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游吧 关注:6,050贴子:945,550

【正式帖】1836小国英雄传: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介绍:
1435年,法国北部的阿拉斯,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陷入了沉思:是否应该承认查理七世的宗主权,放弃与亨利六世的同盟关系呢?
现实中他确实这么做了,瓦鲁瓦王朝赢得了百年战争。如果他不这样呢?
如果明朝成化帝没有放弃反而大力支持海外探索呢?
如果卡斯提尔的伊莎贝拉一世嫁给了葡萄牙王子而不是斐迪南二世呢?
如果卡尔玛联盟没有破裂而是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斯堪的纳维亚并称霸波罗的海呢?
如果。。。。。。
如果历史作出了另外的选择:
勃艮第站在了金雀花同盟一边,赢得了百年战争,英格兰国王加冕法兰西国王,作为回报,勃艮第成了独立的王国。到了1836年,法英二元君主国和勃艮第成为了欧洲的两大势力。
哈布斯堡王朝没能继承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神圣罗马帝国被勃艮第和波希米亚王国终结。
卡尔玛联盟没有破裂而是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斯堪的纳维亚并控制了波罗的海诸国和德国北部海岸。
莫斯科没能统一俄国,诺夫哥罗德和乌克兰依然存在,波兰更加强大。
卡斯提尔和葡萄牙联合组成了西班牙,阿拉贡保住了两西西里,依然是地中海的一大势力。
奥斯曼内战不止,埃及、伊拉克、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纷纷独立。
中国的殖民探索终于到达了美洲和澳洲,并开始建立青丘、周饶两个海外殖民地直到满族的入侵。
明朝存活下来,但丢失了大部分领土,中国几强对峙。
日本在壬辰战争中占领了朝鲜,广泛接受西方文化,但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使其陷入了内战。
美洲的殖民地已经纷纷独立,西蒙玻利瓦尔一手建立的大哥伦比亚联盟在墨西哥的主导下摇摇欲坠。
印度没有受到强力的入侵,毗舍耶那伽罗在西班牙的帮助下抵挡了莫卧儿的进攻。
就这样,历史跌跌撞撞的走到了1836年,这一年,伟大的德意志民族战争已然远去,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似乎同革命者一起被埋葬了。外来政权依然牢牢地掌控着荷兰、英格兰、勃兰登堡。但笼罩着欧陆的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工业化、科学技术的滚滚洪流和人们郁积的不满预示着新的变革。在大洋彼岸,新生力量正试图挑战古老的霸权,而在遥远的东方,沉睡已久的王朝正准备重获辉煌...


