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抑制症吧 关注:427贴子:12,128
  • 6回复贴,共1

三年后对于这个“病”自我审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随便写几个字就好吧。


IP属地:湖南1楼2018-08-16 04:51回复
    已经过去3年了,写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吧,好处是可以让我重新回忆过去的自己的精神状态,然后加工整合对我的个人发展是很有益的。坏处是,我将受到冲击,毕竟那候我的精神状态刚经历了2次自杀,这次写文章肯定会让我重新体验那种精神状态。


    IP属地:湖南2楼2018-08-16 05:37
    回复
      我不想谈是否存在这个病,也不想证明自己有没有这个病。我只记得自己那时候非常的无助,我把生的希望全部放在了这个贴吧里,渴求出现一个“同类”能救救我。告诉我,我这是怎么了?我哪里不一样?为什么我如此痛苦?可是等来的是失望,再次失望。那个同类并没有出现,然后我在非常严重的压力下面前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死亡,只有死亡可以摆脱痛苦。
      我为什么那时候会来这里寻找弄类呢?
      我觉得这个潜在抑郁症名称里面描述的症状和我自己的体验很相近,因此我或许可以在这里寻找到和我有相同体验的人,可是我发现在贴吧里总是讨论存不存在这个病,实际上有没有这个病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潜在抑郁症描述出的内容,很多都是我自己的体验**。
      我记得我当时在贴吧里看到的很多内容都是,质疑这个病存不存在或者就是说“别逗了,你没有这个病,你这是妄想”。我想说重要的是我自己的体验,我感觉自己思考停不下,我感觉自己总是会思考古往今来很多东西,我感觉到自己总是不停的思考某些规律和彼此影响,我感觉自己总是被大脑中生动的内容刺激,因此脸上总是带着笑。
      我当时分不清,别人质疑我是在质疑我的这些体验的真实性,还是在质疑潜在抑郁症是否存在。我只感觉,别人只要一质疑,我就觉得很难受,好像别人在误会自己怀疑自己一样。现在我可以区分了,我这些体验对我来说都是真实的,别人是不可能质疑的。至于质疑潜在抑郁症是否存在?那跟我没关系。这就好比你感觉到自己肚子饿了,这个时候别人对你说“不可能,你肚子根本不会饿的”这样的话,并不能否定你的肚子感到饿,这种体验。
      我感到自己总是不停思考,并且因此感到困扰感到痛苦也会感到愉悦这也是我的体验别人是不可能质疑我的这些体验。
      为什么我会有这些体验呢?
      具体成因我不清楚,不过我可以根据现有的心理学知识进行猜测。
      我会有这种体验或许是源于“逃避痛苦”
      比如我从很小的时候感觉到“世界是虚假的”这样的感受下,如果别人(主要指家人)在做出伤害我的行为,我可以直接归类为“这只是一场实验(游戏)”或者“他只是想试试我的反应”
      比如我以前会不停的思考,这也是逃避痛苦的一种方式心理学上专门有个名词叫“穷思竭虑”,反复不停的思考一些内容以避免痛苦。我避免的痛苦有“父母家庭带来的刺激”“孤独感”等等,我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充斥着很多的内容以避免自己感觉到痛苦。
      这样做的优点有:我可以自娱自乐,我可以在极端的环境下保证自己的内部统一性,我会有一些特殊的才能(我是指相较于没有这些体验的人来说,没有这些体验的人通过训练也可以达到。)比如“可以看到实物很遥远的变化,可以把实物抽象到非常简单的元素”等等。
      缺点:为外界缺乏统一性,觉得这个世界什么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小心翼翼。在别人眼里,会觉得我太封闭。
      懒惰,因为思考占用了身体大量资源因此非常的懒惰,总是计划但是不去执行。
      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自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很容易没法有效的交流。
      混乱,大脑思考内容太复杂,因此整个人容易丢三落四做事没有步骤之类的。
      强烈的孤独感,这个体验会一直伴随着,即使不停思考依然还是会体验到。
      我暂时只写这么多吧,我最近很忙,今天下午还有事,以后有空再写吧。


      IP属地:湖南4楼2018-08-23 14:03
      回复
        以前那种状态似乎很容易把无关的两个东西联系起来,比如今天在我在嘴里嘟囔着小李子之类的,这时候外卖按门铃我就感觉到外卖这个小哥是姓李的。(莫名其妙不符合实际的感觉)
        这种毫无理由感觉联系在以前我的状态里一直充斥着这些东西,现在只是偶尔会出现这种“神经病”状态。刚才突然有了一下子这种感觉,记录一下。
        这种感觉应该是有优点的,也有缺点的。我抽空得好好反思一下。


