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丰法脉六宝吧 关注:597贴子:40,340
感谢敛气兄的文章和视频,我不自觉的就学了师门的东西。已经看了拳经,练了推板,站桩,拳架,受了真言和法门,。我写心得,不是想和敛气兄抢生意,只是现在师父东西太好了,所以鼓荡一下,加点变数。
我不会推手,别人一碰,我就跑了,所以推板体会不写。站桩和拳架结合着写一下。
师门以明四梢守罗钉入门,指甲连筋,所以应该是以易筋入门,需自悟出易骨和洗髓的地方。
师门心法以相应为根本。四梢在体外部,需自己先找出体内与之相应的筋膜所聚,对应的是丹田,或者说膈膜。四梢丹田这两者的连通次第是先通消息、再生气脉,然后四梢丹田通过消息气脉连接如一体,活如婴儿,终致空灵。
拳架是好东西,。耄耋架、风雷架、三疯架、幻梦架,正好一个循环。
耄耋架如种子发芽,风雷架如花开结果,三疯架培育果实成熟,幻梦架摘果而还。
先说下功法路线有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两种,一种是从丹田开始,内动微动逐步撬动全身,最后劲上梢节;一种就是师父讲的明四梢守罗钉,指尖领劲,依心法内动,以心法层次为果。两者在劲路打通后其实就没有分别了。
四梢守罗钉入门,为什么要先配耄耋架呢?因为练功初起,神意不足,如耄耋老人,其身将死,(微微有声吐气),心存一线,仅存四两在头,手,脚可用。以心动,心和手指甲微传消息,手指甲微动变活,渐渐带到脚而能动,带到头而能摇,头再带手可出拳,头带脚可走,整理骨架,渐渐心活身活。心和四梢沟通的消息增多,连成一片气脉,气脉成海,(吐气有声)可以鼓荡,转入风雷架。
这里有个利用呼吸做的过渡,手上的四两要能上到呼吸上,就是呼吸上要有四两的感觉。四两是筋膜内动的力,丹田上这个力的收缩伸展,就带出加重的,有内劲的呼吸。这时呼吸重,出手轻,两者可以轻重平衡,因为它们都是靠筋膜内动带出来的。
风雷架重在通过体内筋膜运动,带出气息鼓荡,鼓荡生风,这些都是体内的感觉。风大而激荡(嗯声渐响,偶尔渐弱,有时带回吸气时的嚯声,吸呼的声音渐渐平衡,这里不要强练,象人打呼噜,根据不同身体状况,可能呼很久,也可能吸很久,也可能一直没声音,平衡是最后的事情),激荡生雷,就是打着打着,觉得体内劲力有要出来的感觉,或者如看戏看得精彩,不自主啪的一下,一拍大腿,一声喝彩如雷,这个不自觉的拍腿声和喝彩声,就是雷声。
雷震成空,身心具空,进入重意不重形的三疯架。这时肢体动作看似随心所欲,其实全按照体内劲路走向来走,练得是体内的中线,即所谓见空不空。气脉震荡沉淀后现出自己的中心线,中心线带动身体运行,举止协调优雅,翩翩起舞,动如花开,渐入化境。中线的位置在髓,其运动即是洗髓,脑为髓海,洗髓即为化脑。
脑子一化,灵感渐出,这时把持不住生魔,狂心难定;把持得住,则可入梦。
睡不着觉是坏宝宝,知道自己坏就是好宝宝,好宝宝可以睡了。
幻梦架是入梦出梦的东西。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如梦,现实即是梦境。“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大家来自一个本源,本源一直都没有动,这个是自性,所见种种,世间万物,不过是自己心的变化而已,自己给自己演了一场戏,自己给自己造了一场梦,造出众生,造出父母,造出子女,造出师父,喜欢什么就有什么,害怕什么就来什么,心动万物生,心死万物死。世间一切皆是道,众生都是演戏的人。只不过,自己以为有自己,不知道自己在演戏。
睡醒了就可以出梦了,知道了自己在演戏,就是大戏子了,自己入了梦,别人就都是自己带到梦里的人了。
俩人都入了梦,就比谁的梦境更深吧,这时我就不懂了。
我入了戏,六字真言和四舍法门就不多讲了,我一说就是骗人的,还是相信师父,相信自己吧。
耄耋架慢慢培育生气,内劲,把干枯濒死的肢体救活,如种子发芽,
风雷架渐渐成长,如人长大成熟,花儿开放,突然变成果实;
三疯架如痴如醉,果实孕育成熟,内含真意种子,旧命已了,又有新生;
幻梦架摘果得种,真意难取,世道泥泞,长醉长恨,梦多难醒,斩不斩情丝,入不入轮回,是真是幻,似我非我,反正我是不懂的。
四个拳架,一套循环,翻来覆去,有始无终。


