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此拙文是关于脂批“《离魂》伏黛玉之死”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设想。
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处戏,脂批写到: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其中第三出《离魂》,伏林黛玉之死。
大家知道《离魂》乃汤显祖《牡丹亭》改编本中的一出。《离魂》、《牡丹亭》是如何与黛玉之死扯上关系的?一些红学家和红迷认为林黛玉之死在情节上应该与《牡丹亭》或者《离魂》有一定相似之处,据此作出了自己的推想。这样的观点很直观,也有道理,两者之间不是非得曲折的、七拐八弯的联系才显得有深度并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不过由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往往缺乏相关资料的流传,相关的研究最好“宁杀错,勿放过”,不妨多些有理有据的设想供大家讨论。《红楼梦》有自己的一些固有特点,比如缺80回后,又比如作者“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写作特点,因此更应该强调多角度开放性的思维和设想。
此拙文是关于脂批“《离魂》伏黛玉之死”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设想。
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处戏,脂批写到: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其中第三出《离魂》,伏林黛玉之死。
大家知道《离魂》乃汤显祖《牡丹亭》改编本中的一出。《离魂》、《牡丹亭》是如何与黛玉之死扯上关系的?一些红学家和红迷认为林黛玉之死在情节上应该与《牡丹亭》或者《离魂》有一定相似之处,据此作出了自己的推想。这样的观点很直观,也有道理,两者之间不是非得曲折的、七拐八弯的联系才显得有深度并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不过由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往往缺乏相关资料的流传,相关的研究最好“宁杀错,勿放过”,不妨多些有理有据的设想供大家讨论。《红楼梦》有自己的一些固有特点,比如缺80回后,又比如作者“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写作特点,因此更应该强调多角度开放性的思维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