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吧 关注:57,677贴子:509,579

回复:【熊猫 专辑】被大熊猫圈粉?你最该感谢这群定时消失在深山的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崇州公安联手大熊猫国家公园 将有“大动作”
2022-03-17 10: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
“老板,我们是森林警察,
例行检查,请打开冰柜”……

3月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国宝2022”大熊猫国家公园资源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启动仪式在鞍子河管护站举行。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崇州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文井江镇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周边社区生态巡护员组成联合执法行动组,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巡查。

走进餐馆,执法人员例行检查餐馆冰柜是否有野生动物肉类,同时散发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资料,引导群众树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意识;巡护线路,执法人员仔细查看有无乱捕野生动物、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迹象。


此次联合执法行动从3月中旬持续到4月上旬。重点排查区域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地、栖息繁殖地、集中活动区域以及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行为易发区域。崇州片区执法检查的主要区域有芍药沟、牛井河、放牛坪、万担坪、扁担桥、龙灯沟、分岔路、灰窑沟、大坪沟、小坪沟、鞍棚子、肖家沟、一张弓、九龙沟、黄泥湾等地。

联合执法行动期间,执法人员将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管护范围边界,结合各基层管护站制定的日常巡护线路和本次行动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扩大巡护范围,增加巡护频次,严防乱捕滥猎和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活动的发生;在巡护同时,还将对园区内森林火灾易发区域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包括林区输配电设施风险隐患排查、林下可燃物清理、查处违规用火行为等。


崇州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 仝官平


IP属地:广东85楼2022-05-05 09:26
回复
    执法人员还将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普法宣传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宣传,向广大群众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知识,提高群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重点打击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利用围网、投毒、枪杀、电击、下套等手段非法猎捕、杀害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以及在国家公园附近非法收购、出售野生动物的行为。”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面积280平方公里,是大熊猫邛崃山种群交流的关键通道和连接纽带,被誉为邛崃山系大熊猫“爱情走廊”。据介绍,自2020年以来,崇州片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0次,主要对春季采药、挖笋,冬季猎套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2021年,还与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开展了跨区域的联合巡护。



    2020年以来,执法人员劝退进山采药、挖笋人员40余人,清理猎套野生动物工具80余个,有效减少了对大熊猫家园的人为干扰,片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低海拔区域。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
    科研保护部部长 付强
    我们将继续开展常态化巡查行动,联合森林公安等执法部门严厉打击破坏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文、图:唐海龙 编辑:张世海 刘瑞宇


    IP属地:广东86楼2022-05-05 09:29
    收起回复
      【熊猫 新闻】大熊猫栖息地的守山人
      https://tieba.baidu.com/p/7892308824


      IP属地:广东87楼2022-08-04 09:56
      回复
        辛苦他们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8楼2022-08-05 22:20
        回复
          被羚羊顶翻,看猴子喝酒,与熊猫“追逐”,他们做了这么多只为……
          时间:2022-01-12 13:35来源:四川长安网责任编辑:梁晓晨



          巡护过程中,车停下来为猴群让路
          队员们此次巡护的范围属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基本上都是无人区,很多地段连路都没有,大家爬峭壁蹚冰河,一路披荆斩棘。前行途中,队员们还要不时停下来通过望远镜瞭望大山中有没有冒烟的地方,分析地上野生动物的粪便,对倾倒的树木进行调查取证。
          李加鹏在巡护队员中年龄最大,是唐家河派出所的老所长,从警22年来,一直在大山里转。“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有大熊猫50只、川金丝猴1200只、珙桐2000余株,扭角羚朝九晚五出来觅食活动……”这些数据,李加鹏如数家珍。

          巡护队员们在公园的核心区域内巡逻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地处岷山山系,生态环境良好,1978年建区以来,经过保护区工作人员40余年的守护,这里已成为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绿尾虹雉等珍稀动物的家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所以这里曾经偷猎情况相对频发。”李加鹏说,那个时候大家每天都紧绷神经,与偷猎者斗智斗勇。