1楼2019-03-22 11:44回复
    昨天写三疯架的时候,没有疯进去,疯相当于本源的一个激发态,在这个态才能写能唱能打,对应于人写东西的灵感态, @敛气入骨。
    写到幻梦架的时候,疯了进去,写了些疯话,然后就自以为醒了过来,出了幻梦架;
    其实这时才进了梦。
    我出梦的验证是背大悲咒,能身心不乱的背完就说明清醒;反之,则不清醒。当初不停的念了三年。
    幻梦架是可有可无的,大家要找到自己出梦的验证。
    或者找到让自己定下来的东西。


    8楼2019-03-23 07:51
    收起回复
      上上周拿个小球在树上推给师父看,问推板的练法。师父说我推球推错了,应该推板。师父十句话我可能只听懂了三句。感觉现在应该练出去的力能固定在一个点上,推球的话这个点就跑来跑去,内外的点难以合上。
      刚听还以为要练两手和丹田的三点成圆呢,守着三点练了一上午云手;师父还讲了揽雀尾成的是椭圆,太极也还可以成直线。
      不过意在丹田的练法应该不对,会使肚子变硬的,后来就不这样练了。


      13楼2019-04-15 15:41
      收起回复
        汇总一下帖子,有好多写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参考着看。
        许多话听着有道理,但是照着练应该是练不出来的。物极必反,练法往往出来的是相反的东西,要学会反着练,这是我的一个心得体会。举个例子,把肩使劲向下沉,肩容易僵死,沉肩出不来,但练五禽戏的双手托天,把肩收住向上抻开,以及练单鞭,把肩左右反复抻开,肩部反而有练活的感觉。
        聊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精这四个层级,这四个层次正好是一个圆。每人每天练拳,这四个层次都会走一遍,而不是想象的是四层武术境界。
        练拳如交接,这是以前的一个体悟,还是以这个为角度来讲:
        1、炼精化气对应交接时候心神一动,气血下注,变大变强,(此处不懂可自学)。气在血中,气随血走,神至血动。对应练拳时候感觉兴奋,出拳有劲,气血活动,或有气感内劲,感觉功夫上身;
        2、炼气化神对应交接时候身体逐渐放松,快意增长,欲罢不能;血流注全身,气血流通,神思专注。对应练拳时候身体逐渐通透,出拳规整,或力道均一,如行云流水,心情愉悦,有时有陶醉感;
        3、炼神还虚对应交接时候身体完全放松,心也完全放空,进入高潮,有片刻恍惚,如果不是阴阳和谐而是独阳的话,大脑恍惚,失重感更重,需戒之。心无心,心空也;身无身,身空也。对应练拳时候身体通透,心也放空,练拳或呼吸粗重,或酸痛加剧,或汗出,或如痴如醉,进入高潮,达到恍惚态,道德经云,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或者对应高手对决,分出高下的瞬间空白态。或者对应武者出拳击实的身心一振感觉。或者心中一动,气血逆流,不想再炼了;
        4、虚不可久,所以会自发由虚入实。所以很多书只讲以上三个层次,不提炼虚还精,练虚还精虽属于秘传,但是一一个水到渠成的东西,李老讲高层次的东西会大幅度回到原点。对应交接以后修整交流,交接完成。虚自化实,神自归中,往事已浮沉,归来仍明月清风。对应拳练拳完成,走走遛遛,收敛内气,不喜不惊。
        武术有真传,真传的东西对应王道,可以把这个圈子画圆。不得真传,对应霸道,也是在画一个圈,不过形状可能不规整。
        王道轻出重收,重境界,可以陶冶身心,明了武道,小火慢熬,讲“太极十年不出门”这句是好话;
        霸道出拳有力,重力量,初时强大得快,但强盛容易,却越练越伤身,容易烦躁,这是由于阳气散发的多,收回的少,会暗疾渐生,十年之后,武功不进反退。
        王道霸道只是比喻,武术一道,练到振奋容易,振奋完收回来就很难了,此处与大家共勉。