IP属地:四川1楼2018-08-11 00:18回复
    卡尔·路德维希·维特尔斯巴赫
    年龄:29
    爵位:王朝近支
    官职:财政大臣
    资产:1万金镑
    简介:出生在巴伐利亚地区的卡尔自幼时起就接受最好的学识教育与礼仪教育,在十七岁时,就跟随父亲同欧洲各大贵族进行交流,更为其在积累了贵族关系网外增加了其眼界,欧洲的变化使其立场趋向革新自由。
    【巴伐利亚是天主教会和雅盖隆派在德意志地区最为坚实的堡垒和中心,在四十年前的大革命和大德意志战争中,巴伐利亚均坚定的站在了捷克统治者的一方,多次向德意志同胞挥起屠刀,也因此,巴伐利亚获得了捷克人十分煊赫的赏赐。在大德意志战争结束、神圣罗马帝国的体制完全解体后,巴伐利亚不仅兼并了维尔茨堡等领地,还被赋予了旧帝国领内唯一一个大公国的头衔,巴伐利亚由此成为了德意志剩余邦国中,国力和地位最高的一个国家——也因此为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所痛骂为叛徒。
    卡尔伯爵出身于显赫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作为巴伐利亚大公国统治阶层的一员,他自小便在慕尼黑接受了完善的教育。由于卡尔在僭主、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上同大公路德维希一世的审美极为一致,因此在他还十分年轻时,便得到了大公的极力栽培,很快卡尔便跻身于巴伐利亚宫廷的国务会议当中,成为了当时大公国最年轻的国务大臣——而且还是极为极为重要的财政大臣。
    年纪过于年轻的卡尔受到相当多人的质疑,他的风度翩翩和俊朗外貌也让很多人产生误解,关于他同大公之间各种各样令人难堪的桃色谣言一直在慕尼黑社交界经久不衰。而卡尔本人虽然自认为是一个立场接近自由派,同情伊特鲁里亚主义者的人,但由于他是大公最主要的亲信之一,还是多次遭到了激进派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暗杀,几乎为之丧命。
    如今奥斯曼帝国已经处在崩溃当中,但欧洲的腹地自大德意志战争结束以来,已安享了十多年的和平,虽然有少数激进分子制造着破坏事件,但整体来说,自从1820年五大强国确立欧洲协调的原则以来,“欧洲和平”便让各国和各个民族皆深受其恩,卡尔也希望自己的国家继续维持着长久的安定同和平,而非充斥着暗杀。】
    米哈伊尔·莫洛托夫
    年龄:29
    爵位:贵族
    官职:莫斯科陆军骑兵旅长
    资产:1万金镑
    简介:作为大公的侍从之子,年少时就与大公保持着密切关系,和兄弟们不同,莫洛托夫更喜欢征战沙场,虽然年纪很轻,但是在于克里米亚等国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加上大公的信任成为莫斯科陆军骑兵第一旅长,家中尚有兄弟二人在莫斯科政界活跃,为人勇猛凶悍,又对西方的先进技术颇为喜爱,是莫斯科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莫斯科大公国的近世历史完全是一部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史,悲剧性的俄罗斯祖国被雅盖隆帝国和诺斯人分而治之,又屡屡受到波兰、诺斯、鞑靼军队的袭击和洗劫,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政治体制来。特别是自18世纪开始,莫斯科大公国由于大波雅尔会议的崛起,大公完全丧失了权力,使得大公国很难形成有效的凝聚,更难以抗击外敌的入侵,国家由此一步步走向了完全的破产和崩溃。
    直到莫斯科最重要的大波雅尔领主弗拉基米尔·留里克在雅盖隆王朝的支持下登上大公宝座后,这个残破的国度才稍稍出现了一线希望。米哈伊尔的家族与留里克家始终维持着密切关系,早年间他还担任过大公的侍从,因此极获信任,成为了莫斯科大公国最年轻的将军和旅长。米哈伊尔的骑兵旅,也是莫军中唯一一支在近五年来对克里米亚鞑靼人取得过歼灭性胜利的部队。
    大公国如今是如此的衰败,首都莫斯科都屡次遭到鞑靼人的洗劫和破坏,老旧而孱弱的军队更是扰民有术、抗敌无方,弗拉基米尔大公极力谋求复兴,而米哈伊尔也希望能够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改变莫斯科如今处处挨打的局面。】
    沃尔特·亚历山大·德·肯特
    年龄:46
    爵位:贵族
    官职:工业大臣
    资产:2.5万金镑
    简介:沃尔特祖辈是新肯特有名的庄园主,但受人蛊惑变卖家产把所有钱在大德意志战争结束前投入凯姆洛特的牛肉罐头制作当中,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罐头厂,谁知道战争骤停,沃尔特赔的血本无归。现在只剩下几间价值2万镑的罐头工厂。所幸沃尔特受过大学教育,还曾留学巴黎和布拉格,讲得一口流利的法语德语并熟悉清楚各种礼节,尤其擅长拉小提琴。回国后从底层书记员开始经一路官运亨通爬上了工业部长的高位,但是拜奥尼亚几乎没有几家靠谱的工厂,更是连一条铁路都没有,沃尔特实际上接手的是个空架子在这个生产力日新月异的时代,沃尔特是否能通过工业的建设,使得拜奥尼亚统一锥型地域,一飞冲天,震撼世界呢?
    【自从1817年卡文迪许王朝的亚瑟四世继位以来,亚瑟三世带来的自由主义气息便逐渐从这个国度褪去了。拜奥尼亚又恢复到了从其一百多年间那种大农村一般的状态,偏远的地理位置、稀疏的人口、匮乏的自然资源,除了古怪又偏激的阿瓦隆主义外(一种带有复古性质的英格兰民族主义),这个国度实在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了。
    在亚瑟四世上台后,这个在布拉格留学深受雅盖隆绝对君主主义影响的国王,便在国内大肆扶持贵族,造成了土地分配上的严重不公,让在亚瑟三世时期渐渐开始茁壮成长起来的新兴庄园主和产业家们非常不满。沃尔特家便是在亚瑟三世自由主义时代崛起的大庄园主之一,他对亚瑟四世偏袒贵族、频繁插手土地交易的做法颇为不满。只是作为拜奥尼亚王国最富裕阶层的一员,沃尔特并没有直接反抗亚瑟四世的贵族政策,而是选择了加入到国王的宫廷当中,凭借他经营土地和产业的能力,以及作为新兴庄园主代表的身份,步步高升,成为了拜奥尼亚中下层贵族的领袖之一和地位颇高的工业大臣(不过拜奥尼亚王国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工业可供他管理就是了,王国的主要人力物力都被亚瑟四世拿去支持他的侄女婿、洛萨凌吉亚独裁者德·艾格勒了)。】


    IP属地:四川2楼2018-08-11 00:19
    回复
      查尔斯•哈布斯堡
      年龄:28
      爵位:王室成员
      官职:旅 长
      资产:3万金镑
      简介:现任奥地利公爵之堂哥,自幼便拥有军人梦,后到布拉格研读军事,师从当代著名的将领。期间习得许多理论和经验,并


