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7,012贴子:73,849,492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仁宗有天在内苑散步,多次回头,内侍们都觉得很奇怪,但是都没懂为什么。等到宋仁宗回到宫中后,对嫔妃说:“渴坏我了,快拿水来。”
妃嫔端上水杯,疑惑地问宋仁宗为什么散步的时候没有喝水,宋仁宗说:“我屡次回头看司茶的镣子,都没见到人影,我怕问起来又要责罚他,所以一直忍渴回来。”


IP属地:广东791楼2018-07-12 18:23
回复
    宋仁宗纳了新美人,前朝宰相王旦的儿子王素当时担任谏官,就劝宋仁宗。
    宋仁宗就跟王素套近乎,期望王素能允许他纳下这个新美人:“朕乃真宗之子,卿乃王旦之后,世有相交。后宫实有新人,已随朕左右,可否让朕留下?”
    宋仁宗说自己是宋真宗的儿子,王素又是宋真宗的宰相王旦的儿子,大家可以说是世交了,宋仁宗用这个来跟王素套近乎。但王素坚决不准,没有通融余地,宋仁宗无奈,只能眼泪花花的把美人送出宫。
    一个皇帝纳了新妃子,居然因为谏官劝阻就老老实实地把美人送出宫,真不敢相信历史上有这样的事。


    IP属地:广东792楼2018-07-12 18:24
    回复
      宋仁宗身为帝王也有着一颗八卦的心。
      有一天他问蔡襄:“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 哇,卿的胡须好美,晚上睡觉是把胡须盖在被子里面呢,还是放在被子外面呢?
      蔡襄以前一直没有在意过这个细节,被宋仁宗这么一问,他也答不上来。晚上回家睡觉的时候想起宋仁宗的话,就把胡须放在被子外面睡,结果一直睡不着;把胡子盖在被子里面,又觉得不自在。不管是放在被子外面还是里面,都觉得不好睡,结果蔡襄最后折腾了一宿都没睡好。
      古代男子都是要留胡须的,古代只有宦官才不留胡须,所以就有了胡须的美观度的这么个说法。胡须的美观度取决于色泽、胡型、粗细,“关二哥”关羽就是美髯公,能有漂亮的胡须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在古代,一个男子有着漂亮的胡须是会让其他男人羡慕的。


      IP属地:广东793楼2018-07-12 18:25
      回复
        宋仁宗在晚年的时候,身体状况非常的糟糕,47岁那年的大年初一,宋仁宗竟然在朝堂上昏了过去。大年初五在他接见契丹使臣的时候又言语失常,更糟糕的是大年初七宰相文彦博去朝见宋仁宗的时候,宋仁宗竟然从内宫中跑出来,口中还喊着曹皇后要与内侍谋反。很显然,宋仁宗是有了精神失常的症状。
        嘉祐八年三月二十九日(1063年4月30日),宋仁宗与世长辞。遗诏传到洛阳,全城百姓都朝着汴京的方向下跪嚎哭,当时烧的纸钱的烟尘都遮满了洛阳城的天空,城中的乞丐甚至也跟着焚烧纸钱。
        宋仁宗去世的讣告派了使者送去契丹,辽道宗耶律洪基哭着拉着使者的手说:“四十二年不识兵矣!”


        IP属地:广东794楼2018-07-12 18:25
        回复
          ·宋英宗篇
          六十五章——登基之初却发疯的宋英宗
          宋朝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他原名赵宗实,三十一岁登基,在公元1067年去世,时年三十五岁,在位仅5年,是北宋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曾孙,赵曙的爷爷赵元份是宋太宗的第四子,赵曙的爸爸赵允让是赵元份的第十三个儿子,赵曙是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按辈分来算,赵曙是宋仁宗的侄子。


          IP属地:广东815楼2018-07-13 14:10
          回复
            赵曙幼年时被无子的宋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赵宗实。曹皇后也接了自己姐姐的女儿高氏入宫,与赵曙一同养育在宫中。
            后来他们长成了少年之后,曹皇后想将少女高氏献给宋仁宗,被宋仁宗婉拒,宋仁宗对曹皇后说:“我们夫妇没有儿子,以前将十三(宋英宗排行十三)、滔滔(高氏小名)养在宫中,现在他们都长大了,朕为十三、滔滔主婚,使相娶嫁。”
            所以当时人说是“天子取儿媳,皇后嫁女儿。”


            IP属地:广东816楼2018-07-13 14:10
            回复
              赵曙与高氏婚后鹣鲽情深,高氏为他诞下了四子四女。皇帝所有的子女皆由皇后所出不是常见的事,但对赵曙来说也不奇怪,因为他很可能没有其他妃嫔。
              宋朝诸多史料中都没有找到宋英宗晋封妃嫔的记载,倒是在蔡京之子蔡绦所著的《铁围山丛谈》中曾提及宋英宗“左右无一侍御者”。
              治平年间,一向多病的宋英宗身体好转,但高皇后仍不让他临幸其他宫人。曹太后觉得不妥,就让人悄悄劝高皇后:“官家即位已久,如今身体又已痊愈,怎么可以左右无一侍御者呢?”
              高皇后听后颇不高兴,对来人说:“去跟娘娘说,我嫁的是十三团练,又不是嫁他官家!”十三团练是指赵曙,宋仁宗在位时长辈皆唤宋英宗“十三”,宋仁宗曾封赵曙为团练使。


