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叫风雅颂吧 关注:3,069贴子:68,133
  • 13回复贴,共1


1楼2018-06-02 16:11回复
    两性心理本质之浅探
    男精多,女卵少,男可广泛撒种,女至多一年一生,且有风险。
    所以,性伴侣一事,男求量,女求质。
    男求量,本能之中是欲使其基因大量复制传承。
    女求质,本能之中是为保障自身与后代生活之质量。
    男人之生理决定男人天性花心,女人之生理决定女人天性专一。
    如果男人不花,一定是出于道德与责任,而非天性。如果女人花心,一定是因为受过伤害,失去了常态。
    女人的物质,是为了追求生活质量,矜持是出于慎重。
    男人以权力强取、以钱财买卖、以浪漫引诱、以体力强暴,种种方式都是为了大量猎色,潜意识里,是为了广泛撒种。但是表层意识却不知道这一点,以为自己只是喜欢玩女人。
    女人让男人在与她的交往中付出成本,男人如果慷慨大方,就被认为这是爱的体现。而男人付出这些成本以后,最直接的要求就是上床。
    如果相处和谐,这便是爱情。
    如果相处不和谐,这就是买卖。
    女人爱说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男人爱说女人拜金。如果明白了前面讲的那些道理,就会明白,男人女人都自有其道理。
    两性心理,表面上看是出于社会性,本质上则是源于自然性,是出于动物本能的。明乎此理,男人和女人的矛盾与斗争就会减少很多。


