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51贴子:412,839

回复:陆游其实不及元稹情深善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上的徐阶也是很低调的,但他的家族却比较高调


IP属地:四川252楼2024-09-20 18:34
回复
    所谓“那种深爱过但很有原则自尊,分手很高傲潇洒转身的女人”,宝钗不就是这样的女性?宝钗对宝玉是法爱,一方面是至情至爱,为拯救宝玉可以与之同甘共苦不离不弃,另一方面宝钗又可以主动引导丈夫悟道出家,“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把天下女子所最为在乎的一切,比如婚姻名位等等,全部看冷看空,给主动舍弃了。这就是所谓“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这就是所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就是所谓“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醾梦也香”。只是宝钗属于曹雪芹理想中完美妻子、完美女性的形象,现实中的女子很难做到像宝钗这样“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醾梦也香”。能跟宝钗有几分近似,已经远远超过99%以上的女人了。


    IP属地:四川256楼2024-09-30 08:55
    回复
      所谓“那种深爱过但很有原则自尊,分手很高傲潇洒转身的女人”,宝钗不就是这样的女性?宝钗对宝玉是法爱,一方面是至情至爱,为拯救宝玉可以与之同甘共苦不离不弃,另一方面宝钗又可以主动引导丈夫悟道出家,“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把天下女子所最为在乎的一切,比如婚姻名位等等,全部看冷看空,给主动舍弃了。这就是所谓“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这就是所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就是所谓“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醾梦也香”。只是宝钗属于曹雪芹理想中完美妻子、完美女性的形象,现实中的女子很难做到像宝钗这样“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醾梦也香”。能跟宝钗有几分近似,已经远远超过99%以上的女人了。


      IP属地:四川257楼2024-09-30 08:55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宝玉受诬下狱,好似晴空霹雳。宝钗毅然决然,深入暗无天日的黑牢,安慰、拯救丈夫,宛若无边苦海中的一位碾玉观音。运倒势败,大厦倾颓,昔日花团锦簇的玉堂金府,转眼化作绳床瓦灶的寒屋陋室。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全靠薛宝钗勤苦于女红养活。共同的愤世思想、出世精神,让宝钗、宝玉在极其艰困的岁月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浓。宝钗腹中的小生命在悄悄孕育,手中的针黹活计正为她铺展开一片新天地。然而,更大的苦难厄运却又不期而至……彤云密布,白雪空茫。一向对宝钗敬爱有加、眷恋甚深的宝玉,却为何丢下姣妻、爱子,悬崖撒手而去?梵铃声中,酴醿梦香。见证了丈夫出家的终局,面对自己不得不孤独守节一世的悲苦命运,宝钗又为何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内心里充满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坦然和幸福?郑无极《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首次以脂本宝钗为故事第一主角,严格依据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进行撰稿,竭力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形象,并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再现了脂评本《红楼梦》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值得所有敬爱宝钗的红迷、钗迷一观。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8楼2024-09-30 08:58
        回复
          分手也有不同情况,从好说好散到撕心裂肺都有。只是一般人的感情属于占有欲之爱,所以如果爱到相当深度再分手,基本上都是锥心之痛。只有非占有欲的法爱,可以做到爱的很深,也依然不执迷于占有。只是法爱这种感情属于千里挑一,很难在现实中遇到。随机遇到的,极大概率都是占有欲之爱


          IP属地:四川260楼2024-09-30 14:38
          回复
            非占有欲的法爱,在人类情感之中本来就属于极少数,属于利他情感中最顶尖的那一级。除开《红楼梦》中宝钗“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醾梦也香”,能够主动以“了”为“好”,引导丈夫悟道出家之外。像《众许摩诃帝经》记载耶输陀罗支持悉达多出家修道:“如夫所志,我亦随往”,《悲惨世界》中冉阿让为了养女珂赛特的幸福而选择放手,《双城记》中卡顿深爱露西而决定顶替达内去死,这类都可以算在法爱范畴。但这种顶尖级别的至情法爱,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遇到,却代表了人类之爱的道德标高。法爱与欲爱差不多也就是圣心与凡心的区别。


