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0,476贴子:73,749,586

回复:华夏战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虞公仍然乐观地说:“寡人的祭品丰盛洁净,神灵必定会保佑寡人!”
宫之奇道:“我听说,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一个人,而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私亲,只对有德行的才加以辅助。’又说:‘祭祀的黍稷不算芳香,唯有美德才芳香四溢。’还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但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灵才会享用。’这样看来,君王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灵所凭依的,唯有德行而已。如果晋国占取了虞国,发扬美德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于神灵,神灵难道会拒绝享用吗?”

虞公不听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于是,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并断言:“我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就是这一次,晋国不必再次出兵了。”
八月,晋军包围了虢都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街道)。


IP属地:湖南264楼2019-06-11 21:25
回复
    十二月初一,晋军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亡到周京师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晋军随即凯旋回师,行经虞国驻扎时,乘其不备发动突袭,轻而易举地俘获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和百里奚,晋献公把他们作为了女儿嫁给秦穆公的陪嫁随员,把虞国的赋税献给了周王,虽然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但虞国却不存在了。
    战后,当见到荀息从马厩牵来以前送给虞公的屈地宝马时,晋献公笑着说:“马还是寡人的马,只不过老了点。”

    假途灭虢之战,规模虽然不大,但却体现了相当丰富深刻的军事斗争艺术,因而备受历代兵家重视,《三十六计》更是据此概括出一条重要军事规律:“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其意是说,当处于敌我两大势力之间的一股弱小势力受到敌人威胁时,我应立即出兵前往救援,借机将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引申到军事上,是一种假借援助之名来进行势力扩张的谋略。此计所蕴含的主要内涵是,战争指导者要有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利用敌人贪利、畏怯等弱点,借攻击第三者为由,顺势渗透自己的势力,控制对方,一待时机成熟,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一举消灭或制服对手,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IP属地:湖南265楼2019-06-11 21:26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曲沃代翼,血缘亲近的宗族究竟是强援,还是威胁?
      二、假道灭虢对比柯地之盟,究竟是现实利益重要,还是信誉更为重要?
      三、晋国很难越过虞国而占领虢国,那么,晋国伐虢国,虞国究竟是拒绝借道为好,还是坐山观虎斗更好?


      IP属地:湖南266楼2019-06-11 21:27
      回复
        华夏战史No.26:韩原之战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姬诡诸去世,卿大夫里克、邳郑等接连杀死继位者奚齐、悼子,然后派狐突去翟国迎接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但重耳怀有戒心,婉言谢绝了。里克又改迎公子夷吾。夷吾当即就要启程归国,可跟随他流亡的吕省、郤(xì)芮等人觉得此事很是可疑,献公还有儿子就在国内,里克等人不拥立,反而前来梁国迎接流亡的公子,说不定其中会有什么阴谋。

        于是,夷吾送信给里克说:“果真能立为君,愿将汾阳的城邑封给您。”
        为力求稳妥,郤芮建议,请求秦国帮助夷吾回国,并明说道:“真要使别人占据了国家,我们有什么可爱惜的?回国而得到百姓,土地有什么了不起的?”
        夷吾觉得有理,就派郤芮送重礼贿赂秦穆公嬴任好,许诺说:“如果得以回国,愿将我国河西地区割让给贵国。”


        IP属地:湖南275楼2019-06-22 16:56
        回复
          秦穆公问臣属公孙枝:“夷吾可以安定国家吗?”
          公孙枝回答:“夷吾既猜忌又好强,要安定晋国,难呀!”
          秦穆公说:“猜忌就多怨恨,又哪里能够取胜?这是我国的利益。”

          秦穆公的夫人秦穆姬是夷吾的姐姐,得知弟弟即将回国为君,就将已故哥哥申生的妃子贾君托付给夷吾,并嘱咐夷吾召回因晋国内乱而流亡在外的群公子。
          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夷吾终于回到晋国,顺利即位,是为晋惠公。


          IP属地:湖南276楼2019-06-22 16:58
          收起回复
            坐稳位置之后,晋惠公姬夷吾毫不犹豫过河拆桥。他不仅拒绝接纳群公子回国,与大嫂贾君通奸,惹得秦穆姬怨恨;而且背信毁约不肯割地给秦国,让秦穆公非常恼火;还诛杀了里克、邳郑,导致邳郑的儿子邳豹逃亡秦国,并煽动秦穆公说:“晋君背叛大主而忌恨小怨,百姓不拥护他。如果进攻,百姓一定赶走他。”
            秦穆公理智地拒绝道:“如果夷吾失去群众,哪里还能杀掉大臣?百姓都要逃难,谁能赶走国君?”

