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吧 关注:172,280贴子:1,445,591

回复:浪漫不朽——武侠写法的终极奥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浪漫史诗写法
悲剧故事,多是展示好人或英雄的磨难,需要渲染气氛,先要让好的怎么样好法,充分展示,然后好的遭遇磨难,才能抓住人心。
浪漫主义最好的悲剧故事,无疑就是荷马的《伊利亚特》。
我们的《西游记》,胜在人物刻画,唐僧师徒写的太成功,尤其是齐天大圣太成功,所以现在的电影只要有齐天大圣出场,十有八九有不错的票房。而故事结构,却只是若干小故事的单线串联,若论故事结构,情节安排,西游记相差《伊利亚特》太远。
《伊利亚特》也是写神界与人界的故事,但是对两个世界里各自内部的矛盾,以及人神两界的矛盾交织,都把握得很好。也就是说,神界故事写的很好,人界故事也写的好,人神两界矛盾交织的故事就写得更好。这就是高明所在之处。比电影《木马屠城》好看得多,而且是电影艺术超不过的史诗经典。


19楼2019-01-31 11:38
回复

    很多人不明白金庸为什么写得好,而卧龙生、柳残阳、云中岳要差一截。明明都很好看啊,但是为什么不如金庸捏?
    那就是因为:卧龙生、柳残阳、云中岳等人的故事结构,多是单线串联的小情节,虽然某些情节很好看,但是总体却始终不如金庸的故事那样矛盾交织,紧扣人心。
    金庸老爷子读的书多,取法《伊利亚特》是肯定的。金庸老爷子的小说,也算是武侠里的经典史诗。


    20楼2019-01-31 11:48
    回复

      《伊利亚特》可以说是永恒的经典。希腊三位伟大哲人一致推崇,那是有原因的。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推崇《伊利亚特》应该是因为:这史诗如此记录了神界与人界的争斗,人神两界完美融合在一个故事里,彼此推动,又彼此转折,从而揭示出了古代世界运转的真相。这是世界之源,也是文化之源,也是西方文明之源。
      亚里士多德推崇《伊利亚特》,却是因为讲故事的技巧。亚里士多德这位老兄已经不太相信老师们所说的神界事情了,更相信人的努力与探索规律,而不是像老师们一样迷信天才与神。当然,这位老兄是科学的祖宗,却算是天才与神的叛徒。
      三位哲人的前后分岔路,其实说明了,人的成就其实有两条路:一是,听从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回复最初的人性,获得神启与天才;另一个就是听从亚里士多德的,自己去摸索,寻找普遍的规律,然后反思、反思、再反思。
      写故事或小说也是一样,要么唤醒自己的天才,要么努力学习苦练、摸索经验、总结规律。


      21楼2019-01-31 12:06
      回复
        说说《伊利亚特》的故事编排
        开头篇
        开头很重要,因为时间一线流转,有无数个切入点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到底从哪个点,切入故事,将会决定故事的层次,甚至会决定故事的风格、气象、成败。
        所以,开篇,切入故事,是必须要找好一个点滴。
        我们知道,《伊利亚特》是讲特洛伊之战的。
        如果是庸人讲故事,肯定会从特洛伊王子拐带别人老婆开始,因为这是特洛伊之战的起因,这样写的话,故事就很可能沦为情色文章,写好了是琼瑶之类,写垃圾了就是生理文。
        如果是高明一点的,会从希腊人发现王妃跟人私奔开始,复仇故事就此上演,水到渠成,也可以写的惊险、艰难、曲折,紧张,刺激。英雄们复仇与冒险,还是有看头的,但是成不了经典。
        更高明一点的,可以从故事的隐藏线索开始,先写神界恩怨,以此先行造成人间故事的总体设定与布局,在读者心里感受到英雄将陷入层层罗网与陷阱,不禁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然后英雄抗争,一次次刷新神的设定与布局,这样
        一来,英雄不仅仅超越了神灵的设计与布局,也超越了读者的心理预期,造成巨大震撼,英雄于是真正成为英雄。
        然而,《伊利亚特》没有那么写,而是从特洛伊之战进行到第九年开始。此时,战事虽然胶着沉滞,然而人界神界的恩怨矛盾却日渐激烈与交缠,读者一旦进入,就难以放弃故事了。
        开篇,首先是希腊联军里内讧,贪婪的王自己导致军队遭遇神罚,英雄为了解除神罚,得罪了王,贪婪的王于是欺负了英雄,英雄消沉,哀怨叹息,犹如令狐冲痛失小师妹。
        这样就自然引发了人性里对于公平的确定,我们需要看到贪婪的王继续倒霉,我们需要看到英雄崛起与荣耀。
        故事发展也是这样,英雄的母亲是个神,向主神宙斯发出请求,要让英雄崛起与得到荣耀。宙斯犹豫顾虑良久,终于答应。于是,神界的争斗成为了改变了人界战争的契机。
        神界布局,贪婪的王虽然中计,然而凭借其狡诈天性,依然指使能臣来布置事件,重新让军队焕发斗志,摆脱了失去英雄的影响,于是大战上演。
        这场大战,犹如神雕里的华山论剑,又如倚天屠龙记里的围攻光明顶,人界打的昏天黑地,诸神也下来帮忙,有勇士吓尿,也有英杰发威把神打的落花流水,诸神相互拼命,公道女神雅典娜把战神打的痛哭流涕。
        然后希腊危急时刻,开篇的英雄崛起也就埋下了伏笔。
        几千年前,荷马讲故事的能力比金庸还好,这就厉害了,神奇了。永恒经典就是这样才产生的。


