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游吧 关注:6,050贴子:945,549

回复:【正式帖】1836小国英雄传: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沃尔特·亚历山大·德·肯特
年龄:48
爵位:贵族
官职:工业大臣
资产:2万金镑
简介:沃尔特祖辈是新肯特有名的庄园主,但受人蛊惑变卖家产把所有钱在大德意志战争结束前投入凯姆洛特的牛肉罐头制作当中,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罐头厂,谁知道战争骤停,沃尔特赔的血本无归。现在只剩下几间价值2万镑的罐头工厂。所幸沃尔特受过大学教育,还曾留学巴黎和布拉格,讲得一口流利的法语德语并熟悉清楚各种礼节,尤其擅长拉小提琴。回国后从底层书记员开始经一路官运亨通爬上了工业部长的高位,但是拜奥尼亚几乎没有几家靠谱的工厂,更是连一条铁路都没有,沃尔特实际上接手的是个空架子在这个生产力日新月异的时代,沃尔特是否能通过工业的建设,使得拜奥尼亚统一锥型地域,一飞冲天,震撼世界呢?
【沃尔特在拜伦公爵的引荐之下,终于得见了王室中很有名望的自由派人物哈罗德亲王。哈罗德亲王十分年轻,但他曾在巴萨罗那留学,受到了伊特鲁里亚主义思想很大的影响,是卡文迪许家族中自由派的领袖人物。亲王虽然病弱,但为人宽和,受到首都人民的普遍爱戴,在中下层小贵族中也很有人气,沃尔特与他畅谈一番后,发现亲王对未来的国家建设尚无思路,但至少他倾向自由主义的思想,较之亚瑟四世好得多。不久,在拜伦公爵的说服下,沃尔特冒着相当风险加入到了哈罗德派中,成为了这一密谋小团体中在宫廷内部的重要线人。
与此同时,由于拜奥尼亚王国军队在德兰士海岸战役中灾难性的失败,王国财政出现了极大问题,本来正着力通过自己前几年引进的大量农业机械,准备对内陆雨林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沃尔特,也不得不在亚瑟四世的强令要求下,将工业部经费大量挪用为军费,这严重影响到了沃尔特的雨林开发计划,也让那些随沃尔特在雨林垦殖、热带木材贸易中投资不少的中小庄园主和产业家门深感不满。
1838年年底,亚瑟四世的侄女婿德·艾格勒由于洛萨凌吉亚国内发生政变,不得不逃亡至拜奥尼亚寻求庇护,由于亚瑟四世本人没有子女,坊间便开始流传起了亚瑟四世可能指定德·艾格勒为自己的继承人以谋求拜奥尼亚和洛萨凌吉亚两国合并的可能性了,这自然极大的刺激到了哈罗德一党,很快拜伦公爵便来凯姆洛特附近的工业园区拜访了沃尔特,向其透露了哈罗德派准备发动政变的计划了。】


