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6,763贴子:73,842,387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时候,宋神宗看到了馆阁中王安石曾给宋仁宗献上的《言事书》,在奏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的问题,认为症结解决的根本在于制度的改革。
宋神宗眼前一亮,而且自己当太子时,他身边的官员韩维经常在他面前夸赞王安石,于是宋神宗就想见见王安石。
但是宋神宗下诏召王安石入京,王安石居然又称病拒绝了。


IP属地:广东890楼2018-07-13 15:09
回复
    宋神宗对大臣说:“安石经历先帝朝,朝廷多次召他到京城任职他都拒绝了,有人认为他对圣上不恭,现在召他又不来,是果真身体有病呢,还是有所要挟呢?”
    朝中官员得知宋神宗想要重用王安石,分成了两派,一部分官员认为王安石堪当重任,曾公亮说:“安石是真正的辅相人才,必定不会欺骗蒙蔽陛下。”
    一部分官员认为王安石虽然有文才,但性格乖戾,重用王安石很有可能会有极坏的后果,吴奎说:“臣曾与安石同时主管群牧,见过他袒护自己的行为,绝不认错,自以为是,做事不切合实际。万一起用他,必然要紊乱朝廷纲纪。”


    IP属地:广东891楼2018-07-13 15:09
    回复
      宋神宗对此没有表态。
      既然召王安石进京他不来,于是就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众人都以为王安石会再次拒官,没想到这次任命诏书一到,王安石就当即起身前往任职,几个月后,王安石被调任至京城,任翰林学士兼侍讲。


      IP属地:广东892楼2018-07-13 15:10
      回复
        七十一章——变法前夕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宋神宗单独召见王安石。
        宋神宗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问王安石:“方今治当何先?”眼下治国什么最重要,这是宋神宗最想问王安石的问题。这个问题他曾问过富弼、问过司马光,但是他们的回答都没有令宋神宗满意。宋神宗虽然对王安石写的《言事书》内容有了解,但是很想知道王安石现在的政治主张有没有什么变化。


        IP属地:广东893楼2018-07-13 15:10
        回复
          王安石回答:“以择术为始。”术,即方法,选择一个治国方法开始。
          宋神宗接着就问:“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说:“唐太宗有什么值得学习的,要学就学尧舜,尧舜之道简单又容易。后来的学者对此却不能通达了解,以为高不可攀。”
          宋神宗说:“唐太宗要有魏征,汉昭烈(刘备)要有诸葛亮,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但魏征、诸葛亮并不是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的人才。”


          IP属地:广东894楼2018-07-13 15:11
          回复
            王安石说:“陛下能成为尧舜,则必定会有皋、陶、夔(kuí)等忠臣的出现;能成为殷高宗,则必定会有傅说(yuè)这样的贤臣良佐出现!天下学者这么多,之所以陛下担心没有出色的人才可以辅佐治理国家,是因为陛下选择的治国方法尚未明确。虽有皋、陶、夔、傅说这样的贤才,也会被小人所蒙蔽。”
            宋神宗听了觉得有道理,就问:“什么时代才没有小人?尧舜的时候不也有四凶吗?”
            王安石说:“要能辨识四凶而诛之,这才是尧舜之所以能成为尧舜的地方,假如让四凶肆意进谗言,行奸佞,那么皋、陶、夔、傅说这样的贤臣就发挥不出他们的作用。”


            IP属地:广东895楼2018-07-13 15:14
            回复
              宋神宗听后钦佩至极,对王安石说:“人们都不能了解卿,以为卿只知道经学,不通晓当今的事物。”宋神宗又问:“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耶?”
              宋神宗问王安石北宋百年来为什么没出大乱子。这是个大问题。
              在北宋时,官家单独召见官员是需要上报中书省,中书省审批后才会通知官员进宫。这次宋神宗跨过中书,直接召见了王安石,王安石在得知时也是很意外的。早就风闻宋神宗有意改革,现在宋神宗抛出这个问题,王安石明白了,这个问题答案如果能令神宗满意,自己十多年来希望改革的愿望就能实现了。


              IP属地:广东896楼2018-07-13 15:15
              回复
                王安石对宋神宗行了个作揖礼,说:“陛下,这个问题臣要说的话太多,请允许臣回去专门写一封奏疏来回答陛下的问题。”宋神宗应允。
                王安石回家后,写下了又一篇著名的奏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王安石在奏疏中探究北宋立国以来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原因的同时,剖析了宋仁宗统治时的种种弊病;透过“百年无事”的表象揭示出危机四伏的实质,犀利地指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危害;并就吏治、教育、科举、农业、财政、军事等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宋神宗看了王安石的奏疏喜出望外,两人改革的想法一拍即合。


