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吧 关注:25,061贴子:358,411

回复:【延熙二十年】受吧友启发,深入分析一下姜维的长城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类似:八月,诏曰:"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脩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闚,道经汉寿,请会众宾,脩於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夫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祚及后胤,所以奖劝将来。其追封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来世焉。"


IP属地:山东54楼2021-05-19 18:00
收起回复
    宋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 少帝甘露二年蜀将姜维出骆谷【军于长城】即此谷道
    长城被姜维攻占


    IP属地:山东55楼2021-05-29 13:44
    收起回复
      《长安志》北宋宋敏求(1019—1079)纂。甘露三年蜀将姜维出骆谷【围长安】即此谷道也。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 少帝甘露二年蜀将姜维出骆谷【军于长城】即此谷道,长城被姜维攻占。
      《蜀鉴》 时长城积谷甚多,邓艾进兵据之以拒维,维壁于芒水,数挑战,艾不应。【长城在华城华阴县秦晋分界处】。
      3本宋朝史料,这可不是孤证了,怎么算都是魏军邓艾司马望输。即便是骆谷口的军事据点,也被姜维攻占了。


      IP属地:山东56楼2021-05-29 18:23
      收起回复
        骆峪水库西北有三国时蜀大将姜维屯兵戍守的沈岭,现谐为“神灵”。沈岭(姜维岭)为一块面积为2平方公里土塬,上有姜维点将台。塬下有神灵山村,实为沈岭山的谐音。蜀魏曾发生激战。
        《周至县志》记载,姜维于蜀后主延熙二十年(258年)由汉中出发,经骆谷道来到周至,在骆峪口西原一带驻兵屯田。名叫姜维岭,是姜维驻兵处。实际上姜维来前,这儿叫沈岭,北宋时的《长安志》记:“沈岭,蜀大将军姜维屯兵处。”后沈岭谐音成神灵。并建神灵寺,故得名:神灵寺村。
        西汉时,此地就属长杨宫、五柞宫地境,上林苑西边界。


        IP属地:山东57楼2021-06-01 11:08
        收起回复
          《大清一统志 》 长城【在盩厔县东南】水经注骆谷水北流迳长城西魏甘露三年姜维出骆谷围长城即斯地也司马光资治通鉴晋永和五年梁州刺史司马勲出骆谷破赵长城戍壁于悬钩去长安二百里使治中刘焕攻长安又拔贺城王应麟地理通释悬钩在长城戍东地险固内控骆谷之口外通雍豫之境
          《水经注卷十八渭水》记载:“渭水又东,洛谷之水,出其南山洛谷,北流径长城西。魏甘露二年,蜀遣姜维出洛谷,围长城,即斯地也。又东,芒水从南来流注之。芒水出南山芒谷,北流径玉女房。水侧山际有石室,世谓之玉女房。芒水又北径盩厔县之竹圃中,分为二水。”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三陕西二》记载:“盩厔县。……【长城戍在县西南三十里】。蜀汉延熙二十年,姜维出骆谷,至沉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少。魏司马望、邓艾进兵据之以拒维。晋永和五年,石赵乱。梁州刺史司马勋谋取雍州,出骆谷,破赵长城戍,壁于悬钩,去长安二百里。王氏曰:悬钩,在长城戌东,地险固,内控骆谷之口,外通雍、豫之境。既而勋释悬钩,东出武关,遂拔宛城。宛城,今河南南阳府也。○贺城戍,在县西。晋永和中,司马勋破赵长城戌,又拔贺城。三辅豪杰,多杀守长以应勋,凡三百余壁,即此。”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三陕西二》记载:“ 盩厔县。……芒水在县东南。出南山芒谷。《水经注》:‘芒水,经盩厔县竹园中,分流注渭。’蜀汉延熙二十年,姜维出骆谷,至沉岭,为邓艾所拒,壁于芒水。是也。……骆谷水在县西南。出骆谷,北流径长城戍西,又北注于渭。”


