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吧 关注:40,404贴子:421,399

回复:苏东坡杂谈——尊敬的苏轼,活脱脱的一部百科全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百度搜索:首个“苏轼特展”,会呈现哪些东坡名迹|故宫六百年——
苏轼大型书画展将于2020年9-10月份在北京故宫展出,到时朋友们不要错过现场参观哦。


IP属地:广东168楼2019-12-31 18:07
回复
    后人公认的宋词第一,就是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1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1,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8名,唱和次数排名第1,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1,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11名。


    IP属地:广东169楼2020-01-05 17:49
    回复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摘自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列子》上记载一个故事:
      有一个纯洁无瑕、心地善良的少年,经常乘船出海游玩,那大海上的海鸥都会飞到他船上,陪伴这少年一同玩耍,甚至可以飞到他手上,任他抚弄,把玩。
      这少年回到家里,对他父亲说了这事,他父亲就说:“何不捉几个回家?” 这少年心想:“ 父亲说的也是,明天试试看 ”。
      结果第二天乘船出海,竟然没有一个海鸥再飞来了。
      ————————————————————————
      评论:东坡的 “ 忘机 ”,就是说,做人不要有心计——这和他在官场的 “ 了无心计 ”相一致。


      IP属地:广东171楼2020-01-08 10:00
      收起回复
        偶然浏览网页,有苏轼一女粉丝发文:《来生便嫁苏东坡》。。。。。
        我认为,粉丝之铁杆,没有高于这位了,但随即一想,也不对啊,本君能遍诵苏轼之文章、诗词啊,他的人生事迹也能倒背如流啊,怎比不上她?
        而且问题是,她说的是来生啊,本君是男性,来生也嫁不了啊,怎么办啊?
        忽然灵机一动,终于有了主意——本君:“ 来生便改姓苏 ”~哈哈。
        ——————————————————————————
        评论:对于文人,古代至现在,我认为,苏轼是拥有粉丝最多的一位。


        IP属地:广东172楼2020-01-08 10:12
        回复
          写给苏粉们的一段话(我也是苏粉一枚哦):
          我们都对苏轼推崇备至,敬佩他全面卓越的才华,更有他高尚的人品魅力!但是吧里也有一些人转的极个别苏轼的负面信息——苏轼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年了,真实情况我们根本无法弄清楚哦。就像苏轼《日喻》中说的哲理:道听途说的事物,一传十十传百的事情,和事实的真相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苏轼别的不说, 我只想说,能够将 “ 浩然之气 ” 概念理论阐述得如此透彻,并自始至终贯彻于自身人生实践的,唯有东坡一人而已。
          苏轼的浩然之气,就是那些负面信息的最好回击——拥有如此浩然正气的人,会像负面信息说的那样吗?呵呵!
          就像吧里的一位苏粉说的好:“ 大苏的形象由我们来守护 ”——是的,孰是孰非,对于苏轼,我们心中自有一杆秤。
          祝苏吧的朋友们,苏粉们新年快乐!2020.01.15


