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然山人吧 关注:495贴子:27,521

雪山飞龙留言集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雪山飞龙宗金刚弟子文熙按:如同《真如明月图》题画诗中指出的“当年得密在灵山,佛祖赐密降大千。”,雪山一脉是佛祖心传法脉,是真如法脉。雪山飞龙派金刚弟子应该按照传宗进行修持,直到即身成就。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05 18:18回复
    当年佛祖拈花,迦叶会心一笑,达摩祖师创禅宗直指人心,面壁图破壁,密宗指出要如实知自心。其实都是阐明了密在人心不在外的道理。“唯识无境”,是心是佛,心与万物虚而通。万千法门其实只有心上求法是真修。修为至为简易,心清即禅,可入真空妙有的先天法境之中。否则,用心搜求于外在事物,终不可得真如妙有的先天动力。大道至为简易,放下即是,当身即是。俗人不悟,是因为心地不真实,化简为繁的原因,心不能静定,则入后天俗尘,去道远矣!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4-05 18:19
    回复
      心迷,所以闻法不喜;心轻,所以盗法不耻;心狂,所以违背经论、毁佛谤祖。此所谓末法众生之迷惘心地是也。因此才说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无上密法,贤良忠信者可以受持。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4-05 18:19
      回复
        《太玄阐秘》中言:“凡宇宙之人,八纮之广,莫非朱明纯阳之气充塞期间,故物之滋生蕃育者皆饱其德而满其意。”又言:“神者,阳之灵也,鬼者,阴之灵也。”阳气亲天,阴气亲地,此阴阳之理也。因此,宇宙万物不出阴阳之理,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得神者昌明为神圣,失神者败亡成鬼灵。因此,才有佛即大觉金仙之说,阳神显化共古今,佛有无量寿,佛祖又称大日如来。古今往来者,莫逃乎一炁之运化,修真成圣者,皆是道德圆满矣。道在人心,德周普化,道德者天地自然之道是也。法天则地,恭敬先师法祖,方能仰仗圣真之愿力接引,超凡脱俗,历尽修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4-05 18:20
        回复
          文中指出:‘所余精气,结为舍利’。(《唱道真言》・卷二)但这种晶体能否检验修炼人的成就呢?(中略)举个例子,鸡蛋孵化小鸡,如果没有孵化成功,小鸡死在蛋壳里,打开蛋壳,会有小鸡的形象。可是孵出小鸡的蛋壳里面没有鸡的形象,所以真正的羽化飞升应该是不留痕迹。(后略)”
          从中可以看到,世人认为的有舍利结晶体才是修为高超的表现。其实这就像小鸡在孵化过程中死在了蛋壳里面,真正的修为家,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精气神在神化之后,都成为了超越茫茫宇宙的真实动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4-05 18:21
          回复
            《太乙金编》中指出:“密宗还涉及到曼陀罗,曼陀罗直译是指佛的世界,即佛家修为的理想境界,传统术语叫做摩尼真境、摩天真境。”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4-05 18:21
            回复
              文中指出:
              从上述不动明王法的修持来看,雪山飞龙派不同于其他流派的密法,在其中融入了武学的学识,具备了完臻的次第。
              而关于密宗灌顶,李兆生先生指出:“在雪山密宗的灌顶一共是九顶,分九个次第。比较高深的有真如顶、智慧顶、转轮顶、摩尼顶,这也是九脉合真封真文化[20]中的内容。和今天社会上讲的藏密、密宗、日本的东密、台密都不一样,比如智慧灌顶、大圆满灌顶,从字面来看,都是很初级的词,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文化,专业的术语。”
              可见密宗在中国会昌法难以后,也并非是停滞不前,而是取得了超越性的发展。就好比从最初的穿草鞋的阶段,逐渐进化到了穿皮鞋的层次。有了皮鞋,也就不再需要穿草鞋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4-05 18:22
              回复
                文中指出:
                同时,严耀中在《汉传密教》一书中,关于明清密教的传播,该书继续指出:“明清的密教是处于五代二宋密教发展高潮与元代藏密广泛流播中土之后,故有着继续的势头是理所当然的。汉传密教在明清的存在,除了继续表现在与佛教其他诸宗的结合,与民间信仰民间风俗的结合,乃至对文学艺术的渗透等方面外,仍有着行迹突出的密僧与信徒和密法仪轨的实行场面,(中略)宋元之后,密教并未见衰。明初,‘今之学佛者曰禅曰讲曰瑜伽’。是则天下佛教,密教居其三分之一,势力不可谓不盛。此见于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诏书,当然不会错。”
                可见虽然经历了会昌法难的打击,但是密宗教法在中国始终未曾衰微,反而有了新的发展。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4-05 18:23
                回复