      IP属地:四川4楼2018-08-11 00:23
      回复(4)
        卡尔·路德维希·维特尔斯巴赫
        年龄:31
        爵位:王朝近支——普法尔茨伯爵
        官职:财政大臣
        资产:4000金镑
        简介:出生在巴伐利亚地区的卡尔自幼时起就接受最好的学识教育与礼仪教育,在十七岁时,就跟随父亲同欧洲各大贵族进行交流,更为其在积累了贵族关系网外增加了其眼界,欧洲的变化使其立场趋向革新自由。
        【巴伐利亚人——特别是统治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一贯被激进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视为叛徒,正是他们在甘做捷克人的打手,才导致了如今数以千万德意志人遭到奴役和凌辱的现实。因此针对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成员的暗杀活动一直非常多,卡尔虽然十分年轻,并未经历过大德意志战争的时代,可只是由于他的血统和名字,便成为了许多易北河党人针对的目标。
        不久前他改组巴伐利亚大公国的财政部时,因整理财政的缘故,前往一家民营银行与当地金融界人士进行洽谈时,便遭到了易北河党的分支平等会成员的袭击,他本人身中两枪,一名侍从被当场打死。卡尔对此十分无奈,他内心实际上是相当接近和支持德意志民族统一事业的,可由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不光彩的历史,使得他不得不小心翼翼,一面维持着大公国的稳定,一面小心对待激进分子、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捷克统治者和激进派暗杀者之间两头吃苦的卡尔伯爵耗尽心力改组财政部、策划巴伐利亚大公国财政整理方案、出台工厂辅助法案……他勤于刷新内政,积极引进来自布拉格的先进技术,说服路德维希大公和波西米亚帝国签署了一系列技术和设备引进的合作协议,力图促进本国的工业发展。只是他的这些努力,在激进派眼中,自然又是一番恬不知耻的卖国做法,是在向捷克统治者卖好,出卖国家利权于布拉格的做法。
        此外路德维希大公也很让他头疼,路德维希一世是一位古典艺术的爱好者,极度喜爱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品,和不少欧洲知名的艺术家有联系,也在慕尼黑兴建了一些博物馆。可他对艺术的热爱似乎过头了些,为了将慕尼黑建成欧洲艺术中心,他花费巨额资金在城市内修建毫无意义的、巨大到过分的广场和豪奢无比的珍宝宫,给正在改组和整理当中的大公国财政凭空增添了沉重负担。】


        IP属地:四川18楼2018-08-12 19:46
        回复
          米哈伊尔·莫洛托夫
          年龄:30
          爵位:贵族
          官职:莫斯科陆军骑兵旅长
          资产:1万金镑
          简介:作为大公的侍从之子,年少时就与大公保持着密切关系,和兄弟们不同,莫洛托夫更喜欢征战沙场,虽然年纪很轻,但是在于克里米亚等国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加上大公的信任成为莫斯科陆军骑兵第一旅长,家中尚有兄弟二人在莫斯科政界活跃,为人勇猛凶悍,又对西方的先进技术颇为喜爱,是莫斯科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1836年7月,诺夫哥罗德又发生了一次波雅尔领主领导的叛乱,在被诺斯人的驻军镇压后,一些贵族穿过了两国边境,逃亡入了大公国境内。大公对此十分谨慎,他将多数逃亡者遣返回了诺夫哥罗德,只保护了几位较为有名的知识分子,将他们留在宫廷中作为顾问,但即使如此还是遭致了斯堪的纳维亚联合王国极为严苛的训诫,作为报复,诺斯人查抄了数处大公国同普斯科夫边境上的贸易栈,大批皮毛被以走私罪名没收,斯堪的纳维亚、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三国一起联合对大公国发起了贸易禁运,使得处在极端财政困难当中的莫斯科大公国处境更加糟糕。
          米哈伊尔的骑兵旅虽然是莫军中比较精锐的一支部队,但依旧不能获得全额军饷,至今全军士兵都还欠着三个月的军饷,而这在莫军各支部队当中,已经属于情况比较良好、受到大公优待和重视了,由此可见大公国的财政如今是多么的困难了。
          国势艰难、财政紧张,军队的训练次数因此也急速下滑,米哈伊尔有心振作部队,但缺乏军饷、武器、弹药、马匹和草料,使得他的部队很难进行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训练,部队的战斗力自然急速下滑。
          1836年8月13日,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了其身边顾问们的建议,决定趁着奥斯曼帝国无暇他顾的机会,积极向南方边境进行开拓,以弥补在北方遭到诺斯人禁运造成的重大损失。许多波雅尔领主都带着他们的农奴前往南方圈划土地,大公自己也将一些侵占的克里米亚汗国土地收为国有后贩卖或赏赐给了无地流民,这也让国内各个势力对大公这段时间实行新政而出现的不满情绪削弱了许多。
          不过俄国人对南方边境肆无忌惮的过分侵占,很快便引来了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报复,虽然失去了奥斯曼帝国军事顾问的帮助,但他们的打击之快还是出乎了俄国人的意料之外,多达十数个村庄被焚毁,五千多人被掠为奴隶。愤怒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因此下令调派大军南下,他向波兰人以很高的利息借取了一笔军费,动员了两万多人的部队防范并准备报复鞑靼人。
          在库尔斯克一带,米哈伊尔率领的骑兵旅与鞑靼人发生了一次遭遇战,他想使用墙式冲锋冲垮这些鞑靼骑兵,可由于缺乏训练,骑兵们相互挤压乃至于践踏,在双方接战前便发生了很大混乱,鞑靼人趁机从侧翼进攻,将米哈伊尔骑兵旅击溃,三百多名莫军士兵伤亡,米哈伊尔也由于此次失败受到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训诫,被罚款800金镑。】