IP属地:四川56楼2018-08-14 17:13
回复
    穆罕默德·奥斯曼
    年龄:24
    爵位:王朝近支
    官职:埃及军团司令
    资产:5万金镑
    简介:穆罕默德·奥斯曼是奥斯曼家族的近支,是如今奥斯曼苏丹的侄子,虽然与王位无缘,但也继承了不少家族的财产。从小穆罕默德·奥斯曼向往西化,认同改革的必要性,并酷爱军事,喜欢指挥骑兵打仗,因此22岁就升任了奥斯曼帝国的骑兵旅长,决心靠自己的才华和汗水,努力挽救与振兴这个国家。
    【开罗围城战的大溃败是大土耳其战争爆发以来,土军遭遇的最为惨重的失败,大批购买自威尼斯和阿拉贡的重武器被迫丢弃在了开罗附近,多被埃军取得,战斗力最强的雷希德军团几乎死伤殆尽,整个南线战区呈现完全崩溃的情况。在这种严峻的情势下,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将领穆罕穆德帕夏临危受命,负责重建埃及军团,他整合嫡系部队和雷希德帕夏的溃军,在加沙稳住了阵脚,大力整顿了散乱的军纪,修筑起了严密的堡垒防线。
    而埃军方面也由于主力用于消灭尚留在埃及境内的各支溃军,而给了穆罕穆德帕夏非常充裕的整顿时间,他得以从容布置军队,在威尼斯顾问的支持和帮助下,利用这次溃灭的机会,对军队实行重组,纠正了大量弊端。到二月间埃军重新发起进攻时,土军依靠阵地已能较轻松地挫败其攻势了。由于埃及军队进攻加沙必须先通过荒凉难行的西奈沙漠,再加上重武器不足,穆罕穆德帕夏的加沙防线渐渐得以巩固了起来,在连续数次击退埃及军队的攻势后,埃军内部的矛盾渐渐开始激化了起来。
    阿拉维帕夏身为外来者,必须倚重于本土的马穆鲁克贵族,而在此前开罗围城战那种危急的情势下,马穆鲁克贵族们也需要依赖阿拉维帕夏杰出的军事能力。可随着战局的僵持,马穆鲁克贵族和阿拉维帕夏之间的矛盾立刻开始激化了起来,阿拉维帕夏为消除反侧之忧,决心利用召开军事会议的机会一举将所有的马穆鲁克领主赶尽杀绝。但穆罕穆德帕夏利用威尼斯人在埃及的商业网络通许多马穆鲁克领主取得了联系,向其透露了大量威尼斯间谍取得的情报,使得马穆鲁克领主们得以先发制人,在阿拉维帕夏进行鸿门宴前,突然各自率领私兵家奴数十百人,攻入总督府中,将阿拉维帕夏全家杀死。阿拉维帕夏被杀立刻让埃军士气大为跌落,且有相当数量的阿拉维嫡系军队主动向土军投降,此时重夺大权的马穆鲁克领主们则向马哈茂德提出了相当宽裕的议和条款,他们同意以苏伊士地峡为界、并将至关重要的亚历山大里亚港口割划为奥斯曼的租界。】


    IP属地:四川59楼2018-08-14 17:14
    回复


      IP属地:四川60楼2018-08-14 17:14
      回复

        腓特烈·冯·卢森堡
        年龄:26
        爵位:贵族10
        官职:无
        资产:家族资产25万金磅
        简介:腓特烈出身于勃艮第著名的卢森堡家族,其祖先是因创造了“德意志佣兵”而闻名的,无畏查理麾下德意志佣兵首领彼得•冯•哈根巴赫,在征服帝国的作战中因功获封卢森堡公爵将姓氏改为冯·卢森堡。
        腓特烈本是现任公爵彼得三世的嫡子,但自幼深受自由主义熏陶并在安普卫特加入泛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组织“莱茵河党”的他显得与保守的公爵家庭格格不入,但这依然无法撼动其继承人的身份——直到腓特烈爱上了卢森堡乡下一名邮局局长的女儿,这触及了公爵家族的底线。经过长时间的交涉与对峙后,腓特烈最终在放弃了其公爵继承人的身份并同时放弃了诸多贵族特权后获得了其父对婚姻的同意。虽然放弃了许多权益,但腓特烈的父亲仍然愿意每个月给腓特烈200金磅以避免其生活过于困苦,这也是腓特烈之后能全身心投入自由主义事业的重要原因。
        结婚后腓特烈更加进一步投入到德意志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事业中,在自由主义者中也变得十分出名。他吸取法兰克福大革命的经验,深入到底层农民群众之中,亲身经历了德意志地区许多饥荒与暴乱,甚至还深入到捷克本土境内,十分了解厄尔士山脉的状况并在这个过程结识了许多德意志,捷克的知识分子,他认识到德意志民族的自由与解放是同捷克民族中,底层的解放是密不可分的。
        【勃艮第王国较之于保守且封建的雅盖隆王朝,对于其势力范围中的德意志小邦国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治理方式,给予了各邦较高的自主权利,且通过商贸、王室姻亲等方式确保对各邦的影响力,也能够吸纳莱茵人中的精英到勃艮第王国的上层阶级当中。因此相比较于德意志的东部,莱茵地区虽然由于工商业较为繁盛、自由主义的思想更加风行,但并未产生如同东部地区那样,同宗主国之间的强烈敌意。
        1838年的莱茵兰地区,正处在铁路热潮引发的大繁荣当中,在宽松的信贷政策之下,大量的铁路建设计划被提上日程,钢铁、煤炭、水泥等产业受到刺激,也出现了极大规模的增长。在这种极为热烈和繁荣的经济增长下,莱茵河党与采用兄弟会、共济会结社组织进行活动的易北河党不同,在勃艮第统治者的默许下,莱茵河党不仅合法、公开,还拥有相关的报纸用于宣传其观点。不过同易北河党人希望驱逐异族统治,建立统一德意志国家不同,莱茵河党多寄望于在勃艮第王国的支持下建立一个莱茵兰地区性的德意志国家。像腓特烈这样激进的伊特鲁里亚主义者在莱茵兰地区并不多见,因此腓特烈虽然出身名门,但在莱茵河党内部并没有很高地位,他着力于在波西米亚王国境内进行调查,反而与激进的易北河党人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
        出于对抗大雅盖隆帝国的考虑,勃艮第王国对于腓特烈这样在波西米亚势力范围内串联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人物并不反感,反而还在资金和武器上给予了相当的支持。在瑞士有许多实际上由勃艮第王国直接注资建立的银行,这些银行就是活跃于波西米亚帝国势力范围内的各色激进组织的主要赞助者。萨尔茨堡起义爆发时,腓特烈便携带巨款前往当地,试图支持萨尔茨堡市民脱离捷克农奴主的统治,可由于起义军领导人物查尔斯的指挥错误,遭致起义流产,此后腓特烈除了赞助查尔斯·哈布斯堡组建雄鹰兵团参与大土耳其战争外,又加深了与易北河党人的联系,当年年底由于普罗旺斯大公乔瓦尼遭到伊特鲁里亚主义者刺杀一事而爆发了北意大利危机,北意地区情势紧张,毗邻的蒂罗尔伯国便开始增添军队、以备万一,在这个过程中,腓特烈又资助了不少朋友趁机进入到了蒂罗尔伯国军当中活动串联。】


