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智瑶战败而死。
有历史学者认为,这一年才应该作为战国开始的第一年,因为显得更加有意义。
而就在这件事情的第二年,在位已经23年的晋出公,不知道什么原因,脑子抽抽了,不想在晋国呆了,脑子一热,出奔到楚国去了。
这个可怜的晋出公,最后死在出奔的路上。
于是,晋国又立了一个晋哀公。
1500年以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说,智瑶的灭亡在于他才有余而德不足。
司马光老先生认为,官员的绩效考核,应该考核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两维的坐标,而态度,要给予更大的权重。
才有余而德不足,那是什么?那是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君子。
只有才德兼备,才能算得上是圣人;才德皆无,那就罪该万死了。
当然您可能会问:哦,才德皆无,怎么能当上官儿?这个问题嘛,这里没法回答你,建议各位仔细研究一下您身边的一些人或一些事吧。
有历史学者认为,这一年才应该作为战国开始的第一年,因为显得更加有意义。
而就在这件事情的第二年,在位已经23年的晋出公,不知道什么原因,脑子抽抽了,不想在晋国呆了,脑子一热,出奔到楚国去了。
这个可怜的晋出公,最后死在出奔的路上。
于是,晋国又立了一个晋哀公。
1500年以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说,智瑶的灭亡在于他才有余而德不足。
司马光老先生认为,官员的绩效考核,应该考核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两维的坐标,而态度,要给予更大的权重。
才有余而德不足,那是什么?那是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君子。
只有才德兼备,才能算得上是圣人;才德皆无,那就罪该万死了。
当然您可能会问:哦,才德皆无,怎么能当上官儿?这个问题嘛,这里没法回答你,建议各位仔细研究一下您身边的一些人或一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