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欲特別注意的人物是柳慶與侯莫陳凱。柳慶,根據《周書》卷二十二〈柳慶傳〉所載:
晉公護初攝政,欲引為腹心。慶辭之,頗忤旨。……保定三年,又入為司會。
在孝閔帝時期,因不願成為宇文護腹心而與之關係惡化。又, 侯莫陳凱是保定三年(563)謠傳宇文護之死而被逼令自殺的侯莫陳崇之弟。此二人均是與宇文護關係惡化之後才被任用為司會。像這樣的事例,在後文所述中外府幕僚中也多有所見。
被任用為小冢宰、司會中大夫的人物,多是西魏以來功臣或胡族元勳之子弟,與宇文氏有婚姻關係者亦不少。擔任司會中大夫者中,宇文深、韓褒、柳慶、叱羅協、陸逞、薛善等人,在西魏時代即以擔任宇文泰之丞相府幕僚、大行臺幕僚而活躍。41再者,就任小冢宰、司會中大夫者中,除了在宇文護執政期就已死亡者之外,均在武帝親政後仍活躍於政壇。此外,他們大部分都在正史中有著「有能力」的評價。
小冢宰中除了楊寬以外,全部都是胡族元勳及其子弟。另一方面,在司會中大夫中,包含重複者,漢族與非漢族的比例是5:10。非漢族的大部分,又為北鎮出身的胡族元勳子弟。由此可見,非漢族的比例很高。而被任用為小冢宰、司會中大夫的漢人,則是關中漢人郡姓的楊寬(弘農楊氏)、薛善(河東薛氏)、柳慶(河東柳氏),或山東貴族的崔猷(博陵崔氏)等所謂名門大族。
此外,比較保定年間與天和年間擔任小冢宰、司會上大夫者可以得知,保定年間以西魏以來的功臣為多,天和年間則以胡族元勳子弟為多。這不應該視為宇文護選用人才上的變化,而應該解釋為世代交替的結果。
晉公護初攝政,欲引為腹心。慶辭之,頗忤旨。……保定三年,又入為司會。
在孝閔帝時期,因不願成為宇文護腹心而與之關係惡化。又, 侯莫陳凱是保定三年(563)謠傳宇文護之死而被逼令自殺的侯莫陳崇之弟。此二人均是與宇文護關係惡化之後才被任用為司會。像這樣的事例,在後文所述中外府幕僚中也多有所見。
被任用為小冢宰、司會中大夫的人物,多是西魏以來功臣或胡族元勳之子弟,與宇文氏有婚姻關係者亦不少。擔任司會中大夫者中,宇文深、韓褒、柳慶、叱羅協、陸逞、薛善等人,在西魏時代即以擔任宇文泰之丞相府幕僚、大行臺幕僚而活躍。41再者,就任小冢宰、司會中大夫者中,除了在宇文護執政期就已死亡者之外,均在武帝親政後仍活躍於政壇。此外,他們大部分都在正史中有著「有能力」的評價。
小冢宰中除了楊寬以外,全部都是胡族元勳及其子弟。另一方面,在司會中大夫中,包含重複者,漢族與非漢族的比例是5:10。非漢族的大部分,又為北鎮出身的胡族元勳子弟。由此可見,非漢族的比例很高。而被任用為小冢宰、司會中大夫的漢人,則是關中漢人郡姓的楊寬(弘農楊氏)、薛善(河東薛氏)、柳慶(河東柳氏),或山東貴族的崔猷(博陵崔氏)等所謂名門大族。
此外,比較保定年間與天和年間擔任小冢宰、司會上大夫者可以得知,保定年間以西魏以來的功臣為多,天和年間則以胡族元勳子弟為多。這不應該視為宇文護選用人才上的變化,而應該解釋為世代交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