        IP属地:四川68楼2018-08-15 01:06
        回复
          【铁路投机已经渐渐呈现出了过热的态势,卡尔伯爵因此下令调整政策方向对铁路投资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放贷的银行也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将金融资本转而投资在了如电报和邮政改革等较新技术发展的方面。2月,慕尼黑铺设了第一条通往蒂罗尔的有线电报线路,巴伐利亚邮政改革由此开始了。除此之外,卡尔伯爵利用自己完全掌握巴伐利亚内政大权的机会,针对邮政、交通各方面的基础建设实行了大规模投资和扩建,将自己的亲信安排到了巴伐利亚国内的各个主要部门上面,并在不久之后,利用其在国内越来越大的权柄,推动了巴伐利亚军事管理改革委员会的成立,通过进行军事改革的名义,进一步将手插到了军队当中。


          IP属地:四川75楼2018-08-15 23:18
          回复(4)
            【鞑靼人的军队深谙侵袭之道:通常派出大队轻骑兵深入敌境腹地数百里,然后兜个圈子往回返,沿途掠夺所经过的城镇乡村。因为鞑靼人行动迅猛,兵锋凌厉,故而莫斯科南部边境上的防御通常如同虚设,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此前弗拉基米尔大公采取消极防御的战术,征派数万军队守卫边疆,还要向克里米亚交纳高昂的岁币,但依旧不能防止鞑靼人侵略国境掳掠奴隶的行动,孟德尔提出的以精兵反击、深入敌国进行扫荡的战术取得了大公的支持。但孟德尔不待其他支援部队抵达,便贪功冒进,率先突入克里米亚汗国境内,米哈伊尔因此深感震惊,他认为射击军兵力寡弱又深入敌境缺乏补给,因此坚持沿河流行军,以避免遭到占据骑兵优势的鞑靼人骑兵合围,孟德尔不听米哈伊尔的劝告,强行要求部队袭击价值较高的南方城镇,这让射击军中的大小贵族们深为恼火,在米哈伊尔的策划下,一群贵族军官便利用士兵们离开河流行军后补给困难造成的不满情绪,突然发动兵变,解除了孟德尔的司令职务,由米哈伊尔暂时负责指挥射击军。
            米哈伊尔夺取射击军的指挥权后,便吸取了过去数次遭到鞑靼骑兵偷袭后方的经验,建设巩固的营地,行军时以大马车环绕,并且第一时间掌握有力的高地地形。在沃罗涅日一带,射击军遭到了多达一万五千人的鞑靼军队袭击,不久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诺盖汗国所属的二万援军也抵达沃罗涅日一带,对仅有区区三千人的射击军展开围攻。米哈伊尔下令士兵挖掘壕沟、修筑坚壁,用大车环绕守卫营地,充分发挥了新式炮兵的火力优势,鞑靼人反复袭扰攻击,连续八天进攻不能取胜,反而付出了数千人伤亡的代价,次日,弗拉基米尔大公亲自率领的莫军主力三万多人部队抵达战场,与边境射击军里应外合发起进攻,鞑靼人在进攻射击军阵地时已经消耗掉了其由奥斯曼帝国提供的、本就不多的炮弹了,此时弹药严重匮乏的鞑靼联军已完全无法支持,在莫军夹击之下近乎于全军覆没。
            经过沃罗涅日战役后,莫斯科大公国对南方三汗国实现了战略上由守转攻的变化,且米哈伊尔与边境射击军的表现也证明了西欧式的新军的战斗力了。战后不久,占领了克里米亚汗国大片领土、夺取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等重镇的弗拉基米尔大公任命米哈伊尔为莫斯科大公国陆军国务大臣、沃罗涅日亲王,开始对莫军全军进行重组和军事改革,莫斯科大公国由此取得了第一次南方边境战争的全面胜利,其国力开始迅速增长了起来。】


