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方祁之刚被打晕,这边孟得欢就被打入大牢了。
罪名,与敌国九皇子楚不厌战时有着密切来往,疑似通敌。
这消息可是把朔云国上下都给震动了。
这还是继开国以来第一个有着通敌罪名的皇子。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此事未定,毕竟前些日子才传出摄政王想要趁大将军北伐而与碧涛国的大皇子楚不辞联手,来个里应外合呢。
说来也是巧,这摄政王孟非本虽是摄政王,可也没比当今天子孟非立年长多少,反而是素来与摄政王不合的大将军韩冬岳要比圣上大了有二十有余。
按理说,一个大将军年纪大点也没什么可稀奇的。
可这韩冬岳大将军可是皇上亲手提拔上来的,听说每次上朝议事的时候时不时就要提一句,朕幼时颇得大将军照顾,情深意笃什么的。
说得那叫一个成何体统啊,皇上自己的太傅又正是韩冬岳的家父,把皇上教出这种话来,这教书教得也很微妙了。
还好我们大将军是个见过血的真男人,每次听完声色都是一脸淡漠,跟个没事人样的。
所以弄得各位大臣都已经习惯了皇上的这种调节气氛的方式。
即使大家都很尴尬。
不过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啊……我把气氛弄僵了你习惯就好。
哦,还有个藐视皇权的。
嗯,正是前面说得那个刚下大牢的三皇子孟得欢。
有着一个这么浪的名字却刚硬孤僻,冷傲的他娘沈贵妃都不认识他。
说真的,沈贵妃是只认得她的另一个儿子七皇子孟得良。
据说是因为某次沈贵妃喝的安胎药里加了东西,导致七皇子提前生了出来。
或许是因为那药的原因吧。
孩子生出来。
母亲却疯了。
谁都不认识只认识七皇子。
要不是沈家那后盾摆在那,还能活到现在?
后来也是沈家寻了个方士,才把沈贵妃的病给治好。
然而好了以后,又变成了三皇子对他的母亲爱搭不理了。
有人甚至说啊,当初那害沈贵妃的药就是三皇子下的,三皇子听到沈贵妃说要把传家的玩意都给还没出生的七皇子,于是便心生嫉恨,心一狠便要把七皇子弄死在胎中。
还有人说,这药是皇上派人下的,沈家毕竟太硬了,要给他们一点忠告。
总之,这个三皇子孟得欢啊,就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小白菜,要不是因为投胎投得好,就他那性格当乞丐都讨人嫌。
也就是咱们铁汉柔情的大将军对三皇子颇为关照,每次过年过节那就拼了命的送礼啊,生辰新年端午重阳这些还算正常。
可你清明乞巧还往人家家里送东西是什么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大将军这个当兵打仗的人粗狂一点,不拘小节也算得上是可以理解。
他一正正宗宗的皇子,也跟着一起回礼。
大将军送三皇子灯笼,三皇子就送大将军爆竹,大将军送三皇子纸钱,三皇子就送大将军寿衣。
幸好我国国风开明,皇上也看得开,不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多充满怪癖的人来为国效力了。
啧,就像是碧涛国那边的国风就比较死板了,记得前不久交战有个叫张阳生的将军因为洁癖被革了职,家都给抄了……怎么一个残字了得啊。
嗯,国家好人民好。
……
……
孟非本听完了自己潜伏在民间的下属,有些头痛。
有的时候完成的太好,本身也是一种瑕疵啊。
你一字不落的重复给我就算了,方言口音也要一模一样这就很令人窒息了。
要不是他儿时好玩把大江南北都跑了一遍,这诡异的语言他可能是一个字都破译不了。
罢了罢了,自己的手下自己宠。
“所以,民间没有消息称三皇子已经越狱出逃了?”孟非本嘴角歪着,喃喃道。
禀报的人知道不是在问他便也没吭声。
“噢,那便是我的那个好侄儿干得好事了……忍不住了是吗?”孟非本的眼睛眯着,像是在托腮沉思着。
……
四下寂静。
禀报的人还是没有吭声,他就站在原地待命许久都不见回应,立马就心下了然了。
摄政王又睡着了。
这时候从里屋进来了个披散着头发的男人,脸上还带着个黑色的罗刹面具。
他无声的给孟非本盖了件衣裳,小麦色的双手上印着暧昧的星红小点,宽大的袍子几乎将他身上的一块烙印遮住。
男人又深深的看了孟非本许久,才意识到还有人的存在。
禀报的人注意到他的眼神,便顺势退下了。
夜晚的月亮因在漆黑中显得更加圣洁,繁密的星星也娇小可爱。
朔云国的风因安定而柔和,朔云国的土地,却在死死支撑着这美好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