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吧 关注:398,081贴子:43,488,920

<音乐的故事(续集的续集)---记霹雳经典配乐> (带文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第一次看霹雳到今天,已经快二十年了。
一转身,霹雳居然陪着我经历了那么长久的人生。在这段人生里,我几乎每天都会听听霹雳的音乐,看看霹雳里的故事,在霹雳的剧集里望着那些人物身后更远处的背景。仿佛在那些梅花和海山之后,有一个温暖的江湖,那里有段温暖的人生。
霹雳让我更深的了解音乐、了解文化、了解审美, 虽然她从戏剧变成了动漫,但是她开启了我走进古人真正天地的大门。 所以有了《音乐的故事》,《续集》和《续集的续集》。
人,长得越大,经历的挫折就一定比温暖多。但,挫折是外来的,而温暖是自发的。每当我遇到更多更大的挫折时,我就会重审内心,用那些小小的火焰,再次点燃自己对生活的热情。渐渐的,那些小小的火焰,可以持续燃烧,不再熄灭。
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够比岁月更加快速的抚平伤口,带来希望。那一定是音乐。
所以,才有了《续集的续集》, 为了那些火焰。


IP属地:北京1楼2018-03-22 10:07回复
    1 云山留禅-----一页书
    我是被这首曲子拽回来的。 所以我把她放在第一首来写,为表感激。
    我喜欢看文字,古人的文字、圣人的文字、科学家的文字。。。从那些形形色色的文字里,去寻找最初的天地,去寻找自己的开始。我还会看一种文字,就是,重病患者的文字。看他们描述人生中最大的灾难来临前的先兆,看他们如何一步步在肉体和精神上对抗这些根本无法对抗的灾难和痛苦。有的人暂时成功了,而有的人。。。即将或已经永远失去对抗或和解的机会。在这些灰暗、沉重、悲戚而又祈求奇迹与希望的文字里。。。我寻找结束。
    这些文字,让我忘记了希望,忘记了朝阳,它们让人绝望。于是,我开始重新听霹雳的音乐,我知道这音乐一定可以拉着我的头发,将我拔出灰暗的深渊,让这个被绝望的文字打湿的我,重见天日。
    当我看到被龙宿喂肿的剑子悠哉地跑到云渡山与一页书会面,当我听到随着闲庭信步一样祥和的乐音中,书书开怀的一笑。我知道,久违的阳光,不请自来。
    读那些沉重的文字越久,我越是明白,没有什么,比生的希望更充满希望,更让人振奋。在这个春分已过,即将生机盎然的春日里,没有不绿的叶,没有不开的花。就让一切都归于生,属于生,从于生。
    于是,我在这些文字里,陪那些坚强又脆弱的人们一起“死‘。 不知生,焉知死。然而不死过一次,又如何更加明白生的可贵。将自己置之死地中,去寻找生,寻找那种不顾一切想要见到春天的生。
    这首曲子 ,放佛十二时景象幻在胸中,高怀独步,皎皎然俯仰有情。这个乐曲中的人物,不仅独步在旷古的天地中,也独步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
    在这个我等待了那样久,终于辗转来到的春日里,生的希望就该和挡不住的春日一起。。。所向披靡。


    IP属地:北京16楼2018-03-23 19:21
    收起回复
      下面写剑子的新武戏曲 《天下无双》
      写之前先普及以下深奥的道教知识,不然可能看不明白我在写什么(不看上千卷道经的人是看不到这些知识的) :
      木 = 龙 = 性 = 柔 = 元神
      金 = 虎 = 情 = 刚 = 元精