            IP属地:四川76楼2018-08-15 23:19
            回复
              【在密谋集团主要成员沃尔特和拜伦公爵的煽动下,亚瑟四世决定携带德·艾格勒一起御驾亲征,进攻洛萨凌吉亚,葛温森公爵拜伦则被任命为了首都卫戍司令,控制了留在后方的军队(不过沃尔特并未能通过外交特使一类的职务获得欧洲列强的支援,他着重运动的法英可谓拜奥尼亚王国的宿敌,双方由于对英格兰民族主义上的一些争议,而处于十分恶劣的敌对关系当中,沃尔特求援于法英可谓缘木求鱼了)。
              不过沃尔特毕竟是拜奥尼亚工业大臣和小贵族们的代表人物,且他一再变卖自己的私产来支援那些在热带雨林开发中由于亚瑟四世发动战争而损失巨大的产业家们,因此大获产业家们的好感。1839年9月6日,拜奥尼亚王国军队在前线利用洛萨凌吉亚共和国的内乱,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基本上占领了德兰士省全境,德·艾格勒在查尔麦格重新就任为了洛萨凌吉亚共和国总统。在此情况下,沃尔特感到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密谋集团已丧失机会,提议转入地下,积蓄实力,但此时哈罗德亲王提出亚瑟四世将离开军队单独返回凯姆洛特举行庆功宴,认为这是软禁国王的绝佳机会,沃尔特则感到这必将引发大规模内战,因此极力劝阻。拜伦公爵虽然与沃尔特意见一致,但哈罗德亲王此时暴露出了其争权夺利的巨大野心,坚持发动首都政变,让沃尔特对他的印象大为恶化。
              1839那边9月21日,返回首都凯姆洛特的亚瑟四世被首都卫戍军队所控制,哈罗德亲王召集各大贵族,宣布国王在前线因战事重伤已经不能理事,由自己出任摄政王,但这并不能平息多数人的猜疑——特别是考虑到哈罗德亲王和国王间长期的矛盾关系,因此正在前线作战的拜奥尼亚军队选择了拥护亚瑟四世的侄女婿艾格勒率军回国平叛,眼见拜奥尼亚也要爆发内战了,对哈罗德亲王做法也很失望的沃尔特说服了拜伦公爵保存实力,他们将大批武器运至了沃尔特控制下、雨林丛生的查科地区,装备了那里忠于沃尔特的工厂工人、伐木工和印第安人,准备等待国内局势的变化。】