        14楼2019-04-15 16:10
        收起回复
          我入门的师父是形意高手(八卦嫡传),还跟杨氏,陈氏的老师学过,现在的师父是太极的嫡传。只不过自己水平有限,跟师父们都是学几句话,练到身上的不多。记录一些话和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又看李老的书,薛颠论道艺那一段,原来化劲不仅身子是空的,心也是空的。有领悟。
          跟了师父两天,师父又讲心法了,是洗髓层次的东西,最后传统武学的发展精髓在这里,听懂了,一练效果宏伟,能改变精神,我也对武术起了敬畏之心,不能再讲了。(那天师父在讲揽雀尾,对应到逝去的武林上,李老在尚师那里学的胳膊简单的一伸一缩。)
          层次提高,再看李老的书有些一目了然的感觉,写写对人对事的感悟吧,个人看法,必有不当之处。
          先说网上有李老论内家劲法的帖子,不知真假。帖子写得很高明,但也有不清楚的地方:在第二段,横劲和竖劲的练法和转换上没讲清楚。
          李老在唐师那里,得的是撑兜滚裹的横劲;在尚师那里深造,尚师的方法很高明,两脚腕180度撇开,把横力的角度完全给锁死,或者是放开,横力走不出,只能变竖劲了,李老在尚师那里练到了竖劲;还有,尚师在教虎豹雷音时哼了两音,其中嗯是呼气的雷音,嚯是吸气的雷音;李老最终在薛师那里成就了武功。
          薛颠平时以猴形来练功,手、脚、肩、胯可以互换打法,这一奇技不止是练通了横劲,而是横劲竖劲转换到了相当高明的程度。我先练得步子,入门时老师除了教五行拳,还教了八卦掌的趟泥步,除了打拳,我最喜欢的是走八卦步,尚门里之所以留八卦门的东西,很大原因是八卦步里能完成横劲到竖劲的转换。
          转换是凭内在消息完成的,这点李老没有露,就像洗髓的诀窍,薛颠也没有明讲。
          先说个李老讲过的消息全凭后脚蹬,消息是指内劲,形意以敏感为先,这个内劲消息本身带有脚能踩出荷叶杆韧性的灵敏劲,是活的;全凭一词指除了头的踩意以外,前脚的发力完全凭借的是后脚,能把劲传到后脚是唯一正确的东西,可惜不得真传很少人懂内劲怎么传;蹬是动词,凡动必有往复,这里包括脚蹬地,地蹬脚两处,动时内有消息,具体路线可以从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两句话里找。
          薛颠的象形术关键是旋法,薛颠得了真传,在我看来,在练法上,他的旋法比横拳高明。薛颠说.低层次硬打硬进无遮拦,庶几可无敌于天下,感觉在讲郭老;然后薛老给出了旋法这个真东西,可以凭此达到还虚的化境;郭老实际上也更高明,李存义时代不站桩,郭老最后传给王芗斋的桩法,实际上必然内含了旋法,郭老教法出功夫上更快,但也更难传下来。
          我师父教的是最高境界的真东西,但要不是李老的书能带我入门,我也根本是学不懂的,另外,还是看着师父有感觉。
          传统武术是有境界的东西,不同层次关隘不同,得用不同的方法来破解,只有到了最高境界看下面才一目了然,以前很多前辈都是这种高手。


          15楼2019-04-15 16:18
          回复
            转个帖子,这个帖子讲得是对的。如果遇到胸口憋气,原因是心火不降,把感觉引到后腰,实际上是肾处,呼吸就顺畅了。找到心肾感觉的相交点就找到丹田了,李老把这里说是膈膜。从道理上讲,元气在肾里是真水,心是真火,水火相交处的中心,实际上就是丹田。
            这个对应水火诀,哈哈。
            丹田,是元气出入的关口。
            可以理解成一个阀门小室。
            真正储存元气的是肾,或者叫肾间,两肾中间区域。
            所以,丹田基本不会“满”。因为他本身就不是储存元气的,元气只是在此暂时停留。
            就像燃油锅炉间,有个日用油箱,提供锅炉几天用油量。
            而真正的储油罐一般会远离锅炉间,埋在地下。
            丹田,就是类似这个日用油箱。
            那么,肾中元气,会不会有“满”的时候?
            也不会。
            因为,如果身内还有一丝病邪之气,体内元气就会去冲击,所谓“正邪不两立”。
            当体内病邪全部剔除干净了,
            肾中元气就会不断提高纯化,所谓炼气化神。
            这个过程非常长,一般我们都难走到这个层次。
            最后,体内真气、元气纯化、精细到一定程度,就结晶了。俗称“结丹”。
            到此时,肾中元气才算是“满”了。


