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吧 关注:20,863贴子:176,551
  • 0回复贴,共1

揭秘《聊斋志异》中的历史真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于清康熙年间,共有短篇小说490多篇,大多数是鬼怪故事。对这本书的主旨众说纷纭,百度百科写到:“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这种观点代表了主流观点。郭沫若就评价这本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还有人认为这本书是蒲松龄四次乡试不中的抱怨之作。这些看法总是给人感觉比较勉强,因为无法解释很多故事的内容。很多故事如果不从作者的主旨出发,根本看不来作者在写什么。有的故事表面上是在写爱情、友情,但读者读了以后,往往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明白作者为什么那样写,似乎可以有更好的虚构。
  《聊斋》里之所以有那么多奇怪的鬼怪和主题思想不明的故事,和这本书的主旨有很大关系。《聊斋》的创作时间大概在满清入关三四十年的时候,满清对汉人的大屠杀记忆犹新。但由于严酷的文字狱,真相无处记录和传播。《聊斋》正是这样一本以鬼怪故事的方式,记录和传播大屠杀真相的书籍,记录清兵的残暴、汉人的反抗、满清的统治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篇篇有所指,都有事实。比如大家熟知的《画皮》,影射活人被剥皮。看了《聊斋》,给读者感觉好像鬼无处不在,到处是无人住的空屋、荒凉的寺庙、阴森的坟头,这正是各地被大屠杀后的惨像。里面鬼狐特别多,“狐”谐音“胡”,指胡人、满人。据说《聊斋》最开始叫《鬼狐传》,这是骂人的话。当然,在小说里面,好像有的狐妖很善良,这应该是小说一种虚虚实实的写法。
下面,我们来分析几篇故事
《耳中人》
  谭晋玄修炼导引之术数月,耳中有小人,后小人逃走。
  这个短篇同样不容易看懂作者要说什么,好像只是说了一个现象,并没有任何目的。按一般读者的想法,如果要表现谭晋玄修炼得道,那应该多描写他修炼的神奇功法,或者小人有什么特异功能,比如能预测吉凶。
  “耳中人”暗指耳中有物。这篇和《瞳人语》,应该是揭露清兵对待反抗的汉人的两种暴行,分别是刺耳和挖眼。刺耳指用尖利的物体从耳朵穿进去。
  小人逃走后,谭晋玄“遂得颠疾,号叫不休”,正是被刺耳后的惨状。
  《尸变》
  四个客人住店,因为客满,店主安排他们住在停尸房。入睡后女尸尸变,三人被女鬼吹气致死,一个客人逃走后,女尸在后面追杀。在一个道观外的白杨树旁,客人与女尸盘桓,女尸因抓不到客人,暴怒,抱树而僵。
  四个客人并不曾有什么恶行,这个故事显然不是要说“恶有恶报”。
  在清兵对汉人的屠杀中,一方面死人很多,另一方面肯定有很多逃难躲灾的,客店满员,客人甚至住在停尸房中,这个细节正是反映活人、死人同住一个房间,而且这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四个客人死了三个,是说很多逃难的人仍然被杀。
  故事中一个细节很奇怪,女尸追杀客人一直到东郊,“瞥见兰若,闻木鱼声”,“道人讶其非常,又不即纳”。“兰若”指佛寺,木鱼是和尚敲的,后面却是“道人”,难道“道人”也可以指和尚?更奇怪的是这个道人居然拒绝客人进寺庙躲避,一直到女尸“死”了才出来。难道道人不是应该发善心救人吗?道人不是善于捉鬼吗?联系本书的主旨,就可以理解这个细节了。道观被清兵破坏了,道人只能暂时住在寺庙里。当时兵荒马乱,很多和尚、道士被杀,为求暂时自保,所以就拒绝客人进去。
  《喷水》
  在一处荒院里,一主二婢在窗户后面发现有个老妇在院子里跑圏,一边跑一边嘴里喷水。老妇发现她们三人后,便朝窗户上喷水,一主一婢死。第二天在老妇出没的地里挖出一具老妇的尸体,“面肥肿如生”,“皮内尽清水”。
  又是一处荒院,正是清兵屠城后,十室九空的写照。 鬼吐水是什么意思?而且这家人第二天为什么想到要掘地?
  这个故事应该是讲清兵在院子里追杀老妇,老妇一边跑一边口吐鲜血。屋子里躲的人也被清兵所杀。清水杀人,“清”可能指清兵。


IP属地:上海1楼2019-01-01 11: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