      IP属地:北京21楼2018-03-25 09:18
      收起回复
        2 天下无双 --- 剑子仙迹新武戏曲
        我没有看剧,只是在优酷上搜搜剑子的片段。听到国语版的剑子嗓音尖利歇斯底里地喊着“为恨吾峰偿命来!” 。。。我直接魂神出窍。不得已又搜了黄大的原版配音,听到剑子愤而不恨,急而不躁的圆润高亢的嗓音后,我又魂神归位了。
        我想,不能责怪这些年轻的配音,他们很努力。可是,他们配的是仙侠剧,不是我心中的布袋戏。他们只是配音,不是知音。他们没有在上千集的时光里,和这些木刻的人物一起生,一起死过,没和他们一起痛过、笑过、挣扎过、失落过,又开怀过。更何况是陪着他们生而又死,死而复生,虽生犹死,又虽死犹生过。
        可是黄大不同。黄大用几十年的慢慢时光,陪着这些人物从一块朽木被千刀万剐后,雕刻成一个眉目清晰的人形。在剧集里,黄大用自己或高亢,或低沉,或压抑,或兴奋的声音陪着这一个个人物或雀跃,或悲伤,或遗憾,或珍惜过。在我心里,只有黄大才能配出这些人物与生俱来的特色,因为黄大用真实的时光和这些人物一起经历过。台前的人哭着笑着,台后配音的人就在那里哀着痛着。这种共同经历,让黄大从心里懂得他们,懂得他们在那个江湖里的喜与泪,悲与苦。黄大与这些人物,就是另一种“音声相解” 。只有真正的知音,才能做到。我还是喜欢黄大的配音,就算有时候不看字幕会听不懂,也能闭上眼睛,从语调和音声中读出那些人物的悲欢离合。黄大,以另一种方式,成为这个叫霹雳的江湖里,行走的人们的知音。这个知音一作。。。。。。就是一生。
        新剧中的剑子,比以前有更多的内心独白。他比以前喜欢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说给古尘听,说给豁然之境听,也隔着云烟,说给某个尚在远方的紫色知己听。这样的剑子,让人更容易贴近他的内心。贴身的知己----古尘,被斩断之后附在了古剑尊始上。从此,一人一剑,又可以形神合一,护道降魔。
        剑者,护身之物,乃作佛成仙之慧器,为圣为贤之把柄,即所谓还丹也。非还丹之外别有一剑。所谓还丹者,即还本来良知良能、刚柔合一之真灵,铸剑即铸此良知良能、刚柔合一之慧器。以体言则为丹,以用言则为剑,其实剑也丹也总是一个,无有两件。修真之道,铸剑为先,取刚柔中正之气,用水火煅炼成宝,名曰慧剑,佩带身傍,随心使用,万里诛妖一电光耳。修道者须要知的刚柔俱要归于中正,方能点化后天之阴。若宜刚而或柔,宜柔而或刚,或刚而过躁,或柔而太懦,不中不正,便是铸剑剑不成。古尘,属金,金为刚。 剑子,属道,道盛于东方,东方属木,木性柔。古尘与剑子,一金一木,一刚一柔,金木相并,刚柔相济。古尘,知道剑子降魔卫道的决心,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剑子一起炼消阴滓,共同进步,古尘就是剑子心心相印的知己。
        如果有一种乐器,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克己的兵刃相交,那就是------镲。 我还没有写过这个乐器,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其实剑子的武戏曲里,霹雳一直在用这种乐器来做短兵相接,火花迸溅的背景声,从《古尘现世》到《天下无双》 。 乐器,就是音乐里的兵器。兵器,就是战场上的乐器。 乐器,兵器,他们都可以在碰撞时发出音声。 兵器,即是阳刚而肃杀时的乐器。 乐器,即是温和而内敛时的兵器。若乐器与兵器有神,他们一定也是另一种音声相解的知己,或许也能坐在一起泡一壶茶,看着远山,说说各自对音律的见解,在音律中相知相惜。
        这首曲子,以两镲交错相擦而划出开天一声。整首音乐的背景,都是两镲的交击声,像猛烈而阳刚的短兵相交,又像雷霆万钧的剑拔弩张,迸裂的火花中是铿锵的碰撞。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满天炙热的火花中打破了金属兵器的阳刚,一下子进入明亮的道体。笛声从绵长转为短促,每一个音符都吹得气凝神足,放佛道者胸有成竹的春风得意。琵琶紧凑的弹拨,放佛草木皆兵又张弛有度。激烈一战之后,笛声与金属的撞击声一起,消失在云霄,直到天清地明。
        对我来讲,这世上的万事万物,都能发出音声。有声时,我听它们的悲喜。无声时,我听它们的沉静。万物自有神,我以音声解其神。在音声相解的过程中,去读懂这个世界。
        愿做你一生的知己。


