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是假装很努力,到头来也只感动了自己。
去年,身边有朋友准备在职考研,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朋友圈中的背单词打卡记录。不仅如此,中午吃饭的闲暇时间,在其他人聊天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朋友坐在不远处认真定制下班后的学习计划。
但奇怪的是,朋友没有考上,而另一位看上去不太用功的同事反而考上了。当我们纷纷感慨造化弄人的时候,同事很不客气地说了一句:他的计划真的如他所想进行下去了吗?
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单位里有一帮爱玩游戏的同事,大家经常在下班后组团一起去王者农药里走几圈。每次团战,朋友都风雨无阻,一定冲在最前线。
而那位看上去不算努力的同事,虽然朋友圈里看不到什么打卡记录,更没有看到他如何精心地用漂亮的小本子制定学习计划,但他每天晚上都会风雨无阻去附近的学校自习室学习。
计划制定得很完美,不行动那都是废纸一张。没有学校会因为你的学习计划完美,而愿意再给你一次机会。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某一阶段很难逃出“积极废人”的概念。
学生时代你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每逢节假日,都会拎着大包小包,书包里还得带上大量学习资料,立志要在假日期间好好学习,充实自己。
可是结果呢?在假期结束后,同样会背着原封不动的书包返回学校,深恶痛绝于自己的懒惰,然后立志在下一个休息日要加倍学习,弥补上次欠下的学习债。
卢思浩在《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中这样写道:没有行动力的计划还不如没有计划,没有行动力的想法等于没有想法。
如果不甘平庸,想要改变,那就去做;如果甘于平庸,不想改变,那就安于现状,不要有任何良心的煎熬。否则,你立下的那些Flag,会成为别人鄙视你的理由。
当然积极废人并不是无药可救,虽然总是偷懒找借口,总是永远说到做不到,但他们至少还知道积极,这一点积极的心态也避免他们堕落成真正的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