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梦升虬吧 关注:137贴子:27,513

西游资料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帮肉松贴下



IP属地:广东1楼2018-07-01 18:15回复
    第一章原文缺


    IP属地:广东2楼2018-07-01 18:16
    回复
      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
        僧行六人,当日起行。法师语曰:“今往西天,程途百万,各人谨慎。”小师应诺。
        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廻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廻若去,千死万死。”法师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僧行七人,次日同行,左右伏事。猴行者乃留诗曰:
        百万程途向那边,今来佐助大师前。
        一心祝愿逢真教,同往西天鸡足山。
        三藏法师答曰:
        此日前生有宿缘,今朝果遇大明贤。
        前途若到妖魔处,望显神通镇佛前。


      IP属地:广东3楼2018-07-01 18:17
      回复
        入大梵天王宫第三
          法师行程汤水之次,问猴行者曰:“汝年几岁?”行者答曰:“九度见黄河清。”法师不觉失笑,大生恠疑,遂曰:“汝年尚少,何得妄语?”行者曰:“我年纪小,历过世代万千,知得法师前生两廻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害。法师曾知两廻死处无?”师曰:“不知。”行者曰:“和尚盖缘当日佛法未全,道缘末满,致见如此。”法师曰:“汝若是九度见黄河清,曾知天上、地府事否?”行者答曰:“何有不知。”法师问曰:“天上今日有甚事?”行者曰:“今日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水晶宫设斋。”法师曰:“借汝威光,同往赴斋否?”
          行者教令僧行闭目。行者作法。良久之间,纔始开眼,僧行七人,都在北方大梵天王宫了。且见香花千座,斋果万种,鼓乐嘹喨,木鱼高挂;五百罗汉,眉垂口伴,都会宫中诸佛演法。
          偶然一阵凡人气,大梵天王问曰:“今日因何有凡人俗气?”尊者答曰:“今日下界大唐国内,有僧玄奘,僧行七人赴水晶斋,是致有俗人气。”当时天王与罗汉曰:“此人三生出世,佛教俱全。”便请下界法师玄奘陞座讲经,请上水晶座。法师上之不得。罗汉曰:“凡俗肉身,上之不得。请上沉香座。”一上便得。
          罗汉问曰:“今日谢师入宫。师善讲经否?”玄奘曰:“是经讲得,无经不讲。”罗汉曰:“会讲《法华经》否?”玄奘:“此是小事。”当时五百尊者、大梵王,一千余人,咸集听经。玄奘一气讲说,如瓶注水,大开玄妙。众皆称赞不可思议。
          斋罢辞行。罗汉曰:“师曾两廻往西天取经,为佛法未全,常被深沙神作孽,损害性命。今日幸赴此宫,可近前告知天王,乞示佛法前去,免得多难。”法师与猴行者,近前咨告请法。天王赐得隐形帽一事,金镮锡杖—条,钵盂一只。三件齐全,领讫。法师告谢已了,回头问猴行者曰:“如何得下人间?”行者曰:“未言下地。法师且更咨问天王,前程有魔难处,如何救用?”法师再近前告问。天王曰:“有难之处,遥指天宫大叫‘天王’一声,当有救用。”法师领指,遂乃拜辞。猴行者与师同辞五百罗汉、合会真人。是时,尊者一时送出,咸愿法师取经早廻。尊者合掌颂曰:
          水晶斋罢早廻还,展臂从风去不难。
          要识弟兄生五百,昔曾行脚到人间。
          法师诗曰:
          东土众生少佛因,一心迎请不逡巡。
          天宫授赐三般法,前路摧魔作善珍。