            16楼2019-04-15 16:19
            收起回复
              一直想讲讲呼吸,这个东西师父一般不讲,修为不到,强练容易伤神伤身,但呼吸合道,呼吸又是入道的关键。
              看李老的书,总有敬畏感,很多东西是自己练到以后,才真得看明白,就像头打落意随足走,头和足手从内部贯通了,才知道头动是发力的关键。
              呼吸之法,用动作的轻出重收,带出与轻呼重吸的呼吸协调。轻练是关键,轻重是火候,总想打人,出拳带着劲是练不出来的。(其实如果得了个口诀,在拳上,桩上找出来后,总喜欢也化到呼吸上)
              有呼吸,是很好玩的东西。我很早前发现,有了丹田,丹田一动一动的带动呼吸,自己感觉着呼吸,就可以随时随地闭眼睡觉。象李老睡着觉逗小孩一样,我也随时能保持着清醒态,一边睡觉打呼噜,一边告诉小孩别吵着我。实际上,这是清醒和睡觉的界限开始模糊的表现。大家早起时候应该也都有这种体会。
              刚练拳觉得很有力气,喜欢掰苹果,硬硬的红富士也可以掰开,红砖在地上也能跺碎;但现在好像没力气了,感觉得靠使劲想才有劲,又不乐意想。这应该叫为道日损。
              师兄们一般都练了二三十年,平时可以一只手应付我俩手。但特定时间,我会进入一种恍惚态,这时感觉身体通透,看人都象纸扎的一样,自己根本不敢使劲。保持着这种状态,胯部发力,轻轻一碰,也可以把师兄给打出去。
              有次抓着师父的手,也感觉控制了师父的劲力,那天师父应该也有察觉,后来把我打出去好多次。还有一次挨师父打也是,居然把师父劲力化了两圈,然后就进入挨打的空白状态,右胸着了一下,透到后背。平时试劲时师父一直是控制力的,根本不敢打,打到我也是师父的力被激发出来,有点失控了。(这个是刚会中轴自转后接的正转两圈力,最近会中轴反转后又反转着接了两圈力,胸口挨了师父两指,打在骨上;继续领悟接到力后在空和停顿处的灵活转换,开始练正反向的随机转换,应该对应乱环诀。)
              这种恍惚态应该就是化劲的东西。化劲讲渐至神明,恍惚就是还没达到神明。这个状态下打人是靠想的。其实自己能跳多高,有多大力气,自己心里是有数的,这个数的感觉就是化劲。形意又叫鬼拳,这种恍惚状态也有点象鬼上身,薛颠动手时候状如疯魔,李老把薛广信发出去的那一下,擂台上KO时的神来之笔,都是化劲。
              师父已经很少练拳了。平时看小师傅下巴一伸一缩,知道他在走小周天的劲;看他左右云手的身上态势,知道在走大周天。师父除了摩摩腿,就是在那里扭身体屁股,以前一点都看不出劲路,但也明白师父的动态应该是很玄奥的东西,应该就是膝到肩胯这些关节变活的关键,现在才能看出来一点点门道。


              18楼2019-04-15 16:37
              回复
                我守尾闾,走猫步入门;先练形意的拳从口出,找到中线,这段时间守着肩胯来练;太极入门后开始学习内外俱空。
                达到虎豹雷音前,功夫会先入内脏的,寂然不动而为神,达到一种未曾感受过的静态,可惜我好久没感觉到了。
                讲讲膝肩肘胯的练法,这东西基本上讲出来的就是假的,硬练容易伤身。
                郭老暗劲里为什么只讲手?其实真传里是没有膝肩肘胯的练法的,因为真东西练得是活劲,如果按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这些东西要求,一用力就把劲路练死了,我最初是按照展肩展胯练的,但内在劲路一直打不通。
                郭老讲的两手互通的练法是对的,但只是让大家感觉一下后手推前手的暗劲。真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头,然后加上手脚,只有这五个点是可以练的地方,是伸缩的起终点。从尾闾开始找到头,头再找到脚,以后主要练头脚一体,站桩到一定阶段头会和脚贯通,劲路在头脚头里一直来回转,再站下去贯通到一定程度后,头脚向中间劲力往复运动才会打通膝盖,膝盖活的话里面腻腻的发热然后自动弯曲;膝盖活了以后,膝盖和头贯通再打通肩部,最后是肘膝,这些都是从内部通的,只有这种练法出来的东西才是真通。不懂的话,在头脚手以外的地方一外加拙力就容易把体内僵死。秘传的口诀是体内是空的。
                再讲讲不要努力的问题,其实薛颠讲的三害是很深奥的东西。看逝去的武林p387页就会知道,功夫越高,如果不得法,就越容易把自己练废掉。
                十二劲筋对应十二个时辰,不同时间的练法感受会有区别,十二形侧重于羽化和心肾相交,时间是催化剂,高功夫靠的是时间熬出来的,要用小火。
                比如站桩,站不动了就可以缩缩,体内劲敛住就行,敛得能量多了,自然会展开的。每次练对了,发甜的唾液出来得挺快的。
                传统文化总会受到破坏,然后把真的东西提炼出来,再重生。