    2楼2018-06-02 16:57
    回复
      唐朝式单身:性别不平等,愁嫁不愁娶

        又是一年春夏好时节,各大城市的相亲角和电视上的相亲类节目也再次火爆起来,新闻层出不穷:“月薪两万是讨饭”、“宁愿要个有户口的残疾儿媳”、“学历最重要”······身高体重、职业学历、收入房产、相貌健康都可以被明码标价,以便于互不认识的年轻男女迅速找到“门当户对”的对象。然而,大龄未婚青年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走低,逢年过节成逼婚修罗场的新闻亦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随着社会发展,利益导向型婚姻模式和爱情诉求婚姻观的矛盾冲突加剧,多元因素影响下的单身男女,对婚姻的诉求力实在不高。
      男女初婚年龄变大,以及大龄未婚者越来越多,其实在中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唐朝,社会上就出现过类似的状况。http://www.sohu.com/a/233953321_260616?_f=index_news_18
      唐代的婚龄观
      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元年,太宗曾下《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娶诏》,明确规定:“其庶人之男女无家室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也就是说,唐初国家的法定婚龄是男20岁,女15岁,迈入生理成熟期的门槛后,官府就有责任催促其尽快婚嫁。并且,太宗还将地方的婚嫁率与官员的政绩挂钩。“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若是结婚率比往年有所下降,官员就要接受惩罚。由此可知,唐初,政府对待晚婚晚育的态度是不赞同的。
      即使在这样的政策努力下,到唐朝进入鼎盛期的开元年间,人口数依然不容乐观。据葛剑雄先生的《中国人口史》中所统计,开元二十二年,唐全国有7861236户,45431256口,仅与隋炀帝统治时期持平。在小农经济主导下的封建社会,人口和土地是关乎国家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历代统治者也深知国家在籍人口的重要性,清查拓隐和鼓励生育两手抓。只不过拓隐总要直面既得利益群体的反扑,而号召人民尽快解决个人问题,结婚生子就没有那么多麻烦。因此,统治者下诏鼓励生育便成为了最便捷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开元二十二年,玄宗下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
      虽然男女婚龄界限一次比一次低,但对社会的影响却极其有限。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男子三十而娶是常态。《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就对情郎李益说:我今年十八,你二十二,还可以纵情欢乐八年。等你到而立之年,再遴选高门之女为妻也不晚。《大唐新语》中也有记载:“李知白为侍中,子弟才总角而婚名族。识者非之:"宰相当存久远,敦风俗,奈何为促薄之事耶!"男子不到30岁,仍被认为处在或尽情享乐,或奋斗事业的黄金单身期。即使不娶妻,也可以合法拥有姬妾等性伴侣,履行传宗接代的任务。杜甫、白居易、崔知温等,都是30岁之后成的婚。
      《妖猫传》中的白居易,出场时已经中了进士做官,很有可能已经成亲了
      女子二十岁嫁人也不算晚。《玄怪录》中记载了一位京兆韦氏之女,及笄之后,求亲者络绎不绝,但她都一一拒绝了。直到20岁那一年,进士张楚金上门求娶,才终于松口允嫁。期间,家中长辈并无急切催促之意。而《唐工部尚书杜公长女墓志铭并序》中更是记载了杜公之女因“(杜)公望高天下,宗族当今为大”而拒绝了青年才俊们的求婚,以致终身未嫁。
      贫女愁嫁
      有一点要注意,前文所提到的,都是出身世家大族、有着极高素养的女子,即使晚嫁甚至不嫁,她们所拥有的金钱、地位、权力,都是保证安逸生活的基础,就像今天社会话题中被反复提到的“大龄剩女”,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使婚姻不再成为她们的必需品。
      然而唐朝不是只有有钱有势的贵族女子,更多的还是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贫家女。唐前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整个社会的基调是昂扬向上的。士人们以乐观豪迈的心态去奋发拼搏、指点江山,很少能关注到这一弱势群体。因此,对于初唐时贫家女的婚姻状况无法准确把握。玄宗末年,社会进入动荡时期,士人们饱尝人情冷暖,与底层群体接触增多,贫家女的悲惨境遇更是使他们怜惜,大量的诗作和文章出现,我们才能真正走进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量男丁被征往前线,戍边不还,妇女守家却无适龄待嫁对象,以致错过花信甚至孤独终老,白居易曾因此情景发出“婚姻多过期,生育常苦迟”之叹。杜甫也在夔州看到许多女子四五十岁不能出嫁,靠砍柴供养家人,写下《负薪行》一诗:“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然而等到叛乱平定,社会再次安稳下来,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北梦琐言》中就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昭宗光化年间,一个叫刘道济的人在天台山国清寺借宿时,每晚都能梦到和一个美丽的女子结为夫妻。醒后苦苦寻觅,才知道这个女子已经生病死了,生前虽相貌美丽,却因家贫而无人娶。只能以入生人之梦的形式将自己嫁出去。