        IP属地:北京22楼2018-03-25 10:39
        收起回复
          3 客留欉中闻花香 ---- 情海过客组曲之一
          http://www.xiami.com/song/1769785205
          情到情无天已老,海至海枯地亦荒;过往人间笑人生,客留欉中闻花香。
          这是情海过客的诗号,每句诗号就是一首曲子,一共四首。这四首曲子都是相同的曲调,只不过是节奏快慢、清扬沉缓的变化而已。我选的这一首,是组曲中的慢拍,这首曲子不像其他三首曲子一样,在昂扬的曲调中会吞掉一些本来完整的音符。所以,这一首听起来完整而沉静。
          情海过客的“情海”太过深重,他在不知情的时候与灭门仇人结拜,又不自禁爱上仇人的情人。他这一生啊,在逝去的亲情, 虚伪的友情,和求而不得的爱情里跌宕起伏着。这些彷佛人世最重要的”情“,像汇集在一起的巨浪,一瞬间汹涌而来,誓要将他灭顶。最终, 他倾尽一切,也没有得到亲“情“的温暖,没有得到真心的友“情“,更没有得到真挚的爱“情“。。。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过客,在这些不得已的”情“中身不由己的飘荡着,不能自救,至死方休。
          单簧管带着半点忧伤,娓娓道来。小提琴悠扬的合奏,是人世中孤注一掷的情有独钟,带着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低音的大提琴合奏,是亲人长辈们来自天上的叮咛与关怀。短暂的琵琶声,是一瞬即逝的友情。 当所有这些尘世的感情融合到一起,那当初似要毫不留情将我们吞噬的巨大波澜,在漫长的时间过后,反而幻化成明亮的月光下,宁静而温和的潮汐。时一过,境就迁。留下的,还是我们当初那颗最真的心。能将波澜转化为潮汐的力量,就是我们头顶的明月。只不过我们太过专注于尘世情海里的百般滋味,而忘了头顶这颗不变的真心。
          时光教会我们,没有一颗真心抵挡不了的波澜。


          IP属地:北京25楼2018-03-27 10:19
          收起回复
            说说霹雳的配音
            不影响乐评,我单独写写配音的个人见解。
            国语或者黄大的配音,只要配的相得益彰,我都喜欢。我对音律,是有喜好的。
            我们每天,会听到很多声音,尤其是人声。在家和家人聊天,听家人的声音,一出门坐车,就听到报站的声音。车上,听陌生人的声音。到了机场或者火车站,听航班动态的声音。 看牙医,听医生的声音。旅行的时候,进入一些景点,听景点语音介绍的声音。那么多的声音,我们一定有自己的喜好。
            在德国,听火车报站的声音,这些报站声都是真实的人生录制的,这声音很简单”下一站。。。“ 。可是这个男声沉稳、磁性、不急不躁,甚至非常温和有礼。去北欧的时候,坐船穿越冰河,有语音来解释四周的景点。一般是英语、日语的介绍比较多,我第一次听日语的语音, 这个男声温和而有力,语调中表达出恳切和欣悦。 这些声音,一听就能让人心静下来。
            可,也有很多声音真的不想多听。 北京的公交系统使用的语音报站,女声简直就是城乡结合部的口齿,音调没有抑扬顿挫,只有平铺直叙。让我总有立刻下车的企图。更别提,车上大妈们尖酸单调的聊天声,小孩子尖利哭嚷的叫喊声,声声入耳。一国,一城,一车,一站,对我来讲,从声音就能听出它的内涵与素质。
            万物都能发出声音,人声是活的声音。声音,都属于音律的范畴。我们的古人,对于声音早就定出了审美标准。是的,声音也能传达出美意。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五音中,没有现代的4和7。 4, 转折的太钝。7, 音高而尖利。
            古人对于能发出音声的乐器都有审美标准,他们选择古琴的琴音陪伴自己。 古琴,金属的弦与木质的琴身结合。银色浑厚而苍劲,音调绵长而悠远。这就是古人对音律的审美。 他们绝不会选择尖利急躁的声音为伴,更不会选择单薄仓促的韵律为友。反而是人与琴一起,随着时光的流逝,一起超越生物的属性,在时光中升华为有着满满体悟与沉静的音律。
            这就是我喜欢黄大配音的原因吧。 越到中老年,黄大的声音越浑厚而苍劲,张驰有力,不急不躁。 除了先天条件,岁月对黄大声线的打磨,才是重要的因素。没有岁月,一个人就无法完成从急躁单薄的青年,到磁性浑厚的中老年的变声期。 更何况,黄大陪伴着上千集的剧集走向和人物更迭。再加上岁月给黄大在心性和人生经历上的体悟。 这些都能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语和声调、音色上。
            可以说,最终成全一个配音的,除了先天嗓音的条件外,还有慢慢的时光。


