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9,582贴子:73,733,256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雍熙北伐和君子馆战役之后,宋辽之间又有了五次小规模战役,都是以宋军胜利告终,但是也暴露出了宋朝军事现状的一个问题,宋军只能把辽兵驱逐出境,没有追击歼灭辽兵的实力,也就是说宋军这个时候的军事力量只能够把辽兵的进攻挡回去,只够防守不能进攻。
这五次小规模战役的胜利,使得北宋对辽国的战略发生重大改变,由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防御,由大规模大兵团作战变成小规模的局部防御,这个变化导致宋太宗招来后世诸多指责。


IP属地:广东375楼2018-07-10 17:02
回复
    在经历了雍熙北伐和君子馆战役的失败后,北宋朝堂上为了与辽国之间战还是和的问题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主战派认为戎狄有天生的劣根性,跟戎狄讲和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以德服人根本不可能,只能用拳头来跟他说话,而且不战是畏懦行为。
    主和派则认为,大宋现在已经不具备大规模作战的条件,再战也会引起连锁性问题,同时息兵也利于国内的发展,因为战争是非常伤农的。


    IP属地:广东378楼2018-07-10 17:06
    回复
      我们可以看出主站派是情感大于理智,而主和派的看法还是比较切实际的。朝中官员分成了主和派和主战派,而且主和派又分成了三派,一派主张防守,一派主张求和,一派主张先求和,努力发展生产,等自身实力强大了再战。
      最终,各方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不再向辽主动挑起事端,暂时求得和平相处。


      IP属地:广东379楼2018-07-10 17:06
      回复
        在五代十国硝烟滚滚中建立的宋王朝,曾以武力统一中原,征讨南方各个政权的战斗经验使得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大幅提升,也许北宋还有可能像汉唐那样统一全中国,成为又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然而,这个可能性在不谙战事的宋太宗发动了两次对辽的大规模进攻均以惨败告终后被消磨殆尽,使宋朝沦为后人眼中的军事弱国。
        晚年的宋太宗常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暴露出宋太宗不敢再对辽主动言兵的态度,宋太宗从此专注于内政的巩固,并以内忧为名告诫继任者,内忧大于外患,从此宋朝走向了一条因循守旧、惧战的路。


        IP属地:广东380楼2018-07-10 17:07
        回复
          帝王最关心的不是外忧而是内患,防止内患的发生也就成了政治举措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预防就成了后来的继位者们“谨当遵承,不敢逾越”的法度。
          而法度所体现的预设防范、周密制约精神,就是王安石所变的“法”之一,也是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所说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祖宗之法”(或说祖宗家法),它不仅仅是指宋太祖一代统治的立法,也包括了宋太宗加以扩充的安邦之法。
          整个宋代,追念祖宗之世、推崇“祖宗之法”成风,宋代的士大夫认为,这种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的一系列政策原则和施政措施,成功地避免了前朝藩镇割据长期分裂的局面 ,保证了宋代社会政治的稳定。


          IP属地:广东381楼2018-07-10 17:07
          回复
            三十七章——宋辽战争(二)
            自宋对契丹采取守势之后,契丹对宋经常是没事就来抢点东西,不过这并不是说你来抢我就会给你。
            宋端拱二年(989年)七月,宋威虏军城中缺粮,等待朝廷发粮支援,契丹得知消息也盯上了这块肥肉。宋太宗诏命定州都部署李继隆率步军万余人,护送粮车数千乘前往威虏军以解燃眉之急。
            耶律休哥得到了情报,马上率领数千精骑前来打劫。
            当时,宋朝的都巡检使尹继伦率部下一千多兵马正在巡边。耶律休哥的骑兵大军杀气腾腾地冲过来,两方碰了个正着。


            IP属地:广东382楼2018-07-10 17:07
            回复
              尹继伦正盘算着自己兵少,想着要怎么豁出去跟契丹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没想到契丹军队看到他们,淡淡地瞥了几眼就匆匆而过,直奔李继隆屯军的方向而去。
              契丹军队这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态度让尹继伦十分窝火,他对部下说:“贼寇蔑视我们,不屑于现在跟我们开战。他们向南侵犯,如果取得胜利,回营的时候就会趁势将我军往北方驱赶追杀。就算是他们打不了胜仗,也会泄愤在我们这支队伍身上,那时候我们就会全军覆灭了。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悄悄跟在后面,贼寇一心向前,必定不会料到我们尾随,然后我们找机会趁他们不注意杀他们个措手不及。就算是失败战死做忠义之魂也比死后做胡鬼强!”


