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吧 关注:2,619贴子:34,400
  • 4回复贴,共1

司马迁的祖先中山国相国司马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魏系:——司马赒——司马憙——司马子期——司马靳——?——司马昌——司马无泽——司马喜——司马谈——司马迁
跟据玉壶九千作个简介
浅评司马迁伪造先祖世系与传说的可信度


IP属地:中国台湾1楼2018-09-07 15:19回复
    山舋王在位虚记十五年(前321——前307)卒,传位于儿子中山姿王。
      中山姿王是位早熟的少年,他不像父亲那样优柔寡断,处理问题乾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他一上台就做了一件让满朝大臣深感意外的事情,重新任用司马憙为相国。他认为司马憙有治国的才能,虽然以前做错了事,今后改正就是。遗憾的是司马憙并没有按中山姿王的意思去做,而是继续我行我素,推行他的「无为而治」的国策,重文人,轻武士,毁军队,废法律。中山国朝政溷乱,国势大衰。中山姿王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次罢免了司马憙的相位。但是司马憙私通赵国,他通过赵武灵王以武力公开向中山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山姿王恢复了他的相位。这便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司马憙三相中山」。司马憙三相中山后更加恣意妄为,他为了讨好赵国,多次出卖中山国利益,并且排挤和害死了许多正直的大臣,先后暗杀了卿士爰鶱,谋杀了大将军季辛,解除了乐毅等将军的官职,使那些能征善战的武官在家閒居。赵武灵王乘中山国衰弱多次出兵进犯。
      中山姿王八年(前299),司马憙和他的儿子司马子期42.出卖中山国,引赵军攻破中山国首都灵寿,中山姿王逃往齐国,不久病死在齐国首都临淄。
      中山姿王在位虚记九年(前307——前299)卒。
      赵武灵王攻佔灵寿后,恐中山人不服,便立中山姿王的弟弟公子尚为王,号中山尚王。此后司马憙父子及其家人去向不明。一说赵武灵王欲处死他们父子,但司马憙拿出中山先君的免死诏书,赵武灵王只好将他们父子罢官免爵,限期离开中山国。
      中山尚王用魏义为相国,偃长为上卿,君臣终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中山尚王荒淫酒色不问国事,致使朝政腐败,社会更加溷乱。他执政三年,中山国已经衰败到了极点。赵武灵王认为灭亡中山国的时机已到,于是只带了三千骑兵进攻中山国,就把中山国平定了。
      中山尚王在位虚记四年(前299——前296)亡国,赵武灵王将其废为庶人,并把他及其宗人迁居于肤施(今陝西榆林市东南)。


    IP属地:中国台湾3楼2018-09-07 15:20
    回复
      司马迁的直系先祖是魏国少梁人并不错,而司马错却是地地道道的秦国人,把司马错说成是司马迁的直系先祖实在是过于牵强。应该说,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给人留下的概念是模煳的,他在写完「在秦者名错」之后,紧接着又写了一句:「错孙靳」,这是问题的焦点,也是最容易引起人们误会之处。因为司马靳肯定是司马迁的直系先祖,既然司马靳是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错理所当然也就是司马迁的先祖了。
        那麽这位与白起一起被处死的司马靳到底是不是司马错的亲孙子呢?如果是,司马迁为什麽不交代司马靳的父亲是谁?看来他的父亲绝不是司马错的儿子司马梗,否则司马迁不会避而不谈。司马梗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北定太原」,而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司马靳就和白起一起被赐死,而且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联,司马迁在书中也没做任何交代。显然司马靳不可能是司马梗的儿子,当时他在军中的地位,最多也就是武安侯白起的一个副将,与司马错和司马梗的地位相去甚远。有人或许猜想司马靳大概是司马错其他儿子所生,这似乎也不可能,如果真是那样司马迁不会不做交待。估计司马靳根本就不是秦系司马氏的后人,他是真正的魏国少梁人,也就是司马迁的直系先祖。因为此时秦国早就攻下了魏国的河西之地,少梁已经归属于秦国,改称秦国少梁,所以魏系的司马氏也变成了秦国人。
        巧合的是秦国的司马错和中山国的司马憙恰好是同辈人,而且都是出生在西元前345年前后,他们的儿子秦国的司马梗和中山国的司马子期(又作司马期)也是同龄人,都出生在西元前320年前后。根据先秦史书记载和现代考古发现推断,司马靳很可能是司马子期的儿子。西元前299年,赵武灵王攻佔中山,司马憙父子不但没有得到重用,还被赵武灵王罢官免爵。司马憙父子含羞带愧无脸面继续留在中山,便遣散家奴,灰熘熘的逃回老家少梁閒居起来。司马靳就是在此期间出生在少梁城。司马靳的生卒年大约是西元前290——前257年,于西元前257年与白起同时被秦昭王赐死。
        司马迁以移花接木之术巧妙地把自己的前辈世系依附在司马错的名下,借以炫耀自己祖宗的威望,同时也掩盖了自己真正的直系先祖。


      IP属地:中国台湾4楼2018-09-07 15:20
      回复
        司马憙约生活在西元前345——290年间,曾先后在中山舋王和中山姿王两朝三次为相,史称「司马憙三相中山」。中山姿王八年(前299),司马憙与儿子司马子期出卖中山国,引赵军攻破中山国首都灵寿,中山姿王逃往齐国。此后司马憙与他的儿子司马子期去向不明,史无记载。疑或为赵武灵王所杀,或被免官后驱逐出中山国。两种可能其结局都是一样:中山国的司马氏又迁回了老家少梁。因为以司马憙父子的恶名,即便不被赵武灵王所杀,其他诸侯国也不会接纳他们的,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迁回故居。此后不久,秦国攻佔了魏国的少梁,而此时秦系司马氏正值声名显赫,少梁的司马氏便依附在秦系司马氏之下。
          由此可知,战国初期进入秦国的司马氏与后来秦国夏阳(少梁)的司马氏同族并不同支。秦国名将司马错并非少梁人,他生在咸阳死在成都,应该是秦国咸阳人。秦国夏阳的司马氏就是魏系司马氏,也就是司马迁的直系先祖。


        IP属地:中国台湾5楼2018-09-07 15:20
        回复
          司马喜献城投降,他和他的儿子司马子期都成了赵国的功臣。赵武灵王使大军驻扎在城外,亲率三千骑兵入城,一面安抚百姓,一面公布中山王姿“不守王道,寡恩少德,滥杀功臣”等罪名,宣布罢免他的王位,改立中山公子姬尚为中山王。
          这天晚间,赵武灵王就留宿在了中山国的王宫里,点名让王妃阴姬侍寝。战国时期的女人并不重贞节,阴姬是位聪明的女人,她用自己的美丽和柔情征服了武灵王赵雍。赵武灵王想把阴姬带回赵国。阴姬恼恨司马喜父子私通赵国,便说司马喜曾经调戏过她,如果赵王杀了司马喜,她就跟赵王到赵国去,否则她宁愿一死。
          司马喜为赵国立下了卓越功勋,到头来不但未能享受到荣华富贵,还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有关“话说中山--司马赒与司马喜”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由于司马喜的作孽与误国,其后代司马迁感到羞辱,因而在编写《史记》中,就没有撰写《中山国史》,以避免自己被干掉,祸及九族。


          IP属地:中国台湾6楼2018-09-07 15: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