            IP属地:北京27楼2018-03-27 12:43
            收起回复
              4 侠儒无踪----角色曲
              黄建奏,他谱的曲子,我基本都喜欢。这可能是我喜欢他的作曲方式,他谱的曲子全部都是相隔不大的音符之间的规律变换。那种前后音符跳跃太大太多的作曲方式,落差较大,容易产生有曲艺而无曲意的感受。这首侠儒无踪就是前后音符相隔1.5度,非常规律的谱曲方式。
              曲子以简谱1234567中的4开头,前后两音基本间隔1.5度,最终回到4这个音。我国古代将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角音东方属春,徵音南方属夏,商音西方属秋,羽音北方属冬,宫音中央属季夏。有人说7音阶里的4是变徵得来,我却觉得4是从角音升变而得。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音感。 这首侠儒无踪,曲调亲切爽朗,和他的人一样,有春风的暖意。 此曲有“木”之伸展生长的特性,彷佛听着听着,胸中块垒自消,肝中郁结得舒。
              这是一首古筝与箫的合奏曲。古筝本就有高山流水,春意盎然之感,曲中的每个乐音又仿佛是山间竹林跳跃的泉声,带着角音“跃”的勃勃生机。古书中说:仲春之月,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在这个渐渐转暖的仲春之月,花开而盛,气清而新,树发而柔,万物俱荣,天地俱清。所以我说,4是角音升变而来。如果角音是春回之音,那升角之音就是春浓之音,在这个音里,有盎然的生机和丰沛的生命。
              古人说“春意”,其实他们在说“春音”。你看“意”这个字,明明就是“心”中之“音”。音,就是“心”内之“意”。春对应角,春音对应角音。对古人来讲,音就是意,意就是音,所以古人把五音对应季节,对应时令。因为这一切对应中,都有古人感天地之阳气而得的“意”,再以“意”立“志”,以“志”督“行”,以“行”。。。。。。助万物万民。
              古人,与万物一起经历严寒,再与万物一起等待春天,他们从这些与天地万物的共同经历里,与万物相惜,与万物俱荣。他们与万物难分难舍,不离不弃,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春,是古代君子们立“志”的时节。立一个胸怀天地的志,立一个惺惜万物的志,在这个高远的志向中包含着古人与天地之道合而为一的淳美品德。


              IP属地:北京40楼2018-03-31 12:09
              收起回复
                之前发的被吞了。。。重发
                下一首 写 侠儒无踪
                为了让看的人能明白我在写什么,我先上一段自己手机键盘弹得曲子 。。。弹得不好 ( 在优酷里搜《岁月灯 侠儒无踪》就行了)
                再科普以下知识,这样能让看的人更好的理解古人对音律的理解:
                宫 = 土 = 仲 = 君 = 含 = 信 = 中
                商 = 金 = 秋 = 臣 = 张 = 义 = 西
                角 = 木 = 春 = 民 = 跃 = 仁 = 东
                徵 = 火 = 夏 = 物 = 止 = 礼 = 南
                羽 = 水 = 冬 = 事 = 舒 = 智 = 北
                以上是五行、五音、五季、五动、五常、五方的对应关系 ,中国古人都是圣人 ,他们不是以音悦耳,而是以音观天地宇宙 ,音只是我们的古人解天地宇宙万物之神的 一个小小的工具而已 。
                如果我们只局限于对音乐曲调的好恶,那就没有真正认识到古人参天地的智慧,没有从他们身上学到生于天地, 属于一个解天地之意,与天地合一的三才中的人的宽广格局。


