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 关注:56,527贴子:429,057

关于古典诗词鉴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才疏学浅,只能稍微说一点自己的观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0-03 11:30回复
    首先,我们阅读古典诗词或许会有时代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但是不存在情感的障碍。因为经典的古诗词表达的是永恒的,隽永的情感,可以超越古今。直到今天也可以打动我们。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0-03 11:34
    回复
      古人是可以替我们抒情的。真的是千古情怀,古今同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天读起来依旧情意绵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今天读起来依旧感人肺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至今读起来还是朴实感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0-03 11:36
      回复
        这种古今同一的情感抒发之所以可以打动我们历代中国人。就是因为这是根植在我们文化基因当中,就像是情感的音符,而那些诗句,就像是拨动琴音的芊芊玉手,语音绕梁三日,响彻千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0-03 11:39
        回复
          因为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都有可能会因为思念而潸然泪下,都会因为明月而心绪阔朗,都会在落红时分感叹,所以这是我们中国人可以理解的情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0-03 11:41
          回复
            中国人的情感是真诚的,是唯美的,是诗意的。这种诗兴思维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中国之所以会成为诗意生存的土壤,就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0-03 11:42
            回复
              这种整体的,以我观物,再以物注我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可以把感情寄托在自然当中。可以做到天人合一,可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这个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成为不朽的经典。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0-03 11:44
              回复
                @只影横涯 @月似当时🌙 希望你们喜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0-03 11:44
                回复
                  第二,我们在超越文化背景去体会情感的时候,也不能忽略文化背景。因为这是诗歌意义的基础。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诗歌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因为文化背景决定了诗歌情感的起点,诗人对于文化背景的感受决定了诗歌的情感走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0-03 12:32
                  回复
                    举例说明,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就充分体现文化背景的重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0-03 12:35
                    回复
                      如果我们抽离杜甫所处的艰难时世和他身上深厚的儒学文化背景,我们只能体会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佩和感伤。但是我们只有了解了当时的时代和杜甫对于儒学的热忱。我们才能知道杜甫真正表达的是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对于怀才不遇的感伤,以及对于儒家经世济民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对于时代离乱造成的杜甫祠堂的荒凉的感伤。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0-03 12:38
                      回复
                        所以,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诗歌存在的土壤。诗歌是孕育在重要的文化当中的,诗人就像是园丁。经过自己的培育,修剪,装饰。才在这样的土壤之上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0-03 12:40
                        回复
                          第三,我们读者需要做的就是阐释,这是一种再创造。古典诗歌鉴赏就是结合文化背景去体会这种情感,达到共鸣。我下面举例,说说如何去鉴赏一首好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0-03 12:42
                          回复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10-03 12:43
                            收起回复
                              这首诗的文化背景是庄子的隐逸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物我两忘的境界以及对得意忘言的哲思。但是陶渊明却也有自己的创造。庄子认可的是远远地离开尘嚣,过世外桃源,小国寡民的生活。但是陶渊明所表达的情感是在尘嚣当中依旧可以自得其乐,不问俗世。如果庄子传递的是人在自然当中的逍遥。那么陶渊明所表达的情感则是更加倾向于对质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宜人美景的陶醉。所以只有结合陶渊明自己的选择和他对老庄哲学的理解,我们才可以做到真正理解这首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10-03 1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