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6,703贴子:73,846,969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韩绛任宰相后,准备大力整顿财政。他设立三司会计司,自己亲自挂帅任提举官。在三司使章惇的配合下,对全国的户数、赋税、工商税收加以统计和修改,并以此考察各级官员的任职绩效。
但他与吕惠卿政见常常不合以致他的计划很难推行,因此,韩绛多次请求罢相,因而极力请求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IP属地:广东974楼2018-07-14 11:15
回复
    熙宁八年(1075年),宋神宗命王安石回京担任宰相。五十五岁的王安石从南京乘船出发,一天晚上停在了瓜洲渡口。
    月色中,王安石望着远方的家乡,想到自己离开的这一年朝中的政局有所改变,不知道新法最后的结局会是如何,他有些惆怅,写下了《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IP属地:广东976楼2018-07-14 11:17
    回复
      据传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原稿曾修改数次,由“到”、“过”、“入”、“满”最后改为“绿”。一个“绿”字既给眼前的江南春色注入一派生机,也抹上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王安石所作的这首《泊船瓜洲》表面上看是写景诗,实为感遇诗。官场是险象环生的,望着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王安石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那丑恶、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让他感到厌倦,他也很想呆在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但是推行新法,强国利民是他多年来一直都想要实现的愿望,他不忍就此离开。


      IP属地:广东977楼2018-07-14 11:17
      回复
        吕惠卿得知王安石复相后非常惊讶,但他已无意与王安石修复关系。
        熙宁八年(1075年)六月,宋神宗加升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为龙图阁直学士。在北宋官场当时有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风气:不管你愿不愿当这个官,在被任命时要先推辞几次,然后官家再坚持授予几次,如此才算是“合理”。
        王雱照例推辞,吕惠卿却极力劝说宋神宗应允王雱的辞呈,导致王安石与吕惠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不久,御史蔡承禧弹劾吕惠卿结党误国,御史中丞邓绾又告发吕惠卿的兄弟强借百姓钱又强买田地,吕惠卿由此被贬出朝廷,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回到政治中心。


        IP属地:广东978楼2018-07-14 11:18
        回复
          王安石复相,位居韩绛之上,韩绛虽然仍居相位,但两人在任官用人等问题上经常出现分歧。韩绛于是向宋神宗请求离京任职,王安石一再挽留,韩绛还是坚持要离开。
          八月,宋神宗同意韩绛罢相,出知许州。王安石“三驾马车”中的最后一个支持者韩绛也离开了。


          IP属地:广东979楼2018-07-14 11:18
          回复
            当初三个最有力的支持者全都离自己而去,尤其是自己最看重的吕惠卿,这让王安石觉得心灰意冷。
            王安石复相以后,吕惠卿被贬到了陈州任职,吕惠卿怀恨在心,特意挑了些以前与王安石往来的书信给宋神宗,其中有封是王安石写给吕惠卿的,其中有四个字:“无使上知。”就是说这事不要让官家知道。


            IP属地:广东980楼2018-07-14 11:19
            回复
              当初宋神宗极力支持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时,宋神宗拿一件地方上发生的事情问王安石,王安石觉得奇怪,问:“陛下是听谁说的?”
              宋神宗说:“卿何必要问是听谁说的,且先回答我所问的事情。”
              王安石说:“陛下与他人有秘密,唯独瞒着臣,这是君臣推心之道吗?”
              宋神宗只好说:“是李评告诉我的。”
              王安石因此不喜欢李评,最后还将李评排挤出朝廷。
              过了一段时间,王安石以某事找宋神宗证实,宋神宗听了后问:“卿从何得知?”
              王安石不肯说。宋神宗就说:“朕什么都不瞒着卿,卿却要瞒着朕吗?”
              王安石不得已,只好回答说:“是朱明之跟我说的。”
              宋神宗也因此开始不喜欢朱明之。


              IP属地:广东981楼2018-07-14 11:19
              回复
                宋神宗看了吕惠卿送来的信,开始对王安石心存芥蒂。变法派内部的分裂、宋神宗的动摇,反对派的阻挠,这都让新法的推行显得困难重重,王安石有了再次罢相的念头,他上疏请求离京,宋神宗没有允许。