            公元前650年秋,晋惠公改葬前太子申生时,传言晋大夫狐突在曲沃(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遇见了申生的魂魄,申生指责夷吾无礼,并说上天允许他惩罚有罪的人。


            IP属地:湖南277楼2019-06-22 17:00
            回复
              公元前647年冬,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
              秦穆公问公孙枝:“卖给晋国吗?”
              公孙枝回答说:“再一次给他们恩惠,如果知道报答我们,君上还要求什么?再一次给他们恩惠,如果不懂得报答我们,那他们的老百姓必然离心;离心以后再去讨伐,晋君就必然失败。”
              秦穆公又问百里奚:“卖给晋国吗?”

              百里奚回答道:“天灾难测,各国都可能遇到。救援灾荒,周济邻国,这是道义。有道义的国家,方有福禄。”
              邳豹却请求乘机伐晋。
              秦穆公说:“晋君虽然可恶,但百姓有什么罪?”
              于是,秦穆公组织了大量的船只运载粮食,从秦国雍都(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到晋国绛都(今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东南)运粮的船只络绎不绝。
              公元前646年冬,秦国发生饥荒,秦穆公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
              晋惠公召集群臣商量,大夫庆郑分析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朋,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财吝物就是不祥,惹怒邻国就是不义。如果将这四种美德都丢掉了,那还能拿什么来保卫国家?”
              晋惠公舅舅虢射认为当年毁约秦晋已经交恶,当即出言反对道:“皮已经不存在了,毛又能依附在哪里?”
              庆郑说:“丢弃信用,背弃邻国,灾难时,谁来周济?没有信用,就会发生灾难,失掉了救援,必定灭亡。道理就是这样的。”
              虢射道:“即便卖给秦国粮食,怨恨也不会有所减少,反而增加了敌人的实力,所以,还不如不卖。”
              庆郑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更何况是敌人呢?”
              晋惠公支持虢射的观点,拒绝施以援手。
              庆郑退下来后,叹道:“君上要后悔的!”


              IP属地:湖南278楼2019-06-22 17:04
              回复
                公元前645年春,秦国挺过灾荒之后,忍无可忍的秦穆公,任命邳豹为将,亲自率军大举讨伐晋国。秦军三战全胜,击败戍边晋军,随后东渡黄河,直驱韩原(今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战报传来,晋惠公问庆郑:“秦军深入国境了,该怎么办?”
                庆郑回答:“君上您让他们深入的,还能够怎么办?”
                于是,晋惠公只得率军迎战。出发前,占卜谁适合做惠公的战车右卫,结果庆郑得吉卦。可惠公却说:“庆郑出言不逊。”结果让家仆徒做战车右卫,而步扬则为惠公驾驭郑国所献的小驷马战车。惠公自率上军,而命大夫韩简率领下军,由梁由靡为韩简驾车,大夫虢射做战车右卫。
                庆郑劝谏道:“古代参加战争,一定要用本国的马驾车。马出生于自己的水土上,知道主人的心意;安于受主人的调教,熟悉本国的道路;随您放在哪里,没有不如意的。现在用郑国出产的马来驾车,进行战斗,等到一害怕而失去正常状态,就会不听指挥了。鼻子里乱喷粗气表示狡猾和愤怒,血液在全身奔流,使血管扩张突起,外表强壮而内部枯竭。进也不能,退也不是,旋转也不行,君上必然要后悔。”

