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4吧 关注:340,957贴子:10,509,245

回复:【历史科普】阿尔萨斯-洛林一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一战前两国的统治
民族主义的问题庞大而复杂,在较短的篇幅内实在难以完全阐述。同时,民族主义固然是充满激情的,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政治和经济的利益才是最实在的东西,那么两国对于这个地区的实际政策又如何?


30楼2018-11-19 13:24
回复
    5.1 法国的统治
    5.1.1旧制度
    在1789年以前,阿尔萨斯的执政官(监督官)是由法王在凡尔赛任命的。这个地区的第一任总督是柯尔柏·德·克鲁瓦希(Colbert de Croissy),他的执政观念——也代表了法国的执政观念——“是要让这个区域的人比别的德国地区的人受到更好的待遇,让这个区域的教士比别的德国地区的教士受到更多的尊重,以使得阿尔萨斯人成为更好的法国人”。法国在该地的政策是以容忍为主的,但是也不得不否认,在宗教改革时期,法国政府在此地大量搜捕路德派和加尔文派。关于语言,在1789年以前的阿尔萨斯,德语被认可为行政语言,在阿尔萨斯的学校并不教法语!一直到路易斯·菲利普,也就是大革命时代,法语才在阿尔萨斯被引入。并且民族的重塑和认可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大革命(洛林并入的比较晚,所以暂且不讨论)。
    克鲁瓦希


    31楼2018-11-19 13:26
    回复
      5.1.2大革命
      在大革命期间,这个地区发生了一定的地域性变化,首先是拿破仑初期,它成功地占据所谓的“自然边界”,但是在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兰道(十帝国市之一)、萨尔布吕肯等地区又被割让给了巴伐利亚和普鲁士。在革命过程中,上文提及的瑞士联邦的米尔豪森加入了阿尔萨斯。因而普法战争中的“阿尔萨斯-洛林”这个概念,实际是在大革命之后形成的。
      那么,这个地区的思想变化又是怎样的呢?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居民,对于大革命尤为热情,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反法同盟期间,美因茨、特里尔大主教收回了这个地区的教士权力,同时革命政府废除了旧制度和旧权力,这个地区也热衷于接受革命政府的统治。在大革命期间,阿尔萨斯-洛林始终是法国对抗外国的最前线,而不是反法同盟的马前卒。在1789-1871这段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形成的时间里,法国一直控制着阿尔萨斯-洛林,即使会说德语和德语方言,这个地区的人民对于德国这个民族也并没有强烈的认同。
      米尔豪森


      33楼2018-11-19 13:36
      回复
        5.2德国的统治
        德国的统治就复杂得多了,资料也较为翔实。德国联邦档案局(Bundesarchiv)将阿尔萨斯洛林的档案,分在了“外国的、殖民地的、占领区的管理(Auswärtiges,Kolonial- und Besatzungsverwaltung)”这一类,其态度可见一斑。
        5.2.1德国统治合法性的来源
        德国对于这个地区的“宣称权”,主要有四个来源。首先是人种的。但是人种的界线一定决定了现代国家的界线吗?比利时、瑞士和卢森堡又如何解释呢?其次是语言的界线。既然语言能够决定民族的主权,那么波森、西普鲁士和石勒苏益格,以及国外的瑞士和奥地利又如何解释呢?再就是地理的。德国人认为孚日山脉是德法的自然边界,那么为什么自然边界不能是莱茵河呢?最后是神圣罗马帝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希米亚乃至北意大利都曾经属于神圣罗马帝国,那么这些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对后来构建的“德意志民族”有认同感呢?
        这里笔者对这些理由不作评价,但是我们需要承认的一点是,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疆界的变化,无论是普法战争还是一战,并不由这些宣称权或是民族自决决定,而是由所谓“力量的权利(Right of Might)”决定的。


