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新发展的三维气动方法(三元流场法)设计的,以提高效率。Ti6/4合金风扇叶片结构采用了罗·罗公司的第3代设计,即DB/SPF(扩散连接/超塑性成形,这个我们在大型涡扇S型尾喷管上也实际应用了!
)作成的带中间桁条的空心叶片。
风扇叶片后缘与分流环前缘间留有较大的间距,,以便将随气流流入发动机的细小砂石、雨水等甩向外涵道。斜置的出口导向叶片与风扇叶片间留有很大的间距,以降低噪声,这是先进发动机中经常采用的设计。叶片表面采用了激光冲击强化LSP处理,以提高叶片的抗疲劳性能。
这种强化技术最初用于GE公司的军用发动机上,后用于普惠公司的F119发动机(F22用)中,遄达1000是大型民用发动机中首先应用LSP的机种(竟然不是PW先……
)。
两叶片间的通道是前大后小呈锥形,在以往苏制发动机中,常将轮盘也作成锥形,叶片的榫根作成斜的(即叶身与榫根间不呈直角),这样,在工作时,离心力沿榫槽槽向的分力很大,需用很大的销钉等防止叶片从榫槽中逸出(
这什么鬼?!)。
但是欧美发动机中,叶片的榫根均作成与叶身垂直,轮盘中的榫槽作成直的,气流通道则采用特殊的措施来达到,例如遄达系列发动机中,采用了在两叶片间于根部处安装倾斜的铝制堵片,如图4所示。
风扇部件中包容叶片的机匣一般称为包容环,它应在最大转速下工作出现叶片从根部断裂时,断片不能击穿机匣,而应包容在机匣内,以免穿出机匣的断片造成损害不可估量的二次损伤事件。
早期的发动机中,采用较厚的合金钢作成带加强环的环形机匣成为包容环,显然,这种结构重量较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GE公司在CF6-80C2中,第一次用 Kevlar制的织带缠在合金钢制的环形机匣上七、八十圈,形成重量轻、厚度大的包容环;后来罗·罗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将 Kevlar制的织带缠在铝合金制的薄形环形机匣上,为了增加铝机匣的刚性以保持足够的圆度,同时减轻重量,在机匣上铣出许多槽道,形成纵横交错的加强肋条。
但是,在21世纪初,罗·罗公司在发展遄达900时,一改以往的设计,采用了由Ti6/4锻制的带加强环的环形机匣,遄达1000也这采用了这种结构,如图4所示。罗·罗公司称,这种设计不仅具有足够的包容能力,而且重量还轻。
风扇轮盘作成与GEnx的轮盘一样,即相当于带3个轮盘的盘鼓混合式转子。图8所示为罗·罗公司风扇叶片为提高效率所作的改进以及达到的效果。
图8、罗·罗公司风扇叶片设计改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