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吧 关注:5,957贴子:171,072

【求学】刘秀的修身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养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2-15 19:04回复
    刘秀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其传奇历史引得无数人为之赞叹,嘛,夸他的人已经够多了,我也就不继续夸了。
    这里呢,我是来谈刘秀的修身之道,和大家一起学习,毕竟前人再怎么厉害,也是前人,早已作古,今人要做的不仅仅是评论,更是要向他学习,古往今来多少人评论刘秀,说得是头头是道,谈得是娓娓动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学习他,实在可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2-15 19:13
    收起回复
      可以说刘秀十分通透的理解了儒家思想,他不仅知道了,还认真的做到了,相比于今天的人,书读得到是挺多,什么身正不怕影子歪,什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什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的时候背得烂熟于心,在生活中却不知道丢哪儿去了。
      谈合同的时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合同上到处做手脚;看见别人有什么缺点就冷嘲热讽,到处说坏话;和别人一有什么矛盾就大发脾气,脏话臭话不止于口……
      当年孔子老子等先贤为何要立教作文,他们是看见人身上有很多不足,给大家指出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不足,会导致什么问题,如何改正,改正之后有什么好处,而不是写了让人读,然后背,然后去考试,然后扔了,然后生活照旧。
      要是孔老看见如今有一群不学无术,贪酒好色之徒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使劲在找别人身上的缺点,甚至在那儿扯嗓子谈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有什么问题,怕是要被青牛一脚踢飞。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2-15 19:38
      回复
        先贤著文章的目的是让人去做到,而非只流于读、背,我深入了解儒家思想也有些年头了,当初看见刘秀的时候就好像看见了一个儒家思想的结合体,实实在在地了解到了何为君子之道。
        “善人为师,恶人为资。”想想还是来说一说刘秀的修身之道,和大家一起学习。
        写出来的话语如果读者看不懂,那就和没写一样,所以我尽量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讲。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2-15 19:53
        收起回复
          没人吗?没人我就不写了,写了都没人看的话,不就相当于白写了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2-15 19:55
          收起回复
            算了,有始就要有终,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要填完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2-15 20:02
            回复
              谈到儒家思想,就不得不谈中庸之道。
              很多人认为中庸就是平庸,就是普普通通过日子,甚至有人就用中庸之道来代表迂腐的封建思想,其实这是不学无术的人才会有的看法,他们肯定连《中庸》这本书都没看过,就看见中庸俩字自己就yy成平庸普通的意思。
              截一段来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2-15 20:11
              收起回复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第十章》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2-15 20:22
                回复
                  中庸之道,实为刚健中正之道,该强就强,该柔就柔,不走歪门邪路,只走正道坦途。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2-15 20:28
                  收起回复
                    君子入世,慎之又慎,
                    如果仅仅是在家种田,就像是出离世间,不会与别人有什么交际,更不谈矛盾冲突,认都不认识,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仇人找上门,也不会担忧有什么冤家在暗地里谋划什么,除非遇到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之类的,也只能算自己倒霉,嘛,说玩的~
                    刘秀在起兵前,种了很长时间的田,大哥说他就像高祖的兄弟刘仲,除了种田没鸟用,然而刘秀依然接着在种田。
                    野心家和君子,野心家是静不下心来的,所以大哥总是拉帮结派,总想干一番大事,叫他认认真真种种田吧,他说你呆;
                    君子不一样,种田时刘秀心里没野心,外面没仇人,亲人都在身边好好的,庄稼也长得好,他很开心啊,开心啥啊?没有忧虑不就是值得开心的事吗?