                IP属地:广东982楼2018-07-14 11:19
                回复
                  七十七章——后世对王安石的评价(一)
                  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的儿子王雱病故。王雱壮年早逝击垮了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十月,王安石执意辞去相位,回到了江宁。
                  王安石的长子王雱小小年纪就聪明异常,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王雱年幼时,有位客人带着一头獐和一头鹿到他家。客人逗小朋友:“你知道哪个是獐,哪个是鹿吗?”小小年纪的王雱自然分不清獐和鹿,他机灵地答道:“獐的旁边是鹿,鹿的旁边是獐。”


                  IP属地:广东983楼2018-07-14 11:20
                  回复
                    王安石也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在王安石的悉心教导下,王雱二十三岁就考中了进士。王雱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难免会有些得意,他一直埋怨自己做官太小,不能尽显才华。
                    有一次,王安石正与程颢在家中讨论新法。披头散发、拿着女人的帽子和衣服在玩的王雱走了进来。还没等父亲开口问他,他就问:“你们在谈论什么?”
                    王安石说:“新法受阻,我和程公正在商量如何处理呢。”


                    IP属地:广东984楼2018-07-14 11:20
                    回复
                      王雱大笑一声,非常轻慢地说道:“这有什么好为难的,爹爹你大权在握,谁敢阻拦变法就将他们都斩了,用人头来实行新法,我相信没有不成功的。”
                      这话一出,王安石和程颢面面相觑,宋朝礼遇士人,是不随便杀士大夫的。王安石马上对程颢说道:“我这儿子犯傻,他在瞎说呢。”
                      程颢对王雱说:“我和你父亲在讨论国家大事,子弟家属不能干涉,你退下吧。”王雱这才悻悻离开。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披头散发、玩弄着异性衣帽就见客的王公子已经开始出现精神不正常,后来发生的事更证明了这一点。


                      IP属地:广东985楼2018-07-14 11:20
                      回复
                        王雱的妻子庞氏,出身名门,是王安石特意为爱子挑的门当户对的媳妇。但是王雱总是怀疑庞氏对他不忠,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她争吵,令庞氏苦不堪言。
                        后来,庞氏生下一个男孩,本来以为可以缓解夫妻之间的关系,却没曾想王雱是“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之”,精神有些不正常的王雱觉得这孩子不像自己,总是想方设法要杀了这个小孩,后来这个孩子在王雱的折磨下很快夭折。
                        庞氏深受打击,日日躲在阁楼上以泪洗面,整天不出门。


                        IP属地:广东986楼2018-07-14 11:21
                        回复
                          王安石遍访名医为儿子治病,可是并没有用处。他看到儿媳实在可怜,便作主让儿子与儿媳离婚。王安石不愿意儿媳背负被休的名声,以嫁女的礼节隆重的将庞氏改嫁他人。当时还被传为美谈,人称“王太祝(王雱)生前嫁妇”。
                          儿子的去世让王安石失去了所有动力,第二年他就辞去了所有职位,只担任了虚职集禧观使,宋神宗封他为舒国公,两年后改封荆国公,所以后人也称王安石为王荆公。
                          从此后,王安石再也没有回到朝廷为官。


                          IP属地:广东987楼2018-07-14 11:21
                          回复
                            后世对王安石包括他主持的新法都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王安石是奸臣,是权臣,甚至还有人说他是小人,认为在熙宁变法时王安石将反对他的官员全都贬出朝廷,任用奸佞。这种看法也是有原因的,王安石确实是个刚愎自用的人。
                            当初王安石刚开始主持新法的时候,朝中官员常常为新法争得不可开交,有一次王安石生气地瞪着反对派官员说:“你们都不读书的吗?”
                            赵抃说:“君此言差矣!在皋、夔时期,有何书可读?”尧舜时期没有书可以读,皋、夔等人不也照样成为了贤臣吗?王安石语塞,赵抃说得确实很有道理。


                            IP属地:广东988楼2018-07-14 11:22
                            回复
                              王安石21岁考中进士后,出任的第一个职位是扬州判官,也就是扬州知州的幕僚。王安石当时在创作《淮南杂说》,因此常常通宵读书,读到天快亮了才睡个囫囵觉,太阳都升得有些高了才醒,往往来不及梳洗就急匆匆跑去上班。
                              新科进士都是寒窗苦读数载,在进士及第后大多都会夜饮放纵自己或是找青楼姑娘彻夜谈谈人生聊聊理想。当时扬州知州是韩琦,他看到王安石经常是一幅睡眠不足、仪容不整的样子,心想:刚考中进士的年轻人嘛,他懂的。
                              韩琦就委婉地好心劝王安石:“君正少年,不要轻易荒废了学业。”


                              IP属地:广东989楼2018-07-14 1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