        IP属地:广东4楼2018-07-01 18:17
        回复
          入香山寺第四
            迤逦登程,遇一座山,名号“香山”,是千手千眼菩萨之地,又是文殊菩萨修行之所。举头见一寺额,号“香山之寺”。
            法师与猴行者不免进上寺门歇息。见门下左右金刚,精神猛烈,气象生狞,古皃楞层,威风凛冽。法师一见,遍体汗流,寒毛卓竖。猴行者曰:“请我师入寺内巡赏一廻。”遂与行者同入殿内。寺中都无一人。只见古殿巍峨,芳草连绵,清风飒飒。法师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师意思,乃云:“我师莫讶西路寂寞①,此中别是一天。前去路途,尽是虎狼虵兔之处,逢人不语,万种恓惶。此去人烟,都是邪法。”法师闻语,冷笑低头。看遍周回,相邀便出。
            前行百里,猴行者曰:“我师前去地名虵子国。”且见大虵小虵,变杂无数,攘乱纷纷。大虵头高丈六,小虵头高八尺,怒眼如灯,张牙如剑,气吐火光。法师一见,退步惊惶。猴行者曰:“我师不用惊惶。国名虵子,有此众虵,虽大小差殊,且缘皆有佛性,逢人不伤,见物②不害。”法师曰:“若然如此,皆赖小师威力。”进步前行。
            大小虵儿见法师七人前来,其蛇尽皆避路,闭目低头,人过一无所伤③。又行四十余里,尽是虵乡。猴行者曰:“我师明日又过狮子林及树人国。”法师曰:“未言别事,且得平安过了!”七人停息,一时汗流如雨。法师乃留诗曰:
            行过虵乡数十里,清朝寂莫号香山。
            前程更有多魔难,只为众生觅佛缘。
            ——————————
            原书校记
            ① “寞”,巾箱本作“莫”,德富氏本不清晰,似作“寞”。
            ② “物”,巾箱本作“人”。
            ③ “伤”,德富氏本作“害”。


          IP属地:广东5楼2018-07-01 18:17
          回复
            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
              早起,七人约行十里,猴行者启:“我师,前去即是狮子林。”说由未了,便到狮子林。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出林迎接;口衔香花,皆来供养。法师合掌①向前,狮子举头②送出。五十余里,尽是麒麟。次行又(巾箱本作“有”)到荒野之所,法师回谢狮王迎送。
              猴行者曰:“我师前去又是树人国。”入到国中,尽是千年枯树,万载石头;松栢如龙,顽石似虎。又见山中有一村寺,并无僧行。只见林鸡似凤,山犬如龙;门外有两道金桥,桥下尽是金线水。又覩红日西斜,都无旅店。猴行者曰:“但请前行,自然不用忧虑。”又行五六十里,有一小屋,七人遂止宿于此。
              次③早起来,七人嗟叹:“夜来此处甚是蹊跷!”遂令行者前去买菜做饭。主人曰:“此中人会妖法,宜早廻来。”法师由尚未信。小行者去买菜,至午不廻。法师曰:“烦恼我心!小行者出去买菜,一午不见廻来,莫是被此中人妖法定也?”猴行者曰:“待我自去寻看如何?”法师曰:“甚好,甚好!”
              猴行者一去数里借问,见有一人家,鱼舟系树,门挂蓑衣。然小行者被他作法,变作一个驴儿,吊在厅前。驴儿见猴行者来,非常叫噉。猴行者便问主人:“我小行者买菜,从何去也?”
              主人曰:“今早有小行者到此,被我变作驴儿,见在此中。”猴行者当下怒发,却将主人家新妇,年方二八,美皃过人,行动轻盈,西施难比④,被猴行者作法,化此新妇作一束青草,放在驴子口伴。
              主人曰:“我新妇何处去也?”猴行者曰:“驴子口边青草一束,便是你家新妇。”主人曰:“然你也会邪法?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今告师兄,放还我家新妇。”猴行者曰:“你且放还我小行者。”主人噀水一口,驴子便成行者。猴行者噀水—口,青草化成新妇。
              猴行者曰:“我即今有僧行七人,从此经过,不得妄有妖法。如敢故使妖术,须教你一门刲草除根。”主人近前拜谢:“岂敢有违。”战战兢兢,乃成诗谢曰:
              行者今朝到此时,偶将妖法变驴儿。
              从今拱手阿罗汉,免使家门祸及之。
              猴行者乃留诗云:
              莫将妖法乱施呈⑤,我见黄河九度清。
              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祇迎。
              ——————————
              原书校记
              ① “掌”,巾箱本作“堂”。
              ② “头”,德富氏本作“身”。
              ③ “次”,巾箱本作“取”。
              ④ “比”,巾箱本作“此”。
              ⑤ “呈”,德富氏本作“鬼”。