          IP属地:四川19楼2018-08-12 19:46
          回复





            IP属地:四川20楼2018-08-12 19:49
            收起回复
              【卡尔伯爵一贯支持巴伐利亚的工业发展,他通过工业财政处,募集资金,推动了从纽伦堡至菲尔特的巴伐利亚第一条铁路的修建工程。这很快便在慕尼黑引发了铁路投机热潮,不久在产业家、贵族们的大力投资下,巴伐利亚工业建设的资金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从路德维希港到贝克斯巴赫的“普法尔茨路德维希铁路”不久也开始修建了起来。此外如用于连接美因河和多瑙河的巴伐利亚运河等一系列基础建设工程,也由于资金的宽裕,陆续提上了日程,巴伐利亚全国由此进入到了十分火热的工业投资热潮当中。
              此时让卡尔更为担心的,主要还是大公个人过度热衷于艺术造成的种种浪费,以及巴伐利亚内部几乎无处不在的伊特鲁里亚主义者。前者还好解决,大公热衷艺术固然不好,但只要运作得当,不仅能通过这个机会让慕尼黑成为德意志的艺术和文化中心,甚至从中转过来牟取利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那样的又得需要获得一些资本家的帮助才行了。
              最大的麻烦在于到处发动暗杀活动的伊特鲁里亚主义者,本质上,卡尔内心对这些激进派还是怀有一定好感的,可他们狂热的暗杀活动已经把卡尔逼得不得不对其动手了。说到底激进派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次萨尔茨堡起义事件,激进派便惹来了捷军的大举镇压,卡尔可不希望在巴伐利亚也发生这种情况,因此他开始借着路德维希一世完全沉迷在慕尼黑艺术节当中的机会,和受到自己威胁恐吓,而几乎沦为自己跟班的内政大臣弗雷德里克一起行动了起来。
              通过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和实行对无产者发给食品补助的方式,卡尔伯爵和内政大臣弗雷德里克很快便平息了国内稍稍有些沸腾起来的局势。只是对于那些铁杆的伊特鲁里亚主义者和有组织行动的易北河党人暂时还是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只能说靠着发给补助的方式,卡尔伯爵至少消除了巴伐利亚国内发生大规模起义的可能性,至于易北河党的暗杀,现下情况也只有自己加强个人警戒了,看弗雷德里克的样子,这个庸人也不像有能力解决的模样——不过也正好,路德维希一世不理朝政,弗雷德里克又沦为自己的跟班,卡尔伯爵也算是大权在握,掌握了巴伐利亚国内内政方面绝大部分的权力了。】