        24楼2019-02-09 12:11
        回复
          揣摩了《伊利亚特》的史诗编排技巧之后,还可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这本古老的著作,比后世取媚于人的技巧要有原创性得多。
          其中对于故事恩怨结与解的论述,关于情节发展中发现与突转的论述,还有悲剧的一些原理,都很有借鉴意义。


          25楼2019-02-13 17:55
          回复
            浪漫主义小说的写法——人物塑造
            故事终会被遗忘。
            无论多么精彩的故事,时间久了都会掉色。
            无论多么惊险离奇的故事,多看两遍也就会变得无味。
            看过故事之后,细节首先会被遗忘,然后主要情节开始断裂,然后人物开始模糊,等到连故事的主角都已遗忘,那就差不多完全把这个故事给忘掉了。
            故事是有局限的,所以这个局限就催生“小说”这种体裁。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既然主角总是比故事情节更晚遗忘,那就在塑造主角上多下功夫,各种碎碎念,各种洗脑,等到小说的主角,变成读者的亲人朋友,甚至变成读者的偶像或者分身,那么,你的小说基本就成功了。
            人是很难忘掉自己的亲人朋友的,更难忘掉偶像与分身,只要读者记住你的主角,连带的也就会记住作者你,当有很多人记住你的主角,视你的主角为亲朋偶像分身,那么你的小说就可以顺利卖掉。
            这基本就是小说的原理。
            对于小说来说,有精彩故事更好,没有精彩故事、或故事性不足,只要主角人物出彩,一样也可以成功。


            26楼2019-02-13 18:13
            回复
              为感谢加精,给各位来电纯技巧的。
              如何塑造人物,其实就是解决以下问题:
              如何让小说的主角变成读者的亲人?
              如何让小说的主角变成读者的朋友?
              如何让小说的主角变成读者的偶像?
              如何让小说的主角变成读者的分身?
              第一点, 就是人物要真实。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
              人物越真实,越有可能引发人的情感。
              虚假荒诞的人物能逗人笑,但是无法让人对其产生长久的感情。笑过就忘,那就不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
              我们拿红楼梦来举例,为什么贾宝玉、林妹妹那么活灵活现?
              经过研究,原来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连生日都是真实的!
              贾宝玉的生日,太阳在双子座,月亮在娄宿。我们知道双子座喜好新鲜,像是穿梭在花丛中的小蜜蜂;而娄宿的人喜欢聚集在一起,喜好热闹,符合设定。
              所以说,贾宝玉已经不算是虚构的人物,其原型肯定真有其人的。
              而林黛玉的生日,太阳在双鱼座,月亮在张宿。双鱼座,这下我们知道为什么林妹妹那么爱哭了;月亮在张宿时出美人,而且主其人喜欢表现,多有争强之意,林黛玉写诗冥思苦想欲夺魁,就是张宿之人的表现。
              像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探春等人,都是生日对应其人。
              由此我们就该明白,要想创造一个真实的人物,你就得找一个真人为原型,或者你得精通星术八字。非得如此,才能塑造出不朽的人物,写出不朽的杰作。
              所以,要想创造一个真实的人物,你就得找一个真人为原型,或者你得精通星术八字。非得如此,才能塑造出不朽的人物,写出不朽的杰作。