            IP属地:四川263楼2024-10-08 15:00
            回复
              跟别人打交道,绝大多数人当然很自然地倾向于扬长避短,尽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或受对方喜欢的特点,掩饰自己的缺点或受对方憎恶的特点。但凡是有个度,如果对方厌恶的,偏偏是自己喜爱的,却为了特定目的而硬要装作很认同,这就是一种欺骗。反之亦然。林黛玉迎合宝玉,这究竟算不算欺骗。具体标准,或许可以见仁见智。但曹雪芹和脂砚斋实实在在是站在宝玉一边,认为林黛玉是耍弄心机,欺骗了宝玉:“不直偷,可畏可怕”、“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凡三句,暗为黛玉作评,讽的妙”。既然都用上了“机谋深远”、“不直偷”等评价,足见按《红楼梦》创作圈的标准,林黛玉确确实实算是欺骗了宝玉。至于林黛玉欺骗宝玉,当然是有具体的心理动机。毕竟,林黛玉家世寒微、父母双亡、体弱多病、性格乖戾,这些都是给别人家做媳妇的大忌,她在婚姻市场上处于绝对劣势,宝玉已经是林黛玉所能攀附到的天花板。在这种情况下,林黛玉的心机多端也是事出有因,甚至情有可原。但欺骗本身毕竟还是欺骗,所以作者毫不客气地说宝玉错爱黛玉,这是《终身误》,黛玉错爱宝玉,这是《枉凝眉》。


              IP属地:四川264楼2024-10-08 15:08
              回复
                大多数人都是占有欲之爱,也就是佛教所说的“饿鬼爱”。林黛玉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她是冲着婚姻名位去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把宝钗、湘云当假想敌,却从不嫉妒袭人、晴雯、妙玉。因为丫鬟、尼姑不可能跟她争宝玉的正妻之位。而宝钗对宝玉却是法爱,也就是宝钗很欣赏宝玉跟自己相同的愤世出世思想,期望宝玉代自己实现澄清吏治、辅国治民的正义理想。但宝钗却从未像林黛玉那样打算嫁给宝玉,做宝二奶奶。所以宝钗对林黛玉从不嫉妒。因为黛玉看重的宝二奶奶之位,对于宝钗来说根本就是无所谓的。就像庄子对惠施所说的:“子欲以梁国吓我耶?”也正因为宝钗对宝玉是法爱,看重的是正义理想,而非婚姻名位,所以等到宝钗嫁给宝玉以后,宝钗才会最终引导丈夫悟道出家,“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醾梦也香”。这也是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等天界神仙均大力支持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姻,反对黛玉与宝玉的木石姻缘的根本原因。


                IP属地:四川267楼2024-10-12 09:12
                回复
                  宝钗对宝玉的法爱,可以理解为柏拉图式的精神知己之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宝钗对宝玉,完全不像粉丝对偶像。粉丝对偶像是仰视的,宝钗则经常俯视宝玉。二宝婚后,常态乃是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心甘情愿一切都听从妻子宝钗的劝导。宝钗对婚姻的态度,符合《好了歌》所倡导的主动以“了”为“好”。这是一般的夫妻、恋人之间很少出现的情况,但符合曹雪芹的大色空的思想立场


                  IP属地:四川268楼2024-10-12 09:18
                  回复
                    宝钗靠着念想和回忆维系爱情,这个也不奇怪。宝钗是“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醿梦也香”,即使隐居山野、守节抚孤,她的内心中依然拥有一种安宁与幸福。就像王勃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者王维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宝钗自己的诗句当中也有“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只要超越了占有欲,即使面临生离死别,也能够安然自若。至于网恋,跟现实中的恋爱一样,也是千差万别的


                    IP属地:四川270楼2024-11-14 16:08
                    回复
                      我并没有把占有欲之爱说的多么不堪,而是指出的欲爱的世俗性。事实上,欲爱也是绝大多数爱情的普遍模式,法爱反倒属于极少数境界较高的人。所以我并不会反对欲爱,我只是指出欲爱就跟一个人爱钱、爱豪宅、爱豪车一样,属于世俗的东西。一方面无可厚非,另一方面也不值得歌颂赞美。因为长期以来所谓的“反封建”宣传,把爱情(实际上就是欲爱)抬到了远远不属于它的高度。似乎打着为了爱情的旗号,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当然是一种虚伪。至于“很多人还嘲讽倒贴的恋爱脑,主张爱自己”,这只不过是把欲望的实质赤裸裸地呈现出来而已。


                      IP属地:四川273楼2024-11-14 21:10
                      回复
                        占有欲之爱既有可能带来享乐,也有可能带来痛苦,就像追名逐利一样,成功与失败、风险与收益都是并存的。欲爱也跟重名重利一样,属于世俗行为。一方面无可厚非,另一方面也不值得歌颂赞美。