          老所长李加鹏(右)教新所长陈冠宇如何分析野生动物的粪便

          巡护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大家以天地为席、与猛兽为伴,穿行在无人的原始森林里。“我们每次进山巡护的最低人员配置是5个人,如果有人出现受伤等意外情况,两名队员留下来照顾,另外两名队员下山寻求帮助。”李加鹏说。
          每次巡护时,大家一路都是有说有笑,还要故意把声音提高,这样就能把一些猛兽吓跑。如果不小心遇到了猛兽,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猛兽看见人多就会掉头离开。如果遇到了猛兽群,巡护队员们便只能躲起来。有一次巡护时,李加鹏和队友们遇到了扭角羚群,足有上百只。他们身处一个山坡上,连一棵可供躲藏的树都没有。队员们只能趴在地上,大家大气不敢出,生怕被负责警戒的头羚发现了。因为惹怒的扭角羚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在以前的一次巡护过程中,李加鹏和队友们也遇到过扭角羚,那只扭角羚只是将头轻轻一甩,就把一名队员顶飞了出去,摔进了荆棘丛里,大家费了很大劲才将那名队员拉了出来。

          巡护过程中也充满乐趣,有时,队员们会遇见猴群拦在路中间要吃的。一次,一只猴子偷了护林员的一瓶酒,熟练地拧开酒瓶喝了下去,喝醉后竟耍起了酒疯,在地上撒泼打滚。李加鹏曾多次在巡护过程中遇见野生大熊猫。第一次遇见时,想要近距离拍照的李加鹏悄悄地靠近,但是警觉的大熊猫始终和他保持着安全距离。李加鹏一靠近,大熊猫抬脚就跑,他站在原地不动,大熊猫也待在原地不跑了。就这样你追我躲跑了半个山头,李加鹏累得够呛,硬是没有追到那只大熊猫。
          如今,经过打击和宣传,大家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了,不再靠山吃山,近几年已经没有了偷盗猎的现象。当地群众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开办农家乐、养蜂出售蜂蜜等,一年下来,平均每户的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大家通过辛勤劳动就能致富,没有人再去干违法乱纪的事了。”李加鹏说。


          IP属地:广东89楼2022-08-12 08:43
          收起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22-08-31 21:16
            回复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里的女子巡护队
              2023-03-08 20:46: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联系上肖梅的时候,她刚刚从保护区里出来,在此之前,她“消失”了14个小时。一身土、两脚泥,回到办公室,这位科研科科长反而与身边的环境“格格不入”。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的川金丝猴即将进入繁殖期,肖梅作为女子巡护队队长,正在安排女巡护员们轮班跟踪记录,早出晚归是每天的常态,坐在电脑前反而不太习惯。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管理处,和肖梅一样,每天在密林深处奔波、往返于各个保护站之间的女性巡护员,还有11位。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60后”,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年龄最小的“00后”,刚刚大学毕业。
              因为热爱
              从尝试到扎根
              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管理处之前,肖梅还没有接触过动物保护,更不要提川金丝猴行为监测这种专业的活动。长期研究植物学和种业的她,最初只是抱着感兴趣的想法来唐家河“试一试”。
              刚开始“试一试”的时候,肖梅一度自我怀疑,是不是真的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感兴趣。
              肖梅第一次出任务是来唐家河上班的第二天,白熊坪保护站需要调查大熊猫活动踪迹,她草草收拾了行李就往站上赶。冬天的唐家河,最低气温接近零下20度。晚上睡觉,肖梅的铺盖搭在保护站的地板上。半夜,寒意穿透睡袋,往她身体里钻,肖梅被冻得睡不着,只能起床烤火,第二天一早,双手已经被熏黑,双眼泛着粗粗的血丝。

              女巡护队员翻越陡峭山坡
              “失联”也是巡护工作的常态。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总面积约4万公顷,大部分地区没有手机信号,肖梅和其他女巡护员们,每天进山前要给家里先“报备”一声。有一次,离开保护区时发现有重要的数据忘了取走,几位女生傍晚返回保护站,凌晨时分回到办公室时,管理处值班副处长正在电话里安慰她们的家属。

              女子巡护队员正在查看红外相机拍摄录像
              肖梅记得,2014年和她一起到唐家河工作的6个人中,只有她坚持了下来,其他人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继续下去。“可能是因为热爱这份事业吧,月底总结巡护记录的时候,也是自己最有获得感的时候。”
              “每年考到我们这里的,超过一半都是女孩子,这些女孩子在岗位上的工作成果也十分出色。”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管理处副处长李明富记得,管理处也曾犹豫过要不要让女孩子在保护区里干“粗活”,后来发现,女子巡护队交回来的报告,细致周密,巡护记录到的动植物也非常丰富。
              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采集更多基础数据
              女巡护员都是“全能选手”
              每年3月,川金丝猴进入繁殖高峰期,女子巡护队员们需要时刻跟踪猴子们的一举一动。
              “是带着笔和纸去记录,不是拷贝数据那么简单。”当四川在线记者提出看看红外相机里的视频,肖梅提醒,生活在树上的川金丝猴,七八个家庭十几只猴子共同居住,每天的活动范围可以达到数公里,不是红外相机能捕捉的,只能靠巡护队员带着纸、笔和相机,一笔一划记录川金丝猴们的活动,精确到每只猴子什么时候进食,什么时候睡觉。