              IP属地:四川77楼2018-08-15 23:19
              回复
                【奥斯曼帝国平定埃及叛乱后,渐渐取得了大土耳其战争的主动权,形势转而变为对土军有利了。特别是马加什二世在围攻贝尔格莱德之战失利后,试图寻求会战,在野战中消灭土军的打算,也由于土军不断增加兵力而陷入僵持之中而未能得逞。在此情况下,马加什二世的威望受到巨大的影响,前线将领转而支持巴托利将军的建议,将兵力从无法打开局面的塞尔维亚战场调往形势更为有利一些的瓦拉几亚战场。
                巴托利将军未争取时间和打通同匈军主力间的联系,竭力同瓦拉赫波雅尔领主取得了谅解,通过牺牲奥斯曼帝国希腊法纳尔贵族的利益,获得了大部分本地瓦拉赫贵族们的支持。土军援助布加勒斯特的部队因此受到瓦拉几亚和保加利亚当地起义军的影响,进展迟缓,给了巴托利将军调动和集结匈军正规军主力的机会。4月2日,集中了19000名匈牙利正规军和20000名起义军士兵后的巴托利在城内波雅尔领主的内应下对布加勒斯特发起了总攻,外围土军虽然竭力进攻试图进行牵制,但一方面是其后方受到起义军袭击和牵制,另一方面是布加勒斯特城内不断发生市民暴动和兵变,土军终于无法支持,仅仅七小时后全部城区便都被匈军光复了。
                巴托利将军作为匈瓦联军总司令和瓦拉几亚起义政权实际上的首脑,通过布加勒斯特战役的胜利获取了极大的威望,开始被人们称为白骑士了。而由于未能领导取得塞尔维亚战区胜利而威望大幅度下降的马加什二世对此自然颇有不满,因此国王坚持继续作战,希望光复大塞尔维亚地区,并进一步深入进攻奥斯曼帝国腹地。】


                IP属地:四川78楼2018-08-15 23:19
                回复
                  【查尔斯就任志愿军总司令后,首先促成了马其顿王国和匈牙利王国的军事同盟,在这个同盟的要求和压力下,他才得以说服胡安君士坦丁国王,实行了北攻南守的战略。这个计划同曼努埃尔首先希望先收复雅典的方针不同,将主力部队调至北方作战,以期策应匈军侧翼。
                  这种照顾匈牙利利益而忽视马其顿王国利益的做法让曼努埃尔非常不满,也使得首相和国王间的关系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过由于奥斯曼帝国内部马哈茂德苏丹对于埃及军团司令穆罕穆德帕夏的猜忌,致使土军缺乏一支有力的机动野战兵团,给了查尔斯大肆活动的空间。
                  他所率领的外国志愿军,绕过卡瓦拉直接偷袭了索菲亚,一举攻占了这座保加利亚地区的首府城市和土军极为重要的兵站,焚毁和缴获了巨量军资。而后查尔斯在土军反攻前又主动放弃索菲亚,在起义者和游击队的有力配合下,活跃于斯科普里和尼斯等地,他着重打击土军的火炮和后勤部队,不断袭扰土军后方、破坏其后勤线和兵站,取得了大量缴获,严重干扰了土军对匈军的反攻作战,促成了布加勒斯特会战的胜利,获得了匈牙利王国的高规格勋赏,但在马其顿国内,北攻战略虽然取得了相当多的战果,但由于土军在南马其顿和鲁米利亚地区可以很方便的集结兵力,马军虽然消灭不少土军,但并没有占领多少土地。】


                  IP属地:四川79楼2018-08-15 23:20
                  回复
                    【内战结束后洛朗·瓦尔斯一改其过去的政治立场,坚持重建联邦和民主制度,获得了议会派极大的好感,可也让他的铁杆支持者以及新近向联邦军投降的东部豪强将领们深为不满。洛朗虽然拿出了划分大量小型军区的改革方案,试图对东部豪强们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又自己身体力行,做出表率,率先放弃了大量政治权利,希图获得省军将领们的效仿。然而赶走艾格勒的豪强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获得更多利益,而议会对洛朗划分小军区的分而治之方案又感到可能造成军阀势力的加强而不予采纳,两头不讨好又渐渐失去了德兰士省省军支持的洛朗·瓦尔斯因此落入了十分尴尬的局面当中。
                    1839年5月3日,制宪会议尚在激烈讨论中时,为取得省军将领的支持,议会同意了洛朗的要求,授予了其共和国保卫者和大元帅的头衔,并通过这个办法,解除了洛朗对一线军队的实际控制权,使其变成了一个无法直接掌握和指挥军队的空头国防部长。6月10日,在前线准备安装洛朗的军事方针,进取巴拉那河流域的德兰士省省军由于对勋赏不满发起兵变,准备向洛萨里进军,还提出了拥护洛朗为共和国独裁者的口号,在此情况下,议会派受到东部豪强中一些野心家的煽动,下令软禁洛朗·瓦尔斯,但在抓捕过程中,一些与洛朗有私仇的中央军士兵突然开枪,洛萨凌吉亚共和国保卫者、陆军大元帅洛朗·瓦尔斯身中七抢,不治身亡,洛萨凌吉亚就此陷入了更加动荡和剧烈的第二次内战当中了……】


