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74贴子:953,279

回复:20l7年8月4日开始站桩,打坐,抄法,听法,从未间断,刚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家 2022.3.6
2022年3月6日 / ANSHUO XIE
用意识的观念,去分别内心的情绪。
以宽恕的动机,去安抚心灵的恐惧。
以纯洁的信仰,去离舍欲望的洪流。
以安宁的体验,去熄灭焦灼的思虑。
这是正心,正信,正念,正行精进。
这是修行的基础,也是修行的道路。
——————————————————-
心灵内观心灵,放弃意识对心灵的分别。
心灵体察心灵,脱离意识对心灵的禁锢。
心灵觉知心灵,脱落头脑对心灵的记忆。
让心灵的“见精”醒来,与头脑意识并行。
不再被意识思想所控制,不再受大脑思维所分析。
不再被记忆概念所封印,不再受思维记忆所牵引。
让心灵之“见精”,与意识之“理性”,同步并行,互不干扰。
心灵可以“觉照”意识,意识可以“觉察”心灵。
这是《大中观》修持方法。
心灵不定义“思维意识”。
意识不定义“心灵体验”。
身心之中,心灵清晰安宁,意识清醒单纯。
身心灵,互不干扰,互不交接,平行共处,随顺安宁。
这是雪山修行法门的核心,《大中观》。
—————————————————————-
心灵忽视头脑,“见精”遗忘意识。
心灵处于,完全自由,自然自主,独立无拘束的“状态”。
自由的,自主的,无拘束的心灵,
彻底遗忘了头脑意识的残留痕迹。
彻底开放的内心,淋漓尽致地,完全彻底地,
释放出累世习气的沉淀,释放出累劫妄念的潜藏。
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然纯真,无遮无拦,真实袒露的心灵中,生命在历史中所沉积的,对存在所幻现的,生生世世,生生死死的记忆,经验,经历,境界,都会汹涌澎湃,以摧毁时空世界的压力,突破心灵防线喷涌而出。
不要恐惧,不要隐藏,不要掩盖,不要修饰,不要当真。
内心是畜牲就让畜牲去愚昧。
内心是恶鬼就让恶鬼去凶残。
内心是妖媚就让妖媚去性欲。
内心是毒蛇就让毒蛇去嫉恨。
内心是地狱就让地狱去折磨。
内心是凡夫就让凡夫去执迷。
内心是天人就让天人去纯洁。
内心是神灵就让神灵去清白。
内心是公正就让公正去宣扬。
让内心真实地展现,“展现”的最终,会在真实中熄灭。
“凡是真实的,不受威胁;凡不真实的,未曾存在。”
幻境熄灭,不被幻扰乱的,就是“灵”。
这就是心中“魂魄”消散的过程。
从始至终,在清澈“觉知”的静默觉照中,
让心灵彻底地,完全地,究竟地,完整地,敞开心扉。
不设防的心灵,释放出心灵对生命本质的记忆。
进入甚深“三摩地”禅定境界。
心灵记忆在彻底的释放过程中。
释放就还原出生命原本的样子。
越来越强烈的生命之光透过心灵。
纯澈觉知越来越广袤呈现出空间。
觉知是生命的原始,空间是存在的形态。
生命空间存在,呈现出“灵界”无限宇宙。
当修行者的心中,“见精”脱离意识,安宁熄灭头脑,
“见精”开始在心灵深处,释放“所见”记忆中的经历。
释放记忆的心灵,随着记忆释放,
而还原出生命本来面目。
心灵彻底还原了生命原本的面目,
也就彻底觉醒了陷入梦境的心灵。
释放完记忆的“见精”,就是“灵”从魂魄中解脱。
解脱生死梦境的“灵”,随着梦境的熄灭而回归觉知。
觉知就是生命,觉知就是存在。
觉知被所觉分裂,就是“灵”。
“灵”中纯然无分别,即“觉知”。
“灵”回归了觉知,就是生死的浪花,在生命海洋中熄灭。
这就是众生的灵魂,回归了圣主天国。
在生死之中流浪的心,融入生命永恒。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22-03-07 23:08
回复
    力行 2022.3.6
    2022年3月7日 / ANSHUO XIE
    宽恕,是心灵的决断。
    内心选择了宽恕,宽恕就将救赎心灵。
    修行者是出离人间的“灵”。
    既然选择出离,就不要再去分辨对错,
    被人世间的是非善恶将你留在轮回中。
    正因为,宽恕不与头脑讲道理。
    正因为,宽恕不与情感讲道理。
    心灵力行宽恕,即可横断生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9楼2022-03-14 22:19
    回复
      [cp]三种因缘注定了圆满的速度。
      第一,根性,也就是你的前世基础,这个没有办法选择。
      第二,福德资粮,也就是你今生的心地品质,公正,清白,坦荡,无私,善良,包容的心,可以转恶业为善果,一棵为人付出无所求的清白纯净心,是修行者最直接的福报资粮,这个我们自己可以做主,就看你信与不信,敢于不敢,愿不愿意,在自我利益,与真理标准之间选择,我说过,修行的实质很简单,就是选择。
      第三,绝对虔诚!是绝对虔诚!不是你信不信,信多少的问题,而是,只有自己的错,佛法真理不会错!就像是密勒日巴佛那样,在经历磨难,看不到丝毫成就希望的前提下,依旧死心塌地,舍身殉法,这样的心,怎么可能不成就?如此的勇猛,如何可能不成就!