      为什么唐时会出现贫家之女婚嫁如此艰难的情况呢?这要从唐时特殊的社会结构说起。自汉而起,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集团,其政治地位是依凭阀阅而“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为维护其政治上的优越性,他们以婚姻为纽带自成一个小圈子,并拒绝其他势力的加入与分享。在唐朝统一之初,包括李唐皇室在内的以军功起家的关陇贵族集团把持着国家实际的统治权力,门阀制度已逐渐走向没落。山东士族在政治上越来越无足轻重,并由此带来了经济上的衰败,面对日益兴盛的关陇贵族集团,其唯一的优势仅在门第之上。再加上初唐社会仍延续北朝时“婚姻必由于谱系”、“士庶不得通婚”的观念,世家大族越是实行身份内婚制以标榜自身门第,世人皆越以与士族大姓通婚为荣。
      《大明宫词》中周迅所演的太平公主曾下嫁薛绍,武后嫌弃公主的嫂子萧氏出身不够高贵而想休掉她,后因人劝说其出自兰陵萧氏才作罢
      在当朝显贵因“慕其祖宗”而对士族趋之若鹜,不惜自贬门庭也要与其结亲的风潮下,一部分山东士族选择放下身段与其他阶层通婚,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社会地位,但往往会索要巨额钱财。《贞观政要》中,太宗讽刺士族:“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这些钱财带有弥补门第差距的意义,因此被称为“陪门财”。《新唐书》中对此社会问题的评价是:“山东士人尚阀阅,后虽衰,子孙犹负世望,嫁娶必多取资,故人谓之卖昏。”
      即使是赤裸裸的买卖婚姻,也令朝廷新贵趋之若鹜。我们所熟知的唐初名臣,如房玄龄、魏征、李勣等都是与山东士族联姻的积极参与者,甚至连皇室也将士族之家列为联姻首选。高宗时期官至宰相的薛元超,深受两代君主器重,赐婚巢王之女和静县主,却也将“不得娶五姓女”列为平生三大恨事之一。这种崇慕世家大族的风气愈演愈烈,使得士族更加自矜于门第,社会上也普遍将门第作为娶妇的第一要素。王梵志曾作诗以叙此事:“有儿欲娶妇,须择大家儿。纵使无姿首,终成有礼仪。”
      为打击旧士族势力,统治者屡次下诏呵斥,并立法“禁卖婚”,却适得其反,使得士族声势更上一层楼,甚至有人上赶着被列入禁婚名单:“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昏家"。”当然,索要的资财也更加昂贵了。
      受上流贵族圈影响,卖婚重财成为社会风尚,普通平民也争相效仿。《唐语林》有载,李郢居住在杭州时,听说附近有人家要嫁女儿,女儿长得很漂亮,于是就去求娶。不料求亲的人很多,女方家也不知道该这么选择,就定下了一个标准:谁先拿百万钱来下聘的,就许给谁。
      女子出嫁也是如此,若无可观嫁妆,是很难嫁出去的。白居易在《秦中吟十首·议婚》中有云:“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馀。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即唐中期时,人们的娶妇观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门第礼仪都不再重要,只要家中财产可观,能出得起丰厚的嫁妆便不愁无人来聘。反之,就要落入无人问津的凄凉境地。
      穷男贫女的不同境遇
      由于初唐时期科举还未成熟,选官时仍首重“资荫”,寒门士子很难跻身官僚统治阶级,即社会上的寒士与贫女的处境无太大差距,双方婚姻仍可算作“门当户对”。但自唐立,统治者在不遗余力的打压士族门阀的同时,大力推行科举,两修谱系,倡导以官品定优劣,弱化了姓氏出身带来的政治影响。尤其在武则天上台后,为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与关陇贵族集团和山东士族集团抗衡,加大了科举取仕的力度,重用寒门庶族,为广大寒门学子提供了跻身上层的青云之梯。昔日士族若想保持自身的政治优势,就只能与寒门学子一起参加科举,这使得其自身原有的阶级特征逐渐消失。
      唐中后期,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成为了国家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男女婚嫁选婿也由重门第资财随之转变为重学识前途。皇家为公主招揽驸马时,门第已经不是重点,“选公卿、大夫子弟及文雅可居清贯者”。达官贵人也将进士作为女婿的首要考虑人选。据《唐摭言》中所载,放榜之日,有设曲江之宴款待当科进士。人们为了围观,几乎半个长安城都走空了。士族公卿之家更是会趁此良机拣选东床快婿,以至“车马阗塞”。有时太抢手,甚至会出现“榜下抢婿”的情况。
      因此,贫寒士子不再因出身而感到自卑,反而有时会因才学而得到富贵人家的“提前投资”,娶到高门之女。如吕諲,就是“少孤贫”,穷到几乎无法养活自己。然而他因“志行修整,勤于学业”,得到蒲州富豪程楚宾的青眼,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并陪送了丰厚的嫁妆。靠着妻子和岳丈的资助,他得以考完科举,顺利进入了仕途。
      然而出身贫寒的女子却并没有科举这项青云梯来改变命运。她们出身和经济上的劣势无处弥补,就只能默默忍受婚嫁上的不公平待遇。毕竟她们嫁入高门富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与她们出身同一阶级的寒门学子,也大部分会选择在功成名就后与高门之女联姻来进一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接受商贾富户的“投资”,以应付科举过程中的巨额花销。
      周思聪《秋林负薪图》
      所以,当财婚成为风尚,也就意味着贫女难嫁成为了现实难题,只能滞留在家无法出嫁。即使她们心灵手巧,貌美如花,却也无法跨过嫁妆这道天堑。如王贞白在《妾薄命》中所感叹的那样:“薄命头欲白,频年嫁不成。秦娥未十五,昨夜事公卿。岂有机杼力,空传歌舞名。妾专修妇德,媒氏却相轻。”一辈子枯守在家,郁郁而终者不知凡几。
      总体而言,唐朝的大龄单身青年群体成分不算复杂,单以男女而论,可以愁嫁不愁娶来做大致区分。而不像现今社会未婚群体,受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趋势。