                晋惠公不听。九月,亦率军到达韩原。战前,惠公派韩简去视探秦军的虚实,韩简回报说:“秦军虽人马比我军少,但能奋力作战的人却倍于我军。”
                晋惠公不解地问:“这是什么缘故?”
                韩简回答:“君上出亡时依靠秦国,入国为君时仰仗秦国,我国遇到饥荒时吃秦国的粮食,三次施恩却得不到报答,所以才来攻打我国。现在您却亲自率军迎击他们,秦军没有不义愤填膺的,我军则消极懈怠,斗志岂止相差一倍?”
                晋惠公仍旧强硬地说:“一个人尚且不能轻侮,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IP属地:湖南279楼2019-06-22 17:06
                回复
                  于是,晋惠公派韩简前往秦军约战:“寡人虽然不才,也能集合我的部队而不让他们离散。秦君您如果不肯回去,那我们之间就没有回旋之地了。”
                  秦穆公派公孙枝回复道:“当初,您逃亡在外时,寡人为您担忧;您刚回国,君位未稳时,寡人仍然牵挂;如今晋君您已经安居大位,寡人敢不接受您作战的请求?”
                  韩简退下去之后,暗叹:“此战,我若不死,而能为秦国所虏,那就是幸运了!”
                  九月十四日,秦、晋两军在韩原交战。晋惠公的小驷马陷在烂泥中盘旋不出,向庆郑呼救。庆郑说:“不听劝谏,违抗占卜,自陷困境,何必求救呢?”

                  庆郑不愿亲自救助晋惠公,而让韩简回去营救。韩简军这时已经击伤了秦穆公,若能纵马追赶,便能将之俘虏,没想惠公偏偏此时陷入了困境。正取舍两难之间,曾经在岐山脚下偷吃了秦穆公一匹良马而被赦免的三百多名乡人突然杀入战场,拼死迎战晋军,穆公得以脱离险境。结果,晋军不仅没能抓到秦穆公,反而被秦军俘虏了晋惠公。
                  晋国的大夫们披头散发,拔起帐篷,依旧跟随着被俘的晋惠公。秦穆公安抚他们道:“你们几位为什么那样忧愁啊?寡人带着你们的国君往西而去,只不过想实现申生魂魄的预言而已,难道敢做得太过分吗?”
                  闻言,晋国的大夫们立即三拜叩头说:“秦君您脚踏后土,头顶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了您的话,我们谨在下边恭候吩咐!”


                  IP属地:湖南280楼2019-06-22 17:09
                  回复
                    秦军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秦穆姬估计丈夫不会轻饶弟弟晋惠公,索性以自己和子女的性命相胁,她派人对穆公说:“上天降下灾祸,让秦晋两国之君不能以玉帛相见,而是干戈相向。如果夷吾早晨进入雍都,我就晚上自焚;晚上进入,我就早晨自焚。请夫君定夺!”
                    无奈,秦穆公只好把晋惠公先拘禁在灵台。

                    秦国的大夫请求把晋惠公带回雍都。秦穆公说:“俘获晋君,本来是满载而归,但如果一回来就要发生丧事,那还有什么意义?大夫又能得到什么呢?而且晋国人用忧愁来感动寡人,用天地来约束寡人,如果不考虑他们的感受,那就会加深他们的愤怒。寡人如果失言,就违背天地。加深愤怒,我们难以担当,违背天地,不会吉祥,要不还是放晋君回国吧?”
                    公子絷说:“不如杀了他,以免积聚邪恶。”
                    公孙枝道:“放他回国,而用他的太子作为人质,必然会得到很有利的讲和条件。晋国还不会灭亡,杀掉它的国君,只会造成很坏的后果。而且史佚曾说:‘不要发动祸患,不要依靠动乱,不要增加愤怒。’增加愤怒会使人难于担当,欺凌别人会不吉利。”


                    IP属地:湖南281楼2019-06-22 17:11
                    回复
                      秦穆公在决断之前,打算会一会晋国大夫吕省,了解一下晋国人对韩原之战的看法。
                      秦穆公问:“贵国和睦吗?”
                      吕省回答:“不和睦。小人们哀悼其战死的亲人,以国君被俘为耻辱,准备立太子圉(yǔ)为新君,即便增加赋税,不得不听命于戎狄,也必报此仇。而君子们虽然爱护国君,但也清楚他的罪过,愿意重整军队,来等待贵国的命令,誓死报德,绝无二心。因此,敝国不和睦。”
                      秦穆公问:“你们晋人认为自己的国君会有什么结局?”
                      吕省回答:“小人们忧愁,认为寡君不会被赦免;君子们乐观,以为寡君一定会回来。小人们说:‘我国得罪了秦国,秦君怎么可能让君上回来?’君子们说:‘我们已经认罪,秦君一定会让君上回来。心怀不轨,就抓起来;诚心服罪,就释放他。德行没有比这更宽厚的了,刑罚没有比这更威严的了。服罪的怀念德行,心怀不轨的害怕刑罚,凭此一役,贵国足以称霸诸侯。让寡君回去而不使之安定,甚至废掉他的君位,使恩惠变为怨恨,以致前功尽弃,秦君您不会出此下策吧?’”
                      秦穆公说:“贵国君子们的看法,正是寡人所想的。”
                      于是秦穆公换给晋惠公上等的房舍住宿,并送给他牛、羊、猪各七头,以诸侯之礼相待。
                      十月,秦晋两国在王城(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东)订立盟约。

