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止观和禅定】
【3.06 奢摩他和九心住】
行者修习奢摩他,要经过九种心住的次第,才能够得到三摩地,得到等持。
~~
奢摩他翻译为止,含义是寂静处,
奢摩是寂静,他是处,
就是能够使心寂静的地方。
是指以无分别影像作为心的所缘境,
能够对治心的散乱,达到寂静。
前面说过,心分为八种识,
这里的心主要是指第六分别意识,
所缘境,又简称所缘,是心所注意的内容,
无分别影像,简单来说,就是前一念心注意的是呼吸,后一念心注意的还是呼吸,
两者是相似的,叫做无分别,
感觉到的呼吸是心中呈现出来的一种相,称作影像。
所以,修习奢摩他,就是以无分别影像作为心的所缘境,可以达到令心寂静的结果,这叫做修止。
~~
大论中说,修习奢摩他,从浅到深,会经历如下九种心住的次第,
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等持。
~~
以数息观为例,
首先是内住,
内指第六意识,相对于内的是外,指向外攀缘的前五识,
内住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即一刹那中,使前五识不现起,
第六意识安住在呼吸的所缘境上。
此时,身识还会现起一分,就是呼吸。
~~
第二、等住,
等是平等,是相似义,
比如前一刹那所缘境是呼吸,后一刹那所缘境仍然是呼吸,
前后所缘境是相似的,
这样一直相续下去叫做等住。
~~
第三、安住,
当前五识现起扰乱了所缘境,
比如听到声音,这时心会去注意声音,
这样一来,呼吸就不再是心的所缘,或者不是全部所缘,
当觉察到以后,使第六意识的所缘再回到呼吸上,名为安住。
~~
第四、近住,
当前五识不再现起,
只有意识随着作为身识一分的呼吸活动,名为近住。
~~
第五、调顺,
当前五识不再扰动行者以后,
第六意识的随念分别会现起,
忆念过去的各种相,即色、声、香、味、触等种种相,
通过对治和长时修习,令此诸相不现起,名为调顺。
~~
第六、寂静,
然后,会有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现起,
出现各种各样的妄念,用名言去分别各种相,
扰乱了对于呼吸的注意。
通过对治和长时修习,使之不现起,名为寂静。
这时心的状态是不昏沉不散乱,达到心平等住。
~~
第七、最极寂静,
最初达到寂静,心处于不昏沉不散乱的明静而住的状态时,通常不能长时间维持,
然后心里会现起特别有力量的烦恼,扰乱行者,
对于这类烦恼,要进行对治。
当此类烦恼不现起,
行者就可以长时间安住在所缘境上,
七天、半个月乃至一个月心不散乱,名为最极寂静。
此时行者达到心正直住。
~~
第八、专注一趣,
为了维持长时间的不散乱,行者要时刻处于谨慎和戒备的状态,
防止丢失所缘境,
这是有功用的情况。
~~
第九、等持,就是三摩地,
在专注一趣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串习,
从有功用达到无功用,可以任运安住在所缘境上,名为等持,
此时,行者得到了三摩地。
~~
九心住中,于第六心住,寂静阶段达到心平等住,
第七心住,最极寂静阶段达到心正直住,
第九心住,等持阶段达到心无功用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