      5楼2018-06-04 17:19
      回复
        单身狗的生活惨?在中国的单身狗更惨。
        一个名为郭英广(音译)的人在网上发了一段中国相亲视频迅速在网上走红,也正是这个视频让老外意识到了“中国式相亲”有多残酷。

        这段视频取景于上海相亲角,这是个大多数由给自己儿子或是女儿相亲的父母组成的相亲会,每个周末的12点到下午5点开放,给孩子单身的家长们提供机会互相了解家庭情况,看看彼此的孩子能不能凑成一对。
        英广是一位34岁受过国外大学良好教育的摄影师——她在伦敦学艺术,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如此优秀的背景,在某些家长眼里却也是缺点。为了见识见识真正的相亲角,英广带了一个隐藏的摄像机和打印出来的个人背景资料(明确的写出了她的硕士学位)去了上海的人民公园。
        “拿个硕士有什么用?本科生就足够了。”一个男人看到如是说,“老话说的好啊,女子无才便是德。”
        中国目前性别严重失衡,每100名女性相对118名男性,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约有2亿中国人是单身。
        但尽管女性如此“稀缺”,中国单身汉还是依旧挑剔,而那些年过28还未婚的女人依旧被当作“剩女”对待。

        视频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家长会问英广年龄——这也是她故意在个人背景资料中略去不写的内容。
        当她告诉一位前来问询的女人说她1983年出生时,那个女人回应道:“哇,你也太勇敢了!”随即离开。
        一个男人说,女人如果35岁还没结婚,那这辈子就嫁不出去了,因为“没人会要她们了”。
        “在我告诉他们我多大的时候,一瞬间就会特别尴尬。你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他们根本不在乎你是个怎样的人。”
        英广说,那些前来问询的家长们会直接在你面前谈论你的所有“数据”,就像你根本不存在一样。还有人把她比作房产。一个男人说,她就像是在乡村湖畔的好房,迷人,但是却“太老了”。
        还有人说:“她是个好房……但是她的公寓在郊区,这就没这么好了…因为她也不年轻了。”
        英广说,这段视频是在她和交往了九年的男朋友分手之后得到启发而做的视频。后来,这也成为了一个研究在婚姻中没有话语权的中国女性的项目。
        “我去之前做足了思想准备,但是依旧很受伤。我可能要静一静,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
        她说在那个相亲角里,家长宣传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的方法完全不同。对于男人而言,重点就在于他们的房子和车。而对于女人而言,就在于年龄,长相和厨艺。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资料和照片被爸妈拿来相亲。
        “我不反对结婚,我反对的是这种‘死板的幸福标准’——你就得在某个年龄结婚。你要是不结婚,那你这辈子就不会幸福了。你就是个人生输家。”
        “让我们过自己的人生吧。”
        中国的女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性骚扰,职场上,甚至大学入学时的性别歧视。
        2016年一个大学生的网上调查显示,在18到22岁之间的七成受访者在校园里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性骚扰。
        2013年中国做了一个类似的调查,发现也是七成的受访工人在工作场所有过被性骚扰的经历。

        2
        在中国的约会是怎样的?
        一个外国小伙Michael Hurwitz收到了很多关于在中国约会的问题,他谈了谈他自己的感受。
        1. 结婚狂

