能是一个让人悲愤无奈的悲剧故事。


      4楼2019-04-18 19:24
      回复
        第三点在两个吧都被删除,发帖是并无提醒有敏感词,不知道原因,修改文字后再发。(不知道哪个是敏感词,先=线)
        这里就简单说一下,第三点意思是在曹雪芹心中,宝黛爱情故事对封建社会礼教和婚姻制度,以及一些相关观点比如男尊女卑等,其抨击的力度和揭露的深刻性,都肯定超越《西厢记》和《牡丹亭》。如果全面考察红楼梦中其他一些人的爱情故事(秦钟智能,司棋潘又安),类爱情故事(彩云彩霞和贾环),以及婚姻(比如贾琏王熙凤,迎春孙绍祖)等,就更是如此。
        87版周编剧似乎认为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和批判不如西厢牡丹,这个观点明显错误。
        第一,他的理由是西厢牡丹里男主女主都越过了那条先,而宝黛没有,所以西厢牡丹更反封建。这个论据不能证实其观点。西厢牡丹越了先,不符合真实情况,十分虚假。而红楼梦第1、第54回,曹通过石头和贾母的口,对才子佳人故事作了批判,除了千人一面,就是太虚假。红楼梦中越了先的也有,秦钟智能,司棋潘又安就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于宝黛,有其可信性。但是宝玉和黛玉身边丫鬟婆子一大堆,是不可能越先的
        第二两男主都中状元,最终回归封建的主流价值观。所以越了先也能喜剧收场。红楼梦贾宝玉不可能因为科举得功名而使得宝黛故事完美结束,相反被迫娶不喜欢的薛宝钗,林黛玉悲愤而亡。越了先的秦钟智能,司棋潘又安,他们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观,作者没有给秦钟智能安排好下场,估计司棋潘又安也是。哪个情节更能抨击封建社会礼教和婚姻制度不言而喻。
        综合上面两点,虽然《西厢记》《牡丹亭》在宝玉黛玉心目中地位很高,甚至成为两人传情达意的工具,但是我认为曹雪芹设想的宝黛爱情不但其艺术性,其思想性和深刻性也要超越《西厢记》《牡丹亭》。曹雪芹心目中的宝黛爱情要比西厢牡丹更全面更深刻的否定封建礼教,否定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
        也可以看看我在天涯的同名帖子,具体措词不同,基本内容一样。不知道新浪怎么回事,昨天在新浪博客的博文发不出。


        5楼2019-04-19 1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