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01贴子:87,747,732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问:在很多经典里,佛讲法以前,有光从他身体的某个部位放射出来,这部经里怎么没有?
答:佛有许多不同的身、语、意、功德、事业的化现。在《幻化经》中非常详细的描写,佛的各种神奇力量的化现。很多宗教都非常强调,他们的神或大师如何曾经让盲人重见光明,或其它可见的明显的能力展现,这些在佛教里不多。当我们赞叹佛的身、语、意、功德、事业的化现时,我们最常赞叹他的语,也就是他所讲过的真理,因为真理是最伟大的奇迹,它的力量能够永远帮助众生。当佛即将在拘尸那罗涅槃时,出家众们请教,佛涅槃后他们该怎么做?佛教导这些僧人去告诉世界一个重要的讯息,释迦牟尼佛曾经说法。佛没有让他们告诉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过奇迹,这很不一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2楼2018-03-30 16:13
回复
    问:是智慧导致慈悲还是慈悲导致智慧。
    答:首先,智慧和慈悲是一回事。当你有智慧,你就有平等,智慧就是平等。当你感觉到所有一切事物的平等性,意味着你没有对自己的执着,这不就是慈悲吗?
    你的问题很好,从很多方面来看,慈悲比较容易辨认,而如何什么都“不做”的智慧则很难,因为我们没有参考。慈悲,我们可以从爱心仁慈、同情等等开始。
    这是一部关于智慧的经典,因此听到更多智慧。如果你仔细地读这部经,它有它自己的慈悲之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3楼2018-03-30 16:1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4楼2018-03-30 16:19
      回复
        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5楼2018-03-30 16:19
        回复
          如果一个人每天只是修习这个简单的禅定,即使我们不想要慈悲,当我们的心离于判断的时候,慈悲就来了,这就是慈悲;即使我们不想要智慧,当我们的心离于判断的时候,智慧就来了。完全住于当下,我们什么也没有做,没有在改变,没有在大象和苍蝇之间做选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6楼2018-03-30 16:5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7楼2018-03-30 16:55
            回复
              多看几遍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8楼2018-03-30 17:0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0楼2018-03-30 23:36
                回复
                  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1楼2018-03-30 23:37
                  回复
                    当修行者对他过去不断唠叨而在乎的事不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时,那就是佛法修持开始结为果实的征兆了。
                    例如,在妳还未成为真正的佛法修行 者之前,若是有人称赞妳的发型,妳就会沉醉在喜悦之中;若有人建议发型还可稍微再改善一点,妳就即刻掉入无可挽回的沮丧之中。无论是哪种情况,妳都完全不予响应,就是妳的修持结了果,妳也开始成为真正的佛法修行者,这比经验到上百万个令人鼓舞的梦或乐受还要更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4楼2018-03-31 08:06
                    回复
                      一个梦境到底是好的或坏的征兆,是很难分辨的。一个好梦很容易是障碍或魔罗(梵Mara)的化现,因为如果你把它看成是目标已经达成的征兆,那么你可能就会停止修持,或对自己的能力显现出自我膨胀与憍慢。
                      因此如果你昨夜梦见与佛陀共进晚餐,你应将此梦视如一口痰一般,不用多想,更不 必记录下来,或与别人谈论它。事实上,你应该有点担心,若是感觉自己多了一点悲心,或增加了一点虔敬心,你也都要担心,因为这些都可能让你研读或修持的纪律松懈下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5楼2018-03-31 08:09
                      回复
                        2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6楼2018-03-31 08:10
                        回复
                          想象有一夜你在做梦,虽然那是个好梦,但在内心深处,你知道自己终究会醒来,而这一切都会结束。我们在生命中也是如此,不论我们的感情、健康、工作或生命中的其它面向目前的情况如何,一切的一切迟早都会改变;如小摇铃般一直在脑后提醒你这种无法避免之事实的,就是所谓的「伤悲之心」。
                          你会了解,生命正与时间赛跑,因此不该将修持佛法拖延到明年、下个月或甚至明天,因为你所预期的未来可能永不到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8楼2018-03-31 08:13
                          回复
                            「与时间赛跑」这种态度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修持上。我亲身的经验告诉我,当我答应自己:「下周我即将开始修持」,多少就确定了我永远不会去做,而我猜很多人都跟我一样。
                            所以,当你理解佛法修持不只是正式的静坐禅修,而是不停地与自己的骄慢与我执对抗,以及学习如何接受各种改变,你就会即刻开始修行。
                            举例而言,想象你坐在海滩上欣赏落日,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发生,你感到很满足,甚至很快乐。但突然间,那个小摇铃在脑袋中开始响起来,提醒你这可能是你看到的最后一次落日。你理解到,如果自己死了,来生很可能完全不具足欣赏落日的能力,更不用说有能力理解何谓「落日」。光是这种思惟,就会帮助你的心专注于修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9楼2018-03-31 08:23
                            回复
                              3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0楼2018-03-31 08:34
                              回复