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吧 关注:220,064贴子:794,419

回复:野史连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尹掌门是一个很有文艺修养的掌门。
他平生所作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诗词歌颂甚多,结为《葆光集》三卷。
教风普振遇长春,岂择官寮与士民。
个个携将归紫府,人人点化出红尘。
真人有天上人间,四绝依韵奉和。
天上真仙无事忙,人间愚昧自相妨。
不知心是根源主,终日空劳礼十方。
尹志平活到八十三岁无疾而终,金书里大概四十多岁就死了的样子。
小说为了情节更为生动,剧情更能打动人心,必然会虚构许多与历史情节相违背的故事,对这种现象,观众们自然褒贬不一。
贬低者认为,此段落偏离了历史;而赞誉者认为,这样一个情节更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
但历史就摆在那里,不能被重复也不能被模仿,他只是一个通过改编和艺术加工的手段,重新用光影的形式来表现故事。
一部小说,或一部电影能够对人的影响和改变有多大?最终还要由你自己决定,若是人云亦云,对历史真相没有基础的了解,那便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忽视历史的意义。


IP属地:四川58楼2018-11-01 17:22
回复


    IP属地:四川59楼2018-11-01 17:22
    回复
      金庸之后,再无江湖


      IP属地:四川60楼2018-11-01 17:23
      回复
        巨星陨落
        2018年10月30日,据香港媒体报道,《明报》创办人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
        消息一出,不少人感叹“属于我们的武侠时代正式结束了”,阔别了刀光剑影的快意江湖,只道一声“金老爷子,走好”!


        IP属地:四川61楼2018-11-01 17:23
        回复


          IP属地:四川62楼2018-11-01 17:24
          回复
            曾几何时,一本又一本武侠小说伴着我们长大,金庸这个名字也成为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心中的“大侠”。
            一代人的记忆到这里好像真的结束了,此人一去,世间再无江湖,江湖再无大侠。
            武林泰山北斗,化作清风遁去。他日江湖相逢,当杯酒言欢,畅谈大笑。


            IP属地:四川63楼2018-11-01 17:24
            回复


              IP属地:四川64楼2018-11-01 17:2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8-11-04 23:54
                回复
                  楼主继续


                  IP属地:四川68楼2018-11-08 08:03
                  回复
                    我还以为没人看呢


                    IP属地:四川69楼2018-11-08 14:46
                    回复
                      继续更


                      IP属地:四川70楼2018-11-08 14:46
                      回复
                        金庸生平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年少时的他曾有“当一个外交官”的梦想。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金庸曾回忆“我们家本是相当富裕的。
                        但住宅、园子都被日军烧毁,母亲与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那时的他立志“要在维护国家尊严上发挥作用”。
                        1948年金庸移居香港,走上了一条与梦想完全不同的路——成为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与鲁迅先生一样,虽没有亲上前线,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哪个战火连天的世界创造属于自己一方小天地,又在这方天地里,将传统宣扬出去。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1955年2月8日,查先生首次以“金庸”之笔名在报纸上开始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他的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IP属地:四川71楼2018-11-08 14:47
                        回复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明报》刚出版的时候,销量并不大,只有6000份,为了扩大销量,金庸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在《明报》上继续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运用粉丝效应带动《明报》的发展。
                          《明报》曾轰动一时,但后来几经易手由盛转衰,金庸虽有两儿两女,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接他的班。
                          90年代初期,金庸以10亿港币的价格卖掉了《明报》,再算上他的小说版权费、出版费,这时金庸的身家已相当可观。
                          公开资料显示,金庸小说发行共计1亿册。
                          1992年,他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金庸的小说继纸质版后,又以影视的形式给他带来了不少收入。香港最早开始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制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等拍一部火一部。
                          金庸的作品每翻拍一部,进入金庸兜里的版权费就又多一笔,哪怕仅仅是用一下小说里面人物名字金庸也会收获一笔版权费。
                          周星驰当年拍《功夫》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小龙女”的人物名,仅仅用一下这个名字,周星驰就付给了金庸6万元的知识版权费。
                          査先生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
                          黄易曾评价说,“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


                          IP属地:四川72楼2018-11-08 14:48
                          回复


                            IP属地:四川73楼2018-11-08 14:48
                            回复
                              对于那些精彩金庸曾在接受采访中表示,自己有空的时候,坐车、坐飞机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想如果自己是侠客、大侠,会怎么样。
                              在多部代表作的男主角中,金庸本人最喜欢令狐冲,同时也喜欢乔峰,非常不喜欢韦小宝。
                              “见到这种人要远而避之”,査先生曾玩笑道。
                              金庸先生还有一个笔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并不熟悉,这是他读高中时老师给取的名字。当时还是1940年,他读高中一年级时,因为写了一篇嘲讽训导主任的寓言故事《阿丽斯漫游记》。


                              IP属地:四川74楼2018-11-08 14: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