                    颜回有箪瓢之乐,穷成那样,他乐啥啊?所乐者天,所知者命,乐天知命,故而无忧。
                    子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可能有人会问刘秀怎么有耐心种那么长时间田的,其实他不仅有耐心,他还很开心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2-15 21:06
                    收起回复
                      楼主继续


                      IP属地:四川11楼2019-02-15 21:19
                      回复
                        在尘出尘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为君子所钟爱的,一开始的刘秀应该也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如果要说刘秀的野心真正开始于什么时候,嘛,也不能说是野心吧,应该说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心情,具体的,应该就是酝酿于长安求学期间。
                        在长安的一段时间让一个田中君子,一安于世外的人,一个乡巴佬,真真切切的认识到了尘世间的模样,他也获得了系统性的学习。
                        如果说之前种田的时候懵懵懂懂的就是很开心,在长安学习之后他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开心,这世间什么叫繁华,什么叫肮脏,什么叫美事,什么叫丑事,什么叫炫耀,什么叫猥琐,什么叫天子朝廷,什么叫风月场所,什么叫正言,什么叫诡辩……
                        本来一个乡巴佬,一边种田一边听别人讲大城市怎么怎么繁华,城里人生活多高雅奢侈,用的那个桌子哟,睡的那个床哟,那个舒服得哟,男的那叫一个帅的哟,女的那叫一个美得哟,城里怎么就那么好哟,我咋就是个种田的哟……
                        乡巴佬进城,初来乍到,这城里的确比农村好啊,人们穿着比农村整洁,话语也文气很多,但时间久了,他就会发现风月场所从不缺衣着整洁的人,文质彬彬的人也经常说脏话,光洁的城市中也有肮脏恶臭的小巷,欺压,欺骗,欺世盗名之辈层出不穷,很多其实都是“虚假”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2-15 21:54
                        收起回复
                          匡扶正道是君子的责任与义务,他不得不开始考虑干一番大事,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直接说他想当皇帝其实是很不准确的,他的确应该想过,嘛,哪个男的没想过,但也只是一闪而过,这个时候的刘秀,他想的是匡扶正道,不一定必须是汉室,只要够“正”就行了,自己只要能为其出一份力,或者自己还没出力正道就被匡扶好了那就更完美了。
                          之前看见有吧友问刘秀大哥如果没死,他会怎么做?作为一个君子,如果大哥没有死,那皇位肯定是大哥的,所谓长兄如父,刘秀对大哥都是好好劝,史书也没记载过他们兄弟有怄气的时候,因为君子懂礼让,大哥的率直他比谁都清楚,即使大哥说他种田没用,他也不会认为是大哥蔑视他。
                          如果大哥没死,他肯定会辅佐大哥做好皇帝的位置,从谏如流,因为大哥的性格当皇帝是有不足的,所以劝谏个十年八年的等天下稳定下来,百姓安居乐业了,潜在隐患排除了,他也就该带阴丽华隐居了,为什么要隐居?因为朝中无宁日,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立了个仇家冤家,或者因为什么事自己处理不当别人怪罪,或者举动应酬,结亲联姻之类的事烦不胜烦,这和君子追求的无忧生活是背道而驰的。
                          功臣名遂,引而身退,才是一个君子最好的素养。
                          可惜大哥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2-15 22:13
                          回复
                            说到功成身退,我们来谈一谈刘秀对马援的处理。
                            史书记载是只记录事件发生起因和发生结果,所以人们往往把一个事件的结果就归结于它的起因,这是不明智的,要知道,很多时候事物都是渐变的,说简单点就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压死骆驼的绝不是一根稻草。
                            刘秀的察人能力不可谓不准,就像当对冯异的谣言漫天飞,刘秀就说他对自己有恩,所以相信他,恩情的确是一部分因素,但促使他坚定信心的是长时间与冯异的相处,他非常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邓奉南阳起兵的时候,得知吴汉兵败,他立刻就把治兵严谨的岑彭调过去,这也是依靠长时间的观察得出来的结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要对自己身边的人有详细的观察。
                            与君子相处,一个人的优点会放大,但他的缺点也会放大,这个时候就由君子自己来判定,这个缺点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小问题的话无所谓,毕竟人无完人,宽以待人也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但如果这个缺点被君子认为是大问题的话,那肯定是要有所行动了,要么劝他改正,要么疏远他,在刘秀身为帝王的时候,就要惩罚他了。
                            回到马援的问题上,为什么马援受到刘秀的惩罚?是因为他打了败仗?老将军戎马一生,吃了一次败仗也并不是大问题,刘秀也只是派梁松去“责问”,而非“问罪”;是贪了一车宝物?马援的为人史书写的很明白,刘秀自己肯定也很清楚,他不贪财,而且还多散财,就算当时刘秀相信了谗言,后面马援家人上书说明事实,他派人一调查也就明白了,但他还是收回了侯印,而且就在后面真相大白的时候刘秀也没补偿奖赏,说明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切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刘秀不喜欢马援,为什么?虽然他不贪财,但他贪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2-15 22:56
                            回复
                              《后汉书◎马援列传》
                              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堕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今赖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诸君纡佩金紫,且喜且惭。”吏士皆伏称万岁。
                              赞曰:伏波好功,爰自冀、陇。南静骆越,西屠烧种。徂年已流,壮情方勇。明德既升,家祚以兴。廖乏三趣,防遂骄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2-15 2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