                        IP属地:四川274楼2024-11-14 21:12
                        回复
                          曹雪芹和贾宝玉经历阶层滑落,其痛苦自然远大于一般人丢失几百块钱。贾宝玉经历家破人亡、风流云散,其悲伤自然远大于一般人的失恋。所以,一般人即使再有文学天赋,也写不出《红楼梦》,而曹雪芹却是必须要一吐胸中块垒。历经世态炎凉,遍尝人间甘苦,才能知道宝钗那种“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大彻悟境界,乃是何等可贵。至于说宝玉“连乞丐生涯都熬过了,怎么后来生活有了起色,反而熬不过去”,这也并不奇怪。贾宝玉的痛苦和内疚是一个累加的过程,达到一定程度,感觉自己辜负了家族期待,且成为了妻子宝钗的拖累,自然会陷于精神崩溃,并最终由宝钗引导而遁入空门。从富贵跌入赤贫,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求生乃是本能。生活有了起色以后,反倒会有更多的思考,进而把积压的后悔和内疚之情释放出来。就像有的灾难中的幸存者,在安全生还以后,反倒扛不住精神压力而自尽一样。只是宝玉有完美妻子宝钗的劝导和点拨,这一点非常幸运。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他没有自尽或者在痛苦中死去,而是选择了悟道出家。


                          IP属地:四川278楼2024-11-25 14:28
                          回复
                            宝玉最终的情感归宿乃是宝钗。脂本正文及脂批中提示宝钗与宝玉婚后夫妻恩爱、鹣鲽情深的内容比比皆是。庚辰本第20回两条脂批明说宝钗、宝玉婚后“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且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心甘情愿一切都听妻子宝钗的。不仅如此,宝钗、宝玉“成其夫妇时”的“谈旧之情”,乃是前八十回中唯恐提前泄露的“文章之精华”。曹雪芹更是在甲戌本第8回标题诗——《金玉姻缘赞》中明言:“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不仅直接强调宝钗与宝玉婚后的夫妻恩爱,颇有如同“古鼎新烹凤髓香”一般醇香浓烈的爱情“风韵”,还要专门告诫那些肆意诽谤金玉良姻的拥林派读者闭嘴“莫言”!即便不考虑脂评本后三十回佚稿,前八十回正文中宝玉唯一的“恋爱之心”,也是写给宝钗的,而不是写给黛玉的。在曹雪芹看来,二宝之间才算是正儿八经的“恋爱”,二玉那只是“终身误”、“枉凝眉”的情迷,根本就不算是“恋爱”!
                            拥林派喜欢搞雌竞,但即便按雌竞思维,认为女性的价值在于得到男性的爱,男人爱谁、谁就更优秀,林黛玉在雌竞方面也是完全输给了宝钗。不知道拥林派有啥好嘚瑟的?要说恋爱,宝玉唯一的“恋爱之心”也是给宝钗的,而不是给林黛玉的。要说婚姻,宝钗才是宝玉明媒正娶的妻子、名正言顺的宝二奶奶,林黛玉只不是宝玉的前女友。前女友跟妻子,孰轻孰重?谁是小三,谁是大婆?要说前世宿命,女娲宝钗与顽石贾宝玉的金玉良姻才是“百年作合”的天命真配,绛珠林黛玉与顽石贾宝玉只不过是“以顽石、草木为偶”的讹缘。癞僧、跛道、警幻等天界神仙均支持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姻,反对黛玉与宝玉的木石姻缘。林黛玉的木石讹缘,哪里有资格去碰瓷人家二宝的金玉良姻?所以,即使按拥林派最为热衷的雌竞赛道,宝钗也是全方位的胜利者,林黛玉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拥林派的各类造谣胡扯、绝望哀嚎,根本就无法改变脂评本《红楼梦》中的基本事实!


                            IP属地:四川279楼2024-11-28 18:00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宝玉受诬下狱,好似晴空霹雳。宝钗毅然决然,深入暗无天日的黑牢,安慰、拯救丈夫,宛若无边苦海中的一位碾玉观音。运倒势败,大厦倾颓,昔日花团锦簇的玉堂金府,转眼化作绳床瓦灶的寒屋陋室。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全靠薛宝钗勤苦于女红养活。共同的愤世思想、出世精神,让宝钗、宝玉在极其艰困的岁月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浓。宝钗腹中的小生命在悄悄孕育,手中的针黹活计正为她铺展开一片新天地。然而,更大的苦难厄运却又不期而至……彤云密布,白雪空茫。一向对宝钗敬爱有加、眷恋甚深的宝玉,却为何丢下姣妻、爱子,悬崖撒手而去?梵铃声中,酴醿梦香。见证了丈夫出家的终局,面对自己不得不孤独守节一世的悲苦命运,宝钗又为何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内心里充满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坦然和幸福?郑无极《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首次以脂本宝钗为故事第一主角,严格依据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进行撰稿,竭力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形象,并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再现了脂评本《红楼梦》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值得所有敬爱宝钗的红迷、钗迷一观。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0楼2024-11-28 1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