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怎么了解历史,但是总归知道几个历史人物,如战国的“白起”,楚汉相争时期的“项羽”,先说说白起吧。白起,又被称公孙起,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将领,军事家,为秦昭王征战六国,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白起的战绩可谓辉煌,一身胜仗无数,可谓是百战百胜,从区区一个士兵杀成将军,放眼整个中国恐怕也没多少吧!
白起一生领兵百战百胜,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约九十余座(昭王十三年,新城之战得新城、秦昭王十四年,伊阙之战拔五城;十五年攻魏,取六十一城;十六年攻占垣城;二十一年,攻赵,得光狼城;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五城、二十九年,再攻楚,占郢,平定巫、黔中郡,两郡至少应有十城;三十四年,攻魏,拔华阳;四十三年,攻韩陉城,拔五城,四十五年,拔野王。)堪称奇迹的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白起指挥长平之战,全歼赵军。杀赵军四十余万(又说共六十余万,坑杀降卒四十余万),长平之战既是中国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是中国大规模地围歼战法先例。 赧王中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二九三年) 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为国尉。 赧王中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二八九年)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赧王中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二八零年) 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赧王中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二七九年) 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 赧王中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二七八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徙都于陈。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赧王中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二七七年) 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赧王中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二七六年) 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赧王下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二六四年) 秦武安君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田单为赵相。 赧王下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二六三年) 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赧王下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二六二年) 楚人纳州于秦以平。 武安君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 赧王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二六零年)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二五九年) 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曰:“然。”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 赧王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 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以上的是白起的战绩,可是全中国却没有多少人知道:项羽则不同,项羽这个人,只要是中国人,不管念过书的还是没念过书的,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也都知道,人生最辉煌的2场仗,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也经常为人所津津乐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对白起却没有这样的评价。
可是把白起和项羽的战绩做一个比较,大家就不难发现,会感觉到貌似项羽没有白起的战绩多,胜仗比不过白起,可是又为何项羽比较出名呢,我看了下,白起打仗,每次自己部队的数量都要比敌人来得多,长平之战,白起倾尽整个秦国兵力六十余万,而赵军却只有四十余万,以多打少,如果这还打输了的话,岂不让天下的人笑话,每次和敌国交战,其本方数量始终占据优势,在加上秦国人尚武之风,士兵骁勇,白起本人好好指挥,基本上耗都能耗死敌人;而项羽则不同,他每次作战本方部队数量始终是少于敌方,如世人皆知的巨鹿之战,虽然各派说法不一,但大致是7万对40余万,项羽先派人断了秦军的粮道(古代打仗粮草比什么都重要,没粮草吃什么),又下令破釜沉舟(砸碎做饭的器具,砸碎渡船的舟)让楚军置之死地让后生,楚国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况且这些兵都是项梁留给项羽的久战之兵,是久经战阵的老兵;第二,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楚军击败刘邦的诸侯联军56万(当时号称60万);而垓下之围,项羽四面楚歌,兵败,自刎于乌江,虽然这让韩信名垂千古,但是我认为在同等兵力下,韩信绝非项羽对手,垓下之围,韩信手下有多少人:他自己 九江王英布 梁王彭越 楚国叛将大司马周殷 刘邦部队 汉将刘贾 共计:大军六十万,而且又有萧何做后勤,张良等人出谋划策;而项羽这边呢,仅剩十万兵马,且无粮草,兵疲马乏,但是就这样的情况,韩信任然不敢和项羽正面交锋,让人在楚军军营四周吹响楚国的家乡音乐(四面楚歌),让项羽的兵马远离他自己,最后只剩800余人,突围之后只剩28人,项羽让他们分4路逃走,如果没有四面楚歌,项羽以十万楚军是可以战胜韩信的60万军队,是可以打得过的,而且当时江东还在项羽的手上,项羽是有资本翻盘的,但是韩信把最后的十万人也给整没了,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怕,他怕项羽用这最后的10万人战胜自己,所以才要这么做,到最后只剩项羽一人,但项羽仍能杀敌数百人,不愧是西楚霸王;那就有一个问题,为何项羽在没有太多计谋的情况下,可以屡屡以少胜多(是正面交锋),原因是项羽这个人对于他的士兵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元首,一个领导者;而是一个信仰,一个军队的军魂,就像红军的共产党那样,他们相信项羽,只要项羽在他们就能以一当十,战无不胜,攻无不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军队的信仰的,一个军魂的,放眼中国上下五千年,恐怕也就只有项羽一人,而白起以多打少,也从来没有替自己的后勤烦恼过,因为秦王会在大军出征之前把一切都准备好,让白起打的得心应手,白起只是将领,只需要考虑打仗的事情就可以了,项羽不同,他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要考虑很多事情,例如战争的得失问题,与他国的领土问题,政治外交问题,战争之前的动员准备,粮草供应等等,这些都是项羽要考虑得到,白起则不同,他只负责练兵打仗。
综上所述,如果项羽专门做一个将领,那么我相信他的战绩会比白起来得更辉煌,“战神”的这个称号恐怕也将会是只属于项羽的代名词。
白起的战绩可谓辉煌,一身胜仗无数,可谓是百战百胜,从区区一个士兵杀成将军,放眼整个中国恐怕也没多少吧!