              IP属地:四川30楼2018-08-13 17:49
              回复
                【奥斯曼帝国由于深陷在大土耳其战争,再也无力援助克里米亚汗国了,可是米哈伊尔似乎因此过于轻视这些鞑靼人了。他在库尔斯克战败后,没有吸取教训,只认为是由于自己不熟悉当地地理和敌军军情,竟然在重整部队后,继续在南方边境地带的突出部作战。米哈伊尔对鞑靼人军队的态度并没有因为一次战败而改变,他在驻地只是下令士兵挖掘壕沟、设置木栅和简易的石壁,并没有认真花费特别多的精力布置防御工事。
                在十分草率的布置完防御后,信心满满的米哈伊尔便通过此前他花费重金收买的一些鞑靼人逃奴那里获得了克军劫掠部队营地位置的消息。米哈伊尔断定克里米亚军队攻坚能力很弱,认为自己简单布置的工事和防线足以保护后方营地,便在逃奴们的引导,挑选骑兵旅中自己的亲信和精兵,集结1200人的部队,趁着夜色发动了对鞑靼人营地的突袭。果不其然,鞑靼人的军队组织十分松散,营地的布置也相当简易,在米哈伊尔率部突击之下,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和防御便被一股击溃了,但周边其他的克军部队也立即反应了过来,除了一小部分人赶来营地支援和阻击米哈伊尔的进攻外,其他部队则干脆绕后去进攻了米哈伊尔的营垒。
                让米哈伊尔大惊失色的是,鞑靼人的军事组织虽然落后,失去奥斯曼帝国的援助和顾问直捣后,战斗力已经下降了许多,可他们的部队中依旧携带着一些相比莫斯科军队来讲丝毫都不落后的火炮。在炮火攻击下,米哈伊尔仓促而又草率布置起来的防线根本无法抵抗鞑靼人的攻击,营地迅速沦陷,大批辎重军资被客军掠走,多达上千名平民被杀被掳。米哈伊尔虽然由于击溃鞑靼人营垒立下战功,可他未能顾及本军营垒导致包括一些边境波雅尔领主被掳走的失误,还是导致了宫廷中一些小人的职责和攻击,弗拉基米尔大公不久便下令将米哈伊尔调回首都——补给在送给米哈伊尔的亲笔书信中,大公又称波西米亚帝国派遣的一支顾问团已经抵达莫斯科了,大公希望米哈伊尔这些与留里克家族关系亲密的将领能够通过顾问团掌握欧洲第一流的军事技术,并透露了他有意组建新式军队的打算。】


                IP属地:四川31楼2018-08-13 17:49
                回复
                  【虽然没能获得宫廷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但沃尔特本人的名誉和他的努力,还是为凯姆洛特工业园吸引来了一些投资。不过考虑到工厂建设的花费巨大,以及未来销售上需要同列强争夺市场进行竞争的种种困难,沃尔特也并没有冒太大风险,将其手中可以动用的数额很小的个人私产和工业部门款项全部投入到凯姆洛特园区当中,他更关心的是随着拉普拉塔河(奥当河)战争的爆发和扩大,拜奥尼亚和洛萨凌吉亚两国食品物价必然暴涨,因此沃尔特特别关心这段时间来工业部门对于欧洲各种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沃尔特自家开办的庄园已经作为模范农场率先使用了大量新型的农业机械,他未雨绸缪,因而很快便在1837年南美洲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赚取了相当数额的资金。
                  只可惜亚瑟四世还是那么荒唐,没有听取沃尔特的意见,利用洛萨凌吉亚内战的大好机会,休养生息、恢复和增强国力,以仲裁者身份渐次加强干涉再牟利的计划,而是直接派遣了两个旅跨过国境线,进入到了洛萨凌吉亚境内作战,为艾格勒火中取栗。对亚瑟四世深感失望,极度怀念先王自由治世时代的沃尔特,由此转变了对亚瑟四世的态度,他不再在宫廷中继续做努力惹来陛下的不快了,而是转而联结了数量颇多的小贵族庄园主,暗暗煽动着对亚瑟四世的不满情绪。
                  1837年11月6日,沃尔特在首都附近的一处猎场里,通过与自己关系甚笃的一些小贵族的举荐,结识了拜奥尼亚的重臣、第二军团司令葛温森公爵拜伦,并了解到了一个反对亚瑟四世统治而支持其侄子哈罗德的小团体。】


                  IP属地:四川32楼2018-08-13 17:50
                  回复
                    【特兰西瓦尼亚各民族和宗教信徒杂居的复杂现状,让巴托利将军深感忧心,眼见瓦拉赫民团和穆斯林民团间的仇杀愈演愈烈,大有失控甚至反噬匈牙利的可能性后,巴托利便转变方式,对瓦拉赫人和穆斯林采取了不同的拉拢方式。对于瓦拉赫民团,向其大肆宣传匈牙利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加入到大土耳其战争后十分有利的战争局势,给这些豪强、民团、难民团体发给武器和军资,大力鼓动他们返回奥斯曼境内参与瓦拉几亚人的起义作战;对于穆斯林,则在其中利用教派的不同进行分化,重点是拉拢其少数派、纵容与土军维持联系的多数派,以制造武力镇压的借口。
                    1837年6月,由于各个民团间的矛盾,巴托利借口进行调停,将大批穆斯林民团首领和豪强、大地主邀请至居拉菲埃瓦参加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巴托利突然公布了此前钓鱼执法获取的大批穆斯林民团同土军进行往来和联络的证据,不待这些豪强人物反应过来,巴托利的卫队就将与会者全部拘押了起来。随后他又鼓动包括穆斯林少数派教派在内的其他各系民团,在地方上对失去领导人物而群龙无首的穆斯林民团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除了在居拉菲埃瓦有两百多人被扣押外,在特兰西瓦尼亚地方上又有上万穆斯林惨遭屠戮,大批尸体被投入河流当中,血腥味四处弥漫,大批的庄园、宅邸、农场被分给其他向匈军投诚的民团领袖或被直接抄没甚至还有部分流入了匈军军官将领的私囊之中。
                    1837年7月13日,获悉特兰西瓦尼亚大屠杀消息的马加什二世为了化解穆斯林对他的指责,下令褫夺巴托利将军一切军衔勋爵,但并未免去其军区司令的职务,实际上也是默认了巴托利在其辖区内实行的恐怖政策;8月,由于失去了威尼斯海军的支持,土军在开罗战役中惨败,前线军队发生了极为惨烈的大溃败,死伤近万人;9月,马其顿王国军转入反攻,占领了除雅典城外的阿提卡全境;10月6日,马加什二世亲临前线,血腥而惨烈的贝尔格莱德围城战开始了。(此外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伊利里亚王国的正统继承人于此年病逝,茜茜公主由此成为了王国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早就对公主怀有爱意的马加什二世更加紧了对公主的追求,但这婚姻绝不可能得到威尼斯人的认可)】