                IP属地:北京41楼2018-03-31 12:14
                收起回复
                  5 伏羲神天响 ---- 御清绝武戏曲
                  我非常喜欢这首铿锵的弦乐,这一曲里有外刚内柔,顺死逆生的念头。
                  御清绝这一生仿佛挣脱桎梏,其实深陷泥潭。他活在自己所铸的套子里,他给自己的爱人定型,他的爱人要像梅花一般清绝,岂知海棠中亦有君子;他给自己的琴音定性,他的琴道要像神响一般高寡,岂懂凡情中亦有龙窟。他教琴箕以琴道,却不能以琴道自救。他的琴音太过清冷,寡淡得近乎绝情。他在这近乎绝情的清冷中,失去了手指,失去了爱人,也失去了自己。虽然,编剧最后给了他一个琴中得道的归宿,但这和我心中的道。。。。。。相去甚远。
                  什么是“道”呢?人生本来良知之健德,秉之于天,即天也;本来良能之顺德,受之于地,即地也;本来虚灵不昧之神为灵性,乃地之气所化,即火也;本来纯粹不杂之精为真情,乃天一之气所化,即水也。人能健顺如一,则身中天地相合,如甘露洒心,而烦恼顿脱。良知良能,一灵真性,悬于虚空之中,寂然不动,常应常静,万物难屈。总是一个浩然正气,至善无恶,秉彝良知良能之“天真”。
                  你看那琴弦又刚又“直”,不直不足以承力弹奏,古人却将琴弦弹奏出的乐音命名为“曲”。弦,刚贞正直;曲,宛转柔密。古人能够直中见曲,曲中参直,刚中透柔,柔里见刚,最终刚柔相济,曲直合意。琴,确实承载着古人参透天地,与天地动静同一的“道”。此“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真情而无情,无凡尘之厚己私情;真性而无性,无俗世之虚妄假性。。。。。。此“道”,名为“真情真性”。
                  此曲尽显炯炯不昧之良知良能,炼五行之气,服七耀之光。弦音铿锵,霹雳声声,阳光出窟,金蝉脱壳,脱胎换骨,位号真人。曲直而能应物,潜跃无不随心。信步走去,头头是“”道“”。
                  最终一响,金钟法鼓,惊醒一切。。。。。。长空清回原无染,云去云来只自忙。