                19楼2019-04-15 16:42
                回复
                  昨天散功了,散功就是感觉不到内气运行了,直接层次上降到明劲初期。
                  其实昨天写频率的时候就写错了,入门练频率的关键点是数数,比如脚动起来能按1,2,3 ,。。。10,。。。30的匀速落下,数数的关键点是停顿,停顿是内气由发散到收藏的转换关键。是门,是枢纽。频率是内功最高深的东西,入微,其实就是在频率控制上能达到的层次。比如打厚纸,怎么打最后一层,可以通过劲力和最后一层发生共振。共振是个很重要的词。
                  从太极图上讲一下明暗化劲吧。
                  先说入门知识,轻重平衡以后产生气,气根据所处状态分为阴气和阳气,阳气为阴气的升发,运动,运用,相当于我们醒时候活动的能量;阴气为阳气所藏,是人体向容器一样把能量储存起来,晚上阳气全被收进体内,人就睡觉了。
                  明劲是太极图的外圈,阴阳两气在外圆平衡,表现在动作上是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相合,表现出来非常齐整,可以象机器人一样机械化打拳,其实僵尸跳也是一种很好的上下左右相合,只不过没有走关节,少了旋力。
                  暗劲是太极图的中间阴阳分界线,内劲在中间平衡,表现在动作上是郭老在暗劲里讲的左右手能互通,这时候打拳就分出内外层次了,先是外层,这时感觉出手不带劲力,软绵绵的,只是去听对方,找到对方根后再到内层,后手把力传到前手,或者说整个重心冲到前手,一下把人放出。到了这个地步,实际上已经不能轻易试手了,因为手上一听一发力,身体就浮现出对方的骨头,力扎进去能打到内脏。我打过人的骨头,也挨过打。
                  化劲是太极图内的两个小圆点,叫真阴真阳,这是个高层的东西。阳气外发,谁提供的能源?就是中间真阴那个点,他是阳气中间密度极大产生的,这一点很神奇,他牵扯到时空转换的问题,但也常见,大家死的时候就是从这种点走的。同样,阴气收藏,收到中心时候阴气去哪里了?就是收到中间那个点的时空里,大家活的时候就是从这个点活起来。真阴真阳是真正高层次的东西,但再举个例子,人的情绪就受真阴真阳的控制,讲动了真情,小孩的哭笑都是这些原因,孩子都是化劲高手。还有演戏,脸上的表情叫做神意,功夫到了脸上,叫做神变。
                  散功是因为真阳外越,用脑过度,敛藏的真阴少了。
                  用真阴真阳的角度,可以解释很多问题,比如精神病,李老在逝去的武林中讲练功过一段会发病,为什么?还有,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的关系?


                  20楼2019-04-15 16:43
                  回复
                    我在倒着把以前的帖子整理一下。先贴的是在真形意吧写的帖子。
                    单重的秘密是虚实转换时候通过竖劲来含住身体,打拳时先练的是前后左右的横向展力,架子转换时候横力缩向中线,产生竖力,把上下的竖力收住收紧、然后伸长带出转换;李老讲走路时腿上要挤着膝盖,这是现象,练法是后面膝盖去找前腿后窝,就是缩小的弓箭步;其实练武真的容易伤身,到一定程度害怕了阳气就放不出去,看看师父挨句骂就有底气了;气散乱了心乱就不容易收,背背口诀拳谱大悲咒有利于阳气的规整,便于收回来。练武象揉面,把身体揉透,能敛气。
                    李老口述逝去的武林时,是带着境界写的,所以高明。写东西有灵感没事,没灵感硬写就伤身,天意毕竟比人高过一层次。现在穿越,重生小说那么多,也都是天象变化,在做好拯救总结工作。
                    精神病是阳气耗散,不收敛,两个方法可以治,一是一巴掌正好打回去,一方面帮着阳气继续发散,但引到正途,然后再收回;真正练功关隘甚多,强盛了就不平衡,就会被缩减,其实劫难挫折是好事情;比武打斗除了双方的武学层级,实力,也就是可使用阳气的量也很重要,现代搏击应该主要相当于明劲层次,但大训练量会使体内储存的真阴也用出来,可能影响寿命,而且搏击打多了,体悟也多,体悟是相当于化劲的东西,我师父功夫很高,但我也觉得他上擂台打不过职业选手,何况老人家年寿已高。但传武的真传东西,更接近生命的本源真相,每天站会儿桩,浑身通透,满嘴玉液,虎豹雷音补完气后心情愉快,没事还能思考思考宇宙的毁灭问题,已经可以知足了。