            IP属地:广东6楼2018-07-01 18:17
            回复
              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
                行次至火类坳白虎精。前去遇一大坑,四门陡黑,雷声喊喊,进步不得。法师当把金镮杖遥指天宫,大叫:“天王救难!”忽然杖上起五里毫光,射破长坑,须臾便过。
                次入大虵岭,目①见大蛇如龙,亦无伤人之性。
                又过②火类坳,坳下下望,见坳上有一具枯骨,长四十余里。法师问猴行者曰:“山头白色枯骨一具如雪?”猴行者曰:“此是明皇太子换骨之处。”法师闻语,合掌顶礼而行。
                又忽遇一道野火连天,大生烟焰,行去不得。遂将钵盂一照,叫“天王”一声,当下火灭,七人便过此坳。
                欲经一半,猴行者曰:“我师曾知此岭③有白虎精否?常有妖魅妖恠,以至吃人。”师曰:“不知。”良久,只见岭后云愁雾惨,雨细交霏;云雾之中,有一白衣妇人,身挂白罗衣,腰系白罗裙,手把白牡丹花一朵,面似白莲,十指如玉。覩此妖姿,遂生疑悟。猴行者曰:“我师不用前去,定是妖精。待我向前问他姓字。”猴行者一见,高声便喝:“汝是何方妖恠,甚处精灵?久为妖魅,何不速归洞府?若是妖精,急便隐藏形迹;若是人间闺閤,立便通姓道名。更若踌躇不言,杵灭微尘粉碎!”白衣妇人见行者语言正恶,徐步向前,微微含笑,问:“师僧一行,往之何处?”猴行者曰:“不要问我行途,只为东土众生。想汝是火类坳头白虎精,必定是也!”
                妇人闻语,张口大叫一声,忽然面皮裂皱,露爪张牙,摆尾摇头,身长丈五。定醒之中,满山都是白虎。被猴行者将金镮杖变作一个夜叉,头点天,脚踏地,手把降魔杵,身如蓝靛青,发似硃沙,口吐百丈火光。当时,白虎精哮吼近前相敌,被猴行者战退。半时,遂问虎精:“甘伏未伏!”虎精曰:“未伏!”猴行者曰:“汝若未伏,看你肚中有一个老猕猴!”虎精闻说,当下未伏。一叫猕猴,猕猴在白虎精肚内应。遂教虎精开口,吐出一个猕猴,顿在面前,身长丈二,两眼火光。白虎精又云:“我未伏!”猴行者曰:“汝肚内更有一个!”再令开口,又吐出一个,顿在面前。白虎精又曰:“未伏!”猴行者曰:“你肚中无千无万个老猕猴,今日吐至来日,今月吐至后月,今年吐至来年,今生吐至来生,也不尽。”白虎精闻语,心生忿怒。被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在肚内渐渐会大。教虎精吐出,开口吐之不得;只见肚皮裂破,七孔流血。喝起夜叉,浑门大杀,虎精大小,粉骨尘碎,绝灭除踪。
                僧行收法,歇息一时,欲进前程,乃留诗曰:
                火类坳头白火精,浑群除灭永安宁。
                此时行者神通显,保全僧行过大坑。
                ——————————
                原书校记
                ① “目”,德富氏本本作“且”。
                ② “过”,巾箱本无“过”字。
                ③ “岭”,巾箱本作“领”。