                    IP属地:四川80楼2018-08-15 23:20
                    回复
                      【加沙战役和阿拉维帕夏遭到刺杀后,在威尼斯公使的干涉翰旋之下,奥斯曼帝国终于同马穆鲁克领主们达成了和议,取得了十分有利于奥斯曼帝国的停战条款,不仅获得了全部西奈半岛,而且可以在亚历山大里亚港停泊海军舰队。且阿拉维帕夏被杀后,诸多马穆鲁克领主都是些目光短浅的小人物,埃及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当中,又遭到了穆罕穆德帕夏的分化,再也不能对奥斯曼帝国造成什么大的威胁了。
                      土军得以抽调包括埃及军团在内的大量部队进攻库尔德叛军,在土军的军事压力下,再加上占领伊拉克的摩苏尔总督阿克巴帕夏同赞德王朝发生了冲突,奥斯曼帝国很快便达成了同伊拉克的停战条款。只是库尔德叛军十分顽强,给土军增添了大量麻烦,直到穆罕穆德帕夏率领的生力军赶到后,他采取了跳动叛军各部族内斗的方法,分化敌人,又取得了相当多温和派的地方豪强为我所用,土军得以取得马拉蒂亚战役的胜利,随后又对叛乱的库尔德和亚美尼亚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凡城、比特里斯、埃尔祖鲁姆等地屠杀了多达五六万人之多的平民后,才转而进入欧洲战场作战。
                      但这场大屠杀使得土军军纪十分涣散,穆罕穆德帕夏也由于反对屠杀行为,同马哈茂德苏丹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他被苏丹认为是一个同情异教徒的沽名钓誉的人物,且穆罕穆德帕夏在自己军团中安插大量亲信的做法也让苏丹深感不满,因此苏丹并没有指派战斗力过人的埃及军团参与同马其顿军的作战,而是令其留守小亚细亚清剿已经不成气候的什叶派叛乱者——结果这又导致了马其顿军在巴尔干的肆虐,几乎导致土军欧洲战局崩盘。】


                      IP属地:四川81楼2018-08-15 23:20
                      回复
                        【对易北河党和莱茵河党这两个采取旧式兄弟会社团组织民族主义团体都感到十分失望,且在厄尔士山脉旅行当中见到了农奴们狭隘视野的腓特烈,感到此时德意志地区真正的革命力量,是更为先进和纯洁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他以蒂罗尔为中心,通过学术沙龙等形式,联络倾向自由主义的军官、年轻的大学生和富有才学的教授、律师等等中


                        IP属地:四川84楼2018-08-15 23:26
                        回复(2)
                          【1840年2月3日,科城铁路公司由于过度扩张被迫宣布破产;3月,法兰西工业联合银行为首的11家银行先后宣布破产;4月22日,七省联邦共和国由于可以预见的经济萧条,宣布了大幅度提高关税的新贸易政策,这立即给国际证券市场以沉重打击,随后不久欧洲各大主要证券市场股价均发生跳水下跌,“铁路投机大恐慌”就此爆发了,法英联合王国、勃艮第王国、斯堪的纳维亚联合王国这三个最重要的工业国相继宣布了控制黄金外流、紧缩信贷的政策,全欧洲和美洲范围内的铁路投机遭到毁灭性打击,呢绒、亚麻和纺织工业陷入普遍破产当中,冶金工业、造船业、煤炭业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困难。
                          受大恐慌的影响,德意志诸邦国经济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和问题,好在巴伐利亚大公国此前已经对铁路投机进行了降温,本国并没有发生连锁性的破产事件,只是由于欧洲整体经济的下行趋势,使得巴伐利亚的钢铁、煤炭工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不得不由巴伐利亚工商银行出资对各工厂进行了强力支持,这又极大影响到了大公国的财政,使得卡尔首相深感焦头烂额。
                          此外巴伐利亚的经济下滑,也给了许多激进派和反动派们以行动的机会,为了消除国内的隐患,卡尔首相利用交通管理安全局等机构严密监控着各个密谋组织,并派员对其进行渗透,掌握其活动的具体情况。有通过对军队高层进行改组、设立完全由自己的亲信掌握的模范旅,确立了对巴伐利亚军队的控制权,避免了国内动乱的发生。
                          而在其他国家情况就不乐观了,波西米亚境内频繁发生起义和暴动,1840年12月3日,蒂罗尔矿工起义,军队开去平定途中发生哗变,蒂罗尔局势由此失控,不得不向巴伐利亚和奥地利两国求援,正对国内局势疲于奔命又要筹备布拉格和会的西吉斯蒙德五世无暇他顾,便命令巴伐利亚出兵弹压蒂罗尔起义。】


