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7,012贴子:73,849,492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后来宋仁宗听说范镇为此头发胡子都白了,就召见了范镇。范镇见了宋仁宗是“泣以请”,哭着请求宋仁宗接受他的建议。
范镇哭,宋仁宗也哭。
宋仁宗哭着对范镇说:“朕知道范卿一片忠心,卿说得很对,但是卿可否再容朕等两三年?也许再过两三年,朕的儿子就会出世了。”


IP属地:广东826楼2018-07-13 14:23
回复
    结果两三年过去了,宋仁宗还是没有儿子,宰相韩琦又再度提起了过继宗室子的问题。
    宋仁宗又拒绝了,表示后宫有一两个后妃现在有孕,且再等等。
    等什么呢?等的就是那一两个后妃肚子里的可能是儿子的婴儿降生。但是后来生下来的是女婴,无法成为皇位继承人。


    IP属地:广东827楼2018-07-13 14:24
    回复
      宋仁宗一直不肯松口,一直拖,拖到了嘉祐六年(1061年),董贵人的肚子鼓起来了。
      到了七月,董贵人将这个万众瞩目的孩子生了下来,而大家的希望再次落空了,又是个女婴。这是宋仁宗第十三个女儿,这个孩子最后只活了两个月便夭折了。
      从此以后,宋仁宗的后宫里再也没有响起新生婴儿的啼哭,宋仁宗在这之后再也没有孩子出世了。


      IP属地:广东828楼2018-07-13 14:25
      回复
        到了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宋仁宗终于宣布立他的再堂侄赵宗实为皇子,同时为赵宗实改名赵曙。
        从嘉祐元年宋仁宗中风开始算起,宋仁宗跟命运抗争了快八年,他一直自己一定会有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儿子出生,最后不得不向命运低头。
        但宋仁宗即便是低头了也仍然是不甘心,直到宋仁宗去世,他都没有把赵曙立为太子,在宋仁宗的内心深处,他仍然抱着自己可能还会有儿子出世的希望。
        他觉得说不定哪天某个后妃肚子就大了,到时候生了儿子就直接立儿子为太子。


        IP属地:广东829楼2018-07-13 14:25
        回复
          纵观宋仁宗这一生,他各方面的感情都很不如意,他的母子缘浅,刚生下来就被抱离了亲生母亲李宸妃,父亲宋真宗为了让自己的初恋登上后位,把宋仁宗这个新生儿给刘氏当作儿子抚养长大,直到刘氏去世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可是那个时候他的亲生母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宋仁宗夫妻缘也淡,他立过两个皇后,可是跟两个皇后感情都出现过问题。他曾经很宠爱小他十四岁的张贵妃,可是张贵妃才3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IP属地:广东830楼2018-07-13 14:26
          回复
            最让宋仁宗无法释怀的,还是子女缘太薄。宋仁宗这一生一共有十六个孩子,这其中有三个是儿子,但这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活到了成年;十三个女儿也只有四个活到了成年,这四个活到成年的女儿里,还有三个是他晚年出生的。
            也就是说在宋仁宗的壮年时期,只有一个宝贝女儿而已,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也因为宋仁宗为了弥补孝心而包办的婚姻,又导致了女儿终生的不幸。


            IP属地:广东831楼2018-07-13 14:27
            回复
              六十六章——用来招弟的赵宗实
              赵宗实的父亲濮王一共有二十八个儿子,赵宗实的母亲任氏只是濮王的一个小妾。濮王儿子这么多,文才出众或者武艺出众又或者能文能武的儿子一定会有,母亲身份又卑微,年幼的赵宗实想要多得到父亲的关注,以后得要加倍努力才行了。
              然而,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大馅饼砸中了赵宗实,他不必努力就可以比濮王所有的儿子都耀眼。
              怎么会有这等美事呢?