          IP属地:广东175楼2020-01-14 10:22
          收起回复
            苏轼除豪放词外,也有写的很好的男女情怀的婉约词~
            《西江月.佳人》—苏轼
            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为谁流睇不归家,错认门前过马。
            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刘郎一见武陵花,从此春心荡也。
            我的词意理解:
            淡青色的雾轻轻吹过两只美丽的眼睛前,略带寒意的烟气(也是指雾)掠过一双秀眉(鸦,指涂鸦,描眉毛的意思,即经过精心装扮的眉毛),眼睛为谁顾盼生辉而不回家呢?有人骑马过来,以为是郎君,结果却不是哦。
            含情脉脉,左顾右盼,望千秋水啊,不知不觉地将衣服扯整齐(免生皱纹),郎君回来一见,真是春心荡漾啊。
            注:这女子是在武陵(地方名),所以,“刘郎一见武陵花”;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都可以理解为雾气掠过眼前的意思。
            —————————————
            评论:这词写尽了一个女子在家门前,极尽装扮献媚,急盼郎归的迫切心情, 也许是分别太久了,真是望千秋水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楼2020-06-23 12:37
            收起回复
              王安石和苏轼的一段有趣的对话,这大苏啊,真是得理不饶人~
              话说这王安石喜欢字源学,著有《字说》,但他关于字的结构与来源有时凭空想象,难免牵强附会,一次和苏轼谈论:
              王安石说:“波”者,“水”之“皮”也;“ 鲵 ”字从鱼从儿,合当是鱼子;四**驷,天虫曰蚕,古人造字,定非无义。
              苏轼不以为然,听后回道:如此说来,那“ 滑 ” 字就是水之骨了?还有“鸠” 字九鸟,可知有故?
              王安石还真不知道,急忙诚心向苏轼讨教。
              苏轼笑道:诗有云“ 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这样连爹带娘,共是九个。
              结果弄得王安石笑哭不得,下不来台。
              ………………………………
              评论:
              回答得如此精妙机智,足见苏轼的学识是高于王安石的,而且苏轼非常清楚,解字寻源绝对不能像王安石那样理解的;
              但这苏轼,也不要如此咄咄逼人,让堂堂大宰相难堪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9楼2020-06-25 14:20
              收起回复
                《艾子杂说》之第十七篇:啰嗦的营丘人
                原文(略)
                译文:
                有个营丘人,虽学识浅陋,却总喜欢跟人家瞎争。一天,问艾子:“大车下面和骆驼的颈项上,大都挂着铃,这是为什么?”艾子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的东西,它们在夜里走,如不挂铃,狭路相逢就来不及避让,铃声可提醒对方早作准备。”
                营丘人又问:“塔上面挂铃,难道也为了叫人准备让路吗?” 艾子笑他无知,回答说:“鸟雀喜在高处做窠,鸟粪很脏,塔上挂铃,风一吹铃响起来,鸟雀就给吓散了。” 营丘人还要问:“鹰和鹞的尾巴上也挂着铃,哪有鸟雀到鹰和鹞的尾巴上去做窠的?”
                艾子大笑,说:“你这人呀,不通事理也太奇怪了!鹰鹞出去捉鸟雀,它脚上缚着的绳子,会在树枝上缠住;假使它一扑翅膀,铃就会‘叮呤当啷’响起来,人们就可以循声而找到它。你怎能说是为了防鸟雀来做窠呢?”
                营丘人仍旧问道:“我曾见过送丧的挽郎,手上摇着铃,嘴里唱着歌,难道也为了怕给绊在树枝上吗?”艾子有点气恼了,说:“那挽郎是给死人开路的,就为了这个死人生前专门喜欢跟人家瞎争,所以摇摇铃让他乐一下啊!”
                —————————————————
                评论:
                1、现实中,也有许多说话啰嗦而又逻辑混乱,自以为是的“营丘人”。
                2、全篇文字幽默风趣,苏轼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6楼2020-06-29 15:05
                收起回复
                  各位朋友:大家好!
                  本贴到此要暂告一段落了,为了生计,还要兼职哦(没有什么时间了)。苏轼是永远也说不完的,他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也真是太多了——也许,大家最喜欢的还是《定风波》,但我最喜欢的 ,是他的浩然之气哦:
                  浩然之气,令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浩然之气,在天上它就是星辰;在地下它就是河山;在阴间它就是鬼神;而在阳世它就再是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8楼2020-07-03 20:45
                  回复
                    今天是2021.02.26元宵节,送上苏轼其中一首元宵节的词:
                    《南乡子-宿州上元》--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词意:
                    上片开头两句写宿州人们在节日里雨中春游。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接下来三句是作者的感受。游客如云,小雨如酥,已令人消魂。加上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
                    下片写宿州的元宵夜景,“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后三句是抒情。“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两句,是极言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
                    ————————————————————————————————————————
                    评论:这词不出名,更不是名篇,即便如此,苏轼的词,总能如词中的景色、景象、景致一样,清新可人,令人反复吟味品读~