                          IP属地:四川95楼2018-08-17 13:24
                          回复
                            【米哈伊尔成为莫斯科大公国陆军大臣后,地位陡增,一下子成为了莫斯科贵族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大人物了。在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全权授权和信赖之下,米哈伊尔基本上掌握了莫斯科陆军全部大权,完全主导了新的军事改革。
                            在大土耳其战争结束前,米哈伊尔又派遣与自己相熟的军官们组建顾问代表团前往匈牙利和马其顿观摩战事,着重了解最新的欧洲军事技术的变化。他大力引进国际领先的军事著作,在莫斯科近郊修建了规模浩大的兵工厂,设立青军会,开始大肆宣传俄罗斯民族主义了——此后斯堪的纳维亚虽然数度移文谴责莫斯科大公国煽动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两国的激进分子叛乱,但国力大增又有大雅盖隆帝国做靠山的大公这次回以了十分强硬的态度,就此莫斯科已然成为了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心目中的圣地了。
                            1840年下半年,米哈伊尔充分利用了克里米亚汗国提供的赔款,开始推进大规模军事改革,他以射击军为基干,以莫斯科的机动兵团为主体,以新型的军官团为核心,重组莫斯科军队,建立了现代化的炮兵和工兵部队,渐次削除了波雅尔领主们对士兵的依附权力,建立由弗拉基米尔大公直属的多达24000人的新军。】


                            IP属地:四川96楼2018-08-17 13:24
                            回复
                              【哈罗德亲王过去一贯以自由派面目示人,可到了关键时刻,沃尔特也发现了他骨子里是和亚瑟四世类似热衷于权力的野心家,因而大感失望。只是在艾格勒和哈罗德之间,他毕竟还是只能选择哈罗德了,不过沃尔特和拜伦公爵想法一样,不能一切依赖于哈罗德亲王了,必须尽快建立忠于自己的军队和武装,他从印第安人和工人当中征募了许多兵员,在北方组建了自己的部队。
                              当艾格勒挥军南下之时,取得了相当多将领支持的哈罗德亲王在首都凯姆洛特派卫兵将亚瑟四世溺死在了浴缸中,自己正式登上了王位,但这一举动未能获得更多支持,反而让军队中不少将领深感畏惧和不满,甚至出现不少人带部队投奔艾格勒的情况,使得哈罗德一派的形势更加糟糕。
                              凯姆洛特会战爆发后,沃尔特和拜伦则率领新建立的部队,从北方进入了此时十分混乱和动荡的拜奥尼亚军占领区当中,趁着艾格勒进攻首都,而本地留守军队无人统帅的情况,利用拜伦公爵的身份,迅速夺取了该地区部分军队的控制权,从后方发起了对艾格勒的攻势。
                              但艾格勒手中掌握的军队毕竟是拜奥尼亚的主力军,哈罗德又不善于军事指挥,失去将领们的支持后,凯姆洛特几乎要被艾格勒所攻陷,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哈罗德提出了同艾格勒进行谈判的建议,艾格勒考虑到后方基地被沃尔特和拜伦公爵占领而已经严重匮乏军资的不利情况,遂决定接受谈判。
                              双方乘船在海上进行交涉,由于亚瑟四世已死,艾格勒表示愿意承认哈罗德的国王地位,但国王必须向他提供多达15000支步枪、80门火炮和20万金镑以供其返回洛萨凌吉亚争夺政权。这条件对现下的首都方面来说实在太难以筹措到了,无计可施的哈罗德急忙派公使前往奥当河流域联系沃尔特,请求援助。】


                              IP属地:四川97楼2018-08-17 1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