                    IP属地:四川33楼2018-08-13 17:50
                    回复


                      IP属地:四川36楼2018-08-13 17:51
                      回复
                        【1836年的拜奥尼亚王国距离贤王亚瑟三世的自由治世已经十分遥远了,沃尔特虽然作为拜奥尼亚信心庄园主和小贵族的代表,在宫廷中担任着负责工业的国务大臣职务,然而实际上,这些年来亚瑟四世穷兵黩武、竭尽民力支援他的洛萨凌吉亚女婿,导致王国空有一个工业部门,而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现代化工厂。
                        经过沃尔特非常艰辛的努力,他自掏腰包,从个人私产中花费大量资金聘请来自欧洲的技师、购买机器图纸和资料,极力振作,试图改变拜奥尼亚工业、手工业等等各方面均十分落后的现状。然而亚瑟四世对工业发展很不上心,他将王室土地多用于赏赐和分封给贵族们作为庄园,对于沃尔特提出的设立工业园区的想法,亚瑟四世很不感兴趣,最终不得不由沃尔特再度动用个人私囊的资金直接向王室和一些落魄的贵族们购买土地,才在首都凯姆洛特附近开辟了一个规模非常之小的工业园区——但由于严重缺乏合格的工人、适宜的原材料和资本上的投入,这个工业园区除了沃尔特迁入的他自己所开办的罐头厂外,始终未能促成什么新式工厂的建设,反而让许多人恶意揣测沃尔特极力开辟工业园区的目的是打着发展工业的旗号为自己贪墨土地而已。
                        拜奥尼亚的国力在新世界也算不上强大甚至算不上中等水平,更别提亚瑟四世过度消耗着国家的财力去支持洛萨凌吉亚的支持者,在不久前,更冒然介入到了洛萨凌吉亚共和国和亚马逊尼亚共和国之间争夺卡菲河谷的战争当中了。这让沃尔特大感无语,他本来为了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前途,一直在宫廷当中向国王陛下及其宠幸的一般大贵族们推销开拓巴塔哥尼亚的计划,可随着王国介入到卡菲河谷战争当中,沃尔特也深知,向南方进军,“征服沙漠”已不可能了。
                        何况盘踞着巴塔哥尼亚那无穷无尽的荒漠、草原的,是非常骁勇善战的马普切印第安人,他们不仅放牧,这些年来还通过和印加人、拜奥尼亚人学习,引进了农耕技术,建立起了近似于联邦制的一个马普切人同盟。即使在亚瑟三世的治世,拜奥尼亚王国军队征服马普切人的战争都多次因地理环境上的困难和马普切人的顽强而告失败,何况是如今的拜奥尼亚王国了。
                        1836年10月8日,洛萨凌吉亚的独裁者德·艾格勒对新阿姆斯特丹要塞的围攻在损失了数千兵力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不久奥当河(拉普拉塔河)东岸的一些庄园主又在德兰士省省长洛朗的煽动下发起了叛乱,焦头烂额的艾格勒因而不得不再度向他的岳父亚瑟四世求援。亚瑟四世则认为这是一个一展拜奥尼亚军威的好机会,决定加强对艾格勒的援助,并提出试图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德兰士省——这马上便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沃尔特大臣对此极力反对,他看不出援助艾格勒除了满足亚瑟四世的虚荣心外会有任何好处,而其他很多大贵族和庄园主虽然有意通过战争夺取土地,但却多不愿意付出自家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当中,其他小贵族们自然更是大加反对了。】