        34楼2018-11-19 13:38
        回复
          @贴吧用户_QbK1JG7 更新了


          41楼2018-11-19 15:14
          收起回复
            德法边境全图


            来自iPhone客户端49楼2018-11-19 21:17
            收起回复
              5.2.3德占初期的地区自治
              同样在1874年,皇帝在这个地区设立了地方委员会(Landesausschuss),以回应这个地区对于地方自治的要求。然而这个地方委员会没有任何决策权力,只能提供建议,享有“同意权”,也就是可以通过帝国议会的法案,却不能拒绝。到了1877年,这个地方委员会的权力终于被扩大,帝国议会对于这个地区的法案,需要皇帝、联邦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三者的认同。再到了1879年,这个地方委员会的权力被进一步扩大,上面所说的总督被引入,地方委员会得到了决策权,现在地方法案需要联邦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同意以实行,皇帝只是名义上实行权力。在这里可以发现一个矛盾,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在联邦委员会中没有任何席位,但是联邦委员会却对这个地区拥有一定的决策权。
              由于阿尔萨斯-洛林被德国政府认为是对抗法国的最前线,因而地区总督被授予了战时无限权力(Diktatur-Paragraph/Dictatorship Paragraph),在事实上,这使得总督在和平时期也获得了极大的权力。与此同时,这个地区的官僚也受到军方的强烈影响,地区自治被严格限制。
              地区委员会


              53楼2018-11-20 13:26
              回复
                今天有点忙啊先不更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60楼2018-11-21 17:54
                回复
                  5.2.5历任总督:冯·曼陀费尔
                  1879年后的第一任总督,是埃德温·冯·曼陀费尔男爵(Edwin Freiherr von Manteuffel),他同时指挥斯特拉斯堡第15军,带有非常强烈的军方背景。这位总督凡事亲力亲为,希望能够把这个地区“在几年内转变成最德国的德国土地”。统治较为开明,因此深受军部的反对,此外他也没有处理好当地人和来自莱茵河对岸移民的关系,因而他的执政目标没有达成——德国仍是分裂的,军部认为应当严酷镇压,执政者认为应当和解,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从没有消失。


                  66楼2018-11-22 13:13
                  回复
                    5.2.6历任总督: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
                    1885年冯·曼陀费尔去世后,继任者是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Chlodwig Fürst zu Hohenlohe-Schillingsfürst),这位亲王是当时德国最出名的自由派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三国干涉还辽期间是德国首相。他一上任就说服威廉一世在斯特拉斯堡重建市政局(1874年因为和政府的冲突被迫关闭),这种和解措施使得的德国政府的统治受到了非常积极的回应。对于阿尔萨斯洛林省的统治,似乎将会一直开明下去。
                    但是在1887年,法国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达到了高潮。乔治·布朗热(Georges Boulanger)在法国大受欢迎,在阿尔萨斯洛林的反德情绪也达到了顶峰。反德分子地区自治党仍然在国会里占据了所有的15个席位,获得的选票也占了绝大多数,远远超过了“德意志帝国党”和社会民主党(事实上自从占领以来地区自治党一直占着绝大多数,但是由于法国的复仇主义,此时边境的情况尤其紧急)。军部认为,政府应当警惕这种反德情绪,在战时动员时期这里的反德情绪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混乱。军部反对亲王的和解措施,认为应当由柏林直接管辖这个地区,甚至建议阿尔萨斯洛林省应当由普鲁士、巴登和巴伐利亚瓜分。
                    87年三月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前往柏林与俾斯麦会面。他们最终达成共识:对于这个地区的镇压而非包容才是最后的解决方案,镇压敌对党,引入政治警察制度,限制法国人再次定居成为此后阿尔萨斯洛林的执政思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政治迫害就成了这个地区的主题。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本人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当然不排除他本人在回忆录中为自己洗白的可能),但是在顺从和被辞退之间他还是选择了前者,利用总督职位在此地实行一系列迫害行为。1888年开始外国人——所有外国人,不只是法国人——被禁止进入这个区域,只有通过政府特许的签证才能进入,阿尔萨斯的青年人不再有机会接触到法国和法国思想了。随着移民的流入和流出,社会主义思想也被逐渐介绍到了这个地区,社会民主党渐渐在阿尔萨斯洛林收到欢迎。此外,虽然阿尔萨斯洛林自治党仍占了多数,自治党的执政理念却改变了——从原来的回归法国,到后来的“阿尔萨斯人的阿尔萨斯”。
                    威廉二世(Wilhelm II)上台后,在1890年辞退俾斯麦,任用列奥·冯·卡普里维(Leo von Caprivi)。冯·卡普里维和他的政府认为,这种高压政策必然不能长久,并且推测阿尔萨斯洛林在未来很快能彻底融入德意志帝国。


                    67楼2018-11-22 13:15
                    回复
                      今天忙死了,鸽了,咕咕咕


                      来自iPhone客户端70楼2018-11-23 2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