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0,948贴子:73,756,218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赵匡胤就说:“以前契丹来犯,守边的将领都抵挡不住,河北的百姓每年都遭劫虏,还有妇女被掠走。要是放在以前,你的财产应该不会安然无恙吧?汉超借你的,应该没有契丹人抢的多吧?”又问百姓家有几个女儿,女儿都嫁给了什么人。
百姓都一一如实回答。赵匡胤听了后说:“你其他的女儿,嫁的都是村夫。汉超是我的贵臣,他肯定是喜欢你的女儿才会娶她,必定也会好好对待你的女儿。你的女儿若是嫁给村夫,能比汉超富贵吗?”
百姓听了言之有理,高兴的离开了。赵匡胤让人传话给李汉超:“你需要钱为什么不告诉我,却去拿百姓的钱呢?”又赐银数百两,说:“拿着这钱去还给百姓吧,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李汉超感动不已,从此誓死效忠。


IP属地:广东187楼2018-07-10 14:23
回复
    潘美说:“臣与陛下,曾经一同事奉世宗,劝陛下杀,有负于世宗,劝陛下不杀,又怕陛下生疑。”
    赵匡胤说:“那就让他给潘卿做侄子吧,世宗的儿子不能给潘卿当养子。”
    潘美便将小孩抱回家养。至此以后赵匡胤也不问这孩子的情况,潘美也没有说。后来这个小孩随潘美姓,叫潘惟吉,长大成人后入仕官至刺史。
    还有文献说在金兵将宋徽宗、宋钦宗掳走北宋亡后,发现了赵匡胤在位时下令刻下的誓碑,誓碑的内容是命令继位的皇帝要优待柴氏后裔,也不能滥杀士大夫和言官。


    IP属地:广东189楼2018-07-10 14:24
    回复
      还有一日,赵匡胤宴请官员,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耍酒疯。赵匡胤以他曾是周世宗时的学士为由宽容了他,令人扶王著回家。喝醉的王著不肯离开,走到屏风旁拉起自己的衣角嚎啕大哭,旁边的人吓得赶紧把他拉走。
      第二天就有人弹劾王著,说他哭是思念周世宗。赵匡胤说:“我了解他为人,他这样只是因为喝醉了酒。更何况,他只是一介书生,哭哭故主又能如何?”


      IP属地:广东190楼2018-07-10 14:24
      收起回复
        赵匡胤不仅有着宽厚的一面,还崇尚节俭。他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身上贴绣铺翠(贴绣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铺翠,铺上精挑细选的孔雀羽毛或是其它鸟类绿色的羽毛)的衣服入宫,赵匡胤见了,就对他女儿说:“以后不要再穿这样繁复的衣服了。”
        公主听了笑说:“这衣服又费不了多少钱。”


        IP属地:广东192楼2018-07-10 14:30
        回复


          IP属地:广东193楼2018-07-10 14:31
          回复
            还有一次,皇后问赵匡胤:“陛下做了这么久的天子,怎么不能用黄金装饰的轿子?”
            赵匡胤笑说:“四海之内的财富都是我的,宫里多的是金银,只要我想,没有什么不能用的。但是我是为天下守财,怎么能乱用!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我怎么能让天下人的财富都为我所用呢?这样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IP属地:广东194楼2018-07-10 14:32
            回复
              所以有着这样的想法的赵匡胤在给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的礼物是非常简(抠)单(门)的。
              有一年七夕,赵匡胤给母亲杜太后和皇后的节礼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还好赵匡胤的皇后贤惠,没有任何的不满。
              连太后和皇后的节礼都少得那么可怜,其他的妃子就更是……看看现在影视剧里的皇帝动不动就是赏自己的宠妃一大堆绫罗绸缎宝玉首饰,如果被赵匡胤哪个爱慕虚荣的妃子穿越到现在得知,不知道会不会羡慕嫉妒得昏死过去。