                  IP属地:北京44楼2018-03-31 16:53
                  收起回复
                    6 离情 ---- 缯后别子
                    这是霹雳少有的母子离别曲,也是霹雳中的一种独一无二。
                    我曾经在续集里为缯后写过一曲,但这还不够。因为缯后才是那朵真正的高山杜鹃,命运没有放过这个柔弱的女子,却让她为母则刚。霹雳里有很多为子女牺牲的善良母亲,那么今天就为这些母亲写上一曲。因为,亲恩深重,虽死难报。
                    很多人说《地藏经》是孝经,里面很大篇幅在讲地藏菩萨前世中如何救母。他们没有仔细地,一字一句地去看佛经。地藏经第一章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佛在忉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说法,这才是这整部经的缘起。佛在世时的母亲生下他就离开了人世,乔达摩悉达多是由养母摩诃波阇波提养大。但是,乔达摩为报母恩,时常往忉利天为生母说法。这部《地藏经》,就是从佛报母恩作为缘起,扩展到菩萨报母恩的双重演绎。
                    或许这个世界上,不是每对父母都是伟人圣人,但我们却是托父母之身,再世为人,得见日月的。很多人觉得生而为人是件简单的事,这是不对的。这世上存在很多种类的众生,却只有人与日月相媲统称三才,也只有人才算真正见过日月之光,其他无数众生无身无眼无珠,他们根本见不到日月之光。而日与月合并,才是“明”字。也就是说,无数众生,根本还在“闇”处,见不得光,他们唯一有可能见到的光-------是佛光。“再世为人”这四个字,是千回百转,千劫万险,才能得到的一个机缘。这就是为什么父母恩深,更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的原因。此身一失,不知道又要在不见天日的闇处徘徊多少时光,才能得到下一次重见日月的机会。
                    父母有十种深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决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饥馑劫,为于爹娘,尽其己身,脔割碎坏,犹如微尘,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手执利刀,剜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辞痛苦,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百千刀戟,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吞热铁丸,经百千劫,遍身焦烂,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道教中说“顺而生人,逆而生仙”。 顺,则子隐母胎,母生子。。。。逆,则母隐子胎,子生母也。这是道教圣人的报恩。他们以这样相生的方式报恩,报今生父母的恩,报多生父母的恩。。。到最后,无始劫来,众生皆曾为我父母,所以,他们报众生恩。所谓渡众生,就是报众生恩,报的是养育深恩。圣人以孝为德先,推己及人,则众生在无始劫中都曾为我父母,不忍杀生,所杀众生或为前世父母。这就是圣人的报恩方式,他们在这样的方式中,慢慢再无我执。没有“我的”父母,因为众生皆曾是父母,也就没有“我”。
                    为了让灵儿挣脱帝王家的桎梏,缯后在这一曲里将骨肉托付给素素,这是一首撕心裂肺,离别的曲子。睡梦中的灵儿,不知道即将与生母永远分离。每一声提琴的弦音,都是缯后的血泪所凝。无数离别的弦音,像大海的波澜,以不可阻挡之势翻涌而来,渐渐隔开最亲的人。。。。。。不能隔开的,是那份隔海相望,春蚕到死的亲情。
                    我们每一个人,托父母之形而全生于世,得日月照身,得天地哺育。我们无时无刻,不与父母同心,不与日月天地同体。若有守护,不仅父母当守,日月亦当守,天地悉当守。以身相守,以心相守,就是我的报恩方式。


                    IP属地:北京46楼2018-04-01 17:55
                    收起回复
                      今天清明节,写一首佛教配乐。


                      IP属地:北京50楼2018-04-05 18:45
                      回复
                        7 大悲愿力 ---- 圣弥陀角色曲
                        《大般若经》是佛教精神的核心。这部经,我一读就是十年。断断续续地读,在对般若的理解上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就转头去读《道藏》。心开意解之后,再回来看般若。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只为找出一个答案。古代的圣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万物的本性,我们却将他们分成不同派别。“宗教”这个词,就是对万法归“宗”的“教”导吧。
                        读佛经之前,我总是会想菩萨是什么样呢?佛经读得越多,就越明白,菩萨是无法被描述的。“住空无相无分别愿。已得诸法平等性忍。具足成就四无碍解。凡所演说辩才无尽。于五神通自在游戏。所证智断永无退失。言行威肃闻皆敬受。勇猛精进离诸懈怠。能舍亲财不顾身命。离矫离诳无染无求。契深法忍穷最极趣。得无所畏其心泰然。超众魔境出诸业障。摧灭一切烦恼怨敌。得心自在得法自在。业惑见障皆已解脱。择法辩说无不善巧。入深缘起生灭法门。离见随眠舍诸缠结。智慧通达诸圣谛理。曾无数劫发弘誓愿。容貌熙怡先言接引。远离频蹙词韵清和。处无边众威德肃然。抑扬自在都无所畏。于诸法门圣解观察。如幻如阳焰。如梦如水月。如响如空花。如像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虽皆无实而现似有。离下劣心说法无畏。善知有情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于诸有情心无罣碍。成就最上无生法忍。甚深法性能如实知。摄受无边佛国大愿。诸佛出世皆能历事。不般涅槃度无量众。善能伏灭一切有情种种见缠诸烦恼焰。须臾游戏百千等持。引发无边殊胜功德。此诸菩萨具如是等妙功德海。设经无量俱祇大劫。叹不能尽” 。。。。。。这是参加大般若法会的大菩萨法相。这些描述,是否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若有人问日光之相,我尚能回答。若有人问菩萨法相,我不能回答。
                        佛曰: 不可说。 何谓“不可说”?梦不可说。幻不可说。空不可说。响不可说。像不可说。阳炎不可说。水月不可说。空花不可说。光影不可说。为何“不可说”?我如梦如幻。众生如梦如幻。诸法如梦如幻。菩萨如梦如幻。佛道如梦如幻。涅槃亦如梦如幻。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亦说其如梦如幻。。。。。。因为如梦如幻,所以不可说。因为梦幻性空,不可得。不可得之法,如何可说?这就是为什么,我,无法描述菩萨的样子。如梦如幻之菩萨,不可被如梦如幻之我描述。
                        这首曲子,名为“大悲愿力” 。悲,非心也。是心非心,名为心。非心,无我相之心,无众生相之心,无诸法相之心,不著相之心,称为“非心”,称为“悲” 。
                        空灵之音,自无始劫叩响,带着誓渡众生的宏愿。放佛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背景的撞铃声,放佛千佛出世,金莲递开。不疾不徐的旋律,是清和法音,甘露灌顶。伐见稠林,灭烦恼火。


