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67贴子:87,746,831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俱舍论》里也讲,有些父母造了很严重的罪业,他们的子女会感受到这个报应。如果父母造业、子女受报,岂不是与佛经所讲的自作自受、不能被他人代受的说法相矛盾了吗?
《俱舍论》解释说,这些子女本身就有那种恶因的存在,当父母造了大恶业后,由于他们与子女的密切关系,就促使子女的恶因提前成熟而感受果报。
对此,古今中外有很多公案可以证明。
通常来说,想要直接证明因果的存在是很难的,因为我们的肉眼无法看见前世的因和后世的果,但是用间接的方法,如上述的例子,就完全可以证明因果的相续存在。
不要说轮回是受因果的制约,就是涅槃和解脱也被它控制。所以,如果我们想解脱,就要种解脱的因,有了因就一定有果,这就是佛教的见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2楼2018-04-01 16:45
回复
    13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3楼2018-04-01 16:45
    回复
      佛教的见解是缘起,缘起包含了许多内容,从世俗谛来讲,就是有因必有果。现今一切悲欢离合等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因,其中有一些因是我们可以看见的,
      有一些则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唯有特殊的人才可以全面知晓。
      有因必然有果,无因就不会有果。若渴求人天福报或快乐,就要去种快乐的因,快乐的因就是行善;若想避免痛苦和灾难,就不要种痛苦的因,痛苦的因就是造恶。
      凡夫由于愚痴和无明,欲求快乐果却反种痛苦因,比如时下许多人杀害各种动物,用它们的血肉和生命换取自己的延年益寿,这岂不是完全的颠倒吗?其余的事情也都是这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4楼2018-04-01 16:47
      回复
        所以,如果凡夫对因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和取舍,则所做的多半是错误的,由此而感受的,也将是他们意想不到也不愿接受的苦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5楼2018-04-01 16:48
        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6楼2018-04-01 16:48
          回复
            死亡的真相:凭什么一口咬定人死后,意识也停止了呢?
            https://tieba.baidu.com/p/5588947116
            王菲那英四大天王全部信佛,佛系歌手盘点
            http://tieba.baidu.com/p/5556280886
            目前已盘点了500多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30楼2018-04-01 20:27
            回复
              为什么有些人作恶没受报应?其实是有原因的,外星人也在谈业力
              https://tieba.baidu.com/p/5628360808


              1631楼2018-04-01 20:28
              回复
                通道县再生人专贴
                采访完通道县坪阳乡再生人小编信了
                https://tieba.baidu.com/p/5628619523


                1633楼2018-04-02 00:12
                回复
                  如幻众生皆迷茫,
                  知己错觉世少有,
                  自缚犹如蚕吐丝,
                  自解脱如蛇解结。
                  没有臆造假成分,
                  本来面貌不失真,
                  也无识境分离相,
                  便是佛陀法性身。
                  定中定外不放松,
                  磨刀需用石穿功,
                  待到习气除净时,
                  平常心中现法身。
                  无法指出幻前真,
                  也就无法确认幻,
                  故此佛与众生同,
                  轮涅无二是法身。
                  功德都被自私坏,
                  求果恒被欲霜杀,
                  成就心入魔圈套,
                  恰意之事刹那失。
                  名相泡沫骗幼稚,
                  虚构荣耀寻自缚,
                  寄希望于临终时,
                  自编谎言骗自己。
                  寻无所得享清福,
                  意守原始平常心,
                  认识法身真面貌,
                  此道恩师佛陀开。
                  随缘安息妙无穷,
                  无欲无虑烦恼灭,
                  思绪生灭顺自然,
                  心无伺察无忘念。
                  心所想者无实义,
                  深知无益不动念,
                  显现诸境不执取,
                  没有比这更胜道。
                  心中所现皆表象,
                  不执任何便解脱,
                  一心向往成佛者,
                  观察自心存在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34楼2018-04-02 09:48
                  收起回复
                    《证道歌》原文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 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 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 寂灭性中莫问觅,
                    昔来尘镜未曾磨, 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 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 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 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 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僧, 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 寻枝摘叶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 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 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 水中捉月怎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 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 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 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 道则心藏无价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38楼2018-04-04 17:54
                    回复
                      我们当前是凡夫,因为有起心动念。作为凡夫,我们的心能起多少作用呢?一心可以一用,但不能二用,一瞬间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那么我们进入佛门寻找智慧,是想把一心一用变成无用还是多用、遍知呢?遍知、全知是我们对历代传承祖师的尊称,这当然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的目标当然是遍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0楼2018-04-06 20:12
                      回复
                        空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1楼2018-04-06 21:1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2楼2018-04-06 21:19
                          回复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3楼2018-04-06 21:19
                            回复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4楼2018-04-06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