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3,198贴子:73,769,189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方平免官后由宋祁接任,包拯又弹劾宋祁在四川当官时,生活奢靡:每顿饭,必不少于三十六味菜,其中有十二味荤菜,十二味素菜和十二味半荤半素的菜。他还养着三十二名侍女,分别为他摇扇、捶背、敲脚。在他下榻的床边,每夜都有一名丫环通宵守候,方便他随时使唤。
包拯认为他道德败坏,且哥哥宋庠又是宰相,不宜任三司使,最终宋祁没能上任。此宋祁就是写下“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宋祁,宋祁确实生活铺张,一部分也得归咎于宋代的高薪养廉政策,不过宋祁在蜀时每天晚上吃完饭还燃烛展纸,干起正事,远近的人看见灯光,都知道这是宋先生在修《新唐书》。他死后,“成都数千人哭于祠”,似乎名声也不是那么坏。
宋祁被免后,就由包拯暂代三司使。


IP属地:广东597楼2018-07-11 13:07
回复
    包拯刚弹劾掉张方平、宋祁两任三司使,结果自己又取而代之,这被当时的士大夫所鄙视。
    《温公易说》上说:君子难进而易退,小人反是。就是说君子对于升官发财这种事都不是很热衷的,是别人请他上他推脱不过才上的。易退就是对权势毫无留恋可以随时都退下来。但是小人正好相反,小人是自己求着升官。
    在北宋官场,“拒官”是受到大家推崇的,因此欧阳修就批评包拯“蹊田夺牛”(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从中牟利)。但欧阳修同时也为包拯开脱,说包拯书读得少,不太懂人情世故。
    包拯为此不得不回家避风头,过了很久才回来继续屡职。


    IP属地:广东598楼2018-07-11 13:08
    回复
      小说、戏剧里包拯都是以开封府尹的身份出现的,实际上,包拯只做了一年多的开封府尹,而且他当时已经58岁了。源于宋代的话本并流行于元代的包公戏,自明清到近代,不断发展推陈出新。
      现存18出元代公案戏中,写包公审案断狱的就达11出;明清又诞生20出;明代《元曲选》100出戏里包公戏就占了10席;《京剧剧目初探》有34出包公戏;上个世纪90年代,长达236集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更是风靡整个中国、东南亚及欧美华人社会。
      估计包拯也没见过那个传说中官家御赐的虎头铡,还有包公戏里的标配:王朝、马汉、公孙策,在历史上更是连在包拯身边跑龙套的机会都没有。


      IP属地:广东599楼2018-07-11 13:09
      回复
        惠民河原先是一条并不大的河,后来为了方便水运,又引闵水汇入,使得流量大增,因此惠民河经常发大水。
        有时发起大水来城门都会被冲坏,城中很多房屋都被冲垮,出门逛个街都要划个小船。包拯查到河水泛滥的原因是有权势的官员和贵族修筑花园亭台时侵占了惠民河,使河道阻塞不通。
        如果是别人做开封府尹,很有可能会因为怕得罪权贵而选择不了了之,但包拯不会这样。他下令将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全部拆毁。有些权贵拿着伪造的地券跟包拯理论,包拯就通过实地测量来求证,然后毫不留情地上奏要求严惩。


        IP属地:广东601楼2018-07-11 13:10
        回复
          包拯纯朴平实、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同时他也不苟言笑、太过较真、不会处世、人缘不好。民间评价他说“包希仁笑比黄河清”——要看包公笑,比黄河水变清还难。
          史书上未曾记载包拯有面部神经**之类的毛病,也许戏剧里黑脸的包拯形象也是因为他不笑的缘故。但是一个不会笑的人,与之相处的时候估计很少有人会喜欢。
          包拯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无人企及至忠至正、至刚至纯的清官忠臣标杆,被历朝官方推向神坛,又被历代老百姓奉为神明的青天大老爷,是跟他这不与人苟合、不伪辞色悦、一生不结派系也不卷入党争,一生甚至都没有一个走得近的朋友,“故人、亲党皆绝之”有着莫大的关系。
          也许跟包拯这样耿直的人做朋友是痛苦的,没有办法说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容不得别人有小小的过错的人是很难有朋友的,这话说的大概就是包拯这样的人吧。


          IP属地:广东603楼2018-07-11 13:13
          回复
            包拯的形象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政治上所有言行皆是出于公心,私德也修饬得无可挑剔,里里外外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人生在世,根本就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这种人只存在于世人的理想之中。
            所以,被戏曲演义成秉公执法的包拯在历史上其实也有做得不对的时候。
            宋人曾敏行所著的《独醒杂志》中有记载这样一个事:有一次,开封某街道起火,包拯赶往现场。当时火势已经很猛,包拯非常焦急。
            这时有个小混混跑来请示:“应该到甜水巷取水还是到苦水巷取水呢?”包拯知道这个人是有意戏弄,包拯很生气,在这种紧急时刻居然还敢来戏弄他,于是下令将此人当场砍头。