        对于中国女人而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她们太想早结婚了。
        这个原因就要追溯到那个父辈的年代,女人们要通过结婚来寻求安定,但我也不是说这是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的情况:2010年,25岁前结婚的美国女人高达44%,而在1995年,这个数字更加惊人,59%。
        并且出现这个情况也有家庭的原因。本来你约会的这个妹子自己可能还没想结婚,但是她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一直在催婚,催着催着她可能就屈服了。这也可能是以为她的祖父母可能(这跟他们的出生地有关)依旧留着老一辈的价值观,认为婚姻是保持家庭稳定的关键。
        实际上,我有次和一个女孩约会,而我们只能在她父母,以及祖父母事先同意的地方约会。由此可知,没有一个能约会的地方是有趣的。
        2. 模仿游戏
        这个时代的女人完全可以为自己的感情生活做决定。在你想到自己的感情的时候,千万别代入带你的父母的婚姻中,别在他们的感情中找答案。
        如果你的父母或者身边其他的家庭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不是为了爱情而结婚,那其实对你也并没有什么帮助,你不会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还是刚刚提到的那个女孩。她的父母是包办婚姻,我偶尔会问她说:“你真的觉得你需要从那些从没有真正约过会的人那里得到建议吗?”
        这又涉及到了感情和约会中的家庭影响。虽然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不喜欢相亲,也不认同包办婚姻,但是在很多地方,甚至如此国际化的上海,还是能看见,一些父母拿着自己孩子的资料,试图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给自己的孩子组成家庭。
        3. 约会礼节
        在中国,约会的流程都不太一样。
        在西方,我们可能会扮酷,不想一直跟对方保持一直保持紧密的联系,但是在中国,一天发个几十条消息,打几个电话,都是很正常的,就算你们这段感情还没有正式确定下来。
        我认为这种文化差异也是导致很多跨文化的感情失败的原因。我认识一个女孩,在见面的第二天就开始一直给我发消息——我心中想的都是“不不不不……”但是这确实她们恋爱的流程之一。
        潜艇总动员:海底两万里
        主演:范楚绒 / 洪海天 / 李晔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在中国式约会中,男人都被期望着成为约会中的“决定者”。
        有一次,我问一个女孩她约会想做什么,她永远不会回答我!而且在这里,约会的时候带一个朋友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并不是四人约会)——那个人更像是约会时避免尴尬等各种情况的缓冲和安全网。
        4. 不随便
        这个代表,在中国,如果你很认真的一个人约会,那起码会考虑到结婚。
        就算她自己不想结婚,她还是会在恋爱时想到这个方面,并且这也是她的父母每次见到她都必谈的话题。
        婚前性行为在中国比在西方少的多。如果你想在约会恋爱时就有亲密关系,那这就意味着结婚近在咫尺(这点小编觉得美国人out了)。
        对于男人而言,恋爱结婚这档子事没有这么严格:没有一个严格的必须要结婚的界限(只有剩女这一说,没有剩男),来自家庭的压力会比女人少一些。
        但是除此之外,对于男人有别的附加要求。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结婚对象你就得有:一套房,一辆车和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在和一个中国男人约会,她其实并不在乎那个男人有没有房,有没有车,但是那个男人不信,转身就立马安排了另一个约会。
        总而言之,中国式约会强调的是结婚早(特别是对女人),这也就意味着约会不仅仅是约会,还有很多隐含的意义。理解了这一点,想要和中国人恋爱约会就不难了。
        http://www.sohu.com/a/234053591_177164?_f=index_edufocus_1


        7楼2018-06-05 09:06
        回复
          民国河南一男子,娶了皇帝妃子当媳妇,临终前一句话说出一生感想
          一般王朝末年的皇帝都是非常悲催的,因为新朝对旧朝的皇子皇孙是斩草除根的。
          就这一点来说溥仪皇帝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退位的时候,已经是民国了,没有人怎么着他,所以他活了下来。
          不过有时候人活着生不如死,活着的溥仪也非常痛苦,他先是被军阀赶出紫禁城,后来成为日本人监控的傀儡。
          之后被当成战犯送到苏联,被特赦后,晚年的他才当上一名普通百姓。
          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另外,溥仪的婚姻也是异常坎坷的,媳妇要不是死,要不是和他离婚,让这位昔日的帝王很没有脸面。
          第一个和皇帝离婚的女人,就是溥仪的女人文绣,文绣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大报刊纷纷登载文绣和溥仪离婚的事情。
          那么文绣离婚后,有什么样的归宿呢?最后,文绣嫁给了一个河南的男子。

          这个男子也是比较幸运的,娶了皇帝的媳妇,这个河南小伙的名字叫刘振东,此人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出身。
          刘振东出身贫苦家庭,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参军了,因为性格随和憨厚,所以在军中刘振东的人缘不错。
          他在军队中也非常努力,打仗不怕死,临敌之时他总是冲锋在最前面,因为作战勇敢,他从一个小兵一直晋升为少校军衔。
          日本投降后,全国上下齐欢庆,十七岁参军的刘振东,抗战胜利后已经四十多了,这时候还没有成家,当时他在北京中南海的库房任职。

          生活安定下来的刘振东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家,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刘振东认识到了文绣,此时的文绣已经改名字了,她叫傅玉芳。
          刘振东第一次见傅玉芳就喜欢上了她,傅玉芳并没有马上接受刘振东,她对刘振东还做了一番考察,在将刘振东全部了解清楚后,两人才开始交往。
          之后他们便结婚了,两人婚后的生活很幸福,傅玉芳说和刘振东走到一起,才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北平解放后,刘振东因为早年国民党的身份,受到了管制,他要义务做劳工,刘振东欣然接受了,他们两人依旧过着平淡的生活。
          没过多久文绣病逝,刘振东又活了十三年,之后也去世了,临死前,刘振东对自己的好友说,这一生能够娶到皇帝的媳妇知足了。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刘振东在炫耀,感觉这句话有他对妻子深深的爱恋。