                IP属地:广东897楼2018-07-13 15:15
                回复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史称熙宁变法,由于是王安石主持,故也称王安石变法。
                  在变法之前,王安石要求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
                  王安石是以副宰相参知政事的身份来主持改革,当时加上王安石,宰相和副宰相一共有五人。富弼、唐介、赵抃是极力反对变法,曾公亮是暗地里支持但明面上反对,王安石若有新法要颁布,首先在中书省这里就不会通过。


                  IP属地:广东898楼2018-07-13 15:19
                  回复
                    所以,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在变法之前,王安石要求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个机构权利凌驾于三司之上,中书省及枢密院都无权过问。
                    同年四月,宋神宗听从王安石的推荐,委任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随后又起用了章忳、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对于协助王安石拟定和贯彻新法发挥了作用。之后,王安石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前往各地调查农田、水利、赋役等情况。


                    IP属地:广东899楼2018-07-13 15:19
                    回复
                      七十二章——王安石开始变法
                      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开始在淮浙江湖六路颁布实施第一条新法“均输法”。
                      在此前,宋代的赋税其中一部分是要征收实物的,若遭遇旱灾涝灾导致收成不足,纳税人要自掏腰包购买好实物来缴税。
                      一般遭遇天灾收成不好会导致当地粮价上涨,在丰收时粮价则会有所下跌,于是有商人从中发现商机,在丰收地区购买粮食运往歉收地区售卖以此获利。
                      均输法的实施方式是:在歉收地区征收赋税时,以当地同等的粮价来征收钱币,然后再到丰收地区购买上供物资,如果有多个地区丰收,则选其中交通最便利的地区购买。
                      我们会发现,均输法对于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可言,以前该掏多少现在还是掏这么多,但是以前商人挣的钱,现在让朝廷给挣去了。


                      IP属地:广东900楼2018-07-13 15:20
                      回复
                        苏洵在治平三年(1066年)去世,苏轼苏辙兄弟俩回家守丧丁忧了三年。三年后苏轼和苏辙回京,正赶上王安石主持变法。
                        回朝后,苏辙向宋神宗上疏,认为朝廷当务之急是理财,并说出了自己对改革的看法。王安石得知后非常高兴,把苏辙调至制置三司任检详文字,做制置三司的核心秘书,新法的颁布条文都需要苏辙一一详检。


                        IP属地:广东901楼2018-07-13 15:21
                        回复
                          王安石拿《青苗书》给苏辙看,并说:“有什么不便之处,尽可言明。”
                          苏辙说:“这青苗法借钱给百姓收二分利息,本意应当是救济百姓,而不是求利,在地方施行起来可能就会变了味。钱到百姓手里,即使是良民也难保不会乱花;到交还时,即使是富民也难保不会超过期限。那个时候就怕州县官员要鞭打催促,民怨吏烦了。”
                          王安石听了点点头,说:“你说的有道理,我再仔细考虑考虑。”此后一个月都没有再提青苗法。


                          IP属地:广东902楼2018-07-13 15:21
                          回复
                            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得知王安石钟意青苗法,为了巴结王安石,用度僧牒的几千份钱作为本钱,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
                            王安石得知后准备开始颁布青苗法,苏辙反对说:“此人所作所为定是为了迎合相公,如果就这样颁布新法,恐怕王相公会被天下人耻笑。”王安石发怒,欲问苏辙的罪,陈升之从旁说情,苏辙最后被贬出朝廷任河南留守推官。


                            IP属地:广东903楼2018-07-13 15:22
                            回复
                              九月,颁布青苗法。青苗法之前,宋朝很多地区有常平仓,常平仓的作用是政府在粮价低的时候比市场价高出三五文收购百姓粮食;在粮价高的时候以不低于买入价卖给百姓;在荒年则开仓赈济百姓。
                              有些地区还有义仓、广惠仓、惠民仓会向百姓提供无息贷款,但效果不佳。常平仓会给百姓无息贷款,但也有部分地区是有息贷款。
                              有时常平仓的钱粮被三司和转运使移用,致使常平仓缺少钱粮,而且常平仓数量较少,覆盖率有限,加之北宋政府从陷入财政赤字开始,官府没有太多钱购买粮食,导致后来常平仓很难满足百姓的贷款需求。


                              IP属地:广东904楼2018-07-13 15: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