              女巡护员在河边休息
              2021年开始,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管理处与平武县新驿村签订了跨区域联合保护协议,女巡护队员们更忙了。她们既要监测大熊猫主食竹生长情况及伴生动物活动情况,还要在反偷盗猎、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方面开展巡护。
              大山里蛇虫鼠蚁常见,为了防虫,巡护员的衣服都是粘连式的,腿上都绑着布袜子,不容易散热,太阳出来后,又热又闷,爬山不久就会大汗淋漓。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成为巡护员们的常态。
              管理处人手有限,巡护队员们要独立完成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项的整个流程。撰写立项书、采购装备、完成监测报告,是每个人的“基本功”。肖梅的网购软件购物车里,除了采样工具,就是手套、口罩、保温箱等野外耗材。
              展望未来,肖梅有一个愿望,就是尽自己所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采集更多基础数据。“国家公园的一个作用,是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科研工作,这需要积累大量的基础数据。目前,唐家河片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基本摸清了,但是植物和昆虫的家底数据库尚待完善,接下来还要继续努力!”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管理处供图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1楼2023-03-15 13:16
              收起回复
                【熊猫 新闻】守护家门口的大熊猫!他们有了新身份
                https://tieba.baidu.com/p/8306942895


                IP属地:广东92楼2023-03-15 13:19
                回复
                  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伞护”之下 大熊猫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来源:渭南青年网 2023-08-03 15:19 发表于陕西

                  大熊猫在散步。记者 肖倩摄
                  作为国宝大熊猫的家园,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一直备受关注。近日,《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发布,使得陕西片区热度更高。近年来,陕西片区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成效?如何与四川、甘肃两省开展合作?记者来到宁强县青木川镇一探究竟。
                  7月28日,一下火车,记者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萌宝”的芳容。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青木川管理局)局长黎建宏笑着说:“你们这次估计看不到大熊猫了。陕西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找到两份大熊猫的粪便,目前还没发现大熊猫影像。”虽然略有遗憾,但是能走进人迹罕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亲近大熊猫待过的“家”,感受万物生灵的美丽与活力,也令人激动。

                  7月29日,护林员上山巡护。 记者 肖倩摄
                  巡山 巡护一趟要走60公里路蹚12条河
                  “巡护是件苦差事。夏天还好一点,冬天特别冷,要在寒风里一圈一圈地走,真是‘孤单寂寞冷’。”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巡护队队长李建军说。
                  李建军说,在核心保护区巡护,护林员要带上帐篷、睡袋、锅碗,背上四五十斤重的行李,行走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脊上,调查各处人为活动情况、摸排动物活动踪迹、更换相机存储卡片、消除火灾隐患等,4天才能完成任务,得走60公里路,蹚12条河。
                  7月29日早上,记者跟随巡护队乘车离开青木川保护站,开始一趟短途巡山之旅。
                  汽车在弯曲的山路行驶约5分钟,就来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一般控制区。在此处,队员们将红外触发相机、GPS定位系统、经纬仪等设备装进背包,带上执法记录仪、对讲机,背上重重的行囊开始步行巡护。
                  走进山里,高山上密林苍翠、枝头上虫鸣阵阵、山谷里溪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
                  山路只有30厘米宽,且高低不平。“这是以前村民走的路,在山里算是‘高速公路’,很平整了。”护林员魏树强说,今年5月,川甘陕三省联合巡护行动就走的是这条路进入核心保护区的。联合巡护行动线路横跨陕甘两省,长度约25公里、海拔约1000米,步行时长为12小时。
                  魏树强介绍,在联合巡护行动中,他们发现了羚牛、金丝猴、毛冠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留下的痕迹,以及虾脊兰、杓兰等珍稀兰科植物。区域内动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这次联合巡护行动,为大家积累了巡护经验,增强了各管护站的沟通协作,促进了不同自然保护地建立合作联动机制,提升了管理水平。
                  路上,虽然没有一睹羚牛、金丝猴的踪迹,但记者有幸看到鹰雕在山顶盘旋觅食,听见麂子在林间高声吼叫,观察到稀有的大蝴蝶蹁跹起舞,新奇有趣。
                  走了2个小时,路越来越难走,不是在爬坡攀石,就是在蹚水过河。记者累得直喘气,鞋里灌满了水,裤腿沾上了泥,可护林员们仍健步如飞。
                  快到核心保护区时,护林员寻到一棵树,在离地面约1米的位置绑上红外触发相机。“这个地方最近常有动物出没,安装相机便于观察记录。”魏树强说完,拍了一张照片,看到图像清晰完整,便记下此地的经纬度。
                  “陕西片区有4条固定线路。护林员每天要在一般控制区内巡护,每半个月要翻山越岭进入核心保护区,把公园里的边边角角摸清楚。”李建军笑着说,“我相信大熊猫还会再来,说不定哪一天就遇上了。我想给它拍张照片。”

