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吧 关注:4,603贴子:148,446

回复:关于边缘人格障碍新感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想缓解甚至,康复,不仅仅要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还要认识到自己不能通过他人的存在方式而存在。自己的存在必须通过自己的存在方式而存在。
之所以自己空洞。不能坚信自己的思维,情绪,喜欢,是因为在建立之初就被抹杀了,然后自己开始向别人,向外转移。
其实了解到,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别人,了解别人仅仅是观察别人,得到一种对他人做事,方式的反应和判断。
那么试图在他人身上找存在感的扭曲认知就会慢慢变淡。
也就慢慢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了。
自己之所以空虚和空洞,并不是他人带来的。本质是自己童年阶段建立自我的时候被暗示,有了一个在他人身上找自己的扭曲倾向。一切都是这个扭曲惹的祸。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9-03-29 01:20
回复
    当你,认识到这个以后。
    有一下几个认知共同改变。
    1 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和别人经历思维情绪各自独立运行。
    2 我无法和别人,思维,情绪,感受共享,融合,即使有共鸣,也是两个人的各自的独立运行。
    3 我对他人的了解,和相互理解,并不是共通思维感受和情绪,而且彼此对各自的行为,情绪,思维和反应,经过观察和相处有了一个认知。这就是了解了。
    4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也是。我的人生只有过我自己。我可以去为了别人,家庭,老婆,孩子,父母而努力,而活,让他们幸福。(但不代表,思维,感受,情绪,性格共享共通)仅仅是通过相处,观察,了解了他们的需要和幸福的方式。尽量满足他们。仅此而已。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9-03-29 01:28
    回复
      2025-05-25 01:56:42
      广告
      先写到这。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9-03-29 01:28
      回复
        别人有别人的经历,喜怒哀乐,思维,感受,反应,这些的种种也是别人之所以是别人的一个特征。
        我也有属于我的经历,喜怒哀乐,思维,感受和反应。这些是我之所以为我的特征。
        我了解别人的唯一方式,是相处、观察,了解,所谓的了解仅仅是,接触观察后的一种了解。就像你了解蝴蝶会飞。羊吃草,狼吃肉一样。你知道蝴蝶会飞鸟儿会飞。但是你并不是它们。
        他们对你的了解,也仅仅是这样,他们可能知道你会做什么,有什么反应,有什么习惯。喜欢吃什么,说什么,但是也仅仅是这样,他们不会完全了解你的所有经历和感受,意识和思维,不是共享的。
        即使有类似的共鸣。也仅仅代表你们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对于这段类似的经历有了一种类似的感受与想法。(仅仅是类似)也是两个时间段的,两段经历。仅仅是类似,不是融合,也不是共通,更不是完全一个。
        就算是一只猫。我们各自看到它也会是不同的形状,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面。
        所以不存在共通。
        很多边缘人总有被抛弃的感觉。核心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我还以为你理解我,了解我,懂我。原来你根本不懂。或者,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明明知道我这样会痛苦,你还这样,你根本不在乎我。这种类似很多。
        扭曲的核心就在这里。与他人同感同知。共享自己。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9-03-29 01:57
        回复
          如果这一点改变不过来就会痛苦不堪。这还不够。
          还需要一个猛药。这个猛药是刚开始了解这些真相的时候会有一种陌生感。很容易走进以前的模式。
          这个猛药就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把一切外在的和自己接触到的人和事。全部定在一点上,这一点就是你自己。
          比如我有什么感觉,(只有我自己享有)
          有什么情绪(我自己享有)
          有什么爱好(我自己享有)
          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评论,怎么看穿,就是知道你今天吃了几碗饭,在想什么,(他们消息来源的唯一途径也是通过相处观察后的判断)
          没有第二个插头。一切感受,情绪,感知,思维,爱好,等等一切你的,只属于你自己,要定在这点上。
          没有其他人有权利有能力,感受分享你的感受。所谓分享感受,也是你自己的感受他们看到,引发了别人他自己的感受。
          就像你看恐怖片,感到害怕,看周星驰片子感到好笑。你这份害怕,和好笑的感受只属于你。没人能附你身上分享它。别人只能是根据你的反应判断你在害怕,或者你在笑。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9-03-29 02:11
          回复
            所以边缘性人格障碍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自己。然后不稳定。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是共享的。
            一丝不挂似的。
            突破这个问题。病至少好一半。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9-03-29 02:13
            收起回复
              反过来也是一样,当你定在这点上以后,你就变得什么都不知道了。
              一切都变得重要起来,变得需要去观察,探寻,询问,和了解,和证实。你对别人的盲目思维猜测基本是荒谬的。即使结果与你想的一样驱动也可能千差万别。
              甚至你不可能完全了解。所以不要轻易相信自己对他人的感觉与判断。那是荒谬的。百分之99是荒谬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你不是他。
              所以不要相信自己对任何人的揣摩,和定义。那只能是荒谬的。唯一可以知道的答案是一个人有可能做一件事。根据他的习惯和性格特定,和做事风格。一件事可能触发他人做另外一件。至于别人怎么想的怎么感受的。你揣摩出来几乎也是错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问。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9-03-29 02:24
              回复
                也有可能得不到答案。答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肯定有一个原因。即使你知道了答案,你也没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也很难完全理解。


                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9-03-29 02:26
                回复
                  2025-05-25 01:50:42
                  广告
                  所以没必要庸人之扰之


                  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9-03-29 02:27
                  回复
                    只能做自己该做的,感受自己该感受的。这是全部意义所在。


                    来自手机贴吧25楼2019-03-29 02:27
                    回复
                      写得真好 收藏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9-03-29 08:16
                      回复
                        怎么可以让女朋友意识到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19-03-29 12:01
                        收起回复
                          那么从新定义人生的意义,由于感受感知只属于自己,那么自己就变得很重要,是一个轴心。离开这个轴心在也没有其他轴心了。
                          我们通常习惯于由他人外界的反馈来得到存在感,比如当一个人关心我,认同我的时候,内在会生起一种充实感。而被我们紧紧抓住。
                          这个上边也已经说了太多,那么我想,这种充实感是被扭曲的。
                          按照我的观察来看,这种充实感,并不应该是来自外界和别人,反而应该来自自己。


                          来自手机贴吧28楼2019-03-29 12:43
                          回复
                            在自己没有能力带给自己这种充实感喜悦感的时候就是扭曲了。
                            我常常在想,也在观察,他人认可我,关心我,关注我,我的内在就会生起一种充实感。喜悦感,但是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扭曲的,即使别人外在可以给我带来充实,喜悦感,那么也应该排在必要位置。主要位置应该是自己作为轴心完成了某种自己认可自己的东西。


                            来自手机贴吧29楼2019-03-29 12:48
                            回复
                              2025-05-25 01:44:42
                              广告
                              也就是说,自己的存在感喜悦感,甚至羞愧感,不应该是过多作用于外在和别人的。而是应该多数是作用于自己的。
                              因为并不存在和他人意识感受共享共通,那么我们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属于自己,那么即使是愧疚感,喜悦感,应该是自己作用与自己。
                              即使是恐惧被抛弃,第一位应该恐惧的也不应该是恐惧被他人抛弃,而是应该恐惧和怪自己抛弃自己。自己萎靡不振。自己振作不起来。这才是正确感知的。不扭曲的。不是吗?


                              来自手机贴吧30楼2019-03-29 1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