                    21楼2019-04-15 16:46
                    回复
                      拳时候师父给教个拳架,摆摆姿势,这个摆好的姿势是内劲充分伸展后的状态,实际上这种舒展大方的打法叫演法,演法时候不用逆劲。
                      自己练拳时,要会把架子缩小了练,把师父教的架子缩到二分之一大小,三分之一大小来练,也可以完全缩到身上只走内劲,外形略动,这就叫会用脑子打拳。
                      其实如果懂了练逆劲,一举一动都阻力极大,内力有限时根本就舒展不开。拳练法的秘诀是充分用逆,内劲收到体内,日积月累,内家高手看似平平常常的动作,却能像灌了水银一样稳重异常,就是体内有了充足的内力。
                      而拳的用法,或者说打法就是螺旋劲,螺旋劲的秘密是把自己的劲路45度用顺,眼看着是走直线,劲路是向45度撇出去的,这点太极称为四正四隅,一动起来正斜都要有。
                      一般一套练法,先站桩,把不通的地方,通常是肩胯,用内力缩展开;然后走圈,腿上开合时,内劲走45度;然后再打拳,先打小圈,逐渐逐渐再扭大点,最后伸展开,师父讲的口诀是无极限,出手时伸展到无穷远,回手时缩到无穷小,其实小圈时候,内劲同样可以伸展到无穷远,这样往复缩展可以把身体练通。再提醒一下,手向外伸,劲要向内走;手向内收,劲是向外展,这样才是平衡。绝大多数人长不了功夫,就错在没收着小圈练,没往体内练进东西去。其实陈氏拳关键小架,一个小字就把秘密讲出来了,形意拳关键在会打一寸拳,会了以后就明白怎么长功夫了。
                      讲了拳架的幅度问题,再提一下频率,人身的频率来自心跳,大家都会找到自己最佳、最舒服的频率来打拳,其实就是和心跳合拍子。
                      明劲的时候,动作带呼吸,用动作把呼吸自发的找出来;暗劲的时候,呼吸带动作,而化劲是个一气贯通的东西。明暗化劲只是个形象说法,其实也是一动就都有的东西。
                      讲了幅度,频率,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的平衡这些入门东西,这样可以先找到中线,再找到丹田。后面高深一些的东西就不说了,其实那些东西次第而练也是能练到的。看拳谱,要学会反着练,拳谱一般只写高手状态,自己练时候要在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这些反方向上来找,会举一反三,会抓住重点,要有灵性,这样才能活。


                      22楼2019-04-15 16:46
                      回复
                        内劲就是向内的劲,如气球膨胀,气体向外顶,气球内膜往里压,形成平衡。内外上,我们练的就是这个向内的劲,练到的地方就是气球皮在人体对应的筋膜,练到筋膜上,把筋膜织厚变粗,气内缩时筋膜柔软如棉,气外膨时筋膜如钢,这是初步功夫。一开始站桩,就练这个一膨一缩,要自己找到动态平衡的点,实际上就是一直通过微动保持自己在最舒服的状态上。这个膨胀和收缩的动态平衡沿着胯膝踝脚,肩肘腕手的顺序从内向外动,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此时从外到内的缩劲上,就是郭老讲的顺中用逆,动中缩劲,轻出重收的话,练拳练的是这个逆,这个缩,这个收,
                        睡觉前困了要做什么动作?答案是伸懒腰。按照伸懒腰的感觉打拳,就是内劲的入门之法。上面说了内缩外膨的平衡,再按上下前后左右顺序讲一下怎么用劲。起初内气弱,不练手足,可以把手足忘掉,跟着身体的动态比划就行。
                        身体最重要的的就是地方上头下尾闾,头到尾闾如皮筋的两端,先找哪一段呢?入门开始的顺序是先意在尾闾,我得的口诀是尾闾处有一盆水,走路的时候这盆水稳稳的不动;把头、尾闾内在的劲路打通,连接上就算中级功夫了,实际上就是后脑,百会这些地方,还有尾闾,阴跷有变活的感觉,微微能动,有时候也会跳动。(后来是小周天的首尾一体,头找尾或者尾找头,就是旋法,象小猫的头找尾巴打旋。)
                        再说前后左右的练法,其实从尾闾出发,一开始感觉不到头,先是尾闾的劲能扭到胯上,然后胯先动,走关节到脚。平常人左轻右重,所以想要达到左右平衡的口诀就是用劲上左重右轻,达到左右手力量一样大。
                        前后的真口诀是百会后仰,带动后背向后睡,用劲上是后重前轻,打拳时候尤其要注意这四个字。


                        23楼2019-04-15 16:49
                        收起回复
                          杨式太极拳,头顶领劲,劲始于足,发于手。太极拳的力是先沉至脚,后由脚下传出,节节贯穿的。
                          谢谢了。其实我也觉得写得不一定对,哈哈。
                          当然也不一定错。因为本来是自己在悟吗,很多东西都是无可无不可吧。
                          比如练武要怂,要把自己当重病人,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这是我确实体验到的关键时候能保命的东西。
                          但又要振奋,通透,心空身空,精神能放得下提得起来。
                          举动要轻灵;推掌如推山。
                          日有所悟;为道日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动中含静,静中含动,不动不静,静动相随。
                          或者悟就是在矛盾中求中,自己寻找自己的道吧。
                          无可无不可,是为悟。