                  保护 更多新物种在保护中被发现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陕西迅速从体制试点转入全面建设,并积极与四川、甘肃协同合作,形成强大合力,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青木川管理局与四川片区广元管理分局、甘肃片区白水江分局和裕河分局等达成大熊猫国家公园陕甘川毗邻地区警园协作,建立生态保护联防联控机制;与宁强县人民检察院设立秦岭生态环境暨大熊猫保护基地,开展公益诉讼,强化执法监督。近两年,青木川管理局新建监测预警中心1000平方米,新增红外触发相机60台、手持移动终端10台、气象与环境监测系统2套,实现监测网络传输体系组网。

                  持续添砖加瓦,让大熊猫和众多在秦巴大地上繁衍生息的生物有了安逸的家。如果将保护大熊猫比作是在自然界中撑起了一把“保护伞”,那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伞”下,众多生灵将得到更好的呵护、成长。
                  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里,护林员不用眼睛看,单凭耳朵听,就能识别出各种鸟类、各种大型动物。他们也能快速辨别受伤动物的哀嚎,并给予施救。“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是应有之义。前阵子,我们巡山时还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鹰。这只鹰站在地上缩紧羽毛、惊恐不安。我们把它带回来给它敷药后,没几天它就伤愈飞走了。”李建军说。

                  在各方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下,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生态功能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近年来,野生动物分布更广,种群不断扩大。以前,动物集中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现在,海拔800米处就能看到它们。红外相机监测显示,羚牛数量当前在50头以上,比2010年翻了一倍还多。”青木川管理局副局长缪涛说。

                  2020年至今,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已完成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区经济状况、威胁因素等专项调查。调查显示,陕西片区野生脊椎动物由258种增加至34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1种、中国特有物种26种;高等植物由1598种增加至206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1种、中国特有物种574种。目前,水生动物、金丝猴与猕猴同域分布、林麝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等专项调查正在开展。

                  变化 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协同发展
                  在青木川保护站附近,青瓦白墙的二层安置房整齐划一,房前屋后绿植葱郁。这里居住着原长沙坝村的160户560人。从山上搬下来,村民们住得更安全、更舒心。
                  “现在住得好,挣得也多。以前我在山上种玉米只能糊口,现在在镇上打工,收入高,日子好多了。”村民莫登青说。
                  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早在10多年前,宁强县就关停了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内的多个矿山,退出所有小水电站,并有序搬迁自然保护区内的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态格局,化解了人与动物争环境、保护与发展争空间的矛盾。
                  “如今,村民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下,有的村民在外务工,有的在山脚下发展养蜂产业,有的在林场当护林员。大家都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缪涛说。
                  依托当前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有利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游憩、民族文化、熊猫文创、特色农林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是青木川管理局今后的发展方向。两年来,青木川管理局大力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宣传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专题宣传。目前,该局谋划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强县科普宣教设施项目,筹备建设500平方米访客中心、2000平方米科普展示馆、西沟口至长沙坝5公里宣教长廊、青木川至黄猴沟及瞿家大院至徐家沟共6公里生态步道等。
                  “项目建成后,我们将组织更多的研学活动,以生动的授课方式介绍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习性、种群状况、保护情况等,让青少年观察到更多的野生动物,掌握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不断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缪涛说。(记者 肖倩)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4楼2023-12-05 12:53
                  收起回复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 一位老猎人的弥补
                    来源:封面新闻 时间:2023年6月
                    “以前一个月不进两三回山,心里都是慌的。 ”在钟俊德身后,从山里清缴来的猎套已锈迹斑斑,和反盗猎手绘宣传画一起,连同那段盗猎时光被挂在墙上,供人审视。钟俊德的家在川甘两省交界,岷山深处的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新驿村,茂密的植被覆盖使得这里成为大熊猫、羚牛、黑熊等野生动物的家园。