              IP属地:广东195楼2018-07-10 14:32
              回复
                赵匡胤的后宫宦官只有五十余名,宫女加上后妃也才只有二百多名。即便如此,赵匡胤都认为太多了,还遣散自愿出宫的五十余人。皇宫里的装饰也都很朴素,连窗帘是都用很便宜的青布,宋代的皇宫不论是面积和装饰跟明朝建立的紫禁城比起来都是显得十分寒酸的。
                也正是因为赵匡胤崇尚节俭,所以宋朝后来继位的帝王都以赵匡胤为榜样不喜奢侈。当然,宋徽宗除外。
                不过,为了社稷的稳定,赵匡胤花起钱来却是毫不手软,瞬间化身散金如土的土豪。杯酒释兵权就是以大量房屋地产、田产,金钱,歌伎舞女为赏赐,换得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帅们解甲归田度过余生;范质生病时,赵匡胤赐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两千匹;赵普有病,赵匡胤又赐银器五千两、绢五千匹……


                IP属地:广东196楼2018-07-10 14:33
                回复(1)
                  目前来看赵匡胤算是一个明君,可是因为出身问题书读得不多导致没有远见,当然没有远见也许跟书读得多少不是有着百分百的必然联系,但是身为一国之君的人目光短浅对于国家来说却是致命的。
                  赵匡胤忘了考虑在尊崇儒家思想的封建社会推崇的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他优待官员、高薪养廉、设定繁冗的官员机制还有将流民、轻微的犯罪分子收编进军队由国家供养却不淘汰冗员,被后来的继位者变本加厉地一股脑照搬且还在这条道上走到黑之后,就使得北宋国势一直受财政拖累难以强盛起来。


                  IP属地:广东197楼2018-07-10 14:34
                  收起回复
                    二十一章——中国红的由来
                    现在看影视剧里宋朝皇帝通常都是身着黄色长袍,实际上在古代,颜色也被认为是国家政权的象征。颜色的改变,意味着政权的更替。在不同的朝代,人们崇尚的颜色并不一样。
                    这主要是依据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提出的“五德始终”学说。
                    五德是指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五种德性,每一种德性对应一种颜色,即金德对白色,木德对青色,土德对黄色,水德对黑色,火德对红色。
                    邹衍认为“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两者交争,胜者用事”,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也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又按照始于土、终于水、徙于土的循环往复。


                    IP属地:广东198楼2018-07-10 14:34
                    回复
                      战国以后的中原王朝都依据“五德”循环原理,来定义本朝的德性,再根据德性规定新的国家颜色,以此表明自己“依天命”取得前朝政权。
                      五德终始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帝王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谓“承运”,就是继承某一“德”运。


                      IP属地:广东199楼2018-07-10 14:35
                      回复
                        在蒙古灭宋后“五德始终说”并没有被元朝的帝王采纳,虽然民间认为元为水德,但蒙古人对此并不感兴趣,没有规定统一的国家颜色,中原民间就沿袭宋代尚赤的传统。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民间崇尚红色的习俗已经四百余年,于是朱元璋追认宋的火德,允许民间继续崇尚红色,以元为水德,明为土德,所以在明代,皇家崇尚黄色。
                        清代满族皇室跟随明朝皇家崇尚黄色,也没有规定国家颜色,民间就仍然尚红,红色于是就被民间崇尚了一千多年,深深地嵌入了各种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当中,这就是中国红的由来。


                        IP属地:广东203楼2018-07-10 14:36
                        收起回复
                          OK,宋太祖朝完结啦,接下来是宋太宗了


                          IP属地:广东205楼2018-07-10 14:43
                          回复
                            ·宋太宗篇
                            二十二章——赵光义成了宋太宗
                            宋朝的第二位帝王是宋太宗赵光义,本名原是赵匡义,在赵匡胤登基之后要避哥哥名讳遂改名赵光义。而弟弟赵光美在赵光义即位后,又要避赵光义的名讳,改赵光美为赵廷美。
                            名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公羊传·闵公元年》中有这样的说法:“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不管是人还是物名字中与君主的名字有相同字、相同音都得改名。
                            比如赵光义的孙子赵祯在做了官家之后,蒸饼的“蒸”犯了官家的名讳,大家便将“蒸饼”称作“烧饼”。


                            IP属地:广东208楼2018-07-10 14:44
                            回复
                              宋朝皇帝远祖赵玄朗,也就是被奉为财神的赵公明、赵玄坛,被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追尊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庙号圣祖。自此“玄”、“朗”两个字在宋代均不准落笔和说出口,玄武庙也改称真武庙,杨业的儿子杨延朗也因避讳改名为杨延昭。


                              IP属地:广东209楼2018-07-10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