              IP属地:广东7楼2018-07-01 18:18
              回复
                入九龙池处第七
                  行次前过九龙池。猴行者曰:“我师看此是九条馗头鼍龙,常会作孽,损人性命。我师不用匆匆。”忽见波澜渺渺,白浪茫茫,千里乌江,万重黑浪;只见馗龙哮吼,火霞①毫光,喊动前来。被猴行者隐形帽化作遮天阵,钵盂盛却万里之水,金镮锡杖化作一条铁龙。无日无夜,二边相斗。被猴行者骑定馗龙,要抽背脊筋一条,与我法师结条子。九龙咸伏,被抽背脊筋了;更被脊铁棒八百下。“从今日去,善眼相看。若更准前,尽皆除灭!”困龙半死,隐迹藏形。
                  猴行者拘得背筋,结条子与法师系腰。法师才系,行步如飞,跳廻有难之处。盖龙脊筋极有神通,变现无穷。三藏后廻东土,其条化上天宫。今僧家所传,乃水锦绦也。法师德行不可思议,乃成诗曰:
                  (下缺)
                  ——————————
                  肖毛校记:① “火霞”,《西游记宫》的电子版作“火鬣”,未知孰是。


                IP属地:广东8楼2018-07-01 18:18
                回复
                  (原文缺)第八
                    (前缺)一物否?答曰:“不识。”深沙云:“项下是和尚两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和尚曰:“你最无知。此回若不改过,教你一门灭绝!”深沙合掌谢恩,伏蒙慈照。深沙当时哮吼,教和尚莫惊。只见红尘隐隐,白雪纷纷。良久,一时三五道火裂,深沙衮衮,雷声喊喊,遥望一道金桥,两边银线,尽是深沙神,身长三丈,将两手托定;师行七人,便从金桥上过。过了,深沙神合掌相送。法师曰:“谢汝心力。我廻东土,奉答前恩。从今去更莫作罪。”两岸骨肉,合掌顶礼,唱喏连声。深沙前来解吟诗曰:
                    一堕深沙五百春,浑家眷属受灾殃。
                    金桥手托从师过,乞荐幽神化却身。
                    法师诗曰:
                    两度曾遭汝吃来,更将枯骨问元才。
                    而今赦汝残生去,东土专心次第排。
                    猴行者诗曰:
                    谢汝回心意不偏,金桥银线步平安。
                    回归东土修功德,荐拔深沙向佛前。


                  IP属地:广东9楼2018-07-01 18:18
                  回复
                    入鬼子母国处第九
                      登途行数十里,人烟寂寂,旅店稀稀。又过一山,山岭崔嵬,人行不到,鸦鸟不飞,未知此中是何所在。
                      行次欲近官道,道中更无人行。又行百里之中,全无人烟店舍。
                      入到国中,见一所荒寺,寺内亦无僧行。又见街市数人,问云:“此是何处?”其人不言不语,更无应对。法师一见如此,转是恓惶。七人遂乃止宿此中。
                      来日天晓,有钱又无米籴;问人,人又不应。逡巡投一国,入其殿宇,只见三岁孩儿无千无万。国王一见法师七人,甚是信善,满国焚香,都来恭敬。王问,“和尚欲往何所?”法师答曰:“为东土众生,入于竺国请取经教。”国王闻语,合掌虔诚。遂惠白米一硕,珠珍一斗、金钱二千、彩帛二束,以赠路中食用;又设斋供一筵,极是善美。僧行七人,深谢国王思念,多感再三。
                      国王曰:“曾识此国否?”法师答:“不识。”国王曰:“此去西天不远。”法师又问:“臣启大王:此中人民得恁地性硬,街市往来,叫也不应。又无大人,都是三岁孩儿。何故孩儿无数,却无父母?”国王大笑曰:“和尚向西来,岂不见人说有鬼子母国?”法师闻语,心如半醉:“然我七人,只是对鬼说话?”国王曰:“前程安稳,回日祇备茶汤。”法师七人大生惭愧,临行乃留诗曰:
                      谁知国是鬼祖母,正当饥因得斋餐。
                      更蒙珠米充盘费,愿取经回报答恩。
                      鬼子母赠诗云:
                      稀疏旅店路蹊跷,借问行人不应招。
                      西国竺天看便到,身心常把水清浇。
                      早起晚眠勤念佛,晨昏祷祝备香烧。
                      取经回日须过此,顶敬祇迎住数朝。