                          27楼2019-04-15 17:06
                          回复
                            这里写守着师父的一些经历。感慨万千,欲语且休。
                            我形意入门,现在练得是太极老架,影响工作,不打算写了,所以在太极吧里画个圆吧。隐了师门,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会瞎写出什么东西,不提师门,少了些拘束,尽量按照心意来写,敢写敢吹,大家不必当真。
                            今天问师父守四梢守螺钉的练法了,师父传的话是不要局于一点,无极限,内外皆空。
                            师父读书少,从师父口中说出的内外皆空四字,属于无字天书的境界,拜受了。
                            架子刚 问了个耄耋架,就被师父的话引走,教我用旋法调方位了,自己层次太低,实际上是跟师父说不上话的。
                            今早体会到了从手指出丝线无限延伸的感觉,中轴旋转,把其中的消息传到手指脚指,然后象丝线一样无限延伸,整个世界都是丝线的海洋,自己指尖牵丝,蹒跚步行,这就是前辈们讲的水中行走吧;每个人都被丝线抱在里面,好像外面是个大蚕茧,丝丝相连,里面是自己的本心,小鸟也被丝线包在里面;脚下丝柱无限向下,头顶丝柱无限向上,上面是自己的果位吗?起了念,丝柱就开始融化,念大悲咒定下来,走耄耋架,转呼吸,哼雷音,闭眼睁眼,入定出定。
                            知道了中线无限放大,中心忽隐忽现的一些东西。如果把中线出体外,心意忽隐忽现,加上旋法,感知牵丝,忘了有身,是不是就也同时忘了四棍?
                            开始有了手,脚,头皆忘的领悟。问了师父一句自己还忘不了手的胡话。知道了有时觉得手臂到死角是因为身 子没转到位,打算好好练旋法,这样别人一碰,自己就能转到最佳位置了。
                            用刚领悟的心意忽隐忽现的旋法绕师父转了几圈,刚想在身后搭下师父肩膀,心念一起,就被师父拍飞了。
                            跟师父交手的体会很多,1、我念一起,师父手臂就到了我根上,用念再接着,顺势化了下;2、要练保持空灵心念,练出空灵心念忽隐忽现的节奏,接招时也要保持这个节奏,这里可能有点轮刀上阵的感觉了;3、以前知道师父胯圈处是禁区,有本能惧怕,只是象小猫一样伸手去挠师父,现在敢去搭肩膀,还是进步了;4、师父出招,如羚羊挂角,牵一机而动全身,打在自己身上的动势感觉,一定要好好揣摩领悟,要记住师父这招,争取能用出来。
                            好像记住 了万向钻头这四个字,但还是有很多话听不懂,要勤加练习,反复揣摩。
                            问师父肘到中线时,师父说当然了,练对了,但练对和练对,也差老远呢。这很像当年郭老的话。
                            写最后一句吧,师兄被师父嘣嘣嘣打了快二十年,第一次被师父用肩震着了,师父说要闷上好几天。实际上,师兄也进了师父的肩胯圈。这几次师父讲的东西越来越深,我们也都被师父扯着提高了层次。只不过,入了门,看见了师父的东西,我倒宁愿自己看不见,宁愿师父还像最初时候的深不可测。