          http://www.sohu.com/a/234024993_588143?_f=index_historyfocus_0


          8楼2018-06-05 09:25
          回复
            王云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检察院抗诉上。
            去年4月,杭州市检察院针对杭州某区法院对李磊林强案的三份共涉金额为2000余万元的判决进行了民事抗诉。
            理由如下:首先,这2000多万元债务的借款协议真是如债权人所说是之前借款的“结算”吗?证据不足,如果是拟发生债务,那么欠款协议时间在林强王云离婚后,就不能算作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了;第二,借款用途,按照李磊的说法,出借是基于对林强招商办主任的职务信任,也就是说,李磊出借款项应该明知不是用于林强夫妻共同生活,那么这就该归属为林强的“个人债务”;第三,有证据表明林强王云夫妻生活中没有巨额开支,即便按照林强当时的律师所言为借款炒股,也没有证据表明王云有共同经营行为,炒股收入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也没证据;第四,同样是李磊起诉林强夫妇,第一个官司80万元法院认定为林强个人债务,为什么接下来的案件就被认为是共债了呢?
            但是,抗诉后的再审一审下来,再审法院认为借款协议真实有效,而且认定炒股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所以依旧认为是共债,只是在利息的金额上有改变。
            日前,王云上诉至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王云说,“我觉得不能因为我不过问老公的事情就认为我有责任。当时我同意借款吗?我有用到过一分借款吗?”
            王云将浙江省高院今年5月23日发布的《浙江省高院关于妥善审理涉夫妻债务纠纷案件的通知》带在了身边。她划给记者看,《通知》中有一条“对一些案件中,负债用于夫妻一方以单方名义经商办企业,或进行股票、期货、基金等高风险投资的,不宜一律以‘不能排除收益用于共同生活’为由,一刀切地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前两天,杭州市检察院有一例女人因前夫“被负债”百万元,历经三年抗诉成功的案例,法院判债务由男方一人承担。这位被“拯救”的女人也是那个“被负债前妻群”里的。姐妹们纷纷祝贺她,大家都哭了,王云说,“我不知道我的结局会怎样?”
            新闻+
            @2018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不服再审裁判的,可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人民检察院不予受理。


            11楼2018-06-10 18:15
            回复
              女子为男友卖卡宴 花了100万后才知他有家室
              1/13
              余女士做服装生意的,之前婚姻受过伤,就特别希望有一份真挚的爱情。2016年,她通过交友网站认识了一个男的,本以为找到了爱情,结果却更受伤。
              2/13
              余女士:“微信一开始没怎么聊,后来他看我是开店的,做小生意的,后来就慢慢的给我评论,就约我吃饭怎么样的。” 余女士说,和对方是在珍爱网上认识的,之后加了微信,对方自称是个总经理,工作还不错。因为经过过失败的婚姻,见对方比较真诚,余女士就和对方交往了 。


              12楼2018-06-17 14:20
              回复
                3/13
                余女士:“我们12月份在一起,而且那个时候,天天在外面住酒店,所有的开销,花的钱都是我的。” 余女士告诉记者,后来她才知道,对方已婚还有孩子,不过和老婆感情不合正准备离婚。看对方婚姻也不幸福,余女士决定继续和对方相处。也就那时候,对方开始向她借钱了。
                4/13
                余女士:“我当时卡宴买来是七十多万,后来卖了四十五万,当时这个钱是打在他卡上的(当时他这个钱干嘛用的?)他说工程上有用,我也不知道干嘛。”前前后后花了100万。


                13楼2018-06-17 14:22
                回复
                  5/13
                  余女士说,当时她又凑了35万,一共80万借给了对方,打了欠条,写着0利息。
                  6/13
                  余女士:“半年内还清,七月份借的,半年根本没还,又写了承诺书,承诺书写了,到了时间又没还(当时没收利息啊?)帮他贷款,我一分利息都没收(前前后后花了多少钱?)有100万(有欠条的多少钱?)80万。”


                  14楼2018-06-17 14:23
                  回复
                    7/13
                    余女士后来还发现,对方用同样的套路认识了其他人,而且也借过钱。
                    8/13
                    刘女士:“(你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年初的时候,五月底的时候跟我说,急需用钱,刚开始开口问我借五万,我刚开始没这么多,我给了他一万,除了名字,电话号码是真实的,另外说的什么都是假的。”