              28楼2019-02-14 15:51
              收起回复

                真实性,就是虚构人物应该保持一种既定的性格特征,不能一会儿仁慈公道,一会儿又残忍到虎毒食子。只有人的行为符合这种既定的性格特征,才会有真实性。
                很多初学写小说的同学,常常为了故事,而让人物做出违背自己既定性格特征的行为,败笔就这样出现了,虽然故事达到了一直离奇惊奇,却损害了人物真实性,小说也就只能失败告终。有这种败笔的作者,很难再让人去看其下一部书。
                但是要注意,人物性格特征并非不可改变的,这是可以改变的。
                好人变成坏人,仁慈变为残忍,凶狠转变为高尚,都是可以的,只是这需要你把转变的理由与转变的经过交待清楚。没有交待而人物突兀地性格转变,就会是败笔,而用心经营,把人物性格为何而变,如何转变,写清楚写好,这样人物反而会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贴近人心,小说也会更加好看。


                29楼2019-02-14 20:19
                回复

                  第二点,让人物接地气,也就是符合潮流。
                  同样是英雄,打怪兽的英雄就不如打强拆恶霸的英雄来得接地气,这会是有生活阅历的人的心态。
                  这就是说,要让人物具有时代印记,才能符合大众心理。每个时代都有相应特征,只有更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物,才能让大众接受,并且广为传颂。
                  每个时代,甚至每一年,都有一定潮流。只有把握这种趋势,才能出奇创新,为天下先。某些厉害的编辑会有这些敏锐的嗅觉,选的小说能大卖,就是因为符合了这种潮流才有的。
                  如果写小说只是自娱自乐,不必关心时代潮流。如果希望广为传播,那就必须注意时代潮流的需求。而那些想写小说赚钱的,那就更得紧赶潮流,看谁的书火了,飞速写一部相似的,只要够快够好,还是能捞不少。


                  30楼2019-02-15 20:39
                  回复

                    注意这一点:时代潮流的需求。
                    这是人们的共性,共同的特点,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心理感受,共同的生活模式。
                    你塑造的人物或角色越能代表这些共性,或者很多都具有以上这些共同的思维方式、心理感受、情景模式,就越能契合大众,得到大众的认可与赞同。


                    31楼2019-02-15 21:10
                    回复

                      第三点,个性与特殊体验。
                      作者应该要有自己的人生阅历,特别的人生体验,特殊的角度,特殊的思维方式。
                      对于写小说而言,作者自己的辛苦不幸融入书中,反而更能让人体验到什么叫真实。
                      而你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有过何种独特的体验,都可以赋予小说人物,给其增添一抹亮色。
                      这也就是说,作者先要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再赋予小说或其中人物以与众不同的地方,让人眼睛一亮,久后依然记忆犹新,这就是成功。
                      时代潮流的需求,是共性;独创的要求,是个性:兼具二者,才有完美之作。


                      32楼2019-02-16 16:26
                      回复

                        写小说,要写自己能驾驭得了的角色,才能塑造的好。
                        自己经历只是一学生,就不要写历经沧桑看破世界的角色。学生如果写沧桑看破世界的角色,其人物得借鉴别人,心理言语也得借鉴别人,思想也得借鉴别人,自己辛苦不说,写出来也不可能有任何新意,终究也只是练笔之作。
                        自己是一学生,如果写大门派里求道争斗竞争,就可以把自己与同学的经历加入其中,写好了就会有新意,给人启发。
                        作者真的忧国忧民过,才能塑造出成功的忧国忧民的角色。历久不衰的,必须要真实,才有能打动人、折服人的细节,如果你能写出他人从未写过的细节,这就会让人眼前一亮,新意也就这样出现了。
                        新意,是小说成功的基础,常常是作者“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东西。


                        33楼2019-02-17 10:19
                        回复

                          梁羽生小说那么多部,能让大众熟知的人物形象却很少很少,而金庸,连许多配角的人物形象都让大众熟知,并成为一种代名词,这就是金大侠的优势了。


                          34楼2019-02-17 10:39
                          回复

                            古龙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强烈而鲜明,有一种极致的力量,能直接震撼人心,这一点远胜金庸,然而一出场就到了极致,人物在书里通篇也就不可能再有成长,于是人物形象大多偏于概念化、符号化,不太真实,这也是物极必反的原因。


                            35楼2019-02-17 10:45
                            回复

                              金庸塑造人物,多是写其成长过程,起初多是一个弱小平凡的小孩,可能并无出奇之处,甚至故意给予贬抑,然后逐渐成长,解放,一步步成为轰动天下洞彻天地的神雕大侠。这就很真实,很亲切。金大侠是双鱼座,由弱到强,逐渐膨胀,是一种命里独钟的人生模式。


                              36楼2019-02-17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