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是两种植物致病细菌,它们能够把含有功能基因的DNA片段(transfer DNA (T-DNA))与宿主植物基因组整合。目前这种天然机制已被植物技术人员广泛使用于遗传修饰作物研发,这些作物覆盖了全球10%的耕种土地,但是该类作物的应用却引起广泛争议。在一项组装甘薯小干扰RNA序列(small interfering RNAs, siRNAs)以用于宏基因组分析(?)(metagenomic analysis)的研究中,农杆菌的T-DNA同源序列被发现。一般PCR、定量PCR、southern blotting、基因组步移以及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筛选和测序都清楚表明两种不同的T-DNA片段 (IbT-DNA1 和 IbT-DNA2) 的确存在于甘薯 (Ipomoea batatas [L.] Lam.)栽培品种的基因组中,而且这些外源基因在甘薯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都可被检测到。lbT-DNA1有四个读码框,分别是农杆菌中色氨酸-2-单氧化酶(iaaM)、吲哚-3-乙酰胺水解酶(iaaH),C-protein(C-prot)和农杆碱合成酶(Acs)基因的同源序列。lbT-DNA1在被检测的291个栽培种中都有发现但不存在于近亲野生型中。lbT-DNA2包含至少5个读码框,与发根农杆菌基因ORF14、ORF17n、 rooting locus (Rol)B/RolC、ORF13和 ORF18/ORF17n存在显著同源性。包括栽培种和野生种在内的217个基因型中有45个检测到了lbT-DNA2。本研究发现被广泛食用的传统粮食作物甘薯是天然的转基因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