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长期处于战乱的状态,古希腊战争频率可没那么高,彷佛更喜欢和平,并不是这样的,原因是他们打不起。战争需要人口,人口是怎么来的,民以食为天,农耕文明代表中国,粮食产量远比他们高的多,人口基数与增长率比他们快。很多时候,打一场战争对春秋战国的诸侯国来说,消耗的人口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可以补充回来。同时,需要粮食。古希腊城邦,相互之间离得比较远,有些还隔着一片海,人口少,粮食产量也低,战争成本太高了。比较出名的战役还是跟波斯打,波斯离他们很远,要发动一场战争,蓄力时间有点长,说起来战争离他们远一些,破坏少一些,时间就多一些。古希腊文化发展有了一个更宽松的环境。再回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基本上每个诸侯国处于战争或备战的状态,他们需要怎么做才能增加赢面呢?其实,百家争鸣,很多学派都是为了解决战争出现的。例如儒家说的仁,让诸侯国别打了。兵家,兵法互相斗艳。法家,稳固内部。墨家又分叫不要和技术流。农家,增加粮食储备。甚至道家,某种程度上有一个治疗战后创伤心理的作用。这些学派为战争服务,后来慢慢发现最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统一,到后面的封建王朝,一直为统一做事情,这个做的事情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