              IP属地:广东817楼2018-07-13 14:11
              回复
                宋英宗在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初一登基为帝,宋英宗因为不是宋仁宗的亲生儿子,在登基之路上承受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按理说,宋仁宗去世,三十二岁的宋英宗可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应该总算熬出了头才对,可是在这权利交接的关键时刻,一直好好的宋英宗当了四天官家之后竟然就发疯了。
                当时朝中有些官员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然而到了要给宋仁宗举行大殓仪式的四月初八这一天,宋英宗的行为让文武百官不得不信了。


                IP属地:广东818楼2018-07-13 14:14
                回复
                  大殓仪式是正式地将仁宗的尸体装入棺木中去,按古制,大殓必须由作为孝子的宋英宗来主持。大殓仪式在四月初八如期举行,宋英宗虽然是出来了,但是在文武百官面前竟然是“号呼狂走,不能成礼”。
                  官家这大喊大叫又乱跑的样子吓呆了一众官员,身为宰相的韩琦果断地冲上去死死抱住宋英宗,把宋英宗稳定了下来。
                  一众官员们傻眼了,官家这样肯定是不能处理政务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只好效仿宋仁宗继位初期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办法来请宋仁宗的皇后曹氏来垂帘听政。


                  IP属地:广东819楼2018-07-13 14:17
                  回复
                    一时间,围绕着皇权的谣言四起,剑锋直指曹太后,说曹太后不甘心把皇位交给宋英宗,故意逼疯宋英宗,以便自己出来垂帘听政。
                    虽然有曹太后垂帘听政,但在这权利交接的关键时刻居然出了这样的事,官家的疯病什么时候才能好?如果好不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人趁机造反?阴云笼罩了皇宫,开封城内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制定的军队制度就开始凸显出它的优点来了,如果有哪个武将想趁机造反,没有用,按管辖军队三年一轮换的制度,士兵们与将领根本就没有熟透,将领又没有调兵权,没人会跟着他瞎造反。


                    IP属地:广东820楼2018-07-13 14:18
                    回复
                      四月初八宋英宗在百官面前失态,第二天时任谏官的司马光就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告哀使者为什么还在开封没有出发去辽国的问题。
                      在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北宋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按照两国互称兄弟的礼仪,老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都要派使臣去兄弟国告知这个消息,负责传达权利交接这个消息的使臣,就叫告哀使者。


                      IP属地:广东821楼2018-07-13 14:19
                      回复
                        宋仁宗在三月二十九日夜里去世,宋英宗在四月初一即位,在四月初二告哀使者就已经任命好了,按说皇权交接这样的大事情,应该让兄弟国越早知道越好,告哀使者应该在接到任命的第二天就该立即出发,可是都到了四月初九了,这个告哀使者还在开封呆着,告哀使者没有接到出发辽国的命令。
                        宋英宗都登基一个多星期了,为什么这个命令一直没有下达呢?


                        IP属地:广东822楼2018-07-13 14:20
                        回复
                          原因来自于曹太后。
                          宋英宗虽然已经登基了,但是作为上届领导人代表的曹太后一直没有发布承认宋英宗为新任官家的懿旨。这就好比一份合同只差甲方盖章就具有法律效应,而这个甲方迟迟没有盖章,所以这份合同就一直没有正式生效。


                          IP属地:广东823楼2018-07-13 14:21
                          回复
                            曹太后这样的态度,不得不说说宋仁宗的子嗣问题。
                            嘉祐元年(1056年)的大年初一这天,宋仁宗突然中风,吓坏了朝中一众官员,因为,47岁的宋仁宗没有儿子。虽然后来宋仁宗康复了,但是宋仁宗后继无人的问题让朝中官员感到非常焦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大宗(嫡系长房)实在是没有儿子,是可以从小宗(旁支)过继一个儿子来继承家业的,这在古代封建社会是得到支持肯定的。
                            因此,宰执大臣、谏官等一众官员甚至还有一些平民布衣都纷纷上疏建议宋仁宗在皇族宗室里选一个继承人。


                            IP属地:广东824楼2018-07-13 14:22
                            回复
                              在劝宋仁宗过继宗室子为皇子的人里,态度最激烈恳切地人要数谏官范镇。范镇为此一共上了十九道奏疏,宋仁宗不肯听,打算给范镇升官要将范镇调离谏官的岗位。
                              范镇拒绝了,闭门待罪,表示你不听我的劝我是有罪的,把自己关在家里一百多天,可是宋仁宗还是不听他的,把范镇愁得是“须发皆白”。


                              IP属地:广东825楼2018-07-13 14: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