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0,930贴子:73,727,573

回复:华夏战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夜,石祁子携百姓弃都南逃。狄军占据沫城后,继续南下追击,于黄河北岸再败卫军。幸存的七百三十名难民在宋桓公子御说的接应下渡过黄河,加上共地、滕地的百姓,卫国仅存约五千人。
卫懿公的堂弟公子申被拥立为戴公,暂居曹邑(今河南省滑县东)。齐桓公姜小白派公子无亏率战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助卫戴公戍守曹邑。

公元前658年,齐桓公率齐、宋、曹、鲁四国军队筑城于楚丘(今河南滑县),重新建立卫国。
卫懿公不知人民疾苦,奢侈淫乐,玩物丧志,导致荧泽战败,身死国灭。反观长勺之战,鲁庄公姬同在战前实行“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全力争取人民支持,从而打败强齐,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从荧泽与长勺两战鲜明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人民支持与否,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IP属地:湖南232楼2019-05-31 20:50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卫懿公好“斗牛而废耕”,以致民穷国危,究竟是弃本逐末,还是逸乐误国?
    二、卫国自从卫前废公州吁开始,骨肉之间为了争夺王位,多次血腥厮杀,卫懿公爱鹤失众,究竟是玩物丧志,还是心智不全?
    三、卫懿公明知军无斗志,却不固守都城,而是率部迎战,究竟是无知轻敌,还是慷慨赴死?


    IP属地:湖南233楼2019-05-31 20:52
    回复
      华夏战史No.24:八国攻蔡楚之战
      春秋初期,郑国率先崛起,但因郑庄公姬寤生多宠子,故其死后不久,郑国便陷入了内乱之中。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国势大不如前,而周边列强则纷纷崛起。东方齐国,任管仲为相,大刀阔斧的改革,齐桓公姜小白开始图霸;南方楚国,大肆兼并汉阳诸姬,求加爵位不成之后自立为王;北方晋国,曲沃代翼后,不任用群公子成为国策,新兴政权充满活力。无险可守的郑国,因处于中原腹地,无可避免地沦为了大国争霸的筹码。

      公元前666年秋,楚成王熊恽以郑国背楚向齐为由,派令尹子元率战车六百乘进攻郑国。齐国、宋国、鲁国三国联军援助郑国。楚国探知救兵来援,连夜撤兵。


      IP属地:湖南244楼2019-06-05 20:54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24:八国攻蔡楚之战


        公元前666年秋,楚成王熊恽以郑国背楚向齐为由,派令尹子元率战车六百乘进攻郑国。齐国、宋国、鲁国三国联军援助郑国。楚国探知救兵来援,连夜撤兵。


        IP属地:湖南245楼2019-06-05 20:58
        回复
          公元前659年秋,因为郑国亲近齐国,楚成王派兵伐郑。
          同年,齐桓公与鲁僖公姬申、宋桓公子御说、郑文公姬踕、邾子在荦(luò)地(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西南)结盟,策划救援郑国。

          公元前658年秋,齐国与宋、江(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南)、黄(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北)三国在贯地(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结盟,齐桓公将楚国势力范围内的江、黄两国拉拢过来。
          同年冬,楚大夫斗章率军侵郑,俘虏了郑大夫聃伯。
          公元前657年秋,齐桓公闻报楚军侵郑,便与宋、鲁、江、黄等国会盟于阳谷(今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东北),谋划伐楚。


          IP属地:湖南246楼2019-06-05 21:01
          回复
            同年,楚国照旧攻打郑国。郑文公姬踕招架不住,有心想求和,但大夫孔叔劝阻说:“齐国正为我国奔忙着,丢弃他们的恩德而跟楚国讲和,不会有好结果。”

            同年中的某天,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有些害怕,脸色都变了,便叫蔡姬不要捣蛋,可蔡姬不听。桓公一怒之下将蔡姬送回蔡国,但并未断绝婚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姬肸惭愤难遏,就将妹妹改嫁给了别人。桓公得知后,勃然大怒。
            公元前656年春,齐桓公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八国联军进攻楚国的盟国蔡国,一战击溃蔡军,俘虏了蔡穆侯。接着,桓公携战胜之威,兵压楚境。


            IP属地:湖南247楼2019-06-05 21:03
            回复
              楚成王见齐桓公率领的联军势力强大,不愿贸然开战,于是派大夫屈完为使者面见齐桓公,当面询问道:“齐君您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马发情狂奔,彼此也不会相关。没有想到齐君您竟不顾路途遥远来到敝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呢?”

              管仲代为回答:“以前召康公授命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贵国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们为此而来问罪。昭王南征至江汉而没有生还,我们为此而来问责。”
              屈完闻言道:“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这确实是寡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南征不返,事发于汉水,只好请你们到水边去问问了!”


              IP属地:湖南248楼2019-06-05 21:05
              回复
                齐桓公不为所动,命令联军继续前进,至陉地(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南)才又驻扎下来。
                夏季,楚成王命屈完率军北上防备,并兼任使者,再次与齐桓公进行交涉。联军随即退至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东),为了炫耀武力,桓公把所率领的军队列成战阵,然后和屈完同坐一辆战车检阅队伍。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寡人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而已。贵国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 ”

                屈完应道:“承蒙齐君您惠临敝国,并为敝国谋福,宽容地接纳寡君,这正是寡君的心愿!”