                        IP属地:北京51楼2018-04-05 20:02
                        收起回复
                          8 弦外之音 ---- 不了情琴曲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嵇康在《琴赋》中如此推崇七弦。他甚至认为“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
                          古琴的外形,有龙凤之象,古人之形;古琴的音声,如钟山之玉,徵正角清;古人借古琴之德,以抒内德;奏古琴之音,以明心音。德,即是音;音,即是德。弦外之音,即是“心内之德”。
                          不了情,身披东皇衣。东对应春,东皇乃是司春之神。难怪,不了情身上有一股春阳一般的真挚气息,这是属于少年人的气息。与狂刀相对时,他们从没有机会琴箫合奏过。你一曲枫桥断红,我一曲少年悠游。你一曲天涯箫声,我一曲弦外之音。两个人,在这个天高浩渺的崖顶,谁也不打扰谁,在各自的曲里默默感怀各自的遗憾,然后在对方的曲里听懂对方的遗憾。
                          千集前刚刚失去爱人的狂刀, 在癫狂中怎么也不会想到,千集后的一天,会和这样一个身上带着春日气息的少年,在琴箫的曲中,共同感怀一段相似的经历。那时的他,也正年少。
                          这首曲子开头的第一个音,就放佛是划在心上的一道折痕。之后的每一音,都是在这道难以弥平的伤痕上不断地慎重地轻点着。只有偶尔明亮的笙音,带着少年时代特有的真挚情怀,飞跃叠嶂,涉过重渊,放佛要追回那段不能忘怀的春日。
                          霹雳里有很多少年人,可我还是喜欢不了情身上那股真挚而温煦的气息,这才是少年该有的气息。腐朽、圆滑、老练、刁钻,都不属于少年。少年,就该拥有认真热烈的情怀,和不惧受伤的真心。少年,就该是真实而鲜嫩的带着阳光与微风味道的果实,而不是经久沉淀后醇厚的陈酒。因为,酒再醇,已无生机。
                          不了情,以琴音续未了之情。当所有的琴音收歇于最后一个手势,你留给挚友一个轻轻的道歉,甚至不听完他的呼唤,就转身离去。你走的那样急,只为只身追赶一个背影,再续一段情。
                          识音者希,孰能珍兮?


                          IP属地:北京52楼2018-04-06 19:50
                          收起回复
                            我以前不逛天涯的,但是回国后就会逛逛鬼话。看里面那些神仙鬼怪,和重症病人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寻找蛛丝马迹,看看与道经、与中医的描述是否有相似的地方。毕竟,人不是只活在现实世界中,当我们做梦的时候,我们到底心在何处呢? 我用现实中的人物经历,去验证经文和古文。不是我不信经文,而是我愚钝,需要看到圣人的智慧是如何分析这个天地和天地间万物的演化,再从这些演化中去回想圣人的智慧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而每一次验证,都让我不得不赞叹古人强大的智慧。
                            这几天,我看到了一个天涯的帖子,一个已经逝去的病人,生前最后一段时间里发出的帖子。他在帖子里的文字简单真实,这是个孤苦伶仃而又善良勇敢的孩子。他写的很多话,那么简单,却让人心酸又感动。在我看到帖子的时候,他早已离开了天涯,离开了人间。然而,他的文字还感动着很多人,警醒着很多人。
                            在霹雳里,也有很多这样的角色。我从这些小小的人物身上,看到过耀眼的光芒,从而让我学习他们身上那些可敬而美好的品格。学他们的勇敢,学他们的真挚,学他们的温暖,学他们的隐忍,学他们不顾一切的守护。天地随性演化,却演化出如此壮美的山河与星空。 人性,也是天地真性演化而出的。那么,人的真性也一定无比壮美与强大。
                            音乐是一种力量,可以治愈我们受伤的灵魂,就算不能治愈,也能给予鼓舞。我要为这些遭受着痛苦和磨难的,孤苦伶仃却又善良勇敢的人们写上一首。