                      十一月,秦穆公放晋惠公回国。二十九日,惠公杀了庆郑,这才进入绛都。然后,惠公把晋国黄河以西的土地献给了秦国,秦国开始在这一带征收赋税,设置官员。
                      年末,晋国又发生饥荒,秦穆公赠送给他们粟米,说:“寡人怨恨晋国的国君,而怜悯他们的百姓。而且我听说唐叔受封的时候,箕子曾说:‘唐叔的后代一定昌盛。’晋国是可以图谋的吗?我们姑且树立恩惠,来等待有才能的人。”
                      韩原之战,晋国的实力虽强,却惨败于秦国,晋惠公的种种作为,可以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网络流行语的最佳体现。而秦穆公因怒兴师,虽然赢得侥幸,但他在此战前前后后的表现,确有大国君主的雍容气度。凭此一战,秦国重创晋国,震动天下,开始为东方诸侯所瞩目,其政治地位及影响力从此迅速提升,有了跻身于强国之列的资本。韩原之战,无疑是秦国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


                      IP属地:湖南282楼2019-06-22 17:13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在庆郑这样的士大夫心里,究竟是个人恩怨重要,还是国家利益更为重要?
                        二、假如晋惠公和庆郑不那么任性,韩原之战的胜利者,究竟会是秦国,还是晋国?
                        三、穆公之后,秦国再度衰落,惠公之后,晋国重新崛起,那么,究竟是人才重要,还是制度更为重要?


                        IP属地:湖南283楼2019-06-22 17:14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27:泓水之战
                          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姜小白逝世,无亏、元、昭、潘、商人五位公子为了争夺君位,各率党羽互相攻打,以致齐国一片混乱。次年春,宋襄公子兹甫联合卫国、曹国和邾国四路人马护送着公子昭回到齐国接替了君位,是为齐孝公,襄公因此而声名鹊起。

                          齐国因为内乱,导致霸业告终,楚国北进的势头,从此难以遏制。宋襄公试图凭藉宋为公国、爵位最尊的地位,以及率领诸侯平定齐乱的余威,出面领导诸侯抗衡楚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并进而伺机恢复殷商的故业。其具体做法便是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盟会。


                          IP属地:湖南291楼2019-07-09 20:27
                          回复
                            宋襄公的庶兄目夷劝谏道:“郑国是小国,却争着主持盟会,这是祸患。”
                            但宋襄公不听。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君主相会于宋国鹿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南),在襄公的强烈要求下,楚成王熊恽、齐孝公姜昭同意于当年秋召集诸侯大会。

                            同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与楚、陈、蔡、郑、许、曹之君在宋国盂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西北)会盟,齐国和鲁国托故没来。襄公不听目夷的建议,轻车简从赴会,想以此争取与会诸侯的信任,结果被率军赴会的楚成王当场拘捕。楚军押着襄公,乘机进攻宋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宋军坚守,数月未下。后来,在鲁僖公姬申的调解之下,成王才将襄公释放回国。
                            目夷叹道:“祸殃还没有完,这点惩罚,不足以让君上吸取教训。”


                            IP属地:湖南292楼2019-07-09 20:30
                            收起回复
                              果然,宋襄公返国后,不仅没有放弃争霸之心,反而想着通过攻打臣服于楚国的郑国,来一雪前耻。
                              司马公孙固劝谏道:“上天抛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上您却想使之复兴,这有违上天旨意,哪里能够幸免呢?”
                              目夷也说:“攻打郑国,这是惹祸啊!”
                              宋襄公全然不听。公元前638年夏,宋国联合卫国、许国和滕国进攻郑国。早已衰落的郑国赶紧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决定率军攻宋救郑。

                              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回师迎战。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西北)南岸,这时宋军已于北岸占据有利位置,列阵以待了。


                              IP属地:湖南293楼2019-07-09 2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