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革命
在大革命期间,这个地区发生了一定的地域性变化,首先是拿破仑初期,它成功地占据所谓的“自然边界”,但是在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兰道(十帝国市之一)、萨尔布吕肯等地区又被割让给了巴伐利亚和普鲁士。在革命过程中,上文提及的瑞士联邦的米尔豪森加入了阿尔萨斯。因而普法战争中的“阿尔萨斯-洛林”这个概念,实际是在大革命之后形成的。
那么,这个地区的思想变化又是怎样的呢?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居民,对于大革命尤为热情,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反法同盟期间,美因茨、特里尔大主教收回了这个地区的教士权力,同时革命政府废除了旧制度和旧权力,这个地区也热衷于接受革命政府的统治。在大革命期间,阿尔萨斯-洛林始终是法国对抗外国的最前线,而不是反法同盟的马前卒。在1789-1871这段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形成的时间里,法国一直控制着阿尔萨斯-洛林,即使会说德语和德语方言,这个地区的人民对于德国这个民族也并没有强烈的认同。
米尔豪森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42fc939dc1373f0f53f6f97940e4b8b/ad546e540923dd54f322f62adc09b3de9d8248e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