      剩下的具体修行方法,我采用的,就是海量学法,辅助禅定打坐。什么是海量?就是从睁眼到闭眼,活在佛法中,去听、看、读、背、抄写,心无旁骛,专心一致。你们或许坚持不了多久,可是,死亡就在你身边,他也不想等待你太久。修行初期不要打坐,毫无意义,去学法,走路听法,做大礼拜都行。
      等到你的心灵深处出现了忽隐忽现,不受你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清醒,不受个人意识为左右的觉察,再去打坐,用内心深处,那不动的清醒,那不受身心意识左右的清净觉察,去作为打坐的主体,禅修的目的,是净化身心,令神识,也就是心灵觉受从肉体中复苏,就是让灵魂逐渐摆脱意识自我的绑架,意识等同于镣铐,锁住了心灵觉受,心灵觉受就是我们的愿望,愿望深处是体验,体验是心灵原始的,对心灵的分辨,分辨深处,是离分辨的觉性,是圆觉普照,遍满十方的清净智慧光,智慧光明就是佛的报身,所以,禅修不是为了创造什么,而是为了出离,还原自性本有的面目,这个还原的过程,就是修行境界。
      一师尊[/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1楼2022-03-31 20:23
      回复
        [cp]禅定当中只有一个标准,记住了,我现在给你们讲的禅定这个很重要的。禅定当中只有一个标准——保持你的知道。人的知道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意识的知道,我在打坐;
        第二层是内心里面的知觉。就是人生病的时候,在昏迷状态下,他的头脑停止运行了,但是他内心的知觉还在,知道自己生病那个知道,这是第二层,进入到人的心识了;
        第三层知道,当意识和心识的知道都慢慢淡化了之后,他的觉知,觉知一般是在你的每个细胞里面,阿赖耶识——就是觉知,会在你心灵极深极深的地方,就像是睁开眼睛苏醒了那样,他会醒过来的。当觉知醒来了之后,你的身心意识、情感欲望,就像一件衣服一样会脱下来了。到了觉知那个地方,你就不死了,你就在造物主——七地菩萨这个地方。
        那么,一旦觉知开始分解了之后,他就会融入觉知里面的性光,就是觉性,那个就好像是一场梦醒来一样,像镜面翻转,大地平沉。那个地方就没有什么知道不知道了,没有能知者,也没有所知者,就是极圆极明,周遍一切,那就是法界了。法界之上还有,法界之上就是一念妄动,那个就是如来寂灭性,当这一念妄动停息的时候,那就是如来圆满的时候。
        ---摘自《2020年答疑汇总.上》
        ——转[/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3楼2022-04-02 20:35
        回复
          [cp]海灵格:《我允许》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允许事情是如此地开始
          如此地发展
          如此地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
          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
          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
          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地评判我
          如此地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
          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
          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有这样的念头
          我允许每一个念头的出现
          任他存在
          任他消失
          因为我知道
          念头本身本无意义
          与我无关
          他该来会来
          该走会走
          若我觉得
          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
          我允许每一种情绪的发生
          任其发展
          任其穿过
          因为我知道
          情绪只是身体上的觉受
          本无好坏
          越是抗拒
          越是强烈
          若我觉得
          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允许我就是这样的表现
          我表现如何
          就任我表现如何
          因为我知道
          外在是什么样子
          只是自我的积淀而已
          真正的我
          智慧具足
          若我觉得
          应该是另外的样子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知道
          我是为了生命
          在当下的体验而来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
          我唯一要做的
          就是全然地允许
          全然地经历
          全然地体验
          全然地享受

          只是看
          允许一切
          如其所是
          ———————————
