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吧 关注:13,527贴子:40,491
  • 1回复贴,共1

【晋剧评论】戏剧评论家翁偶虹追忆晋剧的表演艺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翁偶虹(1910——1994)剧作家,京剧评论家。原名翁麟声,笔名藕虹、怡翁、碧野。北京人。自幼酷爱京剧,就读于京兆高中,业余常以票友身份登台演出,工净角,后致力于京剧研究并创作剧本。1930年被中华戏校聘为教师,在校期间,为学生编写过《美人鱼》、《鸳鸯泪》、《火烧红莲寺》等剧本。1939年为程砚秋编写《锁麟囊》,使之成为程派代表作。然后,又为金少山、李少春、宋德珠、李玉茹、吴素秋、叶盛兰、袁世海、李世芳、唐韵笙等编写过《钟馗传》、《白虹贯日》、《百战兴中唐》、《蝶恋花》、《百鸟朝凤》、《琥珀珠》、《比翼鸟》、《周瑜《、《罗成》、《JIU伐中原》、《天国女儿》、《十二金钱镖》等剧本。1949年后,与李少春再度合作,编写了《野猪林》、《云罗山》、《将相和》、《夜奔梁山》等剧本。1951年后,始为中国京剧院编写剧本,计有《宋景诗》、《窃符救赵》、《大闹天宫》、《李逵探母》、《响马传》、《摘星楼》、《高亮赶水》、《桃花村》、《金田风骨》、《西门豹》、《凤凰二乔》、《青梅煮酒论英雄》、《灞陵桥》、《孙安动本》、《朱仙镇》、《红灯记》等,其中许多已成为流传广泛的保留剧目。1976年后,还编写了《小刀会英雄传》、《美人计》、《白面郎君》等剧,并出版了专着《翁偶虹戏曲论文集》、《翁偶虹编剧生涯》。他文学修养很高,又精于戏曲表演,他编的剧本立意深刻、结构严谨、人物形象突出,文学性、观赏性兼有,成功率很高,是京剧剧作家中数量、质量兼优的一个。这篇回忆晋剧表演艺术的文章是老先生1984年写的。



IP属地:日本1楼2009-05-10 00:10回复

      得到蒋士英逝世的消息,是在又一个梆子班来京时。那时期,中华戏曲学校夜场公演于广德楼,梆子班公演于白天。他们看到了《鸳鸯泪》的剧照而提到此剧的失传和蒋士英之逝世。我悲悼梆子人才之日渐凋零,侥幸的是在这个班子里,得见我第一次看山西梆子时的那位说书红——高文翰。这时,他已有六十左右年纪,嗓子瘖哑得厉害,唱不出声,而口白仍然清晰,做戏更是出神入化。在一个宴会上,我认识了他,谈得相契。这期间,看他的戏更多,如《出庆阳》(即京剧之《庆阳图》,汉剧之《双尽忠》,绍剧之《三奏本》),他演李广,勾红脸。《八义图》,他演赵盾,“击獒”一场,身段极多,唐韵笙的《闹朝扑犬》即是据此而发展。《走边》,他演伍子胥,即《杀府逃国》的“逃国”,身段繁重,内外行一致赞赏。《表功》,他演秦琼,白口多,身段细,精悍整饬。《马鞍山》,他演钟子期,是“听琴”而非“摔琴”,登山涉水与听琴时均有身段,弹琴时述琴的来源,有大段念白。《输华山》,他演赵匡胤,“赌棋”时利用桌椅之高低而做身段,表现赵匡胤一副无赖光棍的嘴脸,神情逼真,演技纯朴。《乌玉带》,他演前部“摔子”的张保,可与马连良之《JIU更天》,麒麟童之《一捧雪》,并称三绝。《土祖庙》,他演李智,可惜演郑兴郎的不是三儿生了。这些戏,都是我记得很清楚的,其余做配角和那些无甚技巧的戏便模糊了。我和高文翰的交谊,不在张玉玺之下,我曾和玺老合照过一张《匕首剑》剧照,又和高文翰合照了《八义图》、《高平关》、《琥珀珠》三幅剧照,我有意向他学了一出《JIU件衣》,他却要教我《锁五龙》。他们在京只有一年多,又回到了晋省,从此再没有来京演出。
      1947年秋,我在上海听说北京又来了一个山西梆子戏班,有位唱花脸的,叫郭寿山,嗓音工架都好,因我一时难离上海,梦寐思之。年尾得暇返京,变赶紧去看郭寿山,果然不错,第一天看到他的《火焰驹》,便把我的兴趣激发起来。这个班子是李子健组织的,得他介绍,我与郭少山结识为友,他的艺名是金铃黑。在十几年中来京演出的梆子花脸之中,还没有他这样一条圆润甜亮的歌喉。我烦他演过《五岳图》、《沙陀国》。后来他回到张家口,以花脸自将一军。
      解放后,晋剧和各路梆子都得到党的扶植,许多名演员联袂来京,如晋剧的丁果仙、牛桂英,蒲州梆子的阎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王秀兰,北路梆子的贾桂林(艺名小电灯)、董福(艺名狮子黑),演出的代表作《打金枝》、《双罗衫》、《归宗图》、《出棠邑》、《春秋笔》、《麟骨床》、《少华山》、《访白袍》、《劈殿》、《斩单通》等,更呈现了丰富多彩、足资楷模的表演艺术。限于篇幅,不能详述,容当为文,以记其盛。
    


    IP属地:日本6楼2009-05-10 0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