        IP属地:湖南5楼2018-08-31 19:58
        回复
          关于以前那种把容易把两个问题通过“感受”联系起来,而不是通过类似这样的推理(世上很多人都有姓——姓里面有存在姓李的人,送外卖的人存在姓李的可能性,那么我断言这个姓李)联系起来的方式的优缺点。
          首先它们俩调动的器官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通过感官一个是通过思维。一个需要感受,一个需要想。
          我感觉从几年前我就一直想把这种区别说清楚,以前那种感觉不是自动想。而是我的思维产生的东西灌入我的感官里,让我的感官感到极其复杂的内容,包括情绪,对一些概念也是感觉到的,而不是想到的。
          我现在来讨论一些这样的特点的优缺点吧。
          优点是,我可以像个厨师一样把自己的感觉融合起来产生新的感觉,这种事对我来说就像是做菜一样非常具体,好不好吃一目了然。总结来说就是,我能把很抽象的东西像是对待具体的东西一样来处理。比如数字,运算之类的,因此我能饱满的感觉到,创造对我来说很“简单”。
          缺点是,缺乏现实检验能力,缺乏和他人讲清楚的能力,往往是别人怎么着也不同意我的想法,然后我执意去做然后对方会很惊讶的结果出乎意料。可是在更多的时候会做出很蠢的事情来,比如我想知道饥饿会给人带来什么然后几天吃饭去记录这种感受、比如我想知道从很小的字一直写到很大的字这个过程中人眼的识别字对于认知过程的影响,然后写字一会大一会小之类。还有一些极端的想法,我想看看自己血液凝固的过程。只是这些想法是受到阻碍的,我想实施会有恐惧之类的情绪阻碍我。如果别人不知道我这些行为的目的,单单从外部看会觉得这人是神经病或者难听一点叫ZZ。想象一下一个人莫名其妙的,几天不吃东西,写字一会大一会小,还想要自残。其实从内部来看,我玩的很嗨,我在为自己的创造打基础。
          我想深入讨论一下现实检验能力,如果没有现实检验能力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因为这样的人缺乏感知真实世界的能力,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真实处境,自然也不能判断自己的行为。一般这样的人是很“自我为中心”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化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境,并且自己也不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想要走出来也很困难。这些都会让这样的人非常痛苦。我以前的自杀有这方面的原因,自己的感受无法语言表达的憋屈,没有任何人听懂自己在说什么的憋屈,自己的情绪传达不出去的憋屈。一会觉得自己像个天才,一会又觉得自己没脸见人。最后自己被自己吊死在绞刑架上。
          我现在的生活拥有了现实检验能力,可是却暂时放弃了一些个性的东西,比如我上面我所说的发神经病的状态,对抽象的东西就像做饭一样具体的来处理的能力。之类的。取而代之的是对于自己定位的清晰的认识,对于自己能力的相对中肯的评价。这样对我是有好处的,我可以发展自己(很多人在成年以后心理就不会再发展自己了),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是我是残缺的,我只是我自己的一部分。
          假如未来我可以既在这个世界上良好的生存下去,保留住“发神经”的状态保留住自己的个性并且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个性就好了。


          IP属地:湖南8楼2018-10-18 01:16
          回复
            @无事何关
            我有看过,几年前我的大脑比较混沌看的时候障碍很多,现在回想不起什么来了,不过现在让我看不会有那么多障碍了。对计算机兴趣一直是有的,我对计算机知识还没连通呢,我想清晰的知道当我打出这行字的时候cpu内存显存都为我做了什么,我只是模糊的知道类似printf的函数为我把字符存储的数据转换成了像素期间还有操作系统的辅助从cpu和内存和显存的角度看大概是cpu读取到指令数据跳转到相关的内存段这段中通过很多指令集完成了以上操作。可是具体的内容我就不清楚了,我不清楚类似printf的函数是那些东西构成的,能够处理哪些条件的信息运用了什么算法,相关算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也不清楚类似cpu读取指令数据后相关程序内存段中的信息是怎样的细微到高级语言时候出现的哪些语法?我不清楚 细微到底层语言通过了哪些语法,我也不清楚。
            这些东西都使得我对计算机依然刚兴趣,不过兴趣又不算太大。兴趣不太大的理由是现代计算机从来没有跳出冯诺依曼和图灵的那套架构,根据那套架构根本不可能出现像人那样从一片混沌中寻找出自己的规律的计算机,现在热门的AI并不是从一片混沌中寻找出自己的规律,这让我对现代计算机的兴趣变得不是特别大。将来有机会我希望可以把计算机融会贯通。
            我平时很忙,工作上的事,我现在做的是和编程不相关的工作。因此比较没有时间和精力回你的信息,我感觉层主似乎将某种情感投射在我这,你觉得自己过的怎么样有什么感觉到不满的事吗?


            IP属地:湖南10楼2018-12-28 08:38
            回复
              @刚好路过你
              当我尝试想要和你交流的时候感觉到很难和你进行有效的交流,我随便说点吧,也不知道在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有个叫比昂的心理学家是这样划分是不是病的,受得了就不是病,受不了就是病。因此我觉得大脑快速运作,潜意识里感觉某个概念可以跳过去了这些是要受得了。就不病而是自己的特征,或者自己的某项能力。
              此外,“是”、“不是”这样的词是判断词,除了用判断词考虑问题,还可以用比较模糊的方式去认识自己的这些特征,比较是,确定是,可能不是。可以从其他角度去认识自己的这些特征,快乐、不快乐,舒适、不舒适,合适、不合适、喜爱、不喜欢等等之类,抱歉我这方面有局限性推广不到其他特征上。


              IP属地:湖南15楼2019-03-07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