          真正的释怀和释放内心的恐惧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是《我允许》,这篇海灵格的表达。也是一种宽恕和接纳,释放释怀,纯洁和高尚。大爱升起。[/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5楼2022-05-16 22:08
          回复
            [cp]因果 2022-09-24
            能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一般表述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孤立环境,即不可能有能量或质量传入或传出系统。对于此情形,能量守恒定律表述为:“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不能无故生成,也不能无故摧毁,但它能够改变形式,例如,在炸弹爆炸的过程中,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动能。——维基百科
            人类活在世界中,世界建立于地球上,地球形成于星系内,星系缘起于宇宙中,宇宙只是无尽苍穹中一粒尘埃,苍穹与地球是统一整体,都是由更加精细微观的能量微粒,层层叠叠组合而成,人类看到的物质客观世界,本质是能量涌动聚合,暂时表现的状态。
            能量是“业力”的表现,业力源自于“心识”。
            因此,能量最微观的诞生源头,是源于灵性本质,对生命存在的“觉知”。
            觉知灵性,对觉知的存在,最初的一瞬确认,呈现出空间。
            觉知灵性,对空间确认的瞬间,体现出空间的“当下”状态。
            因为“确立”了当下,当下则瞬息间“移位”,自存在中浮影而出。
            从灵性存在中,浮影移动的“确认”,形成了空间的“当下,过去,未来”。
            时间由此产生。
            灵性对存在的经验,形成过去当下未来,空间中“时间”状态。
            灵性细腻觉受,形成时间移动,摇曳空间浮影。
            觉受掩盖灵性,形成空间内认知具体空间形态的“知觉”。
            时空中具体的世界形态开始形成。
            知觉众生对空间更细腻深邃的认知,对空间形成更加具体细致的经验,经验凝固认知,认知塑造经验,形成对时空具体的“体验”。
            体验,就是能量物质因素,最基础的源头。
            空间随时间快速轮转,形成层层叠叠时空影像。
            灵性觉知,被细腻的觉受牵引,随着时空浮影快速生灭于时空世界中。
            这就是缘起缘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六道轮回。
            无限无量,层层叠叠的宇宙世界中,
            都有无穷无尽,不同世界中,曾经的“你”。
            曾经的无数世界中,不同形式形态的“你”,
            造就了,无尽细腻的,各种不同的“因缘”。
            宿世累劫的“你”的前缘,兑现出,今生你的“活着”。
            当下的“你”,与眼前的“世界”,
            就是宿业因缘的兑现。
            无论是人类生活中的物质世界,或者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河,
            无论是你当下眼前见到的景象,或者是无量光年之外的苍穹,
            都是你心识深处,灵性“错觉”浮影,所投射的“生命记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宇宙不在人体外面。
            人体与物质宇宙,都是心灵深层中,灵性“投射”出生命记忆的“时空浮影”。
            外界没有一个客观不变的,真实存在的“世界”。
            世界,只是灵性觉受了存在,生命形成了认知与记忆。
            灵性对存在的觉受,形成了空间时间。
            灵性对觉受的认知,形成了“世界众生”。
            层层叠叠,无限深邃,无尽广袤的世界中,知觉众生对世界的经验,凝固知觉形成体验,体验折射灵性觉受,形成心灵。
            心灵,蕴含着存在本体,灵性觉受,知觉众生。
            心灵,投射出觉知虚空,灵性清澈,认知经验。
            心灵,形成了体验感知,能量微粒,世界名相。
            人格自我与现实世界,
            是心灵体验折射“灵性”记忆,投射在心灵认知中的“境界”。
            你我与世界,都是灵性记忆投射在,心灵体验中的“浮影”。
            “浮影”,有形有相,有音有貌,有色有味,却并无“实体”。
            “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金刚经》
            无论你的前生后世,无论你的恩怨情仇,无论你的生老病死,
            无论你的荣辱贵贱,无论你的爱侣仇敌,无论你的七情六欲,
            都是心识蕴含的累劫记忆,透过心灵体验,折射在心灵认知中的“浮影”。
            灵性认知是刹那间生灭的,因此,心灵投射出刹那相续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界诸相”的“浮影”。
            刹那分别的思虑,裹挟体验习气,形成心灵“境界”。
            好像车轮高速旋转中,你无法看到车轮结构一样。
            你看到高速转动的车轮,一定是完美的整体。
            人类的“活着”也是一样。
            人类无法觉察心灵深处妄想的习气,
            就只能在习气投射于心灵中的梦境中,被“妄想”所活着。
            心识思虑的紧密相续,表现出前因后果的轮回。