                  文中指出:关于这一点严耀中继续指出:“一般佛教史家认为,汉传密教之高潮在于唐代所谓‘开元三大士’来华至‘会昌灭法’期间,其后衰落。然考诸实际情况,宋代密教在经典之翻译,皇室之尊崇,民间之普及等方面,与唐代相比,可以说各有千秋,仅在传日传韩的‘国际影响’上逊色之。”
                  可见密宗教法在中国并未如同世人认为的那样已经失传了,反而是取得了更高的进化。一些注重文献考究的学者,由于是密宗外部人,因此武断地认为密宗在中国受到了彻底破坏,这样的看法无疑是浅陋的,中国人比谁都热爱真如智慧,又怎么可能放弃对密法的执着追求呢?因此,密宗不但一直在华夏大地上流传,而且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发展。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4-05 18:23
                  回复
                    大兴善寺匾额上题字:上边为“真空妙有”,下面是“般若法门”,意思是说:般若法门(也就是真如智慧的法门)就是真空妙有(也就是太乙显真)的状态,也就是《心经》中指出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换句话说:真如智慧就是要达到太乙显真的大道生化规律才能显露出来。反过来说,只有进入到了真空妙有的法界,才算是真正地进入到了《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所指出的般若法门,否则都还是没有迈进佛门的门外汉。如果大家看一下社会上的泛传学识,还有一些法师的讲法,就会发现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什么才是“般若法门”,什么才是“真空妙有”,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五祖传六祖那样的宗传。所以,真正的佛家的如意智慧,是至为宝贵的,并非是人人都能觉悟得到的。没有得到宗传的人们只能是流为叶公好龙的稚拙之态,可惜叶公并非喜好的是真龙,一旦真龙现前,他们反而惊慌失措,转身离去。所以,
                    真如难再得,宗传不可求。
                    般若人难悟,泛传徒饶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4-06 07:06
                    回复
                      雪影舞缤纷,花开一树新。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4-06 10:58
                      回复
                        李真阳先生《观自在》图中诗画曰:“长做此是念,久照明月地,如来是本心,能持佛如意,渺渺真如身,念同悟正觉,大千自众来,超越清静趣。”就是揭示了《心经》的真谛。如此修持:“惟是念,久照心,观本心,见如来,佛如意,真如身,悟正觉,清静趣。”指出了《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般若法门的根本教化。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4-06 11:15
                        回复
                          李真阳先生《观自在》图中诗画曰:“长做此是念,久照明月地,如来是本心,能持佛如意,渺渺真如身,念同悟正觉,大千自众来,超越清静趣。”就是揭示了《心经》的真谛。如此修持:“惟是念,久照心,观本心,见如来,佛如意,真如身,悟正觉,清静趣。”指出了《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般若法门的根本教化。如果细心体会,就会发现,即使是祖师禅中禅师们的语句,也很难觅得如此精妙的觉真诗句。所以,宗风的内容与泛传的内容高下立判。只是俗世中人难有如此高雅的心地,不得同化而入也。只有心地真实的人们,才能获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震撼,逐步通过接受宗风的育化,从而进入到真如智慧的先天法境。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4-06 11:24
                          回复
                            李真阳先生《观自在》图题画诗中有:“大千自众来,超越清静趣”的句子,就是说大千本身就是由人的意识构成的,离开了人的意识,也就没有大千世界的存在了。所以佛教的根本认识是“唯识无境”,而如何才能认识到这一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呢?就是要通过《心经》中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就是说要通过净化自己的禅定的观照功夫,来达到“照见五蕴皆空”的“清静趣”。这也是老子《清静经》指出的:心地清净才是道德,才能进入到老子“三清”的境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4-06 11:35
                            回复
                              请问师傅雪山飞龙密该去哪里求法


                              IP属地:云南15楼2024-04-14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