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普及吧 关注:7,023贴子:40,159

中医所说的气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所说的“气"是什么?
中医所以让人们感到神秘,主要是由于他不象现代医学一样,容易摸得着,看的见,而是总在谈论气,比如肾气,肝气,肺气,气机,气化,气滞,阴气,阳气,气盛,气衰,气虚,,,,,,在中医的论述中关于气的词语,层出不穷,不胜枚举,而气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似乎有,又似乎没有,所以让人们不容易弄明白,让人头大。
所以有必要对中医之气,来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但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请谅解,指正,不胜感激!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5-07 10:19回复
    中医所说的“气"应有两种属性。其一,是物质属性。也就是说,中医所说的气,并不是虚无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是存在于各种脏腑中,充溢于周身各个部位的精微物质,比如说肾气,那就是肾脏中的精华,是客观存在的,肾气盛,就说明肾中的精华物质多,肾气虚,就说明肾中的精华物质少,其它脏腑情况,也可以同理而论之。
    气的第二种属性,是功能状态属性。也就是说是描述个体的整体状态,或某一个脏腑的状态,也反映了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状态,同时也包括了信息流和物质流的沟通。这种属性是最复杂,也最有必要深入探讨的。在人体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流和物质流的畅通无阻,这样人体的气血可以正常的输布到真正所需要的地方,否则在输布途径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比如痰,瘀,郁结之气,都会对气血正常输布造成影响,从而使得真正需要的地方得不到供应,而不需要的地方会留滞,从而引起人体的种种不适。
    中医所做的针灸,并没有额外给机体做什么补充,只是调整了人体中信息流或物质流,从而影响了气血的输布,使得气由紊乱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化,从而使人体的不适得缓解。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08 08:2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5-08 22:30
      回复


        IP属地:湖北5楼2018-05-29 15:13
        回复
          降气即清热
          人身以阴阳两称为平,偏胜则病,此大较也。苟不知摄养,纵恣情欲,亏损真阴,阳无所附,因而发越上升,此火空则发之义,是周身之气,并于阳也。并于阳则阳盛,故上焦热而咳嗽生痰,迫血妄行而为吐衄,为烦躁,为头痛,为不得眠,为胸前骨痛,为口干舌苦,此其候也。阳愈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为五心烦热,为潮热骨蒸,为遗精,为骨乏无力,为小水短赤,丹田不暖,则饮食不化,为泻泄,为卒僵仆,此其候也。治之之要,当急降气,当益阴精,气降即阳交于阴,是火下降也。精血生即肾阴复,是水上升也。此即济之象,为坎离交也。坎离交,即是小周天,至此则阴阳二气复得其平矣,病何自而生哉?
          一一《神农本草经疏》
          注:原标题:《论上盛下虚本于肾水真阴不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5-30 09:09
          回复
            老师!我今年32岁,帮我看看,然后怎么调理?告诉我好吗?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6-06 18:10
            收起回复
              顶!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6-06 18:10
              回复
                肌肉蠕动
                论曰肌肉 蠕动,命曰微风。盖邪搏分肉,卫气不通,阳气内鼓,故肌肉 蠕动。
                一一《圣济总录》
                注:故而肌肉蠕动,并不是皮肉里面生虫子了,而是由于阳气郁闭不畅,郁而化火,火盛生风所导致的。
                因此治疗这种问题,宜舒展气机,清肝火,火袪而风息,肌肉蠕动自然停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6-08 08:28
                回复
                  血为有形之质,为阴,但也分阴阳。血中白细胞少,为阴中之阳虚,血中血小板低,是阴中之阴虚。且阴虚生内热,阴虚火旺,不宜苍术等辛温燥然之品。
                  湿分寒湿与湿热,津亏湿热之质,服用苍术等辛温燥然之品,定然如火上浇油,抱薪救火,加重病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6-08 15:11
                  回复
                    这个问题治疗起来是困难的。可以称之为梅核气,即总感觉咽喉部有东西,但吞不下又吐不出来,做咽喉镜等检查,并不能发现有较为突出的异常情况,只是有充血等问题,是功能性障碍,无实质性的问题。
                    中医认为是气痰或郁痰。是由于肝气不舒,气郁化火,郁热引动湿浊上逆,而导致肝肺之气逆乱,而发于咽喉部,成为梅核气。
                    治疗原则应该是:甘寒养阴以柔肝,清化郁热,舒展气机,气机畅,郁热消,梅核气不治而自消。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6-12 07:57
                    回复
                      气有余便是火。气焉能有余?惟是少一分之阴,便多一分之气,此一分之气无所归宿而为火矣。
                      一一《医经秘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6-14 10:06
                      回复
                        盖上升皆火之变现,人身之火惟欲其降,升则为病,即所谓诸呕吐酸,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者也。尤在泾曰:“阳经之寒变为热,则归于气;阴经之寒变为热,则归于血。阳经之热或有归于血者,惟阴经之热,则必不归于气”。------《本经疏证》。
                        解释一下吧。
                        朱丹溪说:气有余就是火。若阴阳平衡,脏腑和谐,气血和畅,则人身之气,调达舒畅;反之,阴阳失和,脏腑不调,气血不调,则少火就变成了壮火。气有余,实质上是气郁不舒,而导致气郁化火。火性炎上,所以人身之火,只有降下来才是大吉之兆,升逆无制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故而《内经》:诸呕吐酸,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者也。
                        而热可以分为血分之热和气分之热。一般说来,来源于阳经的热,属于气分之热;来源于阴经之热,属于血分之热。当然阳经之热,或有可能内陷于血分,而为血热;但是来源于阴经之热,一定不会直接变成气分之热。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6-16 08:03
                        回复
                          凡治火之法,有曰升阳散火者,有曰滋阴降火者,而或升或降,不可混用。夫火之为用,有发于阴者,火自内生,为五内之火,宜清宜降也;有发于阳者,火自外致,为风热之火,宜散宜升也。
                          一一《罗氏会约医镜》
                          注:1,上火了,这是国人经常说起的事。
                          2,人身之火,源于两肾之间,命门之中的一点原阳,属三焦之气,游行四肢百骸,此火宜温养,生命赖之以存在。
                          3,气郁化火,火盛生风,肝风盛行,摧残生命。
                          4,气机郁结于何脏腑,即为何脏腑之火,故而有肝火,胃火,肺火,大肠火,小肠火,,,,,,
                          5,火可以由外感而生,也可以由内而生。外感者,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而使得人体不适,邪自外而致,故而宜驱之于外,宜升宜散,或辛温散寒解表,或辛凉驱风散热。
                          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暴饮暴食,或连续熬夜或连续打游戏等由于妄动不宁,五志过极,火自内生,为五内之火,宜清宜降,使心下交于肾,心肾相交,复归于平。
                          故而外感,内生之火,产生的途径不同,则治疗的原则也不可以混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6-19 10:28
                          回复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 两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
                            气对血的作用,
                            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
                            气能摄血:气能摄血即气对血的统摄作用。
                            血对气的作用,
                            血能生气:气存血中,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
                            血能载气: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
                            气与血的关系可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若血气不和,则百病丛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6-30 07:28
                            回复
                              二、气与精的关系
                              精依气生,气化为精。精之生成源于气,精之生理功能赖于气之推动和激发。
                              精藏于肾,肾精充盛,不断地供给五脏六腑,以促进脏腑的生理活动。精盈则气盛,精少则气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7-02 07: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