            心意轮转的刹那境界,呈现出大千世界的显现。
            “我们”活在,自我心意的“梦境”之中。
            可是,自我只是“灵性”投射在活着浮影中的记忆。
            于活着的梦境中,灵性复苏就解脱了生死轮回。
            明了心灵运作的原理,就找到了解脱生死轮回的道路。
            “明心”,方可“见性”。
            宇宙能量守恒,呈现出,因果毫厘不爽。
            “我”今日遭遇的一切境遇,都是,曾经的“我”造出因缘的兑现。
            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无论是顺缘,或者是逆缘,
            都是曾经“我的”心识分别,取舍存在体验,形成了因缘“前因”。
            今生我所遭遇的苦难与幸福,无一不是“前因”,兑现出今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8楼2022-09-26 21:41
            回复
              今生我所遭遇的苦难与幸福,无一不是“前因”,兑现出今日的“后果”。
              因果轮回,毫厘不爽。
              自作自受,甘之若饴。
              不要躲避苦难,不要反抗报复,不要心生仇恨,不要怨天尤人。
              你当下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曾经的“你”,亲手种下的“因”。
              在时空相续到今日时,连本带利,兑现的“果”。
              因果是心灵体验中,认知思虑的兑现。
              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亲朋好友,你的情欲感受,
              你的恩怨情仇,你的人生世界,你的生死轮回,
              都是心灵投射的体验,你的生生世世,你的生生死死,都未曾逃出心灵。
              因此,因果如何能逃离!
              因此,能量如何不守恒?
              唯有唤醒心灵深处的“灵性”。
              苏醒灵性生命,生命本质将终结,心识妄想中,“生死浮影”。
              如何苏醒灵性?唯有宽恕。
              宽恕了,目前伤害你的人,
              就等同于宽恕了,历史上曾经伤害此人的,过去世界中的“你”的罪恶。
              宽恕当下的仇人,就等同于宽恕了,与此仇人在往昔历史中,恩怨情仇纠葛不清的“自我”,心识深层蕴含的“自我”思虑,被你当下的“宽恕”温暖化解了,也就等同于,宽恕中温暖化解了,曾经的“你”生存中演化而出的,那一段时空世界中,所有的历史岁月记忆。
              构成曾经的“你”,所有一切生命信息,融化在当下“宽恕”中。
              就意味着,此刻的“你”,在构成你“活着”人格的因素中,有一部分曾经“活着”的因缘,呈现如今“你自己”的生命因素,被“宽恕”消融了。
              如果,你温暖坚贞的信仰,能够宽恕今生你所遭遇的一切苦难与幸福。
              就等同于,宽恕融化了心灵深层时空中,层层叠叠构成今日之“你”的,累劫心灵妄想因素。
              今日活着的你,在心灵践行宽恕中,温暖融化了此刻面前的“后果”现象,就同时同刻,融化了心灵微观世界中,曾经活着的“你”,造就的“前因”业债。
              随着“后果之前因”的融化,宽恕的心灵安宁中,就逐渐消融了,曾经活着的“你”的一切生命因素;也就是说,宽恕的温暖中,消融了因果的体验与认知。
              认知与体验,一旦融化在心灵宽恕中,
              你的人格自我,就在安宁的心灵内彻底消失。
              过去的“你”消融,就熄灭了当下的“你”,以及未来的“你”。
              人格自我消失殆尽,生死轮回就瞬间消失了。
              灵性生命,从生死梦境中醒来。
              对因果论的肯定,是对圣主平安性的否定。
              唯有宽恕,可以解脱因果,可以超越生死。
              宽恕,温暖了当下的仇恨,就融化了过去的宿因。
              宽恕,融化了当下的执着,就化解了宿世的因缘。
              究竟的宽恕,是清净的安宁。
              灵性烧尽了思虑,光明废除了时间。
              灵性是完整的生命,不被认知经验割裂。
              安宁幸福超越了心灵世界。
              “过去即未来,未来即过去。”——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就从“能量守恒”的,缘生宇宙中解脱梦境。
              如梦初醒,升华入“灵性宇宙”。
              无限喜悦安宁,极乐亢奋永恒。
              光明亘古欢畅,荣耀幸福无限。
              宽恕了当下,
              就解脱了过去与未来,
              就超越了过去与未来。
              生死不可触及于你。
              你是,丰盈极乐,幸福光明,平安永恒。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9楼2022-09-28 21:57
              回复
                慈悲,是终极实相,唯一实相,究竟实相。
                宽恕,是终极道路,直达道路,究竟道路。
                这两句话,是我三十年修行经验,以生命凝聚的心髓精华。
                这个世界上,我感恩三个人。