          IP属地:山东59楼2021-06-05 17:16
          收起回复
            蜀鉴: 汉人闻魏兵至,乃遣廖化将兵谒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敕诸围皆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城中各有兵五千人,翼、厥笔至阴平,闻诸葛绪将向建威,故住待之。


            IP属地:山东60楼2021-06-09 17:16
            收起回复
              根据谭氏地图,长城戍就是个小营寨或小城堡,最多容纳几千人了不得了。


              IP属地:山东63楼2021-07-22 11:48
              收起回复
                长城不过是双方对峙的一个小小据点,在渭河芒水线,司马望、邓艾是战败的,所以从骆谷口跑到渭河北岸。邓艾传只说拒于长城 只是以偏概全。
                否则263年,钟会攻汉中,有黄金、汉城、乐城、阳安关多个据点,虽然攻陷阳安关,但蜀汉说他是黄金之战,不是夸胜隐讳败吗?正确应该叫汉中之战,而不是蜀军有利的黄金之战。同理,长城之战应该叫关中之战。


                IP属地:山东64楼2021-09-01 11:39
                收起回复
                  说姜维打的长城在周至的事实上只有两条史料可以反驳本帖(《水经注》不算,因为其作者压根没弄清楚秦岭七十二峪的地形)。
                  一、《晋书·文帝纪》所载司马昭【……据长城,南趣骆谷……】。由此,很多人就判断长城离骆谷不远。事实上对比后来陈泰救狄道、司马孚镇关中就能看出来,由于关中兵被抽调至陇右阻击蜀军,司马孚所带军队应是由豫州或它处调谴。那么当年郭淮等人与姜维在麹山对峙应当也抽调了关中兵,那么司马昭所带军队也应该是从它处调谴,由此,先从豫州西行【据长城】,再【南趣骆谷】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根本不能证明长城在骆谷口附近。
                  二、《长安志》所载周至【东南七十里】有【长城乡】,由此证明姜维攻击的长城在周至附近。
                  事实上从地图中可以看到,周至东南约七十里处是从前的户县、现今鄠邑区所在地,而鄠邑区离西安约60.5公里,也即120里上下,这还是要走环城公路的距离。
                  而《晋书》所载司马勋攻击长城戍、壁于悬钩【距长安二百里】。《长安志》中所辖长城乡显然不是姜维或司马勋所攻之长城,而是两晋之后新添加的地名,可能与。后世以长城作为郡、县、乡的地名很多,但都会带有其行政单位,以示与军事戍守之长城的区别。
                  本人认为姜维或司马勋攻击之长城不是乡级行政单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个乡,在如今可容纳几千人口,而在古代农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其能供养的人口也不过千八百人,与姜维所设立的一些围守大体相当。把全部兵力调离人口重多的军事重镇,都屯积到一个围守,尤如说姜维把汉中和陇右兵力都调到黄金,然后就在黄金和钟会对峙半年;钟会也不派兵攻击无兵防守的入口,就在黄金和姜维死磕,这不是反智吗?
                  @伯约继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1-09-04 13:01
                  回复
                    所以说,邓艾传是以偏概全,真实的战争不仅仅局限于长城一个地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1-09-05 14:46
                    收起回复
                      县,畿。东北至府一百三十里。汉旧县,武帝置,属右扶风。山曲曰,水曲曰。后汉省,晋复立。武德三年属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复属雍州。天宝中改名宜寿,后复名。
                      姜维领,本名沈领,在县南五十里。蜀后主延熙二十年,大将军姜维率众出骆谷,经沈领,即此也。
                      秦五柞宫,在县东南三十八里。
                      骆谷关,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武德七年,开骆谷道以通梁州,在今关北九里,贞观四年移於今所。
                      骆谷道,汉、魏旧道也,南通蜀、汉。少帝甘露三年,蜀将姜维出骆谷,围长城,亦此道也。
                      武功县,畿。东至储一百四十里。汉旧县。
                      三原,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五十丈,西入扶风县界。
                      故城,一名武功城,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也。
                      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
                      华州,华阴四辅。开元户三万七百八十七。乡七十。元和户一千四百三十七。
                      《禹贡》雍州之域,周为畿内之国,郑桓公始封之邑。其地一名咸林,春秋时为秦、晋界邑。长城在州东七十二里。或说秦、晋分境祠华岳,故筑此城。战国时属秦、魏。《地理志》云自高陵已东,皆魏分也。按《史记》“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今州东南三里魏长城是也。秦并天下,为内史之地。【二汉及晋,为京兆之地】。后魏置东雍州,废帝改为华州。隋大业二年省州,义宁元年置华山郡。武德元年复为华州。
                      古郑城在县理西北三里。兴元元年,新筑罗城及古郑城,并在罗城内。
                      华阴县,望。西至州六十里。后魏属华州。隋大业五年移於今理。
                      长城,在县西,春秋时秦、晋分界处。


