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571,871贴子:41,481,464
  • 12回复贴,共1

从跨考,到二战,再到出国,这条路我走了两年多,却从没后悔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9-01-11 17:42回复
    我身边的年轻人似乎很少愿意承认自己“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但在我的认知里,在意别人的看法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而且,这成了一直支撑我前行的动力。我觉得,让父母放心,被同龄人当做“榜样”,还挺酷的。
    这种在意别人的看法其实更多是将其当做自身的一种责任,也可以说我拥有一种“中二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让我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成为别人和自己眼中最好的自己。
    从跨专业考研,到二战,再到出国,每一个选择,都是别人和自己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条路,我走的艰辛而快乐。


    4楼2019-01-11 17:45
    收起回复
      01
      作为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我在大一时就参加了8个学生组织,同时还兼任班长和公益社团会长并在学生会担任副部长。
      大学期间进行了种种尝试,一直在摸索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路。也许是命中注定,因为职业化技能培养社团,我慢慢发现了自己对金融的热爱。
      那时,刚进大三且专业排名前10%的我面临着三个选择:1保研本专业研究生 2直接就业 3跨考人大金融研究生。
      因为前几年足够努力,我有着一份看的过去的绩点和好看的简历,所以1和2都算是很好的选择,但最终,我听从内心的呼唤选了那条最难走的路——3。


      5楼2019-01-11 17:49
      回复(1)
        02
        决定跨专业考研成了我大学里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这意味着,我将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追寻一个看不到路的未来。出于一种仪式感,我把考研开始的时间定为了开考前300天,也就是2016年3月1日。
        跨考的过程虽难熬,但我沉浸其中。
        一方面,初中开始住校的我,与父母接触少之又少。考研的高强度学习和精神极度集中让我更多的思考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那段时间,我开始频繁的和父母联系,聊我的日常,听父母的生活,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孤独,更是多了一份责任感。
        另一方面,对金融的热爱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像是有句话说的
        “难走的路,通常都是由不那么功利的目标作为根本原动力的。
        不然,那些带着自虐成分的付出,很容易就会因为‘我为什么要活得那么辛苦’而排除掉。”
        我选择每天跑步减压,跑步时间不是早上也不是晚上,而是下午到晚餐之间的这段最疲惫的时间。我从一个将近170斤的胖子,慢慢瘦到了130+,变成了热爱运动的健身达人。
        有氧运动让我忘了压力,出了足够的汗,看着app上触手可及的2KM,3KM,4KM,5KM……我觉得成功也触手可及。
        以为自己足够努力就能抵达终点,但没想到还是差了很多。
        那年的题,特别的难。考人大金融的人,特别的多——我成了落榜考生中的一份子。
        知道成绩后,我崩溃了两天。随后向父母打了个电话“妈,我要二战”,电话那头的父母,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我。


        6楼2019-01-11 17:50
        收起回复
          03
          又是距考研300天的时间,我在学校的周围匆忙的租了房子,迅速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不幸的是,因为太过匆忙,又想节省一些,我碰到了黑中介。
          毫不夸张的说,在将近一年的租房时间里,房子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坏过。印象最深的是17年11月10日,在大家都在忙着抢优惠券、逛某宝时,我却在房子里修着爆破的暖气管。
          一天中,暖气管爆破了两次,一次是下午4点,一次是晚上12点10分。我一边又气又笑的修着暖气管;一边满怀希望的,看着一摞书,幻想着研究生的生活。
          巨大的生活成本,给了我不小的考验。不过这一次,我的心态变得愈加阳光起来:专注当下,还有些越挫越勇。那时的我觉得考研是件水到渠成的事,觉得结果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这种阳光的心态,终究没能持续到走上考场的那一刻。考试前两天,我心态崩了。想着如果失败将荒废600天的努力,慌得不行。
          第二次考完,成绩还没下来,我就已经预见了结果。我又失败了。


          8楼2019-01-11 17:59
          回复
            暂时到这吧,下次更······


            9楼2019-01-11 18:01
            回复
              对于说闲话的人,我这里就不管了,我只分享给需要的同学。我出国前也很迷茫,特别是考研失利的那段时间,对我打击很大,萎靡了一段时间,我也是看到很多学姐学长分享的文章,对我帮助很大,也坚定我出国的决心,作为反馈,我也希望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有不喜欢看的,不看就是了,不强求!


              23楼2019-01-14 11:18
              回复
                04
                两次冲击人大未果,我对于接下来面临的抉择更加慎重而珍视。毕竟如果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之前的努力就会全部荒废。
                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到处寻找可以调剂的学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纽约石溪大学招收中国优秀考研学生的信息。
                在石溪大学中国招生代表处慧科国际的帮助下,我对石溪大学针对中国考研学生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看到免托福、免GRE时是多么的开心,因为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这些是根本没有时间准备的,而这让我第一次动了出国读研的念头。


                24楼2019-01-14 11:22
                收起回复
                  但我还是在国内调剂和出国留学之间犹豫不决,因为我清楚的知道:
                  虽然都是通往硕士研究生的道路,但是这完完全全会把自己导向不同的人生,也将决定自己究竟最终会驰骋在什么样的平台。
                  于是我查了所有的资料,了解了金融的就业需求。把所有留学机构进行了对比,甚至看了多个学校的政府工作报告,省内就业报告。
                  我向多个金融从业人员了解,最后,同是金融从业者的爸爸朋友,让我做出了去石溪留学的决定。
                  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要针对自己的性格而不是外界的需求做出选择。我分析了自己的性格,觉得自己独立、有想法、喜欢挑战,并且想要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平台。
                  30分钟内,我和父母商量,做出了出国的决定。
                  3个月后,我坐上了飞往美国纽约的飞机,来到了石溪大学。


                  25楼2019-01-14 11:22
                  回复
                    05
                    我常想如何让自己不去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定,或者说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无悔。看上去这个问题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于我而言,未来的自己如何看待现在的处境和选择,都取决于自己对待这些决定和处境的态度。若是全身心投入,全力付出,那么也不会有什么后悔的理由。
                    出 国与否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但当自己真正下定决心之后,当初考量的那些烦心琐事似乎都已不再重要,而如何对待接下来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我认真对待的事情。
                    来到石溪的我,发现所做的选择真的没有错。
                    身处华尔街的石溪有着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平台和随处可见的机会,像是一片充满诱惑与机遇的海洋,我们或是沉溺其中或是登上胜利号满载而归,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29楼2019-01-14 11:39
                    回复
                      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我接触了很多有趣的人:
                      有靠丰富的实习经验拿到了多家华尔街公司的offer的 ;
                      有 GPA达到4.0的 ;
                      还有在纽约长岛借着石溪大学创业孵化器的优势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的 。
                      今天和石溪的朋友闲聊,一位朋友说:
                      “心中的那种对未来和竞争对手的危机感驱使着我参加各种本没有太大需求的活动,就是为了看看自己的竞争者们都成长到了什么程度,或者自己还有哪些方面能够得到提升。”
                      这也是喜欢挑战的我一直所坚持的事情。
                      在保研、工作和跨专业考研中选择了跨考,又在跨考失败后选择了二战,最后在二战失败后选择了出国,这条路虽然难走,但也让我愈加接近梦想的方向。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些决定。


                      30楼2019-01-14 11:56
                      回复
                        这就是我这两年多的经历。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里问我,看到的都会回~


                        31楼2019-01-14 11:56
                        回复
                          发几张夏天石溪大学的图片让大家瞅瞅,都是用华为P20拍的,哈哈哈。




                          41楼2019-02-26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