                        IP属地:四川48楼2018-08-14 14:10
                        回复
                          沃尔特·亚历山大·德·肯特
                          年龄:47
                          爵位:贵族
                          官职:工业大臣
                          资产:1.1万金镑
                          简介:沃尔特祖辈是新肯特有名的庄园主,但受人蛊惑变卖家产把所有钱在大德意志战争结束前投入凯姆洛特的牛肉罐头制作当中,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罐头厂,谁知道战争骤停,沃尔特赔的血本无归。现在只剩下几间价值2万镑的罐头工厂。所幸沃尔特受过大学教育,还曾留学巴黎和布拉格,讲得一口流利的法语德语并熟悉清楚各种礼节,尤其擅长拉小提琴。回国后从底层书记员开始经一路官运亨通爬上了工业部长的高位,但是拜奥尼亚几乎没有几家靠谱的工厂,更是连一条铁路都没有,沃尔特实际上接手的是个空架子在这个生产力日新月异的时代,沃尔特是否能通过工业的建设,使得拜奥尼亚统一锥型地域,一飞冲天,震撼世界呢?
                          【1836年的拜奥尼亚王国距离贤王亚瑟三世的自由治世已经十分遥远了,沃尔特虽然作为拜奥尼亚信心庄园主和小贵族的代表,在宫廷中担任着负责工业的国务大臣职务,然而实际上,这些年来亚瑟四世穷兵黩武、竭尽民力支援他的洛萨凌吉亚女婿,导致王国空有一个工业部门,而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现代化工厂。
                          经过沃尔特非常艰辛的努力,他自掏腰包,从个人私产中花费大量资金聘请来自欧洲的技师、购买机器图纸和资料,极力振作,试图改变拜奥尼亚工业、手工业等等各方面均十分落后的现状。然而亚瑟四世对工业发展很不上心,他将王室土地多用于赏赐和分封给贵族们作为庄园,对于沃尔特提出的设立工业园区的想法,亚瑟四世很不感兴趣,最终不得不由沃尔特再度动用个人私囊的资金直接向王室和一些落魄的贵族们购买土地,才在首都凯姆洛特附近开辟了一个规模非常之小的工业园区——但由于严重缺乏合格的工人、适宜的原材料和资本上的投入,这个工业园区除了沃尔特迁入的他自己所开办的罐头厂外,始终未能促成什么新式工厂的建设,反而让许多人恶意揣测沃尔特极力开辟工业园区的目的是打着发展工业的旗号为自己贪墨土地而已。
                          拜奥尼亚的国力在新世界也算不上强大甚至算不上中等水平,更别提亚瑟四世过度消耗着国家的财力去支持洛萨凌吉亚的支持者,在不久前,更冒然介入到了洛萨凌吉亚共和国和亚马逊尼亚共和国之间争夺卡菲河谷的战争当中了。这让沃尔特大感无语,他本来为了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前途,一直在宫廷当中向国王陛下及其宠幸的一般大贵族们推销开拓巴塔哥尼亚的计划,可随着王国介入到卡菲河谷战争当中,沃尔特也深知,向南方进军,“征服沙漠”已不可能了。
                          何况盘踞着巴塔哥尼亚那无穷无尽的荒漠、草原的,是非常骁勇善战的马普切印第安人,他们不仅放牧,这些年来还通过和印加人、拜奥尼亚人学习,引进了农耕技术,建立起了近似于联邦制的一个马普切人同盟。即使在亚瑟三世的治世,拜奥尼亚王国军队征服马普切人的战争都多次因地理环境上的困难和马普切人的顽强而告失败,何况是如今的拜奥尼亚王国了。
                          1836年10月8日,洛萨凌吉亚的独裁者德·艾格勒对新阿姆斯特丹要塞的围攻在损失了数千兵力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不久奥当河(拉普拉塔河)东岸的一些庄园主又在德兰士省省长洛朗的煽动下发起了叛乱,焦头烂额的艾格勒因而不得不再度向他的岳父亚瑟四世求援。亚瑟四世则认为这是一个一展拜奥尼亚军威的好机会,决定加强对艾格勒的援助,并提出试图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德兰士省——这马上便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沃尔特大臣对此极力反对,他看不出援助艾格勒除了满足亚瑟四世的虚荣心外会有任何好处,而其他很多大贵族和庄园主虽然有意通过战争夺取土地,但却多不愿意付出自家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当中,其他小贵族们自然更是大加反对了。】