                      IP属地:山东67楼2021-09-06 09:41
                      回复
                        兴势山,在县北二十里。蜀先主遣诸葛亮出骆谷,戍兴势山,置烽火楼,处处通照,即此山。按三国时蜀以汉中、〔建安末破魏将夏侯妙才,遂有汉中,以魏延镇守,其后蒋琬、【姜维】相继镇於此,即今郡也。〕兴势、〔后主延熙七年,将军王平守之,魏将曹爽等攻不克,即今兴道县也。〕
                        傥谷,一名骆谷,在县北三十里。后主延熙二十年,诸葛诞反於淮南,分关中兵东下,姜维欲乘虚向秦川,率数万人出骆谷,闻诞已破,遂还。骆谷路,在今洋州西北二十里,州至谷四百二十里。晋司马勋出骆谷,破【赵戍】,壁於悬钩,去长安二百里。按骆谷在长安西南,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
                        骆水,在县城西一里。黄金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汉安阳县地,属汉中郡。后魏文帝於此分置黄金县,因黄金水为名。黄金水,出县西北百亩山黄金谷,南流经县西,去县九里。其谷水陆艰险,语曰:“山水艰阻,黄金、子午。”魏遣曹爽由骆谷伐蜀,蜀将王平拒之於兴势山,张旗帜至黄金谷,谓此山也。故铁城在县西北八十里。城在山上,言其险峻,故以“铁”为名。昔氐帅杨雄当寇汉川,令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戍,姜宝据铁城,宋遣梁州刺史萧思话攻拔之。


                        IP属地:山东68楼2021-09-06 09:53
                        回复
                          元和郡县图志:
                          1、在今周至县里,只说“蜀将姜维出骆谷,围长城,亦此道也”,只是关于骆谷道的解释,没有关于长城的解释。在卷二十二汉中卷中,只说:“晋司马勋出骆谷,破【赵戍】,壁於悬钩,去长安二百里。”连“长城”都不提了。而黄金在黄金县,故城、三原在武功县都有详细记载,而长城没有在周至县内单独介绍。说明长城不在周至县内。
                          2、魏长城是也。【二汉及晋,为京兆之地】。后魏置东雍州,废帝改为华州。
                          长城,在县西,春秋时秦、晋分界处。
                          司马勋出骆谷,破赵长城戍,壁于悬钩,去长安二百里,使治中刘焕攻长安,斩【京兆太守】刘秀离,又拔贺城;三辅豪杰多杀守令以应勋,凡三十余壁,众五万人。勋兵少,畏朗不敢进;冬,十月,释悬钩,拔宛城,杀赵南阳太守袁景,复还梁州。
                          战国魏长城,二汉及晋,为【京兆之地】,正好对应“使治中刘焕攻长安,斩【京兆太守】刘秀离”。


                          IP属地:山东69楼2021-09-06 10:04
                          回复
                            司马泰:曹魏末年扶风郡太守,西晋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尚书令。
                            出骆谷口就是扶风郡,当时扶风太守是司马泰(西晋的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尚书令),陈寿怎么再敢写姜维关中之战的胜利,扶风太守的败绩?


                            IP属地:山东70楼2022-01-28 10:33
                            回复
                              吧主你发的地图有没有清晰一点的,看的不是很清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2-03-03 23: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