                IP属地:湖南249楼2019-06-05 21:08
                回复
                  齐桓公指着军队说:“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座城池又能守得住?”
                  屈完委婉地回答:“齐君您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 如果只凭武力,那么敝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墙,把汉水当护城河,齐君您的兵马再强,恐怕也无济于事吧?”

                  齐桓公见楚国强大,无隙可乘,于是在与屈完签订好盟约之后,率军撤退。


                  IP属地:湖南250楼2019-06-05 21:10
                  回复




                    IP属地:湖南251楼2019-06-05 21:24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齐大非偶,郑昭公姬忽拒绝娶文姜为妻,究竟是有骨气的表现,还是愚蠢的表现?
                      二、八国攻蔡楚之战,究竟是蔡姬任性惹的祸,还是楚成王扩张引起的矛盾?
                      三、八国攻蔡楚之战的胜利者,究竟是齐桓公,还是楚成王?


                      IP属地:湖南252楼2019-06-05 21:25
                      回复
                        华夏战史No.25:假途灭虢
                        晋国大夫师服在得知第九任统治者晋穆侯姬邦父为两个儿子取的名字之后,曾预言道:“君上给孩子取的名字,真奇怪啊!太子叫做仇,仇是仇敌的意思。小儿子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号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事物本身却有客观规律。现在嫡子跟次子取的名字正相反,这以后晋国能不出乱子吗?”
                        公元前745年,晋文侯姬仇去世,姬伯子继父位,是为晋昭侯。昭侯本末倒置,将面积比晋都翼城(今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还要大的曲沃(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封给了叔父成师(即曲沃桓叔)。从此,曲沃小宗势力开始不断地向位于翼都的晋君大宗发起挑战。

                        曲沃桓叔去世后,其子鳝继位,是为曲沃庄伯。公元前718年夏,曲沃庄伯在得知晋鄂侯姬郄去世的消息后,乘机兴兵攻打翼都。因庄伯背叛周王室,周桓王姬林派虢(guó)公忌父率联军援助翼都大宗,庄伯战败,逃回曲沃防守。
                        公元前716年,曲沃庄伯心怀遗憾而死,其子称继立,是为曲沃武公。公元前705年冬,武公姬称将晋侯姬小子骗到曲沃杀死。次年冬,周桓王派虢公林父率兵讨伐武公,武公抵挡不住,败退回曲沃。


                        IP属地:湖南259楼2019-06-11 21:13
                        回复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说:“早先寡人的先君庄伯、武公平定我国内乱时,虢国常常帮助翼都公室讨伐我曲沃,如今又收留我国的逃亡公子,若是不加诛灭的话,终将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只是,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
                          大夫荀息献计道:“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君上肯送给他屈地宝马和垂棘美玉,他一定会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有些不舍地说:“这两样东西可是寡人价值连城的宝物啊!”
                          荀息道:“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东西放在虞国,就像放在宫外的库房里一样。”
                          晋献公犹豫地说:“宫之奇还在虞国呢。”
                          荀息分析道:“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况且从小就和虞公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公对他有亲而无畏,即使他进谏,也不会听从的。”


                          IP属地:湖南261楼2019-06-11 21:18
                          回复
                            于是,荀息带着美玉、宝马等奇珍异宝出使虞国,游说虞公道:“当年冀国无道,从颠軨入侵,围攻贵国鄍邑的三面城门。敝国出兵伐冀,从而使冀国削弱,这是为了虞公您的缘故。如今虢国无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垒,来攻打敝国的南部边境。谨大胆地请求贵国借路,以便到虢国去问罪。”

                            虞公不仅答应借道,而且不听宫之奇的劝阻,请求先去进攻虢国。同年夏,晋国大夫里克、荀息领兵会合虞军,攻打下阳(今陕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南),灭掉了北虢。


                            IP属地:湖南262楼2019-06-11 21:20
                            收起回复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再次派遣使者向虞国请求借道讨伐虢国。
                              宫之奇谏阻道:“虞国与虢国相互依仗,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道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还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彼此依赖,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

                              虞公说:“晋国与我们是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
                              宫之奇回答道:“太伯和我们的先祖虞仲,是太王公亶(dǎn)父的儿子,太伯没有随侍在侧,所以王季继承了周国的王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曾做过其兄文王的卿士,功勋在于王室,受勋的记录还藏在盟府。现在晋国连血亲更近的虢国都要灭掉,难道对虞国还会有什么怜惜之心?况且,我们虞国同晋君的关系能比曲沃桓叔和庄伯更加亲近吗?宗室诸公子与晋君同为桓叔和庄伯的后代,可晋君却尽行诛灭,不就是因为晋君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血缘亲近的人,只因为有可能威胁到公室,尚且无辜被杀,更何况我们虞国是一个国家呢?”


                              IP属地:湖南263楼2019-06-11 2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