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吧 关注:7,976贴子:39,925
  • 3回复贴,共1

中国瓷刻艺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瓷刻,即用特制的合金工具以刀代笔;通过小锤子在素面白瓷上根据作者的构思与画意,敲打出深浅不同的斑恨,经过染色、休整等程序所产生的特艺效果。
瓷刻艺术早在清代就诞生了,宫里有个“造办处”,那时的工匠们为了使一些书画家随心所欲在白瓷上的作品长期保留,他们就利用当时最硬的“老钢”在瓷器上进行笨拙的雕刻。60年代,李正先生为了民族艺术的延续,他在自己的工作室潜心研制瓷刻艺术。使清代的瓷刻艺术得以发展。他将西画的“面”与国画的“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独有的瓷刻艺术,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为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增添了一朵璀璨的奇葩。
王同贵先生在继承与发扬瓷刻艺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使老师李正先生(上左)的“线面”与自己的“点”融入一炉,完善了我国的瓷刻艺术语言并得到了艺术界广泛的认可。在日本,凡是刻有其名的艺术作品,爱好着都争先收藏。被誉为“中华神刀”之美称。台湾的一位艺术家在留言时写到:“大陆极品,巧夺天工”以其浓厚的笔墨充分地给予肯定中华瓷刻的艺术风格。无论是选材,还是雕刻功夫都为观赏着所惊叹!由于瓷刻艺术的日臻完善,它的表现范围也及为广泛,不仅是国画的皴擦构染、花鸟鱼虫,而且西画的色、光,块、面也表现的惟妙惟肖。
瓷刻的工具很简单:一把装有藤条的小锤,两只特制的合金凿子,一只金刚石刀和一只平光眼睛。装有藤条的小锤是为了利用藤条有着良好的弹性,方便操作。两只凿子有区别,一只圆头的:用它来表现流畅浑厚的线与点,适合处理国画的线条、勾勒。而平头凿主要是为了西画的块面以及动物的皮毛质感而设计的。在国画的大片染色处理上也通常使用平凿。在刻画仕女方面就必须使用金刚石刀了,比方说她面部柔嫩的线条就需要使用金刚石刀来完成,因为用这种刻刀产生的效果是与凿子不同而区别在于感觉的不同。为了瓷粉不进入眼睛,操作的时候必须戴上眼睛,起到保护作用。
在刀法的运用方面瓷刻也比较讲究,圆凿的刀法较为简单,根据画面的需要可灵活运用。主要有左右侧点法、顺点法与逆点法;而跳点法最难掌握,它是有一定造型基础的高手惯用的表现手法。平凿的设计最初是为了塑造西洋画的块面效果,可后来也运用到国画的线条处理上了。使用平凿刻出来的书画作品有着极为强烈的“金石”感,这是世界上所有门类艺术而不能及的,也是中国瓷刻艺术最大的特点。平凿的刀法有:平凿法、角凿法与捻凿法,最常用的是后两种。因为它的变化大、表现力强,线条的变化主要是依赖灵活的角、捻结合,粗放的变化老辣的线条多用此法。
瓷刻的染色与绘画有所不同,它有两种方法。既色染与釉染,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色染,直接使用油画颜料;在使用油画颜料染色的时候要注意稀料的调配,过稀了色度不够,很浆了不宜干燥和擦拭。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以方便为佳。在稀释颜料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不要使用汽油或香蕉水。因为这些东西容易破坏油画颜料的本性,最后没有光泽感,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而釉染则不同,它的染色材料是低温釉色,使用这种染色方法是1976年开始的,因为色染法使用的颜料最后会因时间的推延而退色,经过很长时间的总结、结合了彩绘艺术才开始使用低温釉了。这是瓷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飞跃,有机的与彩绘艺术结合同时也是瓷刻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完善,成为空前绝后的伟大创举。


IP属地:山东1楼2018-10-27 09:44回复


    IP属地:山东3楼2018-10-27 22:14
    收起回复
      这个就是瓷刻的文字,大方家指教!


      IP属地:山东4楼2018-10-27 22:15
      回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予独爱出污泥而不染。


        IP属地:山东7楼2019-12-03 16: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