                    IP属地:广东189楼2021-02-26 12:04
                    回复
                      不少人认为苏诗不及唐诗一众人等,但清代学者赵翼评论高居第三,排名就是“ 李白、杜甫、苏轼 ”——
                      且看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诗约共四千多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有豪放,有婉约,很多是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清新怡人,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评论:
                      各位看官,您认为苏诗如何呢?本君觉得不但正如赵翼上面所说的“ 别开生面 ”,而且更“ 别具一格 ”——如 “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虽语句平淡,但独特而令人品味无穷,这种风味正是唐诗所没有的,好诗不一定要华丽的词藻。


                      IP属地:广东192楼2021-03-07 10:04
                      回复
                        送上一首俏皮风趣的作品:《点绛唇·闲倚胡床》—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译文:
                        闲着无事就靠坐着胡床,从庾公楼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见诸峰如千朵鲜花开放。和哪个一同倚坐?明月、清风、我(三“人”)。
                        别驾通判(苏轼助理)一来,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赠答。别驾(助理)你还知道么?自从你的到来,那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享受,要和你各分一半了。
                        ——————————————————————————
                        评论: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是很闲散随意的依靠着胡床,惬意的看着庾公楼外的群峰,犹如千朵花开,把山峰比喻成鲜花,这峰究竟是该有多秀丽啊?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那么苏轼是与谁坐在一起,如此的快乐呢?原来却只是明月,清风,我。
                        “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苏轼对于助理的到来,感觉是有点埋怨的,助理你可知道么?本来这眼前风月都是我的,自从因为你的到来,我却要分一半给你,真是便宜了你(助理)啊!


                        IP属地:广东194楼2021-03-21 07:38
                        回复
                          苏轼的一首诗,我觉得改一个字更好,你们认为呢?
                          就是这首:《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评论:“ 梨花淡白 ” 改成 “ 梨花浅白 ”,是否会更好?就是因为“ 浅白 ”和 “柳深青 ”对应,“浅 ”字和 “ 深 ”字对仗更工整,正反二面,而且“浅白”就是“淡白”,意思一样。
                          不知各位认为如何?


                          IP属地:广东195楼2021-03-25 18:45
                          收起回复
                            送上苏轼最青春派(青春气息)的一首词:
                            《瑞鹧鸪·观潮》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意译:
                            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的船帆刚刚落下,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上文字释:
                            1、侬,方言,我;
                            2、山简,晋人名,嗜酒如命;
                            3、浪婆,波浪之神;
                            4、歌底曲,唱什么曲;
                            5、使君,(职位特称),这里指陈太守,擅诗。
                            ————————————————————————————————
                            评论:这是苏轼最具孩子味的一首词,我想年轻人会更喜欢。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情怀(表达),苏轼都能够信手拈来。


                            IP属地:广东197楼2021-04-09 09:39
                            收起回复
                              关于苏轼考试,你或许还有不知道的——下面摘自《历史全知道》~
                              一、在全国的进士会考中,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里,可以看到苏轼的为国为民,爱国爱民之心。言词铿锵,文气充沛,不拘古法,活用典故。苏轼在口试复试中,以《情秋对义》获第一名,全国第一名。
                              二、母亲病逝,苏轼回家守丧。三年后,即公元1060年,三苏再次入京。苏轼又参加了一场更高规格的考试,即“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在这次考试中,苏轼的一篇《御试制科策》,获得了第三等。
                              这个考试的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虚设的,谁也考不上。而北宋开国以来,只有一个叫吴育的人考过第三次等。所以,考到第三等的苏轼,已经破了纪录。连续两场顶级规格的考试,苏轼都是满分加破纪录的水准。
                              ——————————————————
                              评论:
                              1、显然,苏轼考得第三等,比吴育的第三次等更好;而第一和第二等都是虚设的,可见才华也可通过考试体现。
                              2、 苏轼以心直口快著称,但由上面 “ 苏轼在口试复试中,以《情秋对义》获第一名,全国第一名。” 是不是可以 推断:苏轼口才辩才也是十分的了得?


                              IP属地:广东199楼2021-04-13 10: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