                            28楼2019-04-15 17:10
                            回复
                              继续画圆。
                              用忽隐忽现的旋法绕师父转了几圈,刚想在身后搭下师父肩膀,心念一起,就被师父拍飞了。
                              领悟还有很多:1、第一次在背后偷袭师父;2、师父年岁已高,我提前出手;3、师父最初的动我感知不了,那时我是死的;4、被师父打上以后心念变活了,有接有送;5、被打时我僵了,师父没有僵,所以我飞了;6、最最重要的是,这次师父没有把我打成脑子一阵空白的空白态,所以慢慢地我从白 吃 态醒过来了
                              不由地明白了为什么师父每次一打,我脑子就会变成空白这件事,这个也俗称发蒙。这是师父传法的方式,也就是佛家讲的当头棒喝,在我心意放出的时候,师父把我震空,然后自己虚空生妙有。所以每次挨了师父的打,自己都会细细品味,就会大有长进。这次我领悟到了震中成空的下一个层次,可以叫做空中生化,这是师父口授心传的一套完整的口诀。
                              “松中生气,气鼓生风,风荡生雷,雷震成空,空中生化。”
                              倒着讲一下对这五个词的体会吧。化指化劲,灵感,领悟等。空中生化这件事情很常见,学习不会了,脑子一片空白,如果有人提示,或者自己想通了,就会一下子恍然大悟;空也常见,弹琴时节拍器的停顿,和尚敲的木鱼声之间的间隔,逗号句号这些标点符号这些都代表很重要的“空”字。这个空也对应于我前面提到的打拳数数字时候的停顿,其实空,停顿是个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有,也是一种最最重要的东西。因为虽然空了不一定生出灵感,感悟这些化劲层次的东西,但是能主动成空是个重要前提。空中生化,可能还需有情这些东西吧。
                              再举例说一件我以前领悟的事情吧,现在很多人写东西在最后一句总是不点句号,而我在有次经历生死的时候,却感悟到句号可能会对应着人到自己生命的最后能不能善终这件事。积沙成丘,日积月累,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我每次写完句子都会想下要不要点个句号,。
                              雷震成空,这里说下雷音,我现在悟到人说话,唱歌就是雷音,猫喵喵,狗汪汪,猪哼哼这些都是雷音。只不过雷声震动有深有浅。比如人累了睡觉打呼噜,就是人自身标准的雷音。身体松了以后,哼哼的时候能胸口震动,后来带动全身震动,只要感觉舒服,有好处,就可以留下来,可以达到和睡觉打呼噜一样的效果。深层次的雷音是从腹腔出来,一阵轰隆隆的 ,真的和打雷一样,我练功出过这种东西,但是很少见。打雷是件很刺激的事情,雷声一响,万物复苏,所以平时大家总喜欢找些刺激、新鲜的东西看,就是人在本能地寻找雷声。雷声是个信号,雷声一响,大家全身心感受到这个信号,定了一下,这个定也就是空。定中生慧,和上句的空中生化讲得是一个道理。
                              气鼓生风,风荡生雷这两个词在形意拳里叫做风雷诀,是内气在人体积敛到一定程度,自发鼓荡,激荡产生的现象。有个词到临界点,内气积累多了,就到了爆发的临界点;过了临界点,往往会诞生出新的东西,诞生这个词,和“化”应该是一个意思,就是说“化”字是贯穿太极拳始终的,每一步里都有“化”这个东西。这一步可以对应于生活中用面粉发酵变大变酸,糯米和水发酵酿成酒的实例,日积月累,久病成良医;努力学习,最后考上大学都是量变积累到质变的例子。因敌变化示神奇这句话,是我主动和敌人一起发酵的产物。
                              松中生气,气指气感,这里就又回到入门时候的学会敛气,放松这件事情上来了。松不下来,没有气感,很可能的原因在自己的心上。心中惦记的事情太多了,害怕,绝望,贪婪,憎恨,嫉恨,狂喜,大悲这些都是好东西,这些都是构成我们身心,让我们生而有情的东西,有了这些,练拳的时候就不是死人,要会把这些情绪带到拳里,行拳时候就会有感悟,打拳的时候把这些情绪磨平,心就会慢慢变空,空了就敏感,敏感了就体会到气。前辈讲,形意拳敏感为先,太极也是如此。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云,”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师父口授的应该是一套有首有尾,可以循环往复,能够说清楚,给大家指明练习方向的口诀,我渐渐领悟到了这样一套口诀,就顺其自然写了下来,希望对大家练拳能有所帮助,水平有限,有很多东西没有谈到,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这套口诀,就写作“松中生气,气鼓生风,风荡生雷,雷震成空,空中生化”这五个词,其中“气鼓生风,风荡生雷”是一个阶段,对应形意讲的风雷诀,所以这五个词实际上是四个阶段,首尾相连,循环往复。
                              功夫进入化劲后,洗髓补脑,灵感出来,感悟渐多,终至大彻大悟;也渐渐找到自己,然后就学会自己调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了。比如太极入门,会有换劲,就是感觉手臂,腿无力了,要学会从腰胯,还有别的地方去找,还有口诀是“欲前先后,欲上先下”。
                              会自己调理自己,自己练出来,才是大丈夫。看逝去的武林,尚师就是这样的人。师父们也都是这样自己练出来的。这里懂了点事,却知道跟师父的缘分变浅了,此处大悲,有泪。
                              逝去的武林到高术莫用这一套书,有前辈境界所在,建议大家看看。
                              我还写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精”这四个阶段,也是一套完整的东西。随之附后。
                              师门传的“耄耋架、风雷架、三疯架、幻梦架”四个心境,是打拳时候的四个必经阶段,也是一套完整的法宝。随之附后。
                              五个词,四个阶段,四个心境,是我现在体会到的口诀,写一下画个圆,快快乐乐。


                              29楼2019-04-15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