                    IP属地:广东10楼2018-07-01 18:19
                    回复
                      经过女人国处第十
                        僧行前去,沐浴慇勤。店舍稀疏,荒郊止宿,虽有虎狼虫兽,见人全不伤残。
                        次入一国,都无一人,只见荒屋漏落,薗离破碎。前行渐有数人耕田,布种五谷。法师曰:“此中似有州县,又少人民,且得见三五农夫之面。”耕夫一见,个个眉开。法师乃成诗曰:
                        荒州荒县无人住,僧行朝朝宿野盘。
                        今日农夫逢见面,师僧方得少开颜。
                        猴行者诗曰:
                        休言荒国无人住,荒县荒州谁肯耕?
                        人力种田师不识,此君住处是西城。
                        早来此地权耕作,夜宿天宫歇洞庭。
                        举步登途休眷恋,免烦东土望回程。
                        举步如飞,前遇一溪,洪水茫茫。法师烦恼。猴行者曰:“但请前行,自有方便。”行者大叫“天王”一声,溪水断流,洪浪乾绝。师行过了,合掌擎拳。此是宿缘,天宫助力。
                        次行又过一荒州,行数十里,憩歇一村。法师曰:“前去都无人烟,不知是何处所?”行者曰:“前去借问,休劳叹息。”
                        又行百里之外,见有一国,人烟济楚,买卖骈【马真】。入到国内,见门上一牌云:“女人之国”。僧行遂谒见女王。女王问曰:“和尚因何到此国?”法师答言:“奉唐帝敕命,为东土众生,往西天取经,作大福田。”女王合掌,遂设斋供。僧行赴斋,都吃不得。女王曰:“何不吃斋?”僧行起身唱喏曰:“蒙王赐斋,盖为砂多,不通吃食。”女王曰:“启和尚知悉:此国之中,全无五谷。只是东土佛寺人家,及国内设斋之时出生,尽于地上等处收得,所以砂多。和尚回归东土之日,望垂方便。”法师起身,乃留诗曰:
                        女王专意设清斋,盖为砂多不纳怀。
                        竺国取经归到日,教令东士置生台。
                        女王见诗,遂诏法师一行,入内宫着赏。僧行入内,见香花满座,七宝层层:两行尽是女人,年方二八,美皃轻盈,星眼柳眉,朱唇榴齿,桃脸蝉发,衣服光鲜,语话柔和,世间无此。一见僧行入来,满面含笑,低眉促黛,近前相揖:“起咨和尚,此是女人之国,都无丈夫。今日得覩僧行一来,奉为此中,起造寺院,请师七人,就此住持。且缘合国女人,早起晚来,入寺烧香,闻经听法,种植善根;又且得见丈夫,夙世因缘。不知和尚意旨如何?”法师曰:“我为东土众生,又怎得此中住院?”女王曰:“和尚师兄,岂不闻古人说:‘人过一生,不过两世。’便只住此中,为我作个国主,也甚好一段风流事!”
                        和尚再三不肯,遂乃辞行。两伴女人,泪珠流脸,眉黛愁生,乃相谓言:“此去何时再覩丈夫之面?”女王遂取夜明珠五颗、白马一疋,赠与和尚前去使用。僧行合掌称谢,乃留诗曰:
                        愿王存善好修持,幻化浮生得几时?
                        一念凡心如不悟,千生万劫落阿鼻。
                        休喏绿【上“髟”下“眉”】桃红脸,莫恋轻盈与翠眉。
                        大限到来无处避,髑髅何处问因衣。
                        女王与女众,香花送师行出城,诗曰:
                        此中别是一家仙,送汝前程往竺天。
                        要识女王姓名字,便是文殊及普贤。