                    群山环抱中的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新驿村
                    平武县旧称龙州,“龙州岩居谷处,少平陆,鲜谷稻,仰食于绵、剑。”由于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曾经当地有不少人靠盗猎补贴生活。十几岁时,钟俊德就跟着爷爷上山,“我们绑鹿、林麝来卖,还要打盘羊,那个时候就是为了挣钱。”

                    钟俊德(左三)和几位曾经的猎人一起,如今已是巡山护林队队员,他们和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花源老河沟保护地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联合巡护。
                    盗猎是危险的。有次上山,钟俊德坐在一个岩石上休息,忽然觉得背后有动静。猛烈的撞击感袭来,天旋地转中,钟俊德被撞下山坡,抓住一个树根才没有掉下悬崖。背上的锑锅已经破裂。钟俊德这才发现一只盘羊正怒气冲冲对着他。

                    钟俊德觉得,自己现在在保护工作中的一切,都是对自己当年盗猎的补偿。
                    和大部分盗猎的人一样,钟俊德曾经心存侥幸。早在1960年,平武县就发出《严格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通知》;1964年,四川省林业厅发布《关于平武县大肆猎杀珍稀动物情况的调查和今后意见的报告》;1986年,平武县人民政府再次发出《关于立即制止盗卖大熊猫皮张的紧急通知》。钟俊德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有人开始偷偷收购野生动物皮张。丰厚的利润让钟俊德铤而走险,1993年,因为贩卖珍惜野生动物,钟俊德入狱服刑。

                    巡山途中,钟俊德饮用山泉水解渴。
                    新驿村紧邻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老河沟片区,曾是一个国有林场。时间来到2013年,平武县将该林场委托给民间保护机构——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管理。2014年,老河沟保护中心成立。2017年,四川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平武县林草局、老河沟保护中心、新驿村三方签订保护协议,使新驿村成为社区保护地。出狱之后的钟俊德打过工,直到2017年成为新驿村社区保护地一名巡护队员。

                    钟俊德照看自己养的蜂。
                    2023年4月28日,踩着初春的积雪,翻过麻山的一处山梁,钟俊德和其他几位“老猎人”脚步轻快。作为巡护队员,他们刚刚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与新驿村进行的联合巡护。曾经的狩猎场,如今成了钟俊德和队员们的巡护地。钟俊德对巡护路线再熟悉不过了,当年的技能也派上新用场:哪里容易有动物出现,哪里容易被人下套,钟俊德心中都有数。
                    (未完待续)


                    IP属地:广东95楼2023-12-05 12:57
                    回复
                      (接上)

                      钟俊德在家中设立了反盗猎宣传点,将当年猎人们使用过的盗猎工具陈列展示。(箭弩已报备,并做无害化处理)
                      钟俊德希望村里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这样有更多游客可以来这里,照顾他农家乐的生意,蜂桶里的蜂蜜也能卖上好价钱。钟俊德给自己的微信取名叫“深山守护者”,在这次巡护中收回的红外相机影像里,又出现了大熊猫的身影

                      钟俊德在密林里安放红外相机。
                      钟俊德说:“现在关于保护所做的一切,都是对过去的补偿。” 封面新闻记者杨涛 杜江茜 李佳雨 梁家旗摄影报道


                      IP属地:广东96楼2023-12-05 12:58
                      收起回复
                        三代人的保护接力,只为守护那片绿
                        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时间:2019-11-22
                        国宝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如今,它们数量稀少,仅存在于我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在滚滚的栖息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发巡护山林,制止砍伐和盗猎;配合科研人员安装红外相机,监测种群信息;还发展替代生计,打造自己的茶叶和蜂蜜品牌……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认识了甘肃李子坝护林队队长任华章。今天让我们走近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的余家,聊聊这个家庭三代人的保护故事。