              IP属地:广东383楼2018-07-10 17:08
              回复
                古人特别崇尚落叶归根,尹继伦向士兵们指出了两条道路一条是做忠义鬼,另一条就是做异乡鬼。士兵们都被尹继伦的豪言壮语打动得热血沸腾,反正都是死,光荣的死去和屈辱的死去谁都会选择前者,于是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效命。
                等到晚上的时候,尹继伦率领的士兵们都手持兵器,悄悄跟在契丹军的后边。跟了数十里,到了唐河与徐河之间。
                当时天还没亮,耶律休哥与李继隆主力已经很近了,契丹军便准备先吃饭,然后再与宋军决战。李继隆也得到契丹前来打劫的消息,严阵以待。


                IP属地:广东384楼2018-07-10 17:08
                回复
                  契丹军开始吃饭,尹继伦知道机会来了。于是率领军士从契丹军的背后杀出,契丹士兵还在用饭,被宋军冲乱。
                  耶律休哥饭还没有吃完,宋军已杀到近前,耶律休哥慌乱之中丢下碗筷就跑,但手臂还是被砍了一刀,伤得很重。耶律休哥找到了一匹马,飞奔而去,才逃得一命。
                  李继隆率领的宋军主力此时也在正面向契丹军发起冲锋,契丹军溃逃之时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IP属地:广东385楼2018-07-10 17:08
                  回复
                    契丹军经历徐河之战这一大败,逃遁回境,从此很多年内都不敢再大肆抢夺,最多就是小打小闹的抢劫。宋军此战的主要功臣尹继伦给契丹人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尹继伦是个黑脸大汉,契丹军中将领在此战之后经常互相提醒:“当避黑面大王。”
                    尹继伦战后以功升洛苑使,领长州刺史,仍为巡检。


                    IP属地:广东386楼2018-07-10 17:09
                    回复
                      徐河之战后,契丹数年不敢大举来犯,宋朝的北方边境得到短暂的安定。然而这一期间,党项首领李继迁仍然在西北边境与宋军周旋,西南的巴蜀地区又出现了王小波、李顺起义。
                      当年赵匡胤虽然消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政权,官吏总是夸口说王师所到之处,第一要务就是为民着想,没有繁苛的税赋。但事实上却是把各地的横征全部都继承下来。
                      后蜀名目繁多的税赋令孟昶府库中的财帛堆积如山,灭蜀后花了几年的功夫才把府库中的东西都搬运到开封。地方官员为了升迁,讨好赵匡胤夸口说蜀地物饶丰富,便又设置博买务于成都,更助长了北宋统治阶级的贪欲。通过这一机构而向四川的区各州县的民户进行更加广泛更加苛刻的压榨剥削,维持着和以前一样的数量,使得民怨四起。


                      IP属地:广东388楼2018-07-10 17:10
                      回复
                        另外宋太宗平定河东后,订立买粮法,当时一斗米十钱,人民乐于卖给官府,后来物价上涨,而合籴(音dí,买粮食的意思)不变,也成为一大祸患。
                        到淳化四年(993年)二月,北宋政权对四川的残暴统治已经有了二十余年,成都人王小波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他均贫富的口号深得人心,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与支持。攻克了多个州县,起义军在江原县(四川崇州)时,王小波在战斗中受伤身亡,妻弟李顺被推为首领。
                        淳化五年正月,起义军又攻克了四川多个州县,并攻占成都。李顺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并自封大蜀王,年号应运。
                        宋太宗急令王继恩、雷有忠、裴庄、尹元等人前往平叛。宋军入蜀一路平叛成功,五月六日攻陷成都,李顺也于城破时被杀害。
                        前后持续了两年多的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就这样被镇压了。


                        IP属地:广东389楼2018-07-10 17:11
                        回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契丹大将韩德威(韩德让的弟弟)诱党项勒浪、嵬族等部自振武(朔州)出师犯宋,攻打北宋的府州。
                          永安节度使折御卿出兵与之交锋,在府州大败契丹军,党项人见风使舵,乘乱倒戈,反击韩德威,韩德威狼狈逃遁。宋军斩首五千级、获马千匹,杀契丹将突厥太尉、司徒、舍利等二十余人,擒吐浑首领一人。
                          同年十一月的时候,折御卿患了重病,韩德威得到消息后立即率众前来,报上次被打败的仇。令韩德威没有想到的是,折御卿居然还亲自率众出战,把韩德威吓得掉头就跑。


                          IP属地:广东390楼2018-07-10 17:12
                          回复
                            其实折御卿是带病出战,病也越来越重,他的母亲秘密派人找到他,想让他回去养病,折御卿却说:“世受国恩,边境的入寇还没有消灭,这是我的罪过。今天我不能因为生病就离开这里,死于军中也是应该的。替我转告太夫人,不要挂念我,忠孝岂能两全!”
                            没过多久,这位忠于职守的将军就病死在了军营中,年仅三十八岁。宋太宗得到消息惋惜了很久,下诏追赠侍中,录用折御卿的儿子折惟正为洛苑使,并接替折御卿知府州事。
                            有折家父子在西北坐镇,契丹始终不能在此得利。
                            折氏世守府州,达200余年,历九代之久。如再前推到唐初,则有500余年了。折氏也一直世袭着北宋西北边境府州等地的职位,代代为北宋守土,一直到靖康之变。


                            IP属地:广东391楼2018-07-10 17:12
                            回复
                              三十八章——皇位最后传给了赵元侃
                              赵普在宋太祖朝做过一次宰相,后来在宋太宗朝又做过一次宰相,但后来在983年被罢相。五年后,988年,赵普第三次出任宋朝的宰相。
                              经过种种手段,宋太宗清除了将皇位传给儿子的障碍。不过,宋太宗对皇位继承人的挑选却并非一帆风顺,也颇多波折。
                              宋太宗长子赵元佐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宋太宗。作为父亲,对第一个儿子总是情有独钟,而且赵元佐的母亲李贤妃在宫中一直受宠,之后即位的宋真宗赵恒也是李贤妃之子。


                              IP属地:广东392楼2018-07-10 1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