              IP属地:广东832楼2018-07-13 14:28
              回复
                宋仁宗因为没有儿子,派了宫中女官去子嗣多的旁支宗室家里挑个小男孩到宫里去生活,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招弟。
                这个招弟的小男孩年纪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毕竟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婴儿是很容易夭折的,所以三四岁的年纪最适合。
                兄弟要多,父辈兄弟也要多,年纪又只有三四岁,濮王赵允让排行十三的儿子赵宗实无疑就成了最佳人选。


                IP属地:广东833楼2018-07-13 14:28
                回复
                  赵宗实被送到宫里生活了四年,后来“招弟”成功,宋仁宗有了儿子,赵宗实就回到了濮王府。
                  这时已经在宫里生活过几年的赵宗实肯定就不一样了,逢年过节宋仁宗给赵宗实的赏赐也比其他宗室子要多得多,别人对赵宗实也是另眼相看。
                  可惜不久后宋仁宗的这个儿子就夭折了,后来再生了个男孩,还是没有长大成人。在庆历三年(1043年)后,宫里再也没有男孩出生。
                  在后来每当大家在劝宋仁宗选一个宗室子过继为皇子的时候,很多人首先都会想到曾经被养在宫里招弟的赵宗实,赵宗实在宫里生活过的经历相比其他宗室子,简直就是一条闪闪发光的履历,无法让人不注意。


                  IP属地:广东834楼2018-07-13 14:29
                  回复
                    在赵宗实25岁的时候,宋仁宗突然中风,宋仁宗这次中风非常严重,终日卧床休息。
                    宋仁宗中风,命悬一线又后继无人。这个时候,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为了防止宋仁宗突然去世可能造成的皇位空悬的恐慌,他们私下里做了两份文件,一份是奏议,另外一份,就是以宋仁宗的名义发出的传位赵宗实的诏书。
                    为的是万一宋仁宗真的出现了意外,他们就拿出奏议表明宰执们的态度,支持立赵宗实为太子,另一方面也要拿出以宋仁宗名义下发的诏书来认同赵宗实的太子地位。


                    IP属地:广东835楼2018-07-13 14:29
                    回复
                      不得不说这些大臣们为了赵氏皇权的稳定过渡真是操碎了心,但归根结底,这个事情的性质是什么呢?
                      明明宋仁宗没有这个意思,这是背着宋仁宗制定的计划,往轻了说,这是个阴谋;往重了说,这是在谋反!
                      最后这个拥立计划随着宋仁宗病情好转直至康复而作废,变成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在宋英宗继位亲理朝政了之后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段佳话。


                      IP属地:广东836楼2018-07-13 14:30
                      回复
                        实际上这个“佳话”在它成为佳话之前,对于宰相们和赵宗实来说就是一个随时有可能引爆的炸弹。
                        万一有人揭发,宰相们和赵宗实人头统统都保不住。
                        这件事给赵宗实带来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要么当皇帝,要么死。


                        IP属地:广东837楼2018-07-13 14:31
                        回复
                          宋仁宗立了赵曙为皇子,内心深处虽然不愿意妥协,但他的态度还是很诚恳的。在八月初五颁布了立赵宗实为皇子的诏书,又召集了宗室成员宣布了这个消息,接下来又给新儿子安排住处、赏赐衣物财宝等物,并且派人去报告天地、祖宗,郑重其事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按理说,宋仁宗颁布了确立赵宗实为皇子,最高兴的当属赵宗实才对,可他接下来的做法却出人意料。
                          赵宗实迟迟不肯奉诏,他一共拖了22天才答应,史书上把赵宗实这个迟迟不肯奉诏的行为当成“拒官”一样来赞美,却对原因只字不提。


                          IP属地:广东838楼2018-07-13 14:35
                          回复
                            赵宗实拖了这么多天才奉诏当然不是在故作姿态,他是真的被折腾得心累了。
                            这朝不保夕,不知道活过了今天又能不能活过明天的日子真的让赵宗实心好累,每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生活实在是太煎熬。赵宗实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还不如生为一个普通百姓。


                            IP属地:广东839楼2018-07-13 14:35
                            回复
                              赵宗实曾对自己的幕僚周孟阳说:“非敢徼福,以避祸也。”赵宗实认为接了这个委任皇子的诏书是一件祸事。周孟阳反问:“如果您不做皇子而是只做一个普通宗室,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续资质通鉴长编》上说赵宗实听罢是“抚榻而起”。抚榻,抚摸着床榻,摩擦摩擦,可见当时赵宗实当时内心的纠结。最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接受诏书进了宫。


                              IP属地:广东840楼2018-07-13 14: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