            IP属地:广东604楼2018-07-11 13:14
            回复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曾评论包拯说:“历史上有许多有福之人。一个是黄帝,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包拯……包拯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拯遂成了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了。”
              胡适说包拯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这个说法不假,但要是说“不知怎么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这句话却是稍有不妥。


              IP属地:广东605楼2018-07-11 13:14
              回复
                历史上的包拯为官清正廉洁,奉公职守,会为国家、百姓着想却不为自己谋私利,包拯为人配得上做这样的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历朝历代虽然都有为官清廉、奉公职守、一心为民的官员,但因为古代信息传递有限还有史料的缺失,导致他们的光辉事迹不被世人全部知悉,跟包拯的事迹比起来,他们都黯淡不少。
                戏剧里有包拯这样一个箭垛式人物是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承载,百姓永远都需要包拯这样的官员。后世的官员也可以拿包拯做榜样来激励自己,所以当代焦裕禄、孔繁森等官员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


                IP属地:广东606楼2018-07-11 13:14
                回复
                  欧阳修曾说包拯这辈子“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而欧阳修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欧阳修祖籍是吉州(江西吉安)人,公元1007年时,由于欧阳修的父亲当时在绵州(四川绵阳)任军事推官,所以欧阳修是在四川出生的。欧阳修出生时,父亲已经56岁,在欧阳修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丢下欧阳修和妻子郑氏就撒手人寰了。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只得带着幼小的欧阳修前往湖北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修的成长环境非常贫苦,母亲一心想让欧阳修读书,可是又没有钱供欧阳修上学,于是用芦苇杆在地上教欧阳修写字,这就是“画荻教子”的故事。


                  IP属地:广东607楼2018-07-11 13:15
                  回复
                    年龄大了些,家中无书可读,欧阳修便去别人家借书来读。他天资聪颖,往往没借多久就能背下来,作的诗赋文章也比同龄人要出色。他的叔叔看到欧阳修聪明又好学,其实他自己也没多富裕,但还是对郑氏表示愿意送欧阳修去读书。
                    欧阳修在十六岁时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但第一次名落孙山,三年后再次赶考,还是没中。


                    IP属地:广东608楼2018-07-11 13:16
                    回复
                      第二年殿试结果出来,唱名字的时候,先从状元开始唱起,结果没想到状元竟是王拱辰!欧阳修大惊,后来安慰自己:没有状元,榜眼、探花也行。结果念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十名都不是欧阳修的名字。
                      欧阳修心凉了,莫不是要第三次落榜了吧?
                      “欧阳修。”终于,唱名字的人在唱到第十四个名字的时候,终于念到了欧阳修的名字。


                      IP属地:广东610楼2018-07-11 13:18
                      回复
                        虽然没中前三甲,但是已经考中进士金榜题名,总不算太差。欧阳修在金榜题名时,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夜。
                        新娘正是欧阳修老师胥偃的女儿。毕竟当时宋朝有“榜下捉婿”的风俗,欧阳修这新科进士一表人才又正年轻,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胥偃于是抢先得到了进士女婿。


                        IP属地:广东611楼2018-07-11 13:19
                        回复
                          欧阳修考上进士后,被委任为洛阳军事推官。最开始,欧阳修的领导是钱惟演,钱惟演非常喜欢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很少安排工作给欧阳修。
                          后来钱惟演没多久就调走了,新上任的领导叫王曙,王曙与钱惟演厚待下属不同,王曙是个很严厉的领导。
                          当时有一个外地来的逃兵在洛阳被抓住了,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就是欧阳修。几天过去,王曙看到这个案子还没处理,就问欧阳修为什么还没处理。欧阳修回答:“这个事情应该交由这个逃兵所属的军队来处理。”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对这个案子没有审理的权力。


                          IP属地:广东612楼2018-07-11 13:19
                          回复
                            王曙听了不以为然,板起面孔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教育欧阳修:“年轻人,你知道吗?我在地方做官的时候,像这样的事情我已经处理过不知多少,可能是因为你是一个刚刚做官的新人,没有什么经验,所以你处理事情就会顾虑很多,你还是快点把这个案件了结了吧。”
                            欧阳修听了并没有给领导面子,说:“如果是您来处理这个案件,您把这个士兵处斩都行,但既然是我作为这个案件的主要负责人,我却不能按照您的意思来做。”
                            欧阳修就这样把领导的指示给驳了回去。这个年轻人真是不懂得讨好领导。


                            IP属地:广东613楼2018-07-11 13:20
                            回复
                              过了几天,反应过来的王曙把欧阳修叫到跟前问:“那个逃兵你处理了吗?”
                              欧阳修答:“还没有。”
                              王曙听了松了口气。因为在宋代,尤其是北宋,如果文官擅自插手军队的事情是严重的越权行为。通过这件事情,王曙也看出了欧阳修是个非常坚持原则的人,宁愿顶撞上司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后来王曙升任枢密副使后,王曙就向朝廷举荐了欧阳修,欧阳修在洛阳推官的任上任满之后,立即就被调到了朝廷,任命为馆阁校勘。


                              IP属地:广东614楼2018-07-11 1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