                            IP属地:北京56楼2018-04-16 11:21
                            收起回复
                              9 天涯箫声 ---- 乱世狂刀四孔箫
                              我曾经为了能用箫吹出这首曲子,而去学箫,只学了这一首。这短短的曲子,每次吹都能耗尽我所有气,也只能吹个断断续续。付出的代价就是,才刚学会这首曲子,就开始长达半年的憋气。在这半年里,每天要喘那么多口气,而我每口气都只能吸到一半,就要吐出来。终于能明白那些溺水的人,是如何在生死中拼命挣扎着想要喘一口完整的气。挨过了夏至,挨过了冬至,终于在春分的这一天,我能长长的吸一口气,对着春日,对着繁花,对着这个明媚的,不因任何人的痛苦挣扎而改变过的人间,用力地呼吸。
                              这一刻开始,我明白了天地之气对我身体的影响,这影响如此广大,我知道我无法挣脱。夏至,是阳气到顶,阴气抬头的节气。冬至,是阴气到底,一阳复苏的节气,但阳气势微。而春分。。。。。。是三阳开泰,阴阳两气势均力敌,但阳气升发之势已不可阻挡的节气。所以,我要用半口气,挨到春分。只有借助春分时节里,天地阳气的复苏,我体内的阳气才能被扶正。这一口长长的气,是我体内的阳气随天地阳气的升腾而上升,也让我明白我身体里的阳气与天地阳气是这样密不可分。道经中说,万物出自同一祖气,此气名为“”太乙真气“”。原来,我之阳气,天地之阳气,都来自原始一气。现在你们能明白,我为什么这样喜爱春日。不仅是因为春日里,万物复苏,万花吐蕊,也更是因为在春日里,我才能感受古人所说的天地阳气对我自身的作用和帮助。
                              《乱世狂刀》,是我接触霹雳看到的第一个剧集。在这一部剧里,素素已经永远失去了挚爱,狂刀将要踏入一个注定让他得到盛名又失去一切的江湖。素素,狂刀,小钗。。。。。。这一部剧,已经注定了他们无论多少个千集后,也都无法释怀的悲伤。这部剧里,有他们的青春年少,有他们的瘦马西风,有他们的失去和成长。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在失去中获得成长。我们真正拥有的本就不多,还要不得已,一件一件地,还给天地,然后在接受失去中继续成长,成长到我们能够真正明白这些失去与获得的意义。我们最后要还给天地的,是自己。
                              早期的四孔箫,是狂刀少年时代的曲子,那一曲里有爱情的愉悦,有少年的期盼,有认真而无悔的轻愁。而这一首曲子,经过千集,仿佛经过上千个雪压船头的日子,那个坐在船头,雪满头颅的人,日复一日,就这样等待,在明了中等待,等待着没有结果的结果。仿佛凄凉,却从未失去。爱,被他压在心底;爱,从未离他而去。从少年时代开始,到今天,他都爱着。他的爱日复一日,染红了枫叶,在那个约定好枫红就能长相厮守的日子。因为有爱,他的枫叶日日如火。于是对他来说,每一天都是约定的日子,只是迟迟不见赴约的人而已。所以,他就这样无尽地等,等一个天长地久也不能赴约的人,等一个无可指望的长相厮守。。。。。。人远天涯近。
                              缘来了,我等你。缘尽了,我仍等你。


                              IP属地:北京57楼2018-04-16 15: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