白起一生领兵百战百胜,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约九十余座(昭王十三年,新城之战得新城、秦昭王十四年,伊阙之战拔五城;十五年攻魏,取六十一城;十六年攻占垣城;二十一年,攻赵,得光狼城;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五城、二十九年,再攻楚,占郢,平定巫、黔中郡,两郡至少应有十城;三十四年,攻魏,拔华阳;四十三年,攻韩陉城,拔五城,四十五年,拔野王。)堪称奇迹的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白起指挥长平之战,全歼赵军。杀赵军四十余万(又说共六十余万,坑杀降卒四十余万),长平之战既是中国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是中国大规模地围歼战法先例。 赧王中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二九三年) 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为国尉。 赧王中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二八九年)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赧王中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二八零年) 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赧王中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二七九年) 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 赧王中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二七八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徙都于陈。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赧王中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二七七年) 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赧王中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二七六年) 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赧王下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二六四年) 秦武安君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田单为赵相。 赧王下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二六三年) 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赧王下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二六二年) 楚人纳州于秦以平。 武安君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 赧王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二六零年)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二五九年) 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曰:“然。”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 赧王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 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以上的是白起的战绩,可是全中国却没有多少人知道:项羽则不同,项羽这个人,只要是中国人,不管念过书的还是没念过书的,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也都知道,人生最辉煌的2场仗,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也经常为人所津津乐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对白起却没有这样的评价。
可是把白起和项羽的战绩做一个比较,大家就不难发现,会感觉到貌似项羽没有白起的战绩多,胜仗比不过白起,可是又为何项羽比较出名呢,我看了下,白起打仗,每次自己部队的数量都要比敌人来得多,长平之战,白起倾尽整个秦国兵力六十余万,而赵军却只有四十余万,以多打少,如果这还打输了的话,岂不让天下的人笑话,每次和敌国交战,其本方数量始终占据优势,在加上秦国人尚武之风,士兵骁勇,白起本人好好指挥,基本上耗都能耗死敌人;而项羽则不同,他每次作战本方部队数量始终是少于敌方,如世人皆知的巨鹿之战,虽然各派说法不一,但大致是7万对40余万,项羽先派人断了秦军的粮道(古代打仗粮草比什么都重要,没粮草吃什么),又下令破釜沉舟(砸碎做饭的器具,砸碎渡船的舟)让楚军置之死地让后生,楚国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况且这些兵都是项梁留给项羽的久战之兵,是久经战阵的老兵;第二,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楚军击败刘邦的诸侯联军56万(当时号称60万);而垓下之围,项羽四面楚歌,兵败,自刎于乌江,虽然这让韩信名垂千古,但是我认为在同等兵力下,韩信绝非项羽对手,垓下之围,韩信手下有多少人:他自己 九江王英布 梁王彭越 楚国叛将大司马周殷 刘邦部队 汉将刘贾 共计:大军六十万,而且又有萧何做后勤,张良等人出谋划策;而项羽这边呢,仅剩十万兵马,且无粮草,兵疲马乏,但是就这样的情况,韩信任然不敢和项羽正面交锋,让人在楚军军营四周吹响楚国的家乡音乐(四面楚歌),让项羽的兵马远离他自己,最后只剩800余人,突围之后只剩28人,项羽让他们分4路逃走,如果没有四面楚歌,项羽以十万楚军是可以战胜韩信的60万军队,是可以打得过的,而且当时江东还在项羽的手上,项羽是有资本翻盘的,但是韩信把最后的十万人也给整没了,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怕,他怕项羽用这最后的10万人战胜自己,所以才要这么做,到最后只剩项羽一人,但项羽仍能杀敌数百人,不愧是西楚霸王;那就有一个问题,为何项羽在没有太多计谋的情况下,可以屡屡以少胜多(是正面交锋),原因是项羽这个人对于他的士兵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元首,一个领导者;而是一个信仰,一个军队的军魂,就像红军的共产党那样,他们相信项羽,只要项羽在他们就能以一当十,战无不胜,攻无不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军队的信仰的,一个军魂的,放眼中国上下五千年,恐怕也就只有项羽一人,而白起以多打少,也从来没有替自己的后勤烦恼过,因为秦王会在大军出征之前把一切都准备好,让白起打的得心应手,白起只是将领,只需要考虑打仗的事情就可以了,项羽不同,他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要考虑很多事情,例如战争的得失问题,与他国的领土问题,政治外交问题,战争之前的动员准备,粮草供应等等,这些都是项羽要考虑得到,白起则不同,他只负责练兵打仗。
综上所述,如果项羽专门做一个将领,那么我相信他的战绩会比白起来得更辉煌,“战神”的这个称号恐怕也将会是只属于项羽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