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名∶第二十四首(最后一首)第二十四首 b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BWV 869
前奏曲:此前奏曲与赋格,堪称为这套伟大曲集压轴的杰作。在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的数字低音型的低音部之上,两个上声部形成自由模仿缓慢地发展进行。仅此一端即令人联想到柯莱里的三声部奏鸣曲(Trio sonata,二声部和低音弦乐器以及数字低音(大键琴或管风琴)四种乐器合奏的器乐曲,产生于十七世纪初。),除此还有延留音的使用,以及曲集唯一的反复记号等,明显地表示巴赫受柯莱里的小提琴音乐的影响。此曲的速度术语行板(Andante)是巴赫自己所加的,不可与出版者任意附加的术语混同。
赋格:四声部,巴赫自己或许意识到此曲是压轴整卷的重要乐曲,亲自加上了广板(Largo,缓慢宽广之义)的术语。此曲极为缓慢的速度,其规模之最长大,其结构之崇高等,给人以丰富无限的想象空间。又,乐谱上的圆滑线是巴赫自己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