                第一,释迦牟尼佛,我的智慧导师,为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清净智慧净化身心业障,以究竟法义唤醒觉性,形成了超凡入圣的生命基础;以法理为我修正修行道路,指引灵魂前行的方向。
                第二,圣主耶稣,我的心灵导师,为我点燃灵性,苏醒生命,教我实践宽恕,将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落实在生活之中,将真理信仰融化在生命细胞之中,让宽恕温暖成为生命的主体,以圣主耶稣的光辉,塑造出法界真神的智慧体,以及三界灵性的光明身。
                第三,我身心内在的“修行者”,那个只爱真理,不爱自己的“亡命徒”,那个在一切苦难中,生命只选择正确,绝不选择自我的勇猛修行者,是信仰的“我”,亲手瓦解了人性的“我”;是虔诚的我,从人性人心自我之中,提取出“真神”的永恒;是信仰的我,融化了人格自我的生死轮回;是虔诚的我,将自我体验的恩怨情仇善解。
                唯有真修行者,才具有宽恕的能力。
                唯有真虔诚者,才可能真正地宽恕。
                我感恩,我身心内在这个决绝且坚贞的“殉道者”。
                因为灵魂深处,绝对明确、简单稳固的信仰,导致我的身心灵充满光明,时刻沐浴在圣主耶稣的圣光温暖中,时刻与释迦牟尼佛的慈悲清净相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0楼2022-09-29 23:24
                回复
                  [cp]宽恕,宽恕的是,内心愤愤不平的自我,这是你唯一宽恕的对象,外界真的没有任何需要你宽恕的对象,清醒地看着内心中,愤恨不平的“自己”,明确地告诉他:“你不是我,我宽恕你,你不是我,我宽恕你……”久而久之,我们深信的人格“自我”,就会逐渐淡化,透明,融解,消散。
                  宽恕的状态,是——沉默中的,不分别对错,只是一味地宽恕,宽恕,宽恕,直至这个愤恨的“自我”消散。
                  宽恕的正确标准,是——无作为,什么都不要去做,不要争辩,不要宣泄,不要解释,不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不要强调自己的正确,处于无为的安静沉默状态,这是最正确的宽恕标准。
                  宽恕的目的,就是在觉知灵性中,以宽恕的温暖,消融人心分别的差异性。差异性消融后,那完整的喜悦光明,就是生命永恒的完整。
                  当一次次的宽恕课程,你都能够遵守正确的状态,遵循正确的标准,你将脱胎换骨,步入天堂,融入圣主的神圣威能之中,成为轻盈欢乐的光明。摘自《宽恕》[/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楼2022-10-04 20:59
                  回复
                    [cp]平安赐福(十)
                    1. 之所以你会觉得人生很长,是因为你的心,沉浸在人体感官中,攀缘了外界世界名相。
                    外界世界的刹那间变化,导致你的心对事物变化中呈现的时间,形成具体感知细腻体验。
                    时间,真的,只是,感知而已。
                    如果,外界名相,失去了明确的对比差异,那么时间对于你而言,就会逐渐消失。
                    如果你的心,朝向心灵内在。
                    久而久之,内心深处的见性,就会脱落头脑意识,脱落心愿感知。
                    在心灵极深处,呈现出心灵“见一切”,却不被所见牵动的,“纯洁与清澈”。
                    在纯净清澈的见性中,你会觉得人生很短。
                    匆匆几十年的岁月,瞬间就过去了。
                    心灵见性中,却从未被岁月所“活着”。
                    见性中,没有时间的牵引,于是,见性超越了现实世界。
                    安住在内心“见性”中,安详在内心清澈、纯洁的温暖中。
                    以清澈纯洁的专注心,心无旁骛去学法,感受文字背后的清澈。
                    就等同于,生命凌驾于,人类社会境界空间之上。
                    就等同于,是神灵在融入真理,是灵魂在直接净化。
                    修行的速度,就会一日千里。
                    一一一师[/cp]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楼2022-11-20 22:55
                    回复
                      宽恕,是修行的核心;宽恕,是修行的道路;宽恕,是修行的方向;宽恕,是修行的实践;宽恕,是生命之光;宽恕,是灵魂之爱;宽恕中,有究竟的真理;宽恕内,是永恒的天堂。
                      宽恕,是修行者必须终生履行,认真践行的功课。
                      违背宽恕,根本谈不上修行;失去宽恕,一切修行都是游戏。
                      奉行宽恕,你会与圣主同在;热爱宽恕,天堂就在你身心中。
                      唯有真实的宽恕,扎实的宽恕,切实的宽恕;
                      唯有灵魂的宽恕,透骨的宽恕,宁死也要达成的宽恕,
                      宽恕绽放的光芒,就足以横渡生死,将我们的生命送至天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5楼2022-12-09 22:01
                      回复