                        余家三代 摄影/许婧
                        “我背着筐低着头走着,感觉前面有个黑影。抬头看的时候,一只黑熊离我就一两百米远。它速度很快,往山上跑去了,好在没看到我……”顺召龙(江湖人称“龙司”)正在给儿子余彪(人称“彪哥”)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不久前在山上遇到黑熊的经历。
                        我叫许婧,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将近十年。以前一直做行政财务工作不常跑野外,但还是常听说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的保护工作,“协会会长余大爷”这个名号更是不绝于耳。直到这次,我才真正走进这个家庭,了解三代人的保护故事。
                        01 丢下猎枪
                        余家住在四川省德阳市茂县凤仪镇茶山村,处于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周边。三代人都将自己的时间与收入投入生态保护工作中,其中的核心人物余家华已经临近70岁,而余大爷年轻的时候曾是名优秀的猎手。

                        坐落在茂县九顶山上的茶山村 摄影/许婧
                        二十多年前,山上的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没过多长时间,盗猎现象愈来愈严重,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了。面对这样的境况,盗猎者想出更恶劣的手段——放火烧山。他们拿着枪站在制高点,看到动物被烟熏出来就开枪。为了能打到猎物,他们不惜烧毁大片森林,烧死无数动物。余大爷看到如此情形,觉得再这样下去,身边的动物很快就要绝迹,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恶劣,自己这代人也不能为子孙留下些什么了。于是他丢下猎枪,和弟弟一起走上了保护之路。

                        彪哥正在给余大爷展示山水捐赠给协会的红外相机2004年,在余大爷的带领下,茶山村成立了“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协会从开始的5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00余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周边村落加入到日常巡护监测、植树造林、人工种草和宣讲培训之中。

                        在协会牌匾前合影的余家祖孙三人
                        (未完待续)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7楼2023-12-05 13:13
                        回复
                          (接上)
                          02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协会自成立以来遭遇了重重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经济紧张。虽然有政府和一些保护组织的支持,但这些对于协会的运转还远远不够。15年来,余大爷一家垫资超过二十万元。在协会经济困难的时候,他们仍继续工作。没有钱发给巡护人员,就动员自己人义务工作。我问余大爷,难道没有想过放弃?余大爷回答,当然想过。可是保护成效已经看得到了,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都经常能见到了。如果不坚持下去,那么最多三四年的时间,盗猎者就会将二十多年的保护成果毁于一旦。大爷还说,一个人只要生活能过得起,那么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做点好事,能留下点什么也是很值得的。

                          大家一起看红外相机的收获
                          大家一起看红外相机的收获
                          余大爷真诚而朴实的话深深打动了我。协会成立以来,每年组织巡护山林、清理猎套11次,巡山队员覆盖8个村,巡护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共计约150人次参与;巡护人员拆收钢丝绳套13万条,收缴猎枪26支,制止盗猎行为380余起;还有600多人参与植树造林、收捡垃圾等活动,共植树16万棵,面积达2000余亩。正是因为这些看得到的成果,余大爷家人对于保护工作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支持转变为全家参与。

                          彪哥在教爷爷和爸爸安装、使用红外相机
                          龙司是余大爷家的上门女婿。一来到余大爷家,他就被岳父带着,每年一起去种树。刚开始龙司很不情愿,后来跟着余大爷做久了,他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有好几次,盗猎者的枪口都抵到夫婿二人胸口上了,他们没有退缩,反而劝服盗猎者下山去。

                          山路崎岖陡峭,巡护队每次进山巡护都要花上很多天 供图/余彪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8楼2023-12-05 13:15
                          回复
                            (接上)
                            03 保护的接力
                            余大爷的外孙“彪哥”,更是从小受到家里的耳濡目染,从8、9岁开始便跟着爷爷上山巡护、植树造林。有一次种树时,他没能掌握好砍刀的方向和力度,一下砍到了自己小腿上,至今腿上还有一条长长的疤痕。如今,协会里的年轻人很少,而老年人也已经无法胜任许多工作了。申请项目、对外交流、使用现代化设备来监测等工作,都得靠彪哥夫妇两人处理。

                            9岁的彪哥跟着爷爷进山 供图/余彪
                            如今祖孙三人仍一起巡护
                            而年近古稀的余大爷仍然参与每一次的上山巡护。我问他对协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他说,不知道自己还能爬多久的山。但只要爬得动,这几年都还要去参加巡护。只是协会要做大,只能靠年轻人了。大爷话里带着深深的期望和一丝遗憾。