                      IP属地:广东11楼2018-07-01 18:19
                      回复
                        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
                          登途行数百里,法师嗟叹。猴行者曰:“我师且行,前去五十里地,乃是西王母池。”法师曰:“汝曾到否?”行者曰:“我八百岁时,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万七千岁,不曾来也。”法师曰:“愿今日蟠桃结寔,可偷三五个吃。”猴行者曰:“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法师曰:“此行者亦是大罗神仙。元初说他九度见黄河清,我将谓他妄语;今见他说小年曾来此处偷桃,乃是真言。”
                          前去之间,忽见石壁高芩万丈;又见一石盘,阔四五里地;又有两池,方广数十里,瀰瀰万丈,鸦鸟不飞。七人才坐,正歇之次,举头遥望万丈石壁之中,有数株桃树,森森耸翠,上接青天,枝叶茂①浓,下浸池水。法师曰:“此莫是蟠桃树?”行者曰:“轻轻小话,不要高声!此是西王母池。我小年曾此作贼了,至今由怕。”法师曰:“何不去偷一颗?”猴行者曰:“此桃种一根,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见一花,万年结一子,子万年始熟。若人吃一颗,享年三千岁。”师曰:“不恠汝寿高!”猴行者曰:“树上今有十余颗,为地神专在彼此守定,无路可去偷取。”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说由未了,攧下三颗蟠桃入池中去。师甚敬惶。问:“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师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热,攧下水中也。”师曰:“可去寻取来吃。”
                          猴行者即将金镮杖向盘石上敲三下,乃见一个孩儿,面带青色,爪似鹰鹞,开口露牙,从池中出。行者问:“汝年几多?”孩曰:“三千岁。”行者曰:“我不用你。”又敲五下,见一孩儿,面如满月,身挂绣缨。行者曰:“汝年多少?”答曰:“五千岁。”行者曰:“不用你。”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问曰:“你年多少?”答曰:“七千岁。”行者放下金镮杖,叫取孩儿入手中,问:“和尚,你吃否?”和尚闻语,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枝乳枣,当时吞入口中。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参是也。
                          空中见有一人,遂吟诗曰:
                          花菓山中一子方,小年曾此作场乖。
                          而今耳热空中见,前次偷桃客又来。
                          ——————————
                          原书校记
                          ① “茂”,原作日字头。


                        IP属地:广东12楼2018-07-01 18:19
                        回复
                          入沉香国处第十二
                            师行前迈,忽见一处,有牌额云:“沉香国”。只见沉香树木,列占万里,大小数围,老殊①(当作“株”)高侵云汉。“想我唐土,必无此林。”乃留诗曰:
                            国号沉香不养人,高低耸翠列千寻。
                            前行又到波罗国,专往西天取佛经。
                            ——————————
                            原书校记
                            ① “殊”,当作“株”。


                          IP属地:广东13楼2018-07-01 18:19
                          回复
                            入波罗国处第十三
                              入到波罗国内,别是一座天宫:
                              美女雍容,人家髣髴;
                              大孩儿闹攘攘,小孩儿衮毬嬉嬉。
                              狮子共龙吟,怫嵓与虎啸。
                              见此一国瑞气,景象异常,乃成赞曰:
                              波罗别是一仙宫,美女人家景象中。
                              大孩儿,小孩儿,辛苦西天心自知。
                              东土众生多感激,三年不见泪双垂。
                              大明皇,玄奘取经壮大唐。
                              程途百万穷天日,迎请玄微请法王。


                            IP属地:广东14楼2018-07-01 18:19
                            回复
                              入优钵罗国处第十四
                                行次入到优钵罗国,见藤萝绕绕,花萼纷纷,万里之间,都是花木。遂问猴行者曰:“此是何处?”答曰:“是优钵罗国。满国瑞气,尽是优钵罗树菩提花。自生此树,根叶自然,无春无夏,无秋无冬,花枝常旺,花色常香,亦无猛风,更无炎日,雪寒不到,不夜长春。”师曰:“是何无夜?”行者曰:
                                佛天无四季,红日不沉西。
                                孩童颜不老,人死也无悲。
                                寿年千二百,饭长一十围。
                                有人到此景,百世善缘归。
                                来时二十岁,归时岁不知。
                                祖宗数十代,眷属不追随。
                                桑田变作海,山岳却成溪。
                                佛天住一日,千日有谁如。
                                我师诣竺国,前路只些儿。
                                行者再吟诗曰:
                                优钵罗天瑞气全,谁如此景近西天。
                                慇勤到此求经教,竺国分明只在前。


                              IP属地:广东15楼2018-07-01 18: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