                          IP属地:四川49楼2018-08-14 14:10
                          回复
                            卡尔·路德维希·维特尔斯巴赫
                            年龄:32
                            爵位:王朝近支——普法尔茨伯爵
                            官职:首席国务大臣
                            资产:1.2万金镑
                            简介:出生在巴伐利亚地区的卡尔自幼时起就接受最好的学识教育与礼仪教育,在十七岁时,就跟随父亲同欧洲各大贵族进行交流,更为其在积累了贵族关系网外增加了其眼界,欧洲的变化使其立场趋向革新自由。
                            【卡尔伯爵利用操办慕尼黑艺术节等方式让路德维希一世十分放心的将巴伐利亚大公国军政大权的主导权都交给他之后,已经成为了实质上的巴伐利亚首相了(巴伐利亚无首相,往往是由大公召开御前国务会议决定国事的)。他利用手中的大权,又通过设立工业财政处、德意志关税同盟谈判委员会等机构,将工业部门和外交部门的权力也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几乎成为名副其实的首相了。
                            1838年4月1日,卡尔伯爵同蒂罗尔伯国达成了全面降低两国关税、促进商品流通、并在今后由两国一起协商关税制度和税率的协议,使得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计划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只是如今除了被波西米亚帝国直接占领的德意志东北部地区外,工商业最为繁荣的莱茵兰地区完全处在勃艮第王国的势力范围当中,巴伐利亚作为波西米亚帝国的附庸国,自然也不可能和勃艮第的属国达成任何协议。所谓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由此不得不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当中,经实际操持巴伐利亚大公国国柄的普法尔茨伯爵卡尔的努力,也只是促成了巴伐利亚和蒂罗尔两国的关税协作以及由巴伐利亚、蒂罗尔、萨尔茨堡三国资本依靠集中铁路投机资本而创设的巴伐利亚工商银行。这些做法固然对巴伐利亚的工商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大公国的基础建设在随后的铁路热潮中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但还是未能突破大雅盖隆帝国体系的限制。
                            1838年9月,在卡尔伯爵的主持下,一个实际上取代了内政部和警察系统的交通安全管理局成立了,这些隶属于财政部的次级部门,正逐渐取代大公国原有的各级行政机构,卡尔伯爵通过压制伊特鲁里亚主义者的暗杀活动和推动铁路发展,已将大公国的财政权和警察权全部掌握,再加上路德维希一世在他的引导下沉迷艺术创作而不理朝政,年底,在受到卡尔伯爵贿赂的宫廷侍从劝诱下,乐于将政务甩手不管的路德维希一世遂正式任命卡尔伯爵为巴伐利亚大公国首席国务大臣,使其拥有了近似于首相的权力了。】


                            IP属地:四川54楼2018-08-14 17:13
                            回复
                              米哈伊尔·莫洛托夫
                              年龄:32
                              爵位:贵族
                              官职:莫斯科边境射击军第二旅旅长
                              资产:1000金镑
                              简介:作为大公的侍从之子,年少时就与大公保持着密切关系,和兄弟们不同,莫洛托夫更喜欢征战沙场,虽然年纪很轻,但是在于克里米亚等国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加上大公的信任成为莫斯科陆军骑兵第一旅长,家中尚有兄弟二人在莫斯科政界活跃,为人勇猛凶悍,又对西方的先进技术颇为喜爱,是莫斯科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米哈伊尔在库尔斯克省的屡战屡败,已经让他丧失掉了过去所积累起来的军事名誉和声望,不过他毕竟是大公为数不多直接执掌军队的亲信人物之一。回到莫斯科后米哈伊尔又见到了公室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因此便尽出家财,大肆贿赂大公身边的近侍,又提出捐献家产帮助大公建设新军,这样才重获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信任,被委与了建立新军边境射击军的重任。
                              1838年3月,就任为边境射击军训练总监的米哈伊尔接待了来自波西米亚的军事顾问团,但由于他自己对现代军事技术不甚了解,因此只能完全受到捷克人的摆布,边境射击军建设和训练的大权逐步落入了波西米亚军事顾问团团长孟德尔的手中。米哈伊尔本人虽然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同官兵同吃同住,但他缺乏大局规划和部队建设的能力经验,因此也无力胜任和主导把持边境射击军的工作。5月,边境射击军初步完成组建,由于米哈伊尔的表现并不亮眼,大公对其颇为失望,不得不任命来自波西米亚帝国的军事顾问孟德尔担任边境射击军司令,而米哈伊尔只担任了边境射击军第二旅旅长。(此时边境射击军名义编制上共有三个旅,但均不满编,一旅只有千人左右)
                              1838年下半年,边境射击军在进行了数月的训练后,陆续被抽调南下同鞑靼人作战。此时由于失去奥斯曼帝国的军事援助,鞑靼人数量不多的火炮等重武器损耗很大,其火力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了,莫军在装备和火力上的优势渐渐展现了出来,南方战局已经变得较为乐观了。而孟德尔为了尽快取得大公的信任,进一步掌握大公国的军事权柄,南下后便急于取得一次大规模胜利,准备率领边境射击军深入克里米亚汗国境内,攻占城市、歼灭其主力部队,但鞑靼人并不同孟德尔进行会战,而是实施了大步后撤、诱敌深入再进行袭扰的战术,令孟德尔率军进入克国境内五十多天还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IP属地:四川55楼2018-08-14 1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