                    15楼2018-06-17 14:25
                    回复
                      9/13
                      余女士:“他最起码,外面十几个女的,给他买皮带的,给他小孩买衣服的(他怎么这么大的本事?)他同一种套路,往往离婚的女人,他都找的是离婚的女人,有孩子,因为我们这种女人,需要关爱,渴望找到懂得自己的,刚好他就装作自己是成功人士。”
                      10/13
                      女士说,后来双方还因为还钱的事发生过争吵。


                      16楼2018-06-17 14:27
                      回复
                        七旬大爷与小30岁女子闪婚,妻子却和前夫住一起
                        1/7
                        元老伯家住上海浦东,年过七旬,一直未婚,无儿无女,是一位独居老人。2017年4月,元老伯身体不好,居住地所在地的居委会,将他送至养老院,第二天一个年轻女子找到居委会,自称是其妻子,要求探视。 社区居委会:我们当时不相信,要求她提供离婚证、结婚证,她当时都提供了。经过一系列核实之后,这确实是事实。
                        2/7
                        结婚证上显示,元老伯和这名女子于2017年2月10日结婚,这一情况让大家吃惊不小。 元老伯单身一辈子, 为什么到70岁 ,突然与年轻女子领了结婚证? 这件事,连已经照顾元老伯多年的社区志愿者黄师傅也不知情。 黄师傅说,2016年年底,他得知元老伯收留了一对在地铁站门口给手机贴膜的夫妻到家里借住。而后来,和元老伯领了结婚证的,就是这对贴膜夫妻中的妻子。http://www.sohu.com/picture/236838302?_f=index_news_17


                        18楼2018-06-20 23:15
                        回复
                          3/7
                          据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元老伯是位孤老,曾经是上海钢铁三厂的工人,原来一直和母亲居住。后来母亲去世了,元老伯就独居至今,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考虑到元老伯和贴膜夫妻共同居住,有利于老人生活,居委会对此并不阻拦。李先生表示,当初搬到一起住的想法,是元老伯主动提出的,他们搬来后,老元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当时两人认为,照顾元老伯自己又得了一些方便。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不得不和妻子离婚。
                          4/7
                          李先生称,和妻子离婚是因为他发现妻子和元老伯发生了关系,自己忍不了,所以提出离婚。对此李先生当时的妻子王女士称,自己是被元老伯骚扰了。 为了证明元老伯确实侵犯了妻子,李先生趁元老伯不在的时候安装了摄像头取证。不过元老伯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却称,事情最初是王女士提出来的。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夫妻二人入住半个月后,不寻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9楼2018-06-20 23:16
                          回复
                            5/7
                            李先生和王女士回老家离了婚,然后回到上海后,王女士和元老伯领了结婚证。 李先生说,结婚是事发后元老伯为了解决问题主动提出来的。但元老伯则说,结婚并非自己的本意。黄师傅表示,在他看来,元老伯的婚事有很大的问题。一来是因为元老伯和王女士年纪相差30多岁。二来,贴膜夫妻两人离婚后,还一起住在元老伯家里,这都不符合常理。
                            6/7
                            黄师傅说,在他看来王女士和元老伯结婚,真正目的是为了得到元老伯的房子。元老伯的家在上海最繁华的陆家嘴附近,虽然是面积不大的老公房,但市场价也有好几百万,而且还可能进行拆迁。元老伯说,当时结婚是李先生带着王女士去的。李先生解释称,之所以带着去是因为王女士有听力残疾,所以就帮了个忙。 黄师傅表示,在夫妻二人搬进了他发现,夫妻二人对照顾老人并不太上心。刚开始还会买点点心,后来就不再作为。
                            7/7
                            老人目前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和王女士一起居住时,家里水电开销都是元老伯掏,在得知元老伯住进养老院后,王女士和她的前夫李先生,找到居委会,希望能获得一些困难补助。之后黄师傅还发现,元老伯之前房间内的家居物品也都没有了。不久之后,在居委会协助之下,元老伯正式申请和王女士离婚,法院一审判决准予元老伯和王女士离婚,但是对这样的判决结果,王女士不服,随后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楼2018-06-20 2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