                        若人间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没有《奇迹课程》的究竟, 人类活着有何意义?活着本身都会成为绝望的痛苦。 因为灵魂,并不是这具身体啊! 即便是,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体感官的欲望需求。 我们的心灵,依旧处于迷惘枯燥、困乏绝望的沙漠。 植物得不到雨水浇灌,会逐渐枯萎死亡。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82楼2023-02-07 10:53
                        回复
                          说到底,对于人类而言,什么是福报? 对天堂的渴望,对真理的虔诚,对神佛的选择,可以改变宿命,可以蒙受恩典,可以起死回生,可以返老还童,可以消灾避难,可以荣登天堂,可以解脱生死。 人间的福报,就是,对“祂”的依靠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90楼2023-03-11 08:26
                          回复
                            一生之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到,很多令人恐怖痛苦,煎熬绝望的事情。
                            这些事情,发生就发生了,不要自责。
                            “一切所发生的,一定是能发生的。”能够发生的,是注定发生的。
                            “发生”真的是因缘和合的现象。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缺失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就无法“发生”。
                            因此,一切发生了的,就是能够发生的。
                            所以,任何能够发生的,都是注定发生的。
                            宽恕自己在发生之中,不由自主的“心”吧。
                            觉得好像是自己的意愿,推动了发生。
                            因此内疚,恐惧,自责不已。其实这不是你的过错。
                            宽恕自己的恐惧,接纳内心的痛苦。
                            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定好了的因果。
                            如同“生老病死”,是注定要发生的。无法避免,而渐渐逼近。
                            我们不能改变前定的因果。可是,我们可以在因果注定中,将心灵,自既定因果现象中,释放出来。
                            我们可以接纳,在因果中迷失的心灵。宽恕自己内疚自责,恐惧焦虑的“小我”心灵。
                            我们只是在心灵“小我”,投射出来的电影中生活。活在“被发生”之中,受制于注定“发生”的剧情之中。
                            宽恕自己煎熬的,绝望的,恐惧的,黑暗,脆弱内心。
                            这些都是,对“发生”不了解的错觉。错觉被宽恕了。
                            升起错觉的心灵,也就在宽恕中安宁了。心灵在接纳中安宁,自我在宽恕中安详。外界发生之事,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但是,我们的灵魂,不会随着外界的事情而随波逐流。
                            安住于当下的心,
                            一定是,被接纳宽恕的心。
                            唯有被宽恕接纳的灵魂,
                            才可能,安住于当下。
                            宽恕中,错觉未曾发生。
                            平安性,已在圣主之国。
                            ———节选自20220216《发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1楼2023-03-11 08:48
                            回复
                              慈悲,是心性清净的程度。
                              究竟无为,是圆满慈悲。
                              慈悲如虚空容纳万物,不拒不离,无取无舍。
                              无来无去,无善无恶,不悲不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经》
                              观世音菩萨所说《心经》,就是法界十地圣贤,对觉性最究竟的开示。
                              是智慧生命,在法界中的究竟状态。
                              慈悲是觉性的性质,智慧是觉性的特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2楼2023-03-11 1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