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吧 关注:297,870贴子:10,058,939

干支纪日考证与上古伏羲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楼敬祖


IP属地:湖南1楼2018-06-06 00:11回复
    二楼备用待更


    IP属地:湖南2楼2018-06-06 00:11
    回复
      传统历法干支纪日考证:
      《左传·隐公三年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参考《中国历史日食典》为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以2018年4月7日己巳日对比儒略日:20180407:JD2458215-7200222:JD1458495差999720日,吻合!


      IP属地:湖南3楼2018-06-06 00:12
      回复
        《诗经》: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参考《中国历史日食典》为公元前776年9月6日20180228:JD2458177-7760906:JD1438237差:1019940日,吻合!
        这足矣说明,传统历法干支纪日至少距今约2800年没有错乱,足见,我国传统历法的伟大之处!


        IP属地:湖南4楼2018-06-06 00:12
        回复
          然而,这部历法,我研究了很多年,找不到太多的天文依据,月建为黄道、时建为赤道,太岁也与天文不一致,偶然见到一些观点,眼前一亮,以为终于找到历法的答案了,几经推敲之后,又是问题重重,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或许为战争动乱,让历法传承从商代开始出现了断代,研究难度很大,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历法研究充满着热情,终于,在彝族历法和水族历法中,慢慢找到了我认为比较理想的答案,尽力还原5000年前的古老历法,让历法与星象吻合,不过,我不能确定是属于黄帝历还是伏羲历,因为按道理它要比黄帝历更为古老,是不是伏羲历,因为我没见过,不敢妄下断言,所以,我只能冒天下之大不韪,题一个新名,既然与星象很吻合,就暂时叫:天星六龙历吧,“六龙”者一年三百六十甲子,分六个六十甲子日,五日不计干支,是为六龙。
          再来看看,天星六龙历的主要研究依据是彝族历法和水族历法(约公元前3000年,距今5000年的历法)。


          IP属地:湖南5楼2018-06-06 00:13
          回复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指象之法,莫先於浑仪。是以王者将下理於万人,先上齐於七政。轩昊之后,分重黎二官;唐虞之日,命羲和四子----唐朝李光朝《新浑仪赋》
            赋文所提的“重黎”和“羲和”都是不同时代研究天文历法的主要代表。 “重黎”为颛顼高阳氏之后,为帝喾高辛氏火正,彝族的先人重黎和吴回。彝族有“星回节”,火把节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叫星回节。五代时蜀国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编事·震旦》记载:唐时南诏(指南诏国统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星回节,是日游于避风台,命清平官 赋诗“星回”一词,《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记载:“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孔颖达解释说:“谓二十八宿随天而行,每日虽周天一匝,早晚不同,至于此月,复其故处,与去年季冬早晚相似,故云:星回于天。


            IP属地:湖南6楼2018-06-06 00:14
            回复
              “羲和”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译: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天台山,海水从南边流进这座山中。在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个羲和国。这里有个叫羲和的女子,正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澡。羲和这个女子,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 而更为古老的水族历法,与彝族历法方面大同小异,“羲和四子”极有可能与苗蛮部落或蚩尤部落有着某种关系。水族属苗族也就是苗蛮部落,又说苗族属蚩尤部落,处于东方势力范围的蚩尤部落,一个位于东方天台山附近的“羲和国”,今浙江省一带,不论是蚩尤还是苗蛮部落和古羲和国地理位置上是很十分接近的,所有,我认为他们两个部落必然与羲和国存在着传承,羲和国是什么国?天文水平这么厉害?不得而知,不过,有种种迹象表明:伏羲是羲和(良渚)国之王,我起码是相信这个观点的,因为时间段、地理位置上,都对应得上。
              蚩尤、苗蛮部落势力范围:

              羲和国今浙江省一带:


              IP属地:湖南7楼2018-06-06 00:15
              回复
                很好的贴子,必须赞赞赞赞。历法很可能与术数学中的应期密切相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6-06 05:17
                收起回复
                  严谨的治学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6-06 05:38
                  收起回复
                    不错,不能光从文献记载里找。试一试从古代数学里找,如伏羲八卦里。我们的祖宗有很多好东西失真了。。。。。。


                    10楼2018-06-06 09:19
                    收起回复
                      楼主是奇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6-06 10:17
                      收起回复
                        河姆渡文化与天文历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6-10 11:04
                        收起回复
                          上古时期还流传有甲子年甲子月的。估计跟现在的还是有区别。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6-11 02:02
                          回复(7)
                            回复文字太多就被吞?再补充一下。
                            再者:《后汉书·律历中》有“逵论曰:“太初历冬至日在牵牛初者,牵牛中星也。古黄帝、夏、殷、周、鲁冬至日在建星,建星即今斗星也……案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凡六家,各自有元。光、晃所据,则殷历元也。”以及《律历下》有“论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之分尚矣,乃有皇牺。皇牺之有天下也,未有书计。历载弥久,暨於黄帝,班示文章,重黎记注,象应著名,始终相验,准度追元,乃立历数。天难谌斯,是以五、三迄于来今,各有改作,不通用。故黄帝造历,元起辛卯,而颛顼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鲁用庚子。这段文字足矣说明,历法依据各个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作和修正。这段文献足矣证明历法每隔一段时间需要修正。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6-11 02:17
                            回复
                              意义:
                              我这样费时费力做一件不太讨好的事,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传统历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近3000年日干支,可考证的从未间断,这么厉害,这么长时间连续历法,实属世界第一,我更从没想过要冲击传统历法,只是,经过深入研究后,发觉传统历法,不过只是一些符号而已,其应该对应的天象早已经差很远了,然后,行业内已经习惯了些套历法很久了,同样能预测准确,我也解释过,用传统历法和修正后的历法可能并没多大区别,唯独区别就是,这个历法起源更古老,然而,近年被国家重视起来,却没有很好的推广,据彝族毕摩和水族水书先生(专门传承易学的人)他们的文化到现在这个社会面临着即将失传的风险。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8-06-11 0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