                            古稀之年的余大爷仍然坚持上山巡护 摄影/许婧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9楼2023-12-05 13:17
                            收起回复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科研工作者平时主要干啥?追“猫”捡“屎”守护自然
                              2024年05月31日08:34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追“猫”捡“屎”守护自然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有这样一群人,步履不停,勇于创新,坚毅前行,他们就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向所有遥远的未知出发。
                              让我们致敬各行各业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心中的每一束光!
                              “天当被、地当床,失联几天深山藏。”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科研监测负责人宋心强的朋友圈,这样的“失联”宣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1988年出生的宋心强,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毕业后,来到雅安市荥经县,投身于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就在不久前,他还获得了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一名与山川、野生动植物为伴的科研工作者,宋心强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守护着野生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他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他和这片山野的故事。
                              毕业来川踏上科研与守护之路
                              2017年,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如春潮涌动,吸引了一位来自北方、怀抱科研理想的青年——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毕业的宋心强只身来到雅安,在大相岭山中踏出了一条科研与守护的路。
                              如今,宋心强已成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科研监测负责人,职责涵盖了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同域物种分布、栖息地修复以及各类专项调查活动。一年中,他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待在野外。“我和同事常常要花几个小时,徒步数十公里抵达调查点,安营扎寨后在周围开展科研调查工作。”他说。
                              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进行大熊猫种群调查、监测的重要样本,收集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目前研究大熊猫个体识别的主要方法。因此,他们的主要工作也就是做好“铲屎官”。
                              野外工作艰辛但也乐在其中
                              野外工作是艰辛的,危险也时刻存在。2020年的一次意外受伤,让宋心强经历了漫长的恢复期。“竹林低矮,需要弯着腰走,没想到一根竹枝回弹后戳了过来,直接戳破了鼓膜,病情反反复复,大概花了大半年才恢复。”他说。
                              宋心强说,大家出野外,各种各样的伤都有,还有的同事连续两次被蜱虫爬入鼻孔。“第一次没经验,等到发现后去医院做手术时,蜱虫已经长得很大了。”他说。
                              即便巡护之路艰难,但宋心强依然乐在其中,将镜头化作第二双眼睛,“半路出家”成了一名生态摄影师。
                              7年间,宋心强数次与“山林精灵”不期而遇。“除了大熊猫、林麝、鬣羚等动物,其他野生动物遇见率也挺高的,尤其是毛冠鹿、红腹角雉、黑熊、小熊猫等,偶遇次数已多到数不清了。”他说。
                              区域内珍稀物种频现身
                              作为被引进的专业人才,宋心强在科研工作中主动创新,为生态保护事业作出了有益探索。7年间,他投身于野生大熊猫及同域动物空间分布情况调查和泥巴山大熊猫廊道监测,参与完成“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恢复项目”样地改造及大熊猫主食竹生长与更新、小型动物等监测工作。
                              宋心强团队持续通过带状疏伐、透光清灌、补植乔木,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机。这一过程漫长而艰辛,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看到成效。“乔木补植完后要连续抚育三到五年,直到高度达到竹子的1.5倍到2倍,竹子才对树的生长不构成太大影响。”他说。
                              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红外相机捕捉到了近80种野生动物的身影。近几年,巡护队在野外还发现了四川第一丛弯柱杜鹃和当时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等。这些珍稀物种的现身,无疑是对宋心强及其团队工作的最好肯定。
                              复壮大相岭大熊猫孤立小种群
                              廊道建设则是宋心强重点关注的另一项工作。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核心分布区,也是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
                              如何让生活在其中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成功“串门”甚至“和亲”,成为了摆在宋心强和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在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之间寻求平衡的巨大考验。可喜的是,2021年12月10日、2022年1月7日、2024年1月,红外相机都在泥巴山廊道附近拍摄记录了大熊猫与幼崽同框的画面。
                              在科研的道路上,宋心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也先后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持续开展大熊猫及其同域物种种群动态监测、大熊猫野化放归、栖息地修复改造、廊道建设等工作。
                              谈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宋心强表示:“希望通过生态保护、栖息地修复、野化放归、干扰管控等手段,复壮大相岭大熊猫孤立小种群,促进大相岭山系与邛崃山系之间大熊猫种群的基因交流,提高大熊猫孤立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苟春